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 作者:柴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了符彥卿這位百戰老將坐鎮北線,柴榮可以從容的去麵對李璟。
—————————————————————————————————
(1) 《新五代史.周家人傳下》卷二十
(2) 《五代史闕文》
(3) (4) (5) (6) (7) (8) 《新五代史.周家人傳下》卷二十
(9)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
(10) 《宋史符彥卿傳》卷二百五十一
(11) 《宋史符彥卿傳》卷二百五十一
金匱之盟即使是真的,也隻是個臨時應急措施,杜太後擔心趙匡胤早逝,子嗣幼弱,被權臣大將奪位。隨著趙匡胤統治時間越來越長,趙德昭漸漸長大,即使趙匡胤在當時立下什麽金匱之盟,也不可能不隨時的德昭的長大,而沒有易弟立子之意。因為金匱之盟最核心的一條是,天下先傳光義、廷美,最終還要回到德昭手上。既然德昭長大了,不再是幼主,金匱之盟自然就沒有必要再遵守,如果有的話。所以,即使有其事,也不能做為趙光義可以繼位的理由。德昭能力不錯,人也忠厚,當時天下大勢已定,德昭繼位,並不會出現什麽問題,當然如果德昭繼位,一旁的趙光義肯定不會甘心就此讓位的,會在暗中搞一些動作。在趙匡胤臨崩前,王繼恩、程德玄等人的表現非常可疑。按趙光義的說法,是杜太後授意趙普記下金匱盟約,但趙匡胤不在他生前公布此約?而是等趙光義繼位,由他本人說出來?
因為趙光義在陳橋兵變中是出過大力的,所以趙匡胤厚封趙光義,一是酬其大功,二是為防自己早逝,以便及時讓趙光義繼位。趙光義主政汴梁十五年,在官場上勢力極大,不是趙匡胤能隨便輕易拿掉的。金匱之盟說是出自趙光義,他做為當事人,拿出的證據,又有幾分可信性呢?北宋諸帝對此諱莫如深,自然不能多說,否則自己的合法性就要受到質疑。曾鞏極力稱讚趙匡胤,說太祖功業可勝於漢高祖,太宗子孫宋神宗對此非常不滿,從此冷落了曾鞏,未必不和這種帝位傳承關係有關。
還有一點,按宋朝的傳承製度,有嫡子立嫡長,無嫡子立嫡長孫。趙德昭雖然在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受趙光義猜忌自殺明誌,但他的幾個兒子都在,而趙匡胤的長孫在仁宗繼位時(公元1022年)還建在。趙德昭的次子趙惟吉生於公元971年,趙惟正做為德昭長子,至少不會晚於這一年出生。而趙光義去世那一年,德昭次子趙惟吉已經二十七歲,更遑論更年長一些的趙惟正。雖然趙光義打掉了趙廷美,但按金匱之盟所說,天下終還是太祖一係的。那麽,趙惟正或趙惟吉比趙恆更有資格繼位。趙惟正能力如何,史載不詳。但趙惟吉三歲能用彈弓打鳥,十發八中。五歲時日讀詩書。可以說,自趙德昭死後,其次子趙惟吉最有資格繼位,而不是趙恆。但在趙光義時代,趙惟吉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重用。
另外,在趙德芳一係子孫中,德芳長子趙惟敘為人純謹,頗好學,而他生於977年,至趙光義去世時,已經二十歲了。德芳次子趙惟憲同樣非常優秀,惟憲生於 979年,卒於1016年。趙光義去世時惟憲十九歲。趙惟正、趙惟敘、趙惟憲此時都已經長大成長,都不算是幼主,從法理上來說,他們都比趙恆更有資格繼位。
再說幾句,關於周軍將士是否受到獎賞的問題。趙匡胤伐蜀前,向王全斌等人承諾:凡所克城寨,止籍其器甲芻糧,悉以錢帛分給戰士。如果把這種承諾看到是厚待將士的話,那郭威入汴梁前,王峻向將士許下承諾:我得公處分,俟克京師,聽旬日剽掠。這話隻是王峻說的,並不是郭威直接傳達的。隨後郭威進滑州,“取滑州庫物以勞將士”。這樣的事情,五代許多帝王都做過,李從珂反於鳳翔,許將士每人事成後賞錢百緡。李從厚為了平定李從珂,也許下賞格:破從珂後,每人賞二百緡。這些帝王對將士倒是非常厚道,可卻允許士兵們劫掠百姓,這對百姓厚道否?宋朝通過戰爭所得的錢物都分給將士?結果是不是換來了將士不劫百姓?不是這樣。宋軍入蜀後,得到了賞錢後,依然“諸將所過,鹹欲屠戮以逞。”宋朝滅蜀,庫府一空,算是厚待將士。可蜀軍將士呢,卻遭王全斌無端苛扣,激起兵憤。僅夾城蜀軍,就被王全斌屠殺三萬人,康延澤請釋放七千坳幼疾兵,王全斌也不聽,悉數殺之。
北宋厚待將士,與什麽仁厚關係不大,因為趙匡胤在兵變時剛剛擠進官場一線,在軍中威望並不如宋人所說的那麽如日中天。所以他繼位後,就必須縱容將士搶劫殺掠,不如此,軍界就不服他。王全斌、王仁贍、曹翰這些老將犯的都是當斬之罪,有一個受誅了嗎?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這麽做。一旦斬王全斌等人,必然會在軍中引發一係列負麵效應。宋軍在湖南吃人,也沒見誰被軍法處置。雖然他自高平之戰後,屢立功勳,但其功並沒有遠超於諸將之上,他做過的事情,馬仁瑀、王彥超、張永德、李重進都做過,功勞並不比他少。而且他隻殺普通軍校,不殺大將。有個軍校殺了人,他下詔斬於汴京。左右想救這個軍校,他痛哭流涕的說興師伐罪,百姓何辜,必速處極法而還百姓一個公道。
—————————————————————————————————
(1) 《新五代史.周家人傳下》卷二十
(2) 《五代史闕文》
(3) (4) (5) (6) (7) (8) 《新五代史.周家人傳下》卷二十
(9)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
(10) 《宋史符彥卿傳》卷二百五十一
(11) 《宋史符彥卿傳》卷二百五十一
金匱之盟即使是真的,也隻是個臨時應急措施,杜太後擔心趙匡胤早逝,子嗣幼弱,被權臣大將奪位。隨著趙匡胤統治時間越來越長,趙德昭漸漸長大,即使趙匡胤在當時立下什麽金匱之盟,也不可能不隨時的德昭的長大,而沒有易弟立子之意。因為金匱之盟最核心的一條是,天下先傳光義、廷美,最終還要回到德昭手上。既然德昭長大了,不再是幼主,金匱之盟自然就沒有必要再遵守,如果有的話。所以,即使有其事,也不能做為趙光義可以繼位的理由。德昭能力不錯,人也忠厚,當時天下大勢已定,德昭繼位,並不會出現什麽問題,當然如果德昭繼位,一旁的趙光義肯定不會甘心就此讓位的,會在暗中搞一些動作。在趙匡胤臨崩前,王繼恩、程德玄等人的表現非常可疑。按趙光義的說法,是杜太後授意趙普記下金匱盟約,但趙匡胤不在他生前公布此約?而是等趙光義繼位,由他本人說出來?
因為趙光義在陳橋兵變中是出過大力的,所以趙匡胤厚封趙光義,一是酬其大功,二是為防自己早逝,以便及時讓趙光義繼位。趙光義主政汴梁十五年,在官場上勢力極大,不是趙匡胤能隨便輕易拿掉的。金匱之盟說是出自趙光義,他做為當事人,拿出的證據,又有幾分可信性呢?北宋諸帝對此諱莫如深,自然不能多說,否則自己的合法性就要受到質疑。曾鞏極力稱讚趙匡胤,說太祖功業可勝於漢高祖,太宗子孫宋神宗對此非常不滿,從此冷落了曾鞏,未必不和這種帝位傳承關係有關。
還有一點,按宋朝的傳承製度,有嫡子立嫡長,無嫡子立嫡長孫。趙德昭雖然在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受趙光義猜忌自殺明誌,但他的幾個兒子都在,而趙匡胤的長孫在仁宗繼位時(公元1022年)還建在。趙德昭的次子趙惟吉生於公元971年,趙惟正做為德昭長子,至少不會晚於這一年出生。而趙光義去世那一年,德昭次子趙惟吉已經二十七歲,更遑論更年長一些的趙惟正。雖然趙光義打掉了趙廷美,但按金匱之盟所說,天下終還是太祖一係的。那麽,趙惟正或趙惟吉比趙恆更有資格繼位。趙惟正能力如何,史載不詳。但趙惟吉三歲能用彈弓打鳥,十發八中。五歲時日讀詩書。可以說,自趙德昭死後,其次子趙惟吉最有資格繼位,而不是趙恆。但在趙光義時代,趙惟吉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重用。
另外,在趙德芳一係子孫中,德芳長子趙惟敘為人純謹,頗好學,而他生於977年,至趙光義去世時,已經二十歲了。德芳次子趙惟憲同樣非常優秀,惟憲生於 979年,卒於1016年。趙光義去世時惟憲十九歲。趙惟正、趙惟敘、趙惟憲此時都已經長大成長,都不算是幼主,從法理上來說,他們都比趙恆更有資格繼位。
再說幾句,關於周軍將士是否受到獎賞的問題。趙匡胤伐蜀前,向王全斌等人承諾:凡所克城寨,止籍其器甲芻糧,悉以錢帛分給戰士。如果把這種承諾看到是厚待將士的話,那郭威入汴梁前,王峻向將士許下承諾:我得公處分,俟克京師,聽旬日剽掠。這話隻是王峻說的,並不是郭威直接傳達的。隨後郭威進滑州,“取滑州庫物以勞將士”。這樣的事情,五代許多帝王都做過,李從珂反於鳳翔,許將士每人事成後賞錢百緡。李從厚為了平定李從珂,也許下賞格:破從珂後,每人賞二百緡。這些帝王對將士倒是非常厚道,可卻允許士兵們劫掠百姓,這對百姓厚道否?宋朝通過戰爭所得的錢物都分給將士?結果是不是換來了將士不劫百姓?不是這樣。宋軍入蜀後,得到了賞錢後,依然“諸將所過,鹹欲屠戮以逞。”宋朝滅蜀,庫府一空,算是厚待將士。可蜀軍將士呢,卻遭王全斌無端苛扣,激起兵憤。僅夾城蜀軍,就被王全斌屠殺三萬人,康延澤請釋放七千坳幼疾兵,王全斌也不聽,悉數殺之。
北宋厚待將士,與什麽仁厚關係不大,因為趙匡胤在兵變時剛剛擠進官場一線,在軍中威望並不如宋人所說的那麽如日中天。所以他繼位後,就必須縱容將士搶劫殺掠,不如此,軍界就不服他。王全斌、王仁贍、曹翰這些老將犯的都是當斬之罪,有一個受誅了嗎?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這麽做。一旦斬王全斌等人,必然會在軍中引發一係列負麵效應。宋軍在湖南吃人,也沒見誰被軍法處置。雖然他自高平之戰後,屢立功勳,但其功並沒有遠超於諸將之上,他做過的事情,馬仁瑀、王彥超、張永德、李重進都做過,功勞並不比他少。而且他隻殺普通軍校,不殺大將。有個軍校殺了人,他下詔斬於汴京。左右想救這個軍校,他痛哭流涕的說興師伐罪,百姓何辜,必速處極法而還百姓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