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二字在朱德的心中該有多重的分量!
1937年,他在給川中好友的一封信中寫道:
“與齡老弟……昨鄧輝林、許朋揚、劉萬方等……述及我家中近況,頗為寥落,亦破產時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顧及他們。惟家中有兩位母親,生我養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歲乏食,恐不能度過此年,又不能告貸,我十數年來實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我以好友關係向你募兩百元中幣,速寄家中朱理書收。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作捐助吧……”
讀這封信,真令人百感交集。身為八路軍總司令的朱德日夜操勞軍中要事,卻無暇顧及至親至愛的母親。歷史不選擇這樣的領袖還選擇什麽樣的領袖?!勝利不屬於這樣的軍隊又屬於什麽樣的軍隊?!
朱德熱愛母親,敬重母親,把母親當作做人的楷模。他跟著母親養成了勤勞和儉樸的好習慣,學到了同困難作鬥爭的經驗和敢於吃苦耐勞的堅強意誌,是母親賦予了他樸實、謙恭、淡泊、胸懷寬廣、堅韌不拔的個性。
二、大任
盛世輝煌與桑榆晚景
“當西方人還在荒野中迷失,
燦爛東方已是田園衣錦;
當十字架還是小樹苗的時候,
東方的巨木已落成輝煌殿堂……”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曾經承載過多少的輝煌與榮耀!
自秦朝民族大一統,至西漢文景和唐代貞觀、開元盛世,漢唐成為當時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之後,中華民族經過千餘年的發展,至清朝康熙、雍正、幹隆年間,形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又一個輝煌的盛世——康幹盛世。美國學者甘迺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提供了這樣一個數字:“十八世紀中國的工業產量,占世界的32%,全歐洲也才23%。”直至1800年,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的中心,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為世界其它地區望塵莫及,國勢盛極一時。
“然而,正是在同一個時間,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國,一種新的文明——挑戰全球的工業文明正在萌發;一場偉大的革命——最終改造了整個舊世界的資產階級革命正在進行;一個新的運動——衝決中世紀封建神學桎梏束縛的思想啟蒙運動正在蓬勃發展。”
從1662年到1796年這135年的時間裏,西方國家經文藝復興之後持續二三百年的思想解放運動,最終促成了如火如荼的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科技飛速發展,經濟以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速度躍進。麵對世界範圍內工業革命的歷史性大發展、大進步,康、雍、幹三朝卻在盛世光環的籠罩下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甚至進一步閉關鎖國,使中國社會更加趨向於封閉愚昧。自視為“天朝上國”的大清朝,在自我陶醉的“盛世”榮華之中,不知不覺地成了世界潮流的落伍者,所謂的康幹盛世最終淪為“落日的輝煌”!
屈辱與抗爭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敲響了大清帝國的第一聲喪鍾。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列強像貪婪的野獸,不停地撕咬著中華民族孱弱的身軀。無數個不平等條約,使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華民族麵臨亡國滅種的慘禍。
苦難的民族呼喚著拯救命運的巨手。曾經創造璀璨文明的中華民族是一個不甘忍受壓迫和奴役的民族,空前的民族災難喚起了空前的民族覺醒。為了救國,鴉片戰爭後,中國的仁人誌士前赴後繼,苦苦探索,綿延不絕。林則徐、魏源、洪秀全、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孫中山……一串串閃光的名字,一顆顆救國丹心,表達了國人的自強不息,但他們更發出了“無力回天”的英雄悲嘆!
中華民族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光榮與夢想(1)
中法戰爭結束的第二年(1886年),朱德出生於四川儀隴縣李家灣一戶佃農之家;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前一年(1893年),毛澤東誕生;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年(1898年),周恩來誕生。緊接著,戊戌變法失敗,之後不久,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1906年秋,也就是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第二年,朱德考入順慶府官立中學堂學習。在這裏,他接受了曾留學日本、具有強烈民主革命思想的校長張瀾和教師劉壽川等有關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啟蒙。《革命軍》、《天演論》等書籍在他的內心深處激起了層層波瀾,他開始逐漸向革命民主主義的方向發展。
次年春,朱德如願考入四川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在這裏他接觸到了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在民主革命思想的薰陶下,他不僅認清了清政府專製腐敗,還認識到要“推翻清皇帝建立一個好的國家”,隻靠讀書救國和強身救國是不行的,他決定投筆從戎以便更加直接地拯救國家。1909年,朱德遠涉雲南,考入坐落在昆明市承華圃清政府為培養軍事人才擴建新軍而建立的陸軍講武堂,從此開始了他血與火的漫長軍旅生涯。行前,他提筆寫下了《贈諸友》:
“誌士恨無窮,孤身走西東。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
1937年,他在給川中好友的一封信中寫道:
“與齡老弟……昨鄧輝林、許朋揚、劉萬方等……述及我家中近況,頗為寥落,亦破產時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顧及他們。惟家中有兩位母親,生我養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歲乏食,恐不能度過此年,又不能告貸,我十數年來實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我以好友關係向你募兩百元中幣,速寄家中朱理書收。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作捐助吧……”
讀這封信,真令人百感交集。身為八路軍總司令的朱德日夜操勞軍中要事,卻無暇顧及至親至愛的母親。歷史不選擇這樣的領袖還選擇什麽樣的領袖?!勝利不屬於這樣的軍隊又屬於什麽樣的軍隊?!
朱德熱愛母親,敬重母親,把母親當作做人的楷模。他跟著母親養成了勤勞和儉樸的好習慣,學到了同困難作鬥爭的經驗和敢於吃苦耐勞的堅強意誌,是母親賦予了他樸實、謙恭、淡泊、胸懷寬廣、堅韌不拔的個性。
二、大任
盛世輝煌與桑榆晚景
“當西方人還在荒野中迷失,
燦爛東方已是田園衣錦;
當十字架還是小樹苗的時候,
東方的巨木已落成輝煌殿堂……”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曾經承載過多少的輝煌與榮耀!
自秦朝民族大一統,至西漢文景和唐代貞觀、開元盛世,漢唐成為當時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之後,中華民族經過千餘年的發展,至清朝康熙、雍正、幹隆年間,形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又一個輝煌的盛世——康幹盛世。美國學者甘迺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提供了這樣一個數字:“十八世紀中國的工業產量,占世界的32%,全歐洲也才23%。”直至1800年,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的中心,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為世界其它地區望塵莫及,國勢盛極一時。
“然而,正是在同一個時間,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國,一種新的文明——挑戰全球的工業文明正在萌發;一場偉大的革命——最終改造了整個舊世界的資產階級革命正在進行;一個新的運動——衝決中世紀封建神學桎梏束縛的思想啟蒙運動正在蓬勃發展。”
從1662年到1796年這135年的時間裏,西方國家經文藝復興之後持續二三百年的思想解放運動,最終促成了如火如荼的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科技飛速發展,經濟以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速度躍進。麵對世界範圍內工業革命的歷史性大發展、大進步,康、雍、幹三朝卻在盛世光環的籠罩下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甚至進一步閉關鎖國,使中國社會更加趨向於封閉愚昧。自視為“天朝上國”的大清朝,在自我陶醉的“盛世”榮華之中,不知不覺地成了世界潮流的落伍者,所謂的康幹盛世最終淪為“落日的輝煌”!
屈辱與抗爭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敲響了大清帝國的第一聲喪鍾。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列強像貪婪的野獸,不停地撕咬著中華民族孱弱的身軀。無數個不平等條約,使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華民族麵臨亡國滅種的慘禍。
苦難的民族呼喚著拯救命運的巨手。曾經創造璀璨文明的中華民族是一個不甘忍受壓迫和奴役的民族,空前的民族災難喚起了空前的民族覺醒。為了救國,鴉片戰爭後,中國的仁人誌士前赴後繼,苦苦探索,綿延不絕。林則徐、魏源、洪秀全、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孫中山……一串串閃光的名字,一顆顆救國丹心,表達了國人的自強不息,但他們更發出了“無力回天”的英雄悲嘆!
中華民族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光榮與夢想(1)
中法戰爭結束的第二年(1886年),朱德出生於四川儀隴縣李家灣一戶佃農之家;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前一年(1893年),毛澤東誕生;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年(1898年),周恩來誕生。緊接著,戊戌變法失敗,之後不久,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1906年秋,也就是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第二年,朱德考入順慶府官立中學堂學習。在這裏,他接受了曾留學日本、具有強烈民主革命思想的校長張瀾和教師劉壽川等有關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啟蒙。《革命軍》、《天演論》等書籍在他的內心深處激起了層層波瀾,他開始逐漸向革命民主主義的方向發展。
次年春,朱德如願考入四川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在這裏他接觸到了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在民主革命思想的薰陶下,他不僅認清了清政府專製腐敗,還認識到要“推翻清皇帝建立一個好的國家”,隻靠讀書救國和強身救國是不行的,他決定投筆從戎以便更加直接地拯救國家。1909年,朱德遠涉雲南,考入坐落在昆明市承華圃清政府為培養軍事人才擴建新軍而建立的陸軍講武堂,從此開始了他血與火的漫長軍旅生涯。行前,他提筆寫下了《贈諸友》:
“誌士恨無窮,孤身走西東。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