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李逢吉不僅褫奪了對他已形成極大威脅的李德裕拜相的機會,還一舉將其從翰林學士的近密職位上擠走。李德裕在牛僧儒登上宰相高位的時候,黯然離開長安,到浙西任觀察使。李德裕和元稹、李紳在長慶貢舉案中打擊了策論案的另外一個當事人李宗閔;現在,李宗閔的朋友牛僧儒聯手李逢吉開始對他實施報復了———牛、李之間的嫌隙終於鬧到了不可彌合的地步。


    中國卷 第二編 人世裏的無可奈何(12)


    元稹罷相,李德裕也走了,翰林三俊隻剩下李紳煢煢孑立。但是,李紳從沒有放棄反擊。這使李逢吉暗地裏下決心,一定要打垮李紳。李紳的本官是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是他所兼的差使。李逢吉請旨將李紳調為禦史中丞。禦史中丞是禦史大夫的副職,與中書舍人同為正五品上。因禦史大夫在安史之亂後經常空缺,中丞號稱“憲台之長”,屬於次對官,赴闕聽對時的序列隻在宰相之後,也很有權勢。李紳平級調動,又是調任較好的位置,所以李宥不懷疑他,很快同意了李逢吉的建議。但是,細心的人卻注意到,經常空缺的禦史大夫突然也有了人選,那就是赫赫有名的韓愈。他從吏部侍郎改任京兆尹,兼禦史大夫。這是一個居心叵測的人事調動。奧妙就在於京兆尹雖然坐鎮京師,在長安城威風八麵,但規格上同於省官,按舊例上任時應赴禦史台謁見執掌風憲、地位超然的禦史中丞,這就是所謂的“台參”。但是,韓愈改任京兆尹時兼任“禦史大夫”,是禦史中丞的上官。從這個角度看,情形應該反過來,由禦史中丞李紳以副貳的身份參見韓愈。


    這是一次精心安排的混亂。


    褊直暴躁的李紳遇上了同樣褊直暴躁的韓愈,兩人誰都不願意讓步,指責對方不遵循舊例。此事很快就弄得沸沸揚揚,朝野皆知。這時候,李逢吉用有失大臣之體的名目將爭執雙方都數落了一通,並請旨將韓愈罷為兵部侍郎,而把李紳貶為江西觀察使。貌似公允的處置掩蓋了一箭雙鵰的陰險。


    就這樣,長慶貢舉案中風光一時的翰林三俊全軍暗淡,風光不再。


    麵對如此陰險的手段,李紳用自己的淚水喚回了天子的同情。不過,李逢吉並沒有就此罷手,他不把李紳逐出京城就遲早有被反攻的危險。


    李紳唯一可以依靠的李宥終於一瞑不視。李逢吉一黨知道他們解決李紳的時機到了,開始日夜策劃。在楚州刺史蘇遇的建議下,他們為了避免李紳給新皇帝留下好印象,決定在第一次開延英殿聽政之前就對李紳下手。李逢吉讓知樞密王守澄對新皇帝說:“陛下所以能被立為皇太子,我全都知道,主要是李逢吉的功勞。像杜元穎、李紳這些人,都是要立深王李察的。”度支員外郎李續之等人接著上奏,也同樣說。這時,李逢吉也上奏說:“李紳不忠於陛下,請予以貶謫。”二月,癸未(初三),貶李紳為端州司馬。翰林三俊的勢力被掃蕩一空。李逢吉一黨坐大的局麵形成。


    李逢吉在取得絕對優勢以後的表現,正如《舊唐書》所說的那樣,“欺蔽幼君,依憑內豎,蛇虺其腹,毒害正人”,而他身邊的“八關十六子”攫取高位以後,一邊充當李逢吉的爪牙,在朝廷中肆無忌憚地欺壓還有些正義感的士大夫,一邊貪汙納賂,“有求於逢吉者,必先經此八人,無不如意者”。李逢吉一黨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多數文官士大夫,他們開始尋求途徑,打破李逢吉奸黨獨攬朝綱的局麵。那麽,誰有資格對抗位高權重的李逢吉呢?翰林三俊剛剛鎩羽而歸,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元氣;隻有一個人,論資望、論才幹、論人品,都在李逢吉之上,是抗衡和取代李逢吉的最佳人選———那就是山南西道節度使裴度。敬宗看到裴度的奏摺上沒有同平章事的官銜,問韋處厚是什麽原因?韋處厚就把李逢吉怎樣排擠裴度的情況作了詳細的匯報。這時,李程也勸敬宗對裴度表示敬重,於是,敬宗加封裴度同平章事。


    此後,裴度請求入朝麵聖。裴度剛到京城時,百官紛紛前往看望,以至門滿為患。誰都能看出,李逢吉一黨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了。冰山將倒,八關十六子們人心渙散。他們有的還想垂死掙紮,李逢吉和他的黨羽千方百計地詆毀裴度。敬宗雖然還年輕,但也洞察張權輿的誣陷和誹謗,對裴度更加親近信任。


    隨著李逢吉一黨的瓦解,中唐的黨爭也即將呈現出新的局麵:


    第一,該黨的核心圈一分為二。一支以李仲言,也就是李訓為代表,包括了張又新等人,潛伏多年後捲土重來,在長安興風作浪。更多的人隨著李逢吉罷相離開了長安,淡出了決策層。程昔範“會朋黨事起,坐李公累,堙厄累年,卒於家”;劉棲楚被韋處厚趕到嶺南煙瘴之地,任桂管觀察使,並死在任上。


    中國卷 第二編 人世裏的無可奈何(13)


    第二,李逢吉一黨的邊緣勢力,和李逢吉保持著良好關係並分享他的權力,但又沒深度介入他們的種種惡劣活動中的人物,如牛僧儒、李宗閔等,則在新的形勢下重新整合,逐漸孕育出一個盤根錯節的朋黨———牛黨。


    第三,與李逢吉奸黨抗衡的翰林三俊中,元稹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另外兩位則和鄭覃、陳夷行等逐漸結合。在翰林三俊的蛹裏,李黨破繭而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類史上七大帝國的沒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朝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朝榮並收藏人類史上七大帝國的沒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