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人類史上七大帝國的沒落 作者:梅朝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鄧騭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能夠謹慎自守的外戚之一,然而最終也沒有避免覆亡的命運,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外戚這個位置實際上和虎背是差不多的,好上難下。由於和皇帝距離太近,最終難免被疑忌。為自保,則謀篡逆,結局是在新皇帝手裏被剷除;同心憂國,又位高權重,震主遭忌,亦是一個身死族滅的下場。所以說權力的野蠻與嗜血,正在於此。當年範曄分析鄧騭覆敗的原因時說:“恩非己結,而權已先之;情疏禮重,而枉性圖之;來寵方授,地既害之;隙開勢謝,饞亦勝之。”悲夫!
東漢初年這兩個顯赫一時的外戚家族就這樣很快地成為過眼雲煙,跟在他們後麵的是更加煊赫的外戚和殘酷的鬥爭,宦官的勢力也因他們而達到巔峰,走到了歷史的前台。
2.乘風入雲———宦官掌政
中國傳統政治中有幾個治癒不了的頑疾,宦官亂政就是其中之一。宦官第一次走到中國歷史的前台是在東漢王朝,當年他們可是那個時代裏亮麗的風景線,讓全天下有些人聞風欣羨,有些人咬牙切齒。那麽,是什麽造成了如此大的反差呢?
宦官一直是中國古代政治當中的一大痼疾,如果控製不好,往往會跳出來為害。對其能夠為害的原因,司馬光有很好的論述:“宦官用權,為國家患,其來久矣。蓋以出入宮禁,人主自幼及長,與之親狎,非如三公六卿,進見有時,可嚴憚也。其間復有性識儇利,語言辯給,善伺候顏色,承迎誌趣,受命則無違遷之忠,使令則有稱愜之效。自非上智之主,燭知物情,慮患深遠,侍奉之外,不任以事,則近者日親,遠者日疏,甘言悲辭之請有時而從,浸潤膚受之訴有時而聽。於是黜陟刑賞之政,潛移於近習而不自知,如飲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黜陟刑賞之柄移而國家不危亂者,未之有也。”(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九》)這些人由於自幼為奴,一般文化水平不高,十分迷信多忌,往往將宮內的一花一草、一井一鶴都當有神靈附體,加以供奉,當然更不會有傳統士大夫以儒家理念治國的思想。所以如果被他們掌握了黜陟大權,其危險性可想而知。
中國卷 第一編 夾縫中的苟延殘喘(4)
明代宦官劉若愚給後人留下一段對宦官生活的描述:“飽食逸居,無所事事,多寢寐不安。又三五成群,飲酒擲骰,看紙牌,耍骨牌,下棋打雙陸,至二三更始散,方睡得著也。又有獨自吃酒肉不下者,亦如前約聚,輪流辦東,幫湊飲啖,所談笑者皆鄙俚不堪之事。多有醉後紛爭,小則罵僮僕以遷怒,大則變臉揮拳,將祖宗父母,互相喚罵,為求勝之資。然易得和解,磕幾個頭,流過幾點淚,即歡暢如初也。”(《明宮史》)其生活之無聊可見一斑。再加上身為人奴,長期的卑躬屈膝造就的心理陰影和身體殘疾混雜起來,一旦掌權,其飛揚跋扈,逞己淩人在所難免。然而宮廷權力這駕馬車,不論是外戚還是宦官都一樣,好上難下,沒有回頭路可走的時候,權力的破壞力就會被發揮到極處。以至於挾製君主、憑陵社稷、弄權幹政、殘害忠良、搜刮揮霍、結黨營私。人的私慾和權力結合後所能幹出來的一切壞事都會毫無約束的被濃墨重彩的來上一筆,直到其覆滅。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宦官幹政卻是借著外戚這股東風的。東漢首位掌權的宦官鄭眾就是在消滅竇憲的過程中崛起的。他為人謹敏,有心機,章帝時以小黃門遷中常侍,和帝時加位鉤盾令(皇家花園管理員)。鄭眾不依附當時炙手可熱的外戚,一心王室,因而得到和帝寵信。竇憲覆滅,鄭眾首功,被升任為大長秋,封剿鄉侯。和帝常與議事,宦官用權從此開始。可以說和帝是剛出於外戚之坑,又掉到了宦官之穀裏,皇權雖沒有完全旁落,但已經開始搖晃不穩了。鄭眾之後,先後興起的是孫程、單超等人。
藉機得勢
安思皇後閻姬有才色,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入宮後即得到安帝寵愛,立為貴人。第二年,立為皇後。但她生性妒忌,並且有著很強的權力欲望。漢安帝幸宮人李氏,生下太子劉保之後,閻氏怕李氏會取代她的地位,就將李氏毒死。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鄧太後死,安帝親政,閻後的弟弟閻顯、閻景、閻晏並為卿校,典禁兵,次年,又封閻顯為長社縣侯。閻氏家族開始走上不可一世,聲焰赫赫的道路。後又因怕太子將來繼了位為母報仇,於公元124年誣告年僅10歲的太子謀反,逼迫安帝將太子廢為濟陰王。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安帝死於南巡途中。閻姬與哥哥閻顯秘不發喪,以防止京師大臣們擁立在京的劉保,四天後,扶安帝之屍回宮,自己以太後身份臨朝聽政,任命哥哥閻顯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掌握軍政大權。為了長期把持朝政,擁立年幼不懂事的漢章帝之孫北鄉侯劉懿為帝,史稱少帝。
少帝在位僅七個月就死了,閻氏兄帝又秘不發喪,關閉宮門,屯兵自守,準備再從眾王子中挑選一個傀儡。中常侍宦官孫程為了從外戚手中奪權,秘密地聯絡了十八個中黃門,截單衣為誓,發動政變,迎立濟陰王劉保為帝。這樣,劉保便於公元125年11月丁巳繼位稱帝,改元“永建”,這就是歷史上的漢順帝。漢順帝即位後,令羽林軍殺死衛尉閻景,逼閻太後交出玉璽,又發兵逮捕閻顯、閻耀、閻晏,一一處死,後來閻太後又被軟禁於離宮中,於永建元年(公元126年)死去。
東漢初年這兩個顯赫一時的外戚家族就這樣很快地成為過眼雲煙,跟在他們後麵的是更加煊赫的外戚和殘酷的鬥爭,宦官的勢力也因他們而達到巔峰,走到了歷史的前台。
2.乘風入雲———宦官掌政
中國傳統政治中有幾個治癒不了的頑疾,宦官亂政就是其中之一。宦官第一次走到中國歷史的前台是在東漢王朝,當年他們可是那個時代裏亮麗的風景線,讓全天下有些人聞風欣羨,有些人咬牙切齒。那麽,是什麽造成了如此大的反差呢?
宦官一直是中國古代政治當中的一大痼疾,如果控製不好,往往會跳出來為害。對其能夠為害的原因,司馬光有很好的論述:“宦官用權,為國家患,其來久矣。蓋以出入宮禁,人主自幼及長,與之親狎,非如三公六卿,進見有時,可嚴憚也。其間復有性識儇利,語言辯給,善伺候顏色,承迎誌趣,受命則無違遷之忠,使令則有稱愜之效。自非上智之主,燭知物情,慮患深遠,侍奉之外,不任以事,則近者日親,遠者日疏,甘言悲辭之請有時而從,浸潤膚受之訴有時而聽。於是黜陟刑賞之政,潛移於近習而不自知,如飲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黜陟刑賞之柄移而國家不危亂者,未之有也。”(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九》)這些人由於自幼為奴,一般文化水平不高,十分迷信多忌,往往將宮內的一花一草、一井一鶴都當有神靈附體,加以供奉,當然更不會有傳統士大夫以儒家理念治國的思想。所以如果被他們掌握了黜陟大權,其危險性可想而知。
中國卷 第一編 夾縫中的苟延殘喘(4)
明代宦官劉若愚給後人留下一段對宦官生活的描述:“飽食逸居,無所事事,多寢寐不安。又三五成群,飲酒擲骰,看紙牌,耍骨牌,下棋打雙陸,至二三更始散,方睡得著也。又有獨自吃酒肉不下者,亦如前約聚,輪流辦東,幫湊飲啖,所談笑者皆鄙俚不堪之事。多有醉後紛爭,小則罵僮僕以遷怒,大則變臉揮拳,將祖宗父母,互相喚罵,為求勝之資。然易得和解,磕幾個頭,流過幾點淚,即歡暢如初也。”(《明宮史》)其生活之無聊可見一斑。再加上身為人奴,長期的卑躬屈膝造就的心理陰影和身體殘疾混雜起來,一旦掌權,其飛揚跋扈,逞己淩人在所難免。然而宮廷權力這駕馬車,不論是外戚還是宦官都一樣,好上難下,沒有回頭路可走的時候,權力的破壞力就會被發揮到極處。以至於挾製君主、憑陵社稷、弄權幹政、殘害忠良、搜刮揮霍、結黨營私。人的私慾和權力結合後所能幹出來的一切壞事都會毫無約束的被濃墨重彩的來上一筆,直到其覆滅。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宦官幹政卻是借著外戚這股東風的。東漢首位掌權的宦官鄭眾就是在消滅竇憲的過程中崛起的。他為人謹敏,有心機,章帝時以小黃門遷中常侍,和帝時加位鉤盾令(皇家花園管理員)。鄭眾不依附當時炙手可熱的外戚,一心王室,因而得到和帝寵信。竇憲覆滅,鄭眾首功,被升任為大長秋,封剿鄉侯。和帝常與議事,宦官用權從此開始。可以說和帝是剛出於外戚之坑,又掉到了宦官之穀裏,皇權雖沒有完全旁落,但已經開始搖晃不穩了。鄭眾之後,先後興起的是孫程、單超等人。
藉機得勢
安思皇後閻姬有才色,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入宮後即得到安帝寵愛,立為貴人。第二年,立為皇後。但她生性妒忌,並且有著很強的權力欲望。漢安帝幸宮人李氏,生下太子劉保之後,閻氏怕李氏會取代她的地位,就將李氏毒死。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鄧太後死,安帝親政,閻後的弟弟閻顯、閻景、閻晏並為卿校,典禁兵,次年,又封閻顯為長社縣侯。閻氏家族開始走上不可一世,聲焰赫赫的道路。後又因怕太子將來繼了位為母報仇,於公元124年誣告年僅10歲的太子謀反,逼迫安帝將太子廢為濟陰王。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安帝死於南巡途中。閻姬與哥哥閻顯秘不發喪,以防止京師大臣們擁立在京的劉保,四天後,扶安帝之屍回宮,自己以太後身份臨朝聽政,任命哥哥閻顯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掌握軍政大權。為了長期把持朝政,擁立年幼不懂事的漢章帝之孫北鄉侯劉懿為帝,史稱少帝。
少帝在位僅七個月就死了,閻氏兄帝又秘不發喪,關閉宮門,屯兵自守,準備再從眾王子中挑選一個傀儡。中常侍宦官孫程為了從外戚手中奪權,秘密地聯絡了十八個中黃門,截單衣為誓,發動政變,迎立濟陰王劉保為帝。這樣,劉保便於公元125年11月丁巳繼位稱帝,改元“永建”,這就是歷史上的漢順帝。漢順帝即位後,令羽林軍殺死衛尉閻景,逼閻太後交出玉璽,又發兵逮捕閻顯、閻耀、閻晏,一一處死,後來閻太後又被軟禁於離宮中,於永建元年(公元126年)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