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大漢王朝·漢武揮鞭與大漢中興 作者:老李船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別說了!今天我不死,就不叫李陵!”
李陵命令,扔掉戰旗,身上值錢的東西就地挖坑掩埋,所有人衝出去,殺身成仁!
李陵向他的軍隊下達最後一道命令:擊鼓,出擊!
戰鼓已經破了,根本擊不出聲。
李陵集中所剩不多的力氣,在峽穀中高喊,“我對不起你們,大家想辦法逃回去吧,能活著見到皇帝的,把這裏發生的事,告訴他。我李陵能和諸位並肩作戰,此生足夠了!”喊到後來已經淚流滿麵。
李陵軍中為數不多有一些馬,拉戰車用的,戰車早就拆了。李陵、韓延年以及十幾位壯士,依次上馬,向峽穀口衝擊。
李陵沖了出去,匈奴人立即警覺,派數千騎兵追趕。
李陵感覺到匈奴人射過來的箭,從耳邊嗖嗖擦過,他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中箭。
韓延年忽然從後麵追了上來,對李陵喊了一句,將軍快跑…然後從馬上栽了下去。
李陵趕緊下馬救人,韓延年已經斷氣了。
匈奴人趁這個時機,衝到了跟前,將李陵團團包圍。
李陵隻剩兩個選擇了,自殺或者投降。
李陵扔掉手裏的劍,跪下了。
他的士兵們,成功逃回邊境的,隻有四百多人。
6)司馬遷的辯護(1)
這幫士兵跑到長安,把前線發生的事給劉徹講了講。
劉徹聽完後,先把陳步樂叫來了,你不是說李陵如何如何好嗎?怎麽這就投降了?
陳步樂無言以對,自殺身亡。
劉徹隨即把三公九卿喊過來開會,研究李陵這個事情怎麽處理。
“李陵投敵叛國,罪無可恕!”
“投敵叛國,罪無可恕!”
“投敵叛國…”
誰發言也是這兩句。
不能怪大臣們落井下石。一則李陵投降是事實;二則李陵在朝廷裏沒有根基,沒有幫他說話的人;三則,也是最重要的,即便有人想幫李陵說話,也不敢開口。
因為這個劉徹早就不是當年的劉徹了。汲黯一死,再無汲黯,沒有一個人敢再挑戰劉徹的權威,連東方朔都死了。劉徹其實很孤單,一個人孤單太久,會變成瘋子,今天的劉徹,基本上可以歸入瘋子的行列了。但是劉徹腦袋是沒問題的,所以前邊說過,他是清醒的瘋子。
李陵如果得勝歸來,或者戰死,都好說,可他就是投降了,導致劉徹有些混亂。
當年霍去病射殺李敢,劉徹為了維護他,當著眾人的麵說瞎話,說李敢是撞了鹿角被捅死的。這話當然封不住悠悠眾口,以致影響非常之惡劣,劉徹掉了不少身價。
劉徹對李陵的心態,和當年對霍去病差不多,他想維護李陵,實際上,他想派一支特種部隊把李陵救回來。
但是這個話不好開口,李陵怎麽說也是投敵了,皇帝救叛徒,總不好看。其實皇帝有很多話是不好開口的,要找下邊的人幫忙說。為免重蹈李敢一事的覆轍,劉徹把各色人等都招來,超大場麵,大家來表態,研究一個小小的李陵問題。
隻是沒想到大家都揀不用負責任的話說,順坡下驢,李陵投降了就是叛國,李陵有罪…這話找不出錯來,劉徹想發怒都沒理由。當然,這是劉徹自己一手造成的。
這不是劉徹想要的結果。
劉徹的目光在大殿上轉了好幾圈,最後停到坐在角落的一個人身上,這人叫司馬遷,官任太史令,本職工作是寫歷史。皇帝開會是國家大事,他也參加,在一邊記錄,寫到歷史裏去。基本上講,司馬遷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隻負責記錄。
劉徹說,太史令,你怎麽看李陵這個事。
司馬遷有自己的想法,想法還不少,連寫歷史都摻和進自己的想法——這和史官的職業道德有一點點相悖。好在司馬遷不像後世的史官,好事潑墨如水,壞事東掖西藏,比如司馬遷說他的開國皇帝劉邦是酒鬼加色狼,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後世,尤其是20世紀,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大家都把司馬遷的缺點當優點看,優點用放大鏡看。
司馬遷得到這麽難得一個說話的機會,正好把藏在心裏的話都倒出來,當然,他還是加了一番粉飾的,至少他自己認為粉飾過了,皇帝不會怪罪他。
司馬遷說,我和李陵認識,這個人對親人孝順,對士兵仁愛,奮不顧身,為解救國家危難,而慷慨奔赴前線,有國士之風,舉世無雙。但是人都有輕重緩急,李陵運氣不好,做了錯事,不幸的是,有些不用打仗,隻知道保全自己的人,抓住這件事不放,肆意誇大李陵的罪過,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後快,這是很讓人痛心的。李陵隻有五千人,匈奴有多少,十一萬啊,匈奴人但凡能打仗的,都來追殺李陵。李陵轉戰千裏,拚死抵抗。弓箭射完,便手持白刃搏殺,這是士兵們為李陵拚死效力,雖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啊陛下。李陵雖然投降,但是他的戰績卓著,光耀天下。我想,李陵之所以不戰死,是想等待機會再次為國效力吧。
6)司馬遷的辯護(2)
司馬遷講完了。
劉徹的臉色很難看。
司馬遷說錯了嗎?似乎沒有,依今天看來似乎沒什麽錯誤,至少沒什麽原則性錯誤。
可是劉徹臉色就是很難看。
李陵命令,扔掉戰旗,身上值錢的東西就地挖坑掩埋,所有人衝出去,殺身成仁!
李陵向他的軍隊下達最後一道命令:擊鼓,出擊!
戰鼓已經破了,根本擊不出聲。
李陵集中所剩不多的力氣,在峽穀中高喊,“我對不起你們,大家想辦法逃回去吧,能活著見到皇帝的,把這裏發生的事,告訴他。我李陵能和諸位並肩作戰,此生足夠了!”喊到後來已經淚流滿麵。
李陵軍中為數不多有一些馬,拉戰車用的,戰車早就拆了。李陵、韓延年以及十幾位壯士,依次上馬,向峽穀口衝擊。
李陵沖了出去,匈奴人立即警覺,派數千騎兵追趕。
李陵感覺到匈奴人射過來的箭,從耳邊嗖嗖擦過,他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中箭。
韓延年忽然從後麵追了上來,對李陵喊了一句,將軍快跑…然後從馬上栽了下去。
李陵趕緊下馬救人,韓延年已經斷氣了。
匈奴人趁這個時機,衝到了跟前,將李陵團團包圍。
李陵隻剩兩個選擇了,自殺或者投降。
李陵扔掉手裏的劍,跪下了。
他的士兵們,成功逃回邊境的,隻有四百多人。
6)司馬遷的辯護(1)
這幫士兵跑到長安,把前線發生的事給劉徹講了講。
劉徹聽完後,先把陳步樂叫來了,你不是說李陵如何如何好嗎?怎麽這就投降了?
陳步樂無言以對,自殺身亡。
劉徹隨即把三公九卿喊過來開會,研究李陵這個事情怎麽處理。
“李陵投敵叛國,罪無可恕!”
“投敵叛國,罪無可恕!”
“投敵叛國…”
誰發言也是這兩句。
不能怪大臣們落井下石。一則李陵投降是事實;二則李陵在朝廷裏沒有根基,沒有幫他說話的人;三則,也是最重要的,即便有人想幫李陵說話,也不敢開口。
因為這個劉徹早就不是當年的劉徹了。汲黯一死,再無汲黯,沒有一個人敢再挑戰劉徹的權威,連東方朔都死了。劉徹其實很孤單,一個人孤單太久,會變成瘋子,今天的劉徹,基本上可以歸入瘋子的行列了。但是劉徹腦袋是沒問題的,所以前邊說過,他是清醒的瘋子。
李陵如果得勝歸來,或者戰死,都好說,可他就是投降了,導致劉徹有些混亂。
當年霍去病射殺李敢,劉徹為了維護他,當著眾人的麵說瞎話,說李敢是撞了鹿角被捅死的。這話當然封不住悠悠眾口,以致影響非常之惡劣,劉徹掉了不少身價。
劉徹對李陵的心態,和當年對霍去病差不多,他想維護李陵,實際上,他想派一支特種部隊把李陵救回來。
但是這個話不好開口,李陵怎麽說也是投敵了,皇帝救叛徒,總不好看。其實皇帝有很多話是不好開口的,要找下邊的人幫忙說。為免重蹈李敢一事的覆轍,劉徹把各色人等都招來,超大場麵,大家來表態,研究一個小小的李陵問題。
隻是沒想到大家都揀不用負責任的話說,順坡下驢,李陵投降了就是叛國,李陵有罪…這話找不出錯來,劉徹想發怒都沒理由。當然,這是劉徹自己一手造成的。
這不是劉徹想要的結果。
劉徹的目光在大殿上轉了好幾圈,最後停到坐在角落的一個人身上,這人叫司馬遷,官任太史令,本職工作是寫歷史。皇帝開會是國家大事,他也參加,在一邊記錄,寫到歷史裏去。基本上講,司馬遷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隻負責記錄。
劉徹說,太史令,你怎麽看李陵這個事。
司馬遷有自己的想法,想法還不少,連寫歷史都摻和進自己的想法——這和史官的職業道德有一點點相悖。好在司馬遷不像後世的史官,好事潑墨如水,壞事東掖西藏,比如司馬遷說他的開國皇帝劉邦是酒鬼加色狼,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後世,尤其是20世紀,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大家都把司馬遷的缺點當優點看,優點用放大鏡看。
司馬遷得到這麽難得一個說話的機會,正好把藏在心裏的話都倒出來,當然,他還是加了一番粉飾的,至少他自己認為粉飾過了,皇帝不會怪罪他。
司馬遷說,我和李陵認識,這個人對親人孝順,對士兵仁愛,奮不顧身,為解救國家危難,而慷慨奔赴前線,有國士之風,舉世無雙。但是人都有輕重緩急,李陵運氣不好,做了錯事,不幸的是,有些不用打仗,隻知道保全自己的人,抓住這件事不放,肆意誇大李陵的罪過,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後快,這是很讓人痛心的。李陵隻有五千人,匈奴有多少,十一萬啊,匈奴人但凡能打仗的,都來追殺李陵。李陵轉戰千裏,拚死抵抗。弓箭射完,便手持白刃搏殺,這是士兵們為李陵拚死效力,雖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啊陛下。李陵雖然投降,但是他的戰績卓著,光耀天下。我想,李陵之所以不戰死,是想等待機會再次為國效力吧。
6)司馬遷的辯護(2)
司馬遷講完了。
劉徹的臉色很難看。
司馬遷說錯了嗎?似乎沒有,依今天看來似乎沒什麽錯誤,至少沒什麽原則性錯誤。
可是劉徹臉色就是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