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人類史上七大帝國的沒落 作者:梅朝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年十月,朝廷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以執金吾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第二年,漢永元元年,竇憲和南匈奴軍會師。經過在蒙古高原上的艱苦跋涉,漢軍在稽落山(今蒙古國西南)與北匈奴的主力相遇,並如預料的一樣,取得了大勝,斬首一萬三千多人,俘獲牲畜達一百萬頭以上,北匈奴八十一個部落二十多萬人投降。此後幾年,竇憲繼續清剿北匈奴殘部。永元三年,漢軍在金微山(阿爾泰山)下擊潰北匈奴最後的抵抗力量,連單於的母親也被俘虜,北單於率數萬部眾遠遁西域,從此再沒回來。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令班固作銘,刻石頌功,記漢威德。漢朝三百年來對匈奴的戰爭達到了勝利的頂點,後人也以竇憲的這次成功作為軍事勝利的指代,“燕然未勒歸無計”說的就是軍事進攻沒有取得成功不能歸家。由於這次的勝利。竇憲也跟著恢復了權力和聲望,得意洋洋地回到洛陽,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權。
竇憲蕩平北匈奴後,威名大盛,刺史、守令多出其門。尚書僕射郅壽、樂恢都因為忤意,相繼被逼自殺。“竇氏父子兄弟並居列位,充滿朝廷”。弟竇篤進位特進,見禮依三公。竇景為執金吾、竇為光祿勛。由是朝臣震懾,望風承旨。其中竇景尤甚,其奴客也仗勢“侵陵小人,強奪財貨,篡取罪人,妻略婦女”。官府不敢過問,連商賈都關門大吉,避之如仇。最後太後聽說了,也隻是罷了竇景的官,還給了個特進以就朝位。
竇憲居功自傲,越發恣肆。永元四年(公元92年),穰侯鄧疊協同他母親以及他的弟弟步兵校尉鄧磊、竇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等,相互交結,圖謀不軌。和帝提前得知了訊息,與宦官鄭眾等密謀剷除。當時竇憲掌兵在外,和帝怕他懼禍作亂,所以一直隱忍未發。
竇憲的結局會怎麽樣呢?和帝能成功嗎?
此時恰好竇憲和鄧疊班師回京,和帝下詔命大鴻臚持節到郊外迎接,賞賜將士。等竇憲入城後,和帝親自坐鎮北宮,命執金吾、五校尉勒兵屯衛南、北宮,關閉城門,收誅鄧疊、鄧磊、郭舉、郭璜,其餘家屬都流放合浦。因為竇太後還在,和帝不想有誅殺竇氏這種名聲,就逼迫竇憲、竇篤、竇景、竇都歸封國自殺,受株連者也都免官還鄉。
竇憲是最早借著裙帶關係興起的東漢外戚,當年聲勢喧天,甚至有了取而代之的野心,要不是和帝及早動手,可能會給國家又釀成一番慘禍。但和帝最終能夠逼迫其自殺,說明此時的皇權還沒有完全旁落,對全局的掌控還有一定的實力。
中國卷 第一編 夾縫中的苟延殘喘(3)
伴虎近患
當年輔佐光武帝劉秀打天下的主要謀臣鄧禹的子孫同樣顯貴,最顯著者莫過於孫女和熹皇後鄧綏。她六歲開始讀書,十二歲已通《詩經》《論語》等書。家人戲稱為“女諸生”。公元96年,鄧綏入宮,時年十六歲。因身材苗條,姿顏*而得到和帝臨幸,封為貴人。後因巫蠱案發,陰皇後被廢,立鄧綏為皇後。公元105年,和帝死,殤帝劉隆出生百天即位,鄧綏以皇太後臨朝,時年24歲。年青寡婦不便於與大臣一起論事,遂起鄧綏之兄鄧騭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殤帝在位9月而死。鄧太後又立劉祜為安帝。時年13歲,仍由太後臨朝。鄧氏外戚由此開始興盛隆旺起來。
鄧氏和竇氏一樣走上了權力的聖壇,他們也會飛揚跋扈、獨攬政權嗎?
但與大多數外戚不同的是:鄧氏族人總體上明晰史事,謙遜自守,懂得遠禍全身。本來自和帝駕崩後,鄧騭兄弟就常居禁中,後來鄧騭為了避嫌連連上書要求還第,歲餘,太後才許之。因為被封為上蔡侯、食邑一萬三千戶。鄧騭久辭不願領受,後不得不避開使者,輾轉上疏自陳:“追觀前世傾覆之誡,退自惟念,不寒而慄。……終不敢橫受爵土,以增罪累。惶窘征營,昧死陳乞。”可以看出,他是十分謹慎和明智的。太後不聽,疏五六上,方被允許。
鄧騭崇尚節儉,舉賢任能,在鄧皇後執政期間能夠盡心輔佐,使得天下雖然水旱頻仍,卻依然能夠相安無事。但同時因為受太後倚重,朝廷大事屢參謀決,所以即使不斷推脫也還是得到了不少的封贈,位次三公,勢焰震耀都下。宗族中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餘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
鄧騭的其他兄弟也都安分守己,不事張揚。弘、悝、閶去世時,全留下遺言要求薄葬,鄧弘最為突出,僅白蓋雙騎,門生挽送而已。他們遵從祖父鄧禹的教訓,深以竇氏為戒,合家合族,守法奉公。鄧騭的兒子侍中鄧鳳,曾收受過中郎將任尚贈送的馬,後來任尚因為犯案,逮送廷尉,鄧鳳怕事泄,先向其父自首。鄧騭髡妻及鳳以謝罪,天下稱之。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太後崩,鄧氏宗族被安帝乳母王聖及宦官李閏等誣告,免了鄧騭特進,命其歸封國,宗族也全部免官歸故郡,沒收鄧騭等人的資財田宅。後又徙封鄧騭為羅侯,鄧騭與其子鳳並絕食而死。鄧氏外戚就此覆滅。後經過大司農朱寵等人的冒死訴冤,皇帝才醒悟過來,還葬鄧騭於洛陽北芒舊塋,公卿皆會喪,莫不悲傷之,此乃後話。
竇憲蕩平北匈奴後,威名大盛,刺史、守令多出其門。尚書僕射郅壽、樂恢都因為忤意,相繼被逼自殺。“竇氏父子兄弟並居列位,充滿朝廷”。弟竇篤進位特進,見禮依三公。竇景為執金吾、竇為光祿勛。由是朝臣震懾,望風承旨。其中竇景尤甚,其奴客也仗勢“侵陵小人,強奪財貨,篡取罪人,妻略婦女”。官府不敢過問,連商賈都關門大吉,避之如仇。最後太後聽說了,也隻是罷了竇景的官,還給了個特進以就朝位。
竇憲居功自傲,越發恣肆。永元四年(公元92年),穰侯鄧疊協同他母親以及他的弟弟步兵校尉鄧磊、竇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等,相互交結,圖謀不軌。和帝提前得知了訊息,與宦官鄭眾等密謀剷除。當時竇憲掌兵在外,和帝怕他懼禍作亂,所以一直隱忍未發。
竇憲的結局會怎麽樣呢?和帝能成功嗎?
此時恰好竇憲和鄧疊班師回京,和帝下詔命大鴻臚持節到郊外迎接,賞賜將士。等竇憲入城後,和帝親自坐鎮北宮,命執金吾、五校尉勒兵屯衛南、北宮,關閉城門,收誅鄧疊、鄧磊、郭舉、郭璜,其餘家屬都流放合浦。因為竇太後還在,和帝不想有誅殺竇氏這種名聲,就逼迫竇憲、竇篤、竇景、竇都歸封國自殺,受株連者也都免官還鄉。
竇憲是最早借著裙帶關係興起的東漢外戚,當年聲勢喧天,甚至有了取而代之的野心,要不是和帝及早動手,可能會給國家又釀成一番慘禍。但和帝最終能夠逼迫其自殺,說明此時的皇權還沒有完全旁落,對全局的掌控還有一定的實力。
中國卷 第一編 夾縫中的苟延殘喘(3)
伴虎近患
當年輔佐光武帝劉秀打天下的主要謀臣鄧禹的子孫同樣顯貴,最顯著者莫過於孫女和熹皇後鄧綏。她六歲開始讀書,十二歲已通《詩經》《論語》等書。家人戲稱為“女諸生”。公元96年,鄧綏入宮,時年十六歲。因身材苗條,姿顏*而得到和帝臨幸,封為貴人。後因巫蠱案發,陰皇後被廢,立鄧綏為皇後。公元105年,和帝死,殤帝劉隆出生百天即位,鄧綏以皇太後臨朝,時年24歲。年青寡婦不便於與大臣一起論事,遂起鄧綏之兄鄧騭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殤帝在位9月而死。鄧太後又立劉祜為安帝。時年13歲,仍由太後臨朝。鄧氏外戚由此開始興盛隆旺起來。
鄧氏和竇氏一樣走上了權力的聖壇,他們也會飛揚跋扈、獨攬政權嗎?
但與大多數外戚不同的是:鄧氏族人總體上明晰史事,謙遜自守,懂得遠禍全身。本來自和帝駕崩後,鄧騭兄弟就常居禁中,後來鄧騭為了避嫌連連上書要求還第,歲餘,太後才許之。因為被封為上蔡侯、食邑一萬三千戶。鄧騭久辭不願領受,後不得不避開使者,輾轉上疏自陳:“追觀前世傾覆之誡,退自惟念,不寒而慄。……終不敢橫受爵土,以增罪累。惶窘征營,昧死陳乞。”可以看出,他是十分謹慎和明智的。太後不聽,疏五六上,方被允許。
鄧騭崇尚節儉,舉賢任能,在鄧皇後執政期間能夠盡心輔佐,使得天下雖然水旱頻仍,卻依然能夠相安無事。但同時因為受太後倚重,朝廷大事屢參謀決,所以即使不斷推脫也還是得到了不少的封贈,位次三公,勢焰震耀都下。宗族中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餘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
鄧騭的其他兄弟也都安分守己,不事張揚。弘、悝、閶去世時,全留下遺言要求薄葬,鄧弘最為突出,僅白蓋雙騎,門生挽送而已。他們遵從祖父鄧禹的教訓,深以竇氏為戒,合家合族,守法奉公。鄧騭的兒子侍中鄧鳳,曾收受過中郎將任尚贈送的馬,後來任尚因為犯案,逮送廷尉,鄧鳳怕事泄,先向其父自首。鄧騭髡妻及鳳以謝罪,天下稱之。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太後崩,鄧氏宗族被安帝乳母王聖及宦官李閏等誣告,免了鄧騭特進,命其歸封國,宗族也全部免官歸故郡,沒收鄧騭等人的資財田宅。後又徙封鄧騭為羅侯,鄧騭與其子鳳並絕食而死。鄧氏外戚就此覆滅。後經過大司農朱寵等人的冒死訴冤,皇帝才醒悟過來,還葬鄧騭於洛陽北芒舊塋,公卿皆會喪,莫不悲傷之,此乃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