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 作者:柴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用一刀切,即非黑即白、非善即惡的標準來看歷史,是最容易不客觀的,也不是公平的。趙匡胤有沒有優點?有,非常多。對於趙匡胤的優點,是否就應該避而不談?這樣對趙匡胤是非常不公平的,這不是研究歷史時所應該持有的態度。對於趙匡胤的善政,依然要給予高度肯定。
對柴榮的所做所為,在下不會全部給予肯定,這是不客觀的。雖然這帖不是講趙匡胤的,但涉及趙匡胤,這也是避免不了的。柴榮和趙匡胤的性格完全不同,柴榮更接近於浪漫的理想主義,做事風格灑脫,但有時過於暴躁,也太性急。柴榮暴怒之下,易欲殺人,關於這一點,在下也絕不避諱,會在篇幅的後麵部分進行專題討論。
趙匡胤這點好些,他是個理性的現實主義者,做事風格沉穩。但有時也過於穩重,錯過機會。喜歡一個人物,不代表要全部肯定他。不喜歡一個人物,也不代表要全部否定他。寫此帖,隻是客觀來對柴榮有一個總結,不是藉此來對柴榮揚善諱惡,也不是藉此對其他人物進行揚惡諱善,客觀論史而已。
用柴榮來打倒趙匡胤,用趙匡胤打倒柴榮,都不是客觀的治史態度。二人各有優劣長短,做為一千多年後的我們,我們沒有必要為了粉這個,粉那個,互相噴口水。我們都是抱著以史為鑑的目的來研究歷史的,而不是為了各自喜歡的人物打口水仗的。
王樸的《平邊策》,是五代北宋進行統一時的綱領,雖然柴榮和趙匡胤進行統一時,並沒有完全按王樸設定的路線走,但大體上是沒有超出這個範圍,足可以和《隆中對》、《榻上對》相比美。本帖對王樸《平邊策》的討論,分成兩個部分,現在講的是南下部分,關於先幽燕還是先河東的部分,會有柴榮北伐契丹時進行專題解讀。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觀點不同不要緊,我們可以討論的。隻是現在這樣成天辯論與主帖沒有什麽關係的話題,話題越扯越遠,嬴政、二世、司馬炎都跑出來了。
不是說不能辯,希望大家能對主帖更新的內容進行討論。現在全跑題了。正文沒有討論,那在下寫這些正文也就沒多大意義了。以後大家隨便說吧,在下實在沒力氣回很長的回覆了,偶爾簡單的說幾句吧。精力實在有限,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猴兄坐了分頁沙發,恭喜一下,感覺不錯吧。:)
接著更新。
第三章 誌在天下
五 小試牛刀
1
周朝君臣已經達成共識:先拿南唐開刀,攻取淮南,次第兼圖天下。
但周朝軍隊進攻的方向卻是後蜀。
在五代十國時期,有兩個蜀國,依次是王建建立的前蜀,和孟知祥建立的後蜀。
孟知祥,字保胤,生於唐懿宗鹹通十四年(公元874年)四月二十一日,邢州龍岡人,和郭威、柴榮是老鄉。邢台在五代十國的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這座歷史名城出了五個皇帝,兩位開國帝王,對五代十國的歷史影響非常大。尤其是柴榮,他差一點改變了歷史。
與五代十國時期許多出身草根的開國皇帝不同,孟知祥出身於藩帥世家,政治起點比朱溫、王建、馬殷、郭威高出了許多。孟知祥的祖父孟方立在唐末亂世時,割據邢州、洺州、磁州,自號昭義軍節度使。孟方立一直依附於中原大軍閥朱溫,和河東軍閥李克用打來打去。
因和河東的軍事差距太大,龍紀元年(公元889年),孟方立被河東大將李存孝打敗,孟方立自殺。孟方立死後,邢州軍擁立孟方立的侄子孟遷(1)主政昭義軍,但不久後也被河東吞掉。
孟知祥的父親孟道留在河東,但孟道沒在官場混出什麽名聲出來。河東雖然和邢州孟氏有仇,但李克用似乎比較喜歡孟知祥,將弟弟李克讓的女兒嫁給了孟知祥。從此,孟知祥成為後唐的外戚,對日後他創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唐莊宗李存勖出兵消滅了前蜀王衍。在後唐樞密使郭崇韜的推薦下,李存勖任命堂姐夫孟知祥為成都尹、西川節度副使。孟知祥曾經在官場上拉過郭崇韜,所以郭崇韜知恩圖報,將這塊肥肉送給了孟知祥。
郭崇韜是後唐名將,但他的政治能力比較差,因為得罪的人太多,滅前蜀之後,郭崇韜就在一片咒罵聲中,被西征軍主帥、魏王李繼笈殺害。隨後蜀中大亂。
僅僅一年後,李存勖因政治上的失敗,軍隊譁變,他本人在這場叛亂中被殺。他的幹兄長、天雄軍節度使李嗣源在軍隊的擁戴下即位,就是唐明宗。
李嗣源繼位時,他就已經失去了對兩川的控製力,此時的孟知祥已經“陰有王蜀之誌”,東川節度使董璋也有同樣的野心。李嗣源曾經想嚐試著對兩川用兵,消滅掉這兩個不聽話的藩鎮,但由於孟知祥和董璋結成戰略聯盟,打退了以石敬瑭掛帥的後唐中央軍的進攻。名義上,兩川還是後唐的信封,但實際上兩個獨立王國。
外敵被打退,接下來,孟知祥和董璋大打出手,他們兩人之中,將會有一個稱雄兩川的勝利者。最終,智謀更高一籌的孟知祥笑到了最後,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孟知祥滅董璋,吞併東川。
孟知祥控製兩川後,唐明宗李嗣源知道拿這個幹妹夫一點辦法也沒有,隻好順水扒推舟,承認孟知祥對兩川的統治。兩年後,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也稱大蜀,史稱後蜀。
對柴榮的所做所為,在下不會全部給予肯定,這是不客觀的。雖然這帖不是講趙匡胤的,但涉及趙匡胤,這也是避免不了的。柴榮和趙匡胤的性格完全不同,柴榮更接近於浪漫的理想主義,做事風格灑脫,但有時過於暴躁,也太性急。柴榮暴怒之下,易欲殺人,關於這一點,在下也絕不避諱,會在篇幅的後麵部分進行專題討論。
趙匡胤這點好些,他是個理性的現實主義者,做事風格沉穩。但有時也過於穩重,錯過機會。喜歡一個人物,不代表要全部肯定他。不喜歡一個人物,也不代表要全部否定他。寫此帖,隻是客觀來對柴榮有一個總結,不是藉此來對柴榮揚善諱惡,也不是藉此對其他人物進行揚惡諱善,客觀論史而已。
用柴榮來打倒趙匡胤,用趙匡胤打倒柴榮,都不是客觀的治史態度。二人各有優劣長短,做為一千多年後的我們,我們沒有必要為了粉這個,粉那個,互相噴口水。我們都是抱著以史為鑑的目的來研究歷史的,而不是為了各自喜歡的人物打口水仗的。
王樸的《平邊策》,是五代北宋進行統一時的綱領,雖然柴榮和趙匡胤進行統一時,並沒有完全按王樸設定的路線走,但大體上是沒有超出這個範圍,足可以和《隆中對》、《榻上對》相比美。本帖對王樸《平邊策》的討論,分成兩個部分,現在講的是南下部分,關於先幽燕還是先河東的部分,會有柴榮北伐契丹時進行專題解讀。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觀點不同不要緊,我們可以討論的。隻是現在這樣成天辯論與主帖沒有什麽關係的話題,話題越扯越遠,嬴政、二世、司馬炎都跑出來了。
不是說不能辯,希望大家能對主帖更新的內容進行討論。現在全跑題了。正文沒有討論,那在下寫這些正文也就沒多大意義了。以後大家隨便說吧,在下實在沒力氣回很長的回覆了,偶爾簡單的說幾句吧。精力實在有限,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猴兄坐了分頁沙發,恭喜一下,感覺不錯吧。:)
接著更新。
第三章 誌在天下
五 小試牛刀
1
周朝君臣已經達成共識:先拿南唐開刀,攻取淮南,次第兼圖天下。
但周朝軍隊進攻的方向卻是後蜀。
在五代十國時期,有兩個蜀國,依次是王建建立的前蜀,和孟知祥建立的後蜀。
孟知祥,字保胤,生於唐懿宗鹹通十四年(公元874年)四月二十一日,邢州龍岡人,和郭威、柴榮是老鄉。邢台在五代十國的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這座歷史名城出了五個皇帝,兩位開國帝王,對五代十國的歷史影響非常大。尤其是柴榮,他差一點改變了歷史。
與五代十國時期許多出身草根的開國皇帝不同,孟知祥出身於藩帥世家,政治起點比朱溫、王建、馬殷、郭威高出了許多。孟知祥的祖父孟方立在唐末亂世時,割據邢州、洺州、磁州,自號昭義軍節度使。孟方立一直依附於中原大軍閥朱溫,和河東軍閥李克用打來打去。
因和河東的軍事差距太大,龍紀元年(公元889年),孟方立被河東大將李存孝打敗,孟方立自殺。孟方立死後,邢州軍擁立孟方立的侄子孟遷(1)主政昭義軍,但不久後也被河東吞掉。
孟知祥的父親孟道留在河東,但孟道沒在官場混出什麽名聲出來。河東雖然和邢州孟氏有仇,但李克用似乎比較喜歡孟知祥,將弟弟李克讓的女兒嫁給了孟知祥。從此,孟知祥成為後唐的外戚,對日後他創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唐莊宗李存勖出兵消滅了前蜀王衍。在後唐樞密使郭崇韜的推薦下,李存勖任命堂姐夫孟知祥為成都尹、西川節度副使。孟知祥曾經在官場上拉過郭崇韜,所以郭崇韜知恩圖報,將這塊肥肉送給了孟知祥。
郭崇韜是後唐名將,但他的政治能力比較差,因為得罪的人太多,滅前蜀之後,郭崇韜就在一片咒罵聲中,被西征軍主帥、魏王李繼笈殺害。隨後蜀中大亂。
僅僅一年後,李存勖因政治上的失敗,軍隊譁變,他本人在這場叛亂中被殺。他的幹兄長、天雄軍節度使李嗣源在軍隊的擁戴下即位,就是唐明宗。
李嗣源繼位時,他就已經失去了對兩川的控製力,此時的孟知祥已經“陰有王蜀之誌”,東川節度使董璋也有同樣的野心。李嗣源曾經想嚐試著對兩川用兵,消滅掉這兩個不聽話的藩鎮,但由於孟知祥和董璋結成戰略聯盟,打退了以石敬瑭掛帥的後唐中央軍的進攻。名義上,兩川還是後唐的信封,但實際上兩個獨立王國。
外敵被打退,接下來,孟知祥和董璋大打出手,他們兩人之中,將會有一個稱雄兩川的勝利者。最終,智謀更高一籌的孟知祥笑到了最後,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孟知祥滅董璋,吞併東川。
孟知祥控製兩川後,唐明宗李嗣源知道拿這個幹妹夫一點辦法也沒有,隻好順水扒推舟,承認孟知祥對兩川的統治。兩年後,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也稱大蜀,史稱後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