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 作者:柴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李弘冀做為李璟的嫡長子,卻被踢到了一邊,李弘冀對非常不滿。好在李景遂在淮南兵敗後,連續上了十道表章,請辭皇太弟。李景達也因為兩次兵敗,上表自劾,“固辭”。在這種情況下,李璟這才改立李弘冀為皇太子,讓他參與日常政務。
解決完了繼承人的問題,李璟強打精神,與已經殺到長江北岸的柴榮周旋。淮南十四州,經過柴榮的東敲西打,李璟的手上,隻有廬、舒、蘄、黃四州。如果再打下去,以兩軍實力、士氣的差距,柴榮拿下這四州也僅是時間問題。
柴榮已經開始行動了,一方麵派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重進攻取廬州,另一方麵,柴榮派水軍在長江口來回遊弋,似乎確實有過江的跡象。
李璟也實在沒有足夠的實力和柴榮打了,現在李璟最擔心的是一旦周軍兵臨長江,柴榮會不會發動渡江戰役,一戰攻陷金陵。李璟經過痛苦的思考,他決定丟卒保車,向柴榮求和,主動割讓四州,來換取柴榮不過江。
但作為一個男人來說,跪在另外一個男人麵前,屈膝降服,是一件極為恥辱的事情,更何況,李璟比柴榮還大五歲。李璟恥於降號稱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自己主動退位,讓兒子李弘冀上台,由李弘冀去承擔本該屬於他的恥辱。
三月二十一日,李璟的特使陳覺在揚州附近的迎鑾鎮見到了正在此休整的柴榮。
這是柴榮有生之年第二次來到曾經繁華似錦的揚州城,上次來揚州是一個月之前,也是最後一次。在征服淮南之前,揚州深處南唐腹地,在正常情況下,柴榮絕對沒有可能來到揚州,除非做南唐的俘虜。
現在,柴榮以征服者的身份來到楊吳故都,倚臨大江,看煙波浩渺,孤帆點點,江風沉醉,此景此情,讓柴榮大發感慨。可惜柴榮不擅寫詩,沒有留下作品。否則以柴榮的神武聰睿,成為曹操那樣的詩人帝王,更能增添柴榮撼人心魄的魅力。
雖然柴榮不寫詩,但《江南野史》卻記載了柴榮與詩有關的故事。柴榮在征服淮南後,來到揚州視察。江南有個書生孟貫聽到大周皇帝就在江北,悄悄渡江,想以詩文打動柴榮。柴榮看了孟貫獻上的詩集,在卷首看到了一首詩,《貽棲隱洞譚先生詩》,其中有這麽兩句:“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
柴榮看完,很不高興,覺得孟貫此詩句有暗諷他恃強淩弱之嫌。柴榮黑著臉,告訴孟貫:“朕以元戎問罪伐叛弔民,非懼強淩弱,何有巢無主之有?然獻朕則可,如他人卿應不免矣。”(1)意思說今天算你孟貫運氣好,遇上了我,如果遇上脾氣不好的,你的人頭早就飛了。不過柴榮還是封孟貫官做,但未詳其職若何。
柴榮在揚州悠哉遊哉的享受勝利的喜悅,聽說陳覺來了,柴榮立刻意識到了李璟有他向屈服的意象,在第一時間,柴榮就接見了陳覺。
陳覺此行的目的還不是獻降書,而是觀察周軍的動向,及時給李璟提供決策依據。柴榮似乎也察覺出來陳覺的意圖,當陳覺來到迎鑾後,發現大批周朝的水軍戰艦停泊在長江北岸,艦上旗幟飄揚,將士們盔明甲亮,手中的刀戈在陽光的反射下,射出刺眼的光芒。
陳覺嚇的兩腿發軟,這位隻會在官場上勾心鬥角的樞密使大人,這輩子最怕的就是戰爭。隻要周軍不過江,他在江南的利益就不會受到侵犯,在這一點上,他和李璟的利益是一致的。陳覺跪在地上,幾乎是哭著哀求柴榮不要過江,並保證他立刻派人回金陵取來降書,柴榮微笑著答應了。
李璟聽完陳覺派回來的閤門承旨劉承遇對江北的形勢匯報,心裏一陣悲涼,最後一絲幻想也破滅了。柴榮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李璟不早點做出答覆,誰都知道柴榮下一步是什麽。另外,吳越王錢俶也在長江口聚集了多達一萬七千人的水軍,四百艘戰艦,隻等柴榮一聲令下,吳越水軍就會衝進長江……
————————————————————————————————————
(1) 《江南野史.孟貫傳》卷八
第六章 欲得天下者,必先得淮南
四 李璟的屈服
2
李璟終於下定決心了,長痛不如短痛,趕快把柴榮打發走,保住江南半壁才是最現實的。李璟立刻派劉承遇趕回迎鑾鎮,代表南唐官方承認大周皇帝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淮南爭奪戰的最終勝利者,並表示南唐願意向周稱臣、去帝號,交割十四州、歲輸貢物四十萬。
柴榮對此很滿意,他以宗主國皇帝者的身份給“江南國主”李璟下了一道詔書。這道詔書與其說是安慰李璟,不如說是羞辱李璟,詔如下:
皇帝恭問江南國主。使人至,省奏請分割舒、廬、蘄、黃等州,畫江為界者。頃逢多事,莫通玉帛之歡,適自近年,遂構幹戈之役,兩地之交兵未息,蒸民之受弊斯多。一昨再辱使人,重尋前意,將敦久要,須盡縷陳。今者承遇爰來,封函復至,請割州郡,仍定封疆,猥形信誓之辭,備認始終之意,既能如是,又復何求。邊陲頓靜於煙塵,師旅便還於京闕,永言欣慰,深切誠懷。其常、潤一路及沿江兵棹,今已指揮抽退;兼兩浙、荊南、湖南水陸兵士,各令罷兵;其廬、黃、蘄三路將士,亦遣抽拔近內,候彼中起揭逐處將員及軍都家口丁畢,隻請差人勾喚在彼將校,交割州城。(1)
解決完了繼承人的問題,李璟強打精神,與已經殺到長江北岸的柴榮周旋。淮南十四州,經過柴榮的東敲西打,李璟的手上,隻有廬、舒、蘄、黃四州。如果再打下去,以兩軍實力、士氣的差距,柴榮拿下這四州也僅是時間問題。
柴榮已經開始行動了,一方麵派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重進攻取廬州,另一方麵,柴榮派水軍在長江口來回遊弋,似乎確實有過江的跡象。
李璟也實在沒有足夠的實力和柴榮打了,現在李璟最擔心的是一旦周軍兵臨長江,柴榮會不會發動渡江戰役,一戰攻陷金陵。李璟經過痛苦的思考,他決定丟卒保車,向柴榮求和,主動割讓四州,來換取柴榮不過江。
但作為一個男人來說,跪在另外一個男人麵前,屈膝降服,是一件極為恥辱的事情,更何況,李璟比柴榮還大五歲。李璟恥於降號稱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自己主動退位,讓兒子李弘冀上台,由李弘冀去承擔本該屬於他的恥辱。
三月二十一日,李璟的特使陳覺在揚州附近的迎鑾鎮見到了正在此休整的柴榮。
這是柴榮有生之年第二次來到曾經繁華似錦的揚州城,上次來揚州是一個月之前,也是最後一次。在征服淮南之前,揚州深處南唐腹地,在正常情況下,柴榮絕對沒有可能來到揚州,除非做南唐的俘虜。
現在,柴榮以征服者的身份來到楊吳故都,倚臨大江,看煙波浩渺,孤帆點點,江風沉醉,此景此情,讓柴榮大發感慨。可惜柴榮不擅寫詩,沒有留下作品。否則以柴榮的神武聰睿,成為曹操那樣的詩人帝王,更能增添柴榮撼人心魄的魅力。
雖然柴榮不寫詩,但《江南野史》卻記載了柴榮與詩有關的故事。柴榮在征服淮南後,來到揚州視察。江南有個書生孟貫聽到大周皇帝就在江北,悄悄渡江,想以詩文打動柴榮。柴榮看了孟貫獻上的詩集,在卷首看到了一首詩,《貽棲隱洞譚先生詩》,其中有這麽兩句:“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
柴榮看完,很不高興,覺得孟貫此詩句有暗諷他恃強淩弱之嫌。柴榮黑著臉,告訴孟貫:“朕以元戎問罪伐叛弔民,非懼強淩弱,何有巢無主之有?然獻朕則可,如他人卿應不免矣。”(1)意思說今天算你孟貫運氣好,遇上了我,如果遇上脾氣不好的,你的人頭早就飛了。不過柴榮還是封孟貫官做,但未詳其職若何。
柴榮在揚州悠哉遊哉的享受勝利的喜悅,聽說陳覺來了,柴榮立刻意識到了李璟有他向屈服的意象,在第一時間,柴榮就接見了陳覺。
陳覺此行的目的還不是獻降書,而是觀察周軍的動向,及時給李璟提供決策依據。柴榮似乎也察覺出來陳覺的意圖,當陳覺來到迎鑾後,發現大批周朝的水軍戰艦停泊在長江北岸,艦上旗幟飄揚,將士們盔明甲亮,手中的刀戈在陽光的反射下,射出刺眼的光芒。
陳覺嚇的兩腿發軟,這位隻會在官場上勾心鬥角的樞密使大人,這輩子最怕的就是戰爭。隻要周軍不過江,他在江南的利益就不會受到侵犯,在這一點上,他和李璟的利益是一致的。陳覺跪在地上,幾乎是哭著哀求柴榮不要過江,並保證他立刻派人回金陵取來降書,柴榮微笑著答應了。
李璟聽完陳覺派回來的閤門承旨劉承遇對江北的形勢匯報,心裏一陣悲涼,最後一絲幻想也破滅了。柴榮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李璟不早點做出答覆,誰都知道柴榮下一步是什麽。另外,吳越王錢俶也在長江口聚集了多達一萬七千人的水軍,四百艘戰艦,隻等柴榮一聲令下,吳越水軍就會衝進長江……
————————————————————————————————————
(1) 《江南野史.孟貫傳》卷八
第六章 欲得天下者,必先得淮南
四 李璟的屈服
2
李璟終於下定決心了,長痛不如短痛,趕快把柴榮打發走,保住江南半壁才是最現實的。李璟立刻派劉承遇趕回迎鑾鎮,代表南唐官方承認大周皇帝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淮南爭奪戰的最終勝利者,並表示南唐願意向周稱臣、去帝號,交割十四州、歲輸貢物四十萬。
柴榮對此很滿意,他以宗主國皇帝者的身份給“江南國主”李璟下了一道詔書。這道詔書與其說是安慰李璟,不如說是羞辱李璟,詔如下:
皇帝恭問江南國主。使人至,省奏請分割舒、廬、蘄、黃等州,畫江為界者。頃逢多事,莫通玉帛之歡,適自近年,遂構幹戈之役,兩地之交兵未息,蒸民之受弊斯多。一昨再辱使人,重尋前意,將敦久要,須盡縷陳。今者承遇爰來,封函復至,請割州郡,仍定封疆,猥形信誓之辭,備認始終之意,既能如是,又復何求。邊陲頓靜於煙塵,師旅便還於京闕,永言欣慰,深切誠懷。其常、潤一路及沿江兵棹,今已指揮抽退;兼兩浙、荊南、湖南水陸兵士,各令罷兵;其廬、黃、蘄三路將士,亦遣抽拔近內,候彼中起揭逐處將員及軍都家口丁畢,隻請差人勾喚在彼將校,交割州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