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 作者:柴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支五萬人的南唐軍隊,是劉仁贍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可這根承載著劉仁贍所有希望的稻草,還是漸漸沉沒在冰冷的淮河水中,劉仁贍發出了幽幽的嘆息聲。不要說如果他來指揮這支軍隊會如何,就是讓朱元來指揮,也不可能敗的這麽慘。
劉仁贍悲壯的站在壽春城頭,遙望淮河上的夕陽殘照,那最後一抹血紅的顏色,映滿了整個天空。夕陽一點點的沉下去,劉仁贍的希望也一點點沉下去。
南唐軍幾次救援全部被周軍打敗,柴榮對壽州誌在必得,環望四周,柴榮的旗幟迎著河風獵獵作響,幾十萬周朝大軍屯聚城下,連營數百,看不到頭。
戰局發展到現在,劉仁贍已經明白了,他現在所能選擇的隻有兩條路:要麽屈膝投降,要麽戰死殉國。以劉仁贍的性格來說,其實他隻有後一種選擇:戰鬥到最後一刻,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在青史竹簡上銘刻一個血性男人的驕傲。
顯德四年(公元957年)三月十二日,柴榮率軍從渦口進至下蔡,準備對壽州發起總攻,柴榮的耐心已經用完了。第二天,柴榮致信劉仁贍,“使自擇禍福”(1)劉仁贍已經選擇了“禍”,沒有必要再回復柴榮。
劉仁贍的鬥誌沒問題,可堅持了一年多,外麵糧草運不進來,壽州城中的糧庫已經空了。南唐軍無食可就,甚至出現了大麵積的吃人現象。“劉仁贍以死守壽春,人相啖食。而城卒不肯下。”(2)劉仁贍本來還想再做最後一搏,他給城外的李景達傳遞消息,希望能讓邊鎬進來守城,他率兵和柴榮決戰,被李景達(或陳覺)拒絕。
壽州城危在旦夕,李景達見死不救,金陵城中的李璟有些沉不住氣了。現在的李璟已經完全喪失了對柴榮接受他請和的希望,如今之勢,唯有一戰。性格向來文弱的李璟突然血性勃發,他居然要親征!“唐主議自督諸將拒周”(3)。
中書舍人喬匡舜知道,李璟根本就不是柴榮的對手,與其上陣前送死,不如在後方呆著。他上書勸諫,被李璟以“以沮國動人心”(4)為由,流放撫州。隨後,熱血激昂的李璟又問神衛統軍朱匡業,當如何對付柴榮。
朱匡業更不相信李璟有這個本事,直接澆了李璟一盆涼水:“運數之興,天地皆助,大事若去,雖英雄亦無如之何。”(5)更可氣的是,在場的另一位神武統軍劉存中順著朱匡業的話,陰陽怪氣的大聲附和。李璟見他們長柴榮誌氣,滅自己威風,大怒,將二人貶出金陵。
李璟難得一次親征的雄心,也被朱匡業和劉存中給澆涼了,此後,“既而竟不敢自出。”(6)說到底,李璟還是外強中幹,他所謂親征,不過是一時心血來潮。如果他真有必死的決心,又何必在意朱匡業的閑話?直接上陣尋柴榮對砍就是了。
戰不能戰,守又守不住,劉仁贍憂勞成疾,病倒了。但即使是病中的劉仁贍,依然是鐵骨錚錚,寧可餓死,也絕不向柴榮低頭。不過,劉仁贍自己可以有必死的決心和勇氣,壽州城中其他人卻未必就有他這樣的硬骨頭。有人選擇了投降,而這個背叛劉仁贍的人,居然是劉仁贍的兒子劉崇諫!
劉崇諫的決心和勇氣,已經被長達一年多的圍困消耗的差不多了,他不再這樣不死不活的耗下去了。劉崇諫趁著天黑,駕著小船企圖過河降周,沒劃多遠,就被巡邏的軍人抓獲,送到劉仁贍麵前。
劉仁贍是下過軍令的,凡是敢降敵者,必斬!即使是他的親生兒子,也不能例外。劉仁贍下令將劉崇諫腰斬,以敬效尤。許多將士含淚哭勸,劉仁贍不許,他們又去找劉仁贍的妻子薛夫人求情。
麵對自己的親生兒子犯軍法處斬,她流著淚,說了一句感動歷史的話:“妾於崇諫非不愛也,然軍法不可私,名節不可虧,若貸之,則劉氏為不忠之門,妾與公何麵目見將士乎!”(7)劉仁贍夫婦舍小親就大義的壯舉,深深感動了將士們,“遂就促斬之,然後成其喪禮,戰士無不墮淚。”(8)
如果劉仁贍自己率先違反軍令,以後還拿什麽服人?“以身作則”,說起來很容易,卻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劉崇諫被斬,震撼了守城將士,許多人都堅定了和劉仁贍殉國的決心。
三月十三日,劉仁贍突然收到了柴榮的一封信。柴榮勸劉仁贍要識時務,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因為你現在的抵抗已經毫無意義。劉仁贍寧死不降,真的沒有意義嗎?還是有的,至少劉仁贍向歷史證明了,男人是有尊嚴的。劉仁贍沒有回覆柴榮,也沒有必要回復,他早已經做出了選擇。
這場戰爭打到現在,勝負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柴榮隻想知道,他將在哪一天見到劉仁贍。三月十七日,柴榮在壽州城下閱兵,周軍馬步三軍舉著鋥亮的武器,向城中的堅守者示威。
病中的劉仁贍已經看不到柴榮的軍隊在城外耀武揚威了,他此刻躺在官署的榻上,奄奄一息。一年多以來的勞累,再加上飢餓,劉仁贍再也站不起來了。南唐的壽州監軍使周廷構和營田副使孫羽見此情形,他們再也沒有勇氣堅持下去了。
三月十九日,他們以劉仁贍的名義,寫了一份所謂的降表,派人出城交給柴榮。苦戰了一年多,柴榮終於要以勝利者的身份進入壽州了,他的心情非常激動。三月二十一日,柴榮下令馬步三軍盛陣於壽春城外,正式接受南唐守軍的投降。
劉仁贍悲壯的站在壽春城頭,遙望淮河上的夕陽殘照,那最後一抹血紅的顏色,映滿了整個天空。夕陽一點點的沉下去,劉仁贍的希望也一點點沉下去。
南唐軍幾次救援全部被周軍打敗,柴榮對壽州誌在必得,環望四周,柴榮的旗幟迎著河風獵獵作響,幾十萬周朝大軍屯聚城下,連營數百,看不到頭。
戰局發展到現在,劉仁贍已經明白了,他現在所能選擇的隻有兩條路:要麽屈膝投降,要麽戰死殉國。以劉仁贍的性格來說,其實他隻有後一種選擇:戰鬥到最後一刻,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在青史竹簡上銘刻一個血性男人的驕傲。
顯德四年(公元957年)三月十二日,柴榮率軍從渦口進至下蔡,準備對壽州發起總攻,柴榮的耐心已經用完了。第二天,柴榮致信劉仁贍,“使自擇禍福”(1)劉仁贍已經選擇了“禍”,沒有必要再回復柴榮。
劉仁贍的鬥誌沒問題,可堅持了一年多,外麵糧草運不進來,壽州城中的糧庫已經空了。南唐軍無食可就,甚至出現了大麵積的吃人現象。“劉仁贍以死守壽春,人相啖食。而城卒不肯下。”(2)劉仁贍本來還想再做最後一搏,他給城外的李景達傳遞消息,希望能讓邊鎬進來守城,他率兵和柴榮決戰,被李景達(或陳覺)拒絕。
壽州城危在旦夕,李景達見死不救,金陵城中的李璟有些沉不住氣了。現在的李璟已經完全喪失了對柴榮接受他請和的希望,如今之勢,唯有一戰。性格向來文弱的李璟突然血性勃發,他居然要親征!“唐主議自督諸將拒周”(3)。
中書舍人喬匡舜知道,李璟根本就不是柴榮的對手,與其上陣前送死,不如在後方呆著。他上書勸諫,被李璟以“以沮國動人心”(4)為由,流放撫州。隨後,熱血激昂的李璟又問神衛統軍朱匡業,當如何對付柴榮。
朱匡業更不相信李璟有這個本事,直接澆了李璟一盆涼水:“運數之興,天地皆助,大事若去,雖英雄亦無如之何。”(5)更可氣的是,在場的另一位神武統軍劉存中順著朱匡業的話,陰陽怪氣的大聲附和。李璟見他們長柴榮誌氣,滅自己威風,大怒,將二人貶出金陵。
李璟難得一次親征的雄心,也被朱匡業和劉存中給澆涼了,此後,“既而竟不敢自出。”(6)說到底,李璟還是外強中幹,他所謂親征,不過是一時心血來潮。如果他真有必死的決心,又何必在意朱匡業的閑話?直接上陣尋柴榮對砍就是了。
戰不能戰,守又守不住,劉仁贍憂勞成疾,病倒了。但即使是病中的劉仁贍,依然是鐵骨錚錚,寧可餓死,也絕不向柴榮低頭。不過,劉仁贍自己可以有必死的決心和勇氣,壽州城中其他人卻未必就有他這樣的硬骨頭。有人選擇了投降,而這個背叛劉仁贍的人,居然是劉仁贍的兒子劉崇諫!
劉崇諫的決心和勇氣,已經被長達一年多的圍困消耗的差不多了,他不再這樣不死不活的耗下去了。劉崇諫趁著天黑,駕著小船企圖過河降周,沒劃多遠,就被巡邏的軍人抓獲,送到劉仁贍麵前。
劉仁贍是下過軍令的,凡是敢降敵者,必斬!即使是他的親生兒子,也不能例外。劉仁贍下令將劉崇諫腰斬,以敬效尤。許多將士含淚哭勸,劉仁贍不許,他們又去找劉仁贍的妻子薛夫人求情。
麵對自己的親生兒子犯軍法處斬,她流著淚,說了一句感動歷史的話:“妾於崇諫非不愛也,然軍法不可私,名節不可虧,若貸之,則劉氏為不忠之門,妾與公何麵目見將士乎!”(7)劉仁贍夫婦舍小親就大義的壯舉,深深感動了將士們,“遂就促斬之,然後成其喪禮,戰士無不墮淚。”(8)
如果劉仁贍自己率先違反軍令,以後還拿什麽服人?“以身作則”,說起來很容易,卻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劉崇諫被斬,震撼了守城將士,許多人都堅定了和劉仁贍殉國的決心。
三月十三日,劉仁贍突然收到了柴榮的一封信。柴榮勸劉仁贍要識時務,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因為你現在的抵抗已經毫無意義。劉仁贍寧死不降,真的沒有意義嗎?還是有的,至少劉仁贍向歷史證明了,男人是有尊嚴的。劉仁贍沒有回覆柴榮,也沒有必要回復,他早已經做出了選擇。
這場戰爭打到現在,勝負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柴榮隻想知道,他將在哪一天見到劉仁贍。三月十七日,柴榮在壽州城下閱兵,周軍馬步三軍舉著鋥亮的武器,向城中的堅守者示威。
病中的劉仁贍已經看不到柴榮的軍隊在城外耀武揚威了,他此刻躺在官署的榻上,奄奄一息。一年多以來的勞累,再加上飢餓,劉仁贍再也站不起來了。南唐的壽州監軍使周廷構和營田副使孫羽見此情形,他們再也沒有勇氣堅持下去了。
三月十九日,他們以劉仁贍的名義,寫了一份所謂的降表,派人出城交給柴榮。苦戰了一年多,柴榮終於要以勝利者的身份進入壽州了,他的心情非常激動。三月二十一日,柴榮下令馬步三軍盛陣於壽春城外,正式接受南唐守軍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