越過布達拉,向更遠處眺望,在西方幾百公裏之外,是庫庫諾爾的山嶺王國,那兒有數不勝數的高懸村莊和危險的橋樑。沿著名叫“桑坦嘉措”的綿長山脈往南,在極遠處,是黃教格魯派的領地,盡頭之處是楠達德維峰,據說印度的福佑女神就棲息在那兒。再往西南方看去,差不多就在地平線附近,現在太陽依舊照耀著的地方,是慕士塔格,那兒住著好幾萬伊斯蘭教徒,守護著阿裏和伊斯蘭歷史上其他聖人的陵墓。從慕士塔格,順著山脈往北走,就進入了一片我尚未見過的土地——甚至飛臨這顆星球時,從軌道上也沒看到——從錫安山到摩裏亞山之間的區域,是“永世流浪的猶太人”的高原之家,亞伯拉罕和以撒這兩座雙子城,以擁有天山上最棒的藏書館而驕傲。在它們西北方,矗立著須彌山——意為世界的中心,還有一座哈尼峰,說也奇怪,它竟也是世界的中心,再往西北方前進,六百公裏之外,矗立著四座舊金山峰,霍皮-因紐特文明在冰冷的山脈和崎嶇的山溝間勉強維生,同時也確信他們的山嶺與世界的中心接壤。
現在,我轉過身,朝正北方看去,可以望見我們這一半球最高的山峰,也是我們這個星球的北部分界線,因為從那兒往北幾公裏,山脈就到了盡頭,淹沒在了光氣雲之下。那座山峰,正是卓木拉日,“白雪王妃”。不可思議的是,夕陽餘暉依舊照耀著卓木拉日的冰雪頂峰,與此同時,先知也灑下了柔美的光線,照亮了它的東部山脈。
從卓木拉日開始,兩座山脈——崑崙山脈和帕裏山脈——並駕齊驅,一路往南,兩者間的巨大天塹慢慢拉寬,到我們剛剛穿越的空中索道以南,距離變得幾乎無法逾越。我又轉了個身,背對北風,朝南部和東部望去,追蹤著蜿蜒曲折的崑崙山脈,想像著南方兩百公裏外點燃著火把的地方——西王母城(“西”是指中原的西南部),有三萬五千人安身在那兒的穀底和山溝中。
西王母之南,在氣流之上,隻能看見一座高峰,那是高野山的頂峰——有一群信徒住在那裏低海拔地區的冰凍地道城市中,據他們說,弘法大師,即佛教真言宗的開山祖師,正躺在真空冰墓中,等條件成熟,就會從冥想入定狀態中甦醒。
高野山之東,在地平線之外,矗立著岡仁波齊山,那兒是俱吠羅——印度財寶之神——的住所,同樣也是濕婆的住所,雖然顯而易見的是,濕婆本人並不介意和他的陽具被一千多公裏的雲層分開。帕瓦蒂,濕婆的妻子,據說也棲息在岡仁波齊山,不過誰也不知道她對這一分離有什麽意見。
貝提克在這顆星球上的第一年,曾去過岡仁波齊山,他告訴過我,那座山非常美麗,它是這個星球最高的山峰之一——海拔一萬九千米——貝提克曾向我描述,說它就像是個大理石雕塑,聳立在一個畫著條紋的岩石基座上。機器人還說,在岡仁波齊山的頂峰,在那高高的冰雪之地,一個空氣稀薄得連風也吹不起來,連呼吸也相當困難的地方,坐落著一座碳合金材質的寺廟,供著佛教的明王,上樂金剛——一個至少有十米高的巨人,全身同天空一樣藍,頭戴骷髏項鍊,麵露喜色,擁著自己的明妃,張手起舞。貝提克說,那位藍皮膚的神祇跟他有點相像。幾座小型雪峰組成一幅曼荼羅圖案,正中心是一座圓形高峰,而大殿就位於圓峰峰頂的正中心,裏麵容納著上樂金剛所在聖地的神聖之圓——物質化的曼荼羅,即壇場,凡是在那兒冥想的人,將會獲得脫離輪迴苦海的般若心經。
貝提克說,從岡仁波齊山的上樂金剛壇場,向遙遠的南部望去,可以看見數百萬米厚的閃閃發光的冰層將一座座山峰掩埋,但有一座拔地而起,那山名叫赫爾迦佛,意為“亡者的蜜酒廳”,那兒住著大流亡時期移民過來的冰島人,有幾千人,這些人已經重新回到了維京人的路子。
我朝西南方望去,要是有朝一日能穿越那兒的南極圈,就會看見別的一些山峰,比如阿貢山,那又是一個世界的中心,已經是不下第三個了,那兒每六百年舉行一次艾卡達薩魯德拉祭典,現在剛到第二十七年,據說巴厘的婦女跳起舞來極為優雅,無比美麗,無人能超越。順著山脈,從阿貢山往西北前進,過了一千多公裏,就到了吉力馬劄羅,那兒的居民住在山腳的平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將埋在肥沃山溝中的亡者挖出,帶著骨骸往上爬,離開適宜呼吸的空氣,來到更高處——他們會穿上手工縫製的擬膚束裝,戴上抗壓麵具——在幾乎一萬八千米的高空,將家人重新葬在如石頭般堅硬的冰塊中,那一具具骷髏透過冰層,凝視著高峰,似乎永遠懷揣著希望。
過了吉力馬劄羅,我現在隻知道一座山的名字——克羅巴特裏克,這座山以沒有蛇出名,但就我所知,天山上沒有一個地方有蛇。
現在,我轉身麵對東北方向。寒風迎麵吹來,猛烈捶打著我,催促我趕緊前進,但我花了最後幾分鍾,望向我們的目的地。貝提克似乎也不怎麽著急走,不過,他也許隻是在擔心即將麵臨的索道,正憂心忡忡,才和我一起駐足了片刻。
在北部和東部,崑崙山脈的陡峭山壁的對麵,是中原的領地,在先知的光芒下,五嶽閃著光芒。
現在,我轉過身,朝正北方看去,可以望見我們這一半球最高的山峰,也是我們這個星球的北部分界線,因為從那兒往北幾公裏,山脈就到了盡頭,淹沒在了光氣雲之下。那座山峰,正是卓木拉日,“白雪王妃”。不可思議的是,夕陽餘暉依舊照耀著卓木拉日的冰雪頂峰,與此同時,先知也灑下了柔美的光線,照亮了它的東部山脈。
從卓木拉日開始,兩座山脈——崑崙山脈和帕裏山脈——並駕齊驅,一路往南,兩者間的巨大天塹慢慢拉寬,到我們剛剛穿越的空中索道以南,距離變得幾乎無法逾越。我又轉了個身,背對北風,朝南部和東部望去,追蹤著蜿蜒曲折的崑崙山脈,想像著南方兩百公裏外點燃著火把的地方——西王母城(“西”是指中原的西南部),有三萬五千人安身在那兒的穀底和山溝中。
西王母之南,在氣流之上,隻能看見一座高峰,那是高野山的頂峰——有一群信徒住在那裏低海拔地區的冰凍地道城市中,據他們說,弘法大師,即佛教真言宗的開山祖師,正躺在真空冰墓中,等條件成熟,就會從冥想入定狀態中甦醒。
高野山之東,在地平線之外,矗立著岡仁波齊山,那兒是俱吠羅——印度財寶之神——的住所,同樣也是濕婆的住所,雖然顯而易見的是,濕婆本人並不介意和他的陽具被一千多公裏的雲層分開。帕瓦蒂,濕婆的妻子,據說也棲息在岡仁波齊山,不過誰也不知道她對這一分離有什麽意見。
貝提克在這顆星球上的第一年,曾去過岡仁波齊山,他告訴過我,那座山非常美麗,它是這個星球最高的山峰之一——海拔一萬九千米——貝提克曾向我描述,說它就像是個大理石雕塑,聳立在一個畫著條紋的岩石基座上。機器人還說,在岡仁波齊山的頂峰,在那高高的冰雪之地,一個空氣稀薄得連風也吹不起來,連呼吸也相當困難的地方,坐落著一座碳合金材質的寺廟,供著佛教的明王,上樂金剛——一個至少有十米高的巨人,全身同天空一樣藍,頭戴骷髏項鍊,麵露喜色,擁著自己的明妃,張手起舞。貝提克說,那位藍皮膚的神祇跟他有點相像。幾座小型雪峰組成一幅曼荼羅圖案,正中心是一座圓形高峰,而大殿就位於圓峰峰頂的正中心,裏麵容納著上樂金剛所在聖地的神聖之圓——物質化的曼荼羅,即壇場,凡是在那兒冥想的人,將會獲得脫離輪迴苦海的般若心經。
貝提克說,從岡仁波齊山的上樂金剛壇場,向遙遠的南部望去,可以看見數百萬米厚的閃閃發光的冰層將一座座山峰掩埋,但有一座拔地而起,那山名叫赫爾迦佛,意為“亡者的蜜酒廳”,那兒住著大流亡時期移民過來的冰島人,有幾千人,這些人已經重新回到了維京人的路子。
我朝西南方望去,要是有朝一日能穿越那兒的南極圈,就會看見別的一些山峰,比如阿貢山,那又是一個世界的中心,已經是不下第三個了,那兒每六百年舉行一次艾卡達薩魯德拉祭典,現在剛到第二十七年,據說巴厘的婦女跳起舞來極為優雅,無比美麗,無人能超越。順著山脈,從阿貢山往西北前進,過了一千多公裏,就到了吉力馬劄羅,那兒的居民住在山腳的平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將埋在肥沃山溝中的亡者挖出,帶著骨骸往上爬,離開適宜呼吸的空氣,來到更高處——他們會穿上手工縫製的擬膚束裝,戴上抗壓麵具——在幾乎一萬八千米的高空,將家人重新葬在如石頭般堅硬的冰塊中,那一具具骷髏透過冰層,凝視著高峰,似乎永遠懷揣著希望。
過了吉力馬劄羅,我現在隻知道一座山的名字——克羅巴特裏克,這座山以沒有蛇出名,但就我所知,天山上沒有一個地方有蛇。
現在,我轉身麵對東北方向。寒風迎麵吹來,猛烈捶打著我,催促我趕緊前進,但我花了最後幾分鍾,望向我們的目的地。貝提克似乎也不怎麽著急走,不過,他也許隻是在擔心即將麵臨的索道,正憂心忡忡,才和我一起駐足了片刻。
在北部和東部,崑崙山脈的陡峭山壁的對麵,是中原的領地,在先知的光芒下,五嶽閃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