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 作者:柴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樸和柴榮“臭味相投”,引為知己。而且王樸還有一點和柴榮非常相似,就是他們都反對唯心主義。周朝初年有個才子扈載,才華非常出眾,王樸想重用扈載。宰相李穀卻說扈載麵相不吉,註定短命。王樸反駁:“李公位居權衡之地,當擇賢才而用,難道因為人家短命就不用了?再說現在扈載不是還活著嗎?”
雖然扈載四年後便早逝了,但這則故事說明了王樸的用人觀。宋人羅大經對李穀的唯心主義觀點進行批評,說“餘謂穀言陋矣,不幸而中。若樸者,真宰相之言也。”(6)
宋人孔平仲對柴榮和王樸這對絕佳的君臣組合極為讚賞,“周世宗以英武自任,有包舉天下之誌,而計事者多不諭其意,惟王樸神氣勁峻,剛決有斷,凡所謀畫,動愜世宗之意。”(7)
柴榮之所以敢放心三次南征,主要還是因為王樸有獨處一麵的才能,有王樸坐鎮後方,柴榮就沒有後顧之憂。可惜王樸卻走在了柴榮的前麵,而且走的非常突然,幾乎就是猝死,這是柴榮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初一(通鑑作二月),王樸奉柴榮之命,前往汴口視察水利,在汴口建了一座水閘。事情很快就辦完了,王樸提前回京,結果在途過宰相李穀的府第前,王樸突發疾病。等僕人將王樸抬回府的時候,王樸已經去世了,時年五十四歲。(8)
王樸的突然病逝,極大的刺激了柴榮。柴榮聽到噩耗後,震驚的說不出話來,大腦一片空白。柴榮跌跌撞撞的闖進了王樸的府第,當柴榮看到王樸的遺體時,再也忍不住悲痛,撲在王樸身上號啕痛哭,“大慟者數四”。(9)
柴榮和王樸的關係,論公是君臣,但論私則是兄弟。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大時代裏,兩個兄弟並肩站在一起,用他們非凡的魄力和才幹,聯手開創了一個讓後人為之震撼、為之感嘆的偉大時代。可惜這個偉大時代剛剛開始,就匆匆結束了。
一個兄弟去了天堂,另外一個留在人間的兄弟淚流滿麵。
柴榮和王樸的感情非常真摯,他們之間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爾虞我詐,兄弟情深,於斯可見。將柴榮和王樸聯繫在一起的,是征服天下,奉養萬民的偉大理想,而不是小富即安,和一砣砣閃閃發光的金子。
在為王樸發喪的時候,柴榮情緒異常激動,他抽泣不止,在王樸遺體的旁邊,用玉斧不停的擊打著地麵。柴榮似乎想讓已經與他陰陽兩隔的王樸聽到他的深情呼喚,可他的兄弟再也沒有醒來。隨後柴榮強忍著悲痛,流著淚的召見了王樸的幾個兒子,好言勸慰他們節哀順便,可又有誰能勸柴榮節哀順便呢。
二十七年後,在宋遼雁門之戰時,蔚州刺史王侁用惡語激名將楊繼業(即“楊家將”中的金刀楊令公)與契丹人作戰,楊繼業被王侁逼急了,一怒之下,上陣作戰,結果戰死。這個王侁,就是王樸的兒子。
也許柴榮這時並沒有意識到,王樸的早死意味著什麽,讓柴榮更沒有料到的是,僅僅半年以後,自己也隨王樸而去了。
王樸的死,在八個月之後,對歷史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至少影響了四百年的歷史。而王樸之前,有一個人的早死,也對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就是劉宋開國名相劉穆之。
王樸和劉穆之非常的相似,他們都是君主親征異族強敵時,坐鎮京師。劉裕北伐後秦,劉穆之留在京師監國,“內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擁滯。”(10)正因為劉穆之處事如此幹練,所以劉裕才敢放心的北伐。
劉穆之突然病死後,劉裕在東晉的政治根基出現了嚴重動搖,向來不服劉裕的士族集團隨時有可能抬出琅琊王司馬德文,向劉裕發起總攻。在這種情況下,劉裕忍痛撤軍,一場轟轟烈烈的北伐,以虎頭蛇尾收場。
柴榮麵對的也是這種情況,如果王樸不死,柴榮在臨終前肯定會將國家、幼子託付給王樸。王樸主持周朝軍政,趙匡胤沒有任何機會發動兵變,可能性為零,這是趙匡胤自己說的。
假設一下,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王樸有沒有可能自己篡位建立新政權呢,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原因很簡單,王樸的影響主要在官場,在軍界沒什麽影響。王樸不死,他控製政府,趙匡胤控製軍隊,二人實力相當,反而能互相製約。所以說,平衡的權力,才是最安全的。王樸死後,主持政務的是書生宰相範質、王溥,他們哪裏是趙匡胤的對手!趙匡胤發動兵變奪位,範質等人毫無辦法。
也許這就是天意,命運不希望看到繼漢唐之後的中華第三帝國過早的出現,所以在命運的安排下,王樸和柴榮這對絕世天才一前一後離開人世,歷史在瞬間改變了方向。柴榮和王樸,兩個人如果有一個人多活十年,就絕不可能出現宋朝。
但歷史是沒有如果的。
————————————————————————————————
(1) (2) 《舊五代史.王樸傳》卷一百二十八
(3) 《容齋續筆.一定之計》卷三
(4) 《淮海集》卷二十二
(5) 《新五代史.王樸傳》卷三十一
(6) 《鶴林玉露》卷五
雖然扈載四年後便早逝了,但這則故事說明了王樸的用人觀。宋人羅大經對李穀的唯心主義觀點進行批評,說“餘謂穀言陋矣,不幸而中。若樸者,真宰相之言也。”(6)
宋人孔平仲對柴榮和王樸這對絕佳的君臣組合極為讚賞,“周世宗以英武自任,有包舉天下之誌,而計事者多不諭其意,惟王樸神氣勁峻,剛決有斷,凡所謀畫,動愜世宗之意。”(7)
柴榮之所以敢放心三次南征,主要還是因為王樸有獨處一麵的才能,有王樸坐鎮後方,柴榮就沒有後顧之憂。可惜王樸卻走在了柴榮的前麵,而且走的非常突然,幾乎就是猝死,這是柴榮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初一(通鑑作二月),王樸奉柴榮之命,前往汴口視察水利,在汴口建了一座水閘。事情很快就辦完了,王樸提前回京,結果在途過宰相李穀的府第前,王樸突發疾病。等僕人將王樸抬回府的時候,王樸已經去世了,時年五十四歲。(8)
王樸的突然病逝,極大的刺激了柴榮。柴榮聽到噩耗後,震驚的說不出話來,大腦一片空白。柴榮跌跌撞撞的闖進了王樸的府第,當柴榮看到王樸的遺體時,再也忍不住悲痛,撲在王樸身上號啕痛哭,“大慟者數四”。(9)
柴榮和王樸的關係,論公是君臣,但論私則是兄弟。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大時代裏,兩個兄弟並肩站在一起,用他們非凡的魄力和才幹,聯手開創了一個讓後人為之震撼、為之感嘆的偉大時代。可惜這個偉大時代剛剛開始,就匆匆結束了。
一個兄弟去了天堂,另外一個留在人間的兄弟淚流滿麵。
柴榮和王樸的感情非常真摯,他們之間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爾虞我詐,兄弟情深,於斯可見。將柴榮和王樸聯繫在一起的,是征服天下,奉養萬民的偉大理想,而不是小富即安,和一砣砣閃閃發光的金子。
在為王樸發喪的時候,柴榮情緒異常激動,他抽泣不止,在王樸遺體的旁邊,用玉斧不停的擊打著地麵。柴榮似乎想讓已經與他陰陽兩隔的王樸聽到他的深情呼喚,可他的兄弟再也沒有醒來。隨後柴榮強忍著悲痛,流著淚的召見了王樸的幾個兒子,好言勸慰他們節哀順便,可又有誰能勸柴榮節哀順便呢。
二十七年後,在宋遼雁門之戰時,蔚州刺史王侁用惡語激名將楊繼業(即“楊家將”中的金刀楊令公)與契丹人作戰,楊繼業被王侁逼急了,一怒之下,上陣作戰,結果戰死。這個王侁,就是王樸的兒子。
也許柴榮這時並沒有意識到,王樸的早死意味著什麽,讓柴榮更沒有料到的是,僅僅半年以後,自己也隨王樸而去了。
王樸的死,在八個月之後,對歷史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至少影響了四百年的歷史。而王樸之前,有一個人的早死,也對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就是劉宋開國名相劉穆之。
王樸和劉穆之非常的相似,他們都是君主親征異族強敵時,坐鎮京師。劉裕北伐後秦,劉穆之留在京師監國,“內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擁滯。”(10)正因為劉穆之處事如此幹練,所以劉裕才敢放心的北伐。
劉穆之突然病死後,劉裕在東晉的政治根基出現了嚴重動搖,向來不服劉裕的士族集團隨時有可能抬出琅琊王司馬德文,向劉裕發起總攻。在這種情況下,劉裕忍痛撤軍,一場轟轟烈烈的北伐,以虎頭蛇尾收場。
柴榮麵對的也是這種情況,如果王樸不死,柴榮在臨終前肯定會將國家、幼子託付給王樸。王樸主持周朝軍政,趙匡胤沒有任何機會發動兵變,可能性為零,這是趙匡胤自己說的。
假設一下,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王樸有沒有可能自己篡位建立新政權呢,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原因很簡單,王樸的影響主要在官場,在軍界沒什麽影響。王樸不死,他控製政府,趙匡胤控製軍隊,二人實力相當,反而能互相製約。所以說,平衡的權力,才是最安全的。王樸死後,主持政務的是書生宰相範質、王溥,他們哪裏是趙匡胤的對手!趙匡胤發動兵變奪位,範質等人毫無辦法。
也許這就是天意,命運不希望看到繼漢唐之後的中華第三帝國過早的出現,所以在命運的安排下,王樸和柴榮這對絕世天才一前一後離開人世,歷史在瞬間改變了方向。柴榮和王樸,兩個人如果有一個人多活十年,就絕不可能出現宋朝。
但歷史是沒有如果的。
————————————————————————————————
(1) (2) 《舊五代史.王樸傳》卷一百二十八
(3) 《容齋續筆.一定之計》卷三
(4) 《淮海集》卷二十二
(5) 《新五代史.王樸傳》卷三十一
(6) 《鶴林玉露》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