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 作者:柴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張永德的問題,在最後會講到的。柴榮最合適的接班人其實就是張永德,於文於武,張永德都夠標準,而且關係也最親近。如果張永德上台,趙匡胤就沒戲了。不要說張永德這樣的人才,就是隨便柴家出一個成年宗室,趙匡胤都沒有機會。張永德有一個優勢其實是和趙匡胤相同的,就是都是在禁軍係統中混了多年了,人脈自不必說。張永德上台,李筠沒必要反,李重進雖不服張永德,但直接扯反旗的可能性不大。二李之所以起兵,原因在於他們根本不服趙匡胤。
趙匡胤的上升速度實在太快了,於功而言,趙匡胤立功卓著,但未必大得過張永德。不服趙匡胤的還有很多,郭崇就是一個,文官中範質是不服他的。二李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天下最精銳的禁軍掌握在趙匡胤手上。二李敗後,更不會有人反宋,因為根本打不過。柴榮軍改之後,地方藩鎮已經對朝廷構不成什麽威脅了。直到柴榮去世,都無人敢反柴榮。柴榮減弱地方藩鎮威脅的辦法很好,將地方軍中的精銳調到中央軍即可,主客強弱易勢,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當然,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其實也不是針對地方藩鎮武裝的,而是針對禁軍中那些有人脈的高級將領的,比如石守信、王審琦等人。趙匡胤就是從禁軍走出來的,他深知禁軍指揮權的重要性。如果僅解決掉石守信等人的禁軍指揮權,倒沒什麽不妥。地方藩鎮則沒有太大的必要。趙匡胤兵變建宋後,依然採用柴榮從地方軍抽調精銳入禁軍的辦法,來削弱地方軍的實力。此時的地方軍已經不具備向中央禁軍挑戰的實力。
還有就是,宋朝抽調地方軍的精銳入禁軍,餘留下來的地方軍基本就沒什麽戰鬥力了,“罕教閱,類多給役而已。”軍事訓練名存實亡,甚至這些地方軍都成了雜役工。削弱地方軍實力,是必要的,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地方軍的存在可以吸引散落在民間的武勇之士,然後中央禁軍可以從中再將精銳抽調過來,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地方軍淪為雜役之後,沒什麽戰鬥力,即使抽調入禁軍,戰鬥力可想而知。地方藩鎮的軍隊還有一定戰鬥力,所謂藩鎮軍隊弱,也隻是相對於中央禁軍而言的,對周邊小政權來說,還是比較強的。“收藩鎮之權”過早,抵抗外來入侵的第一層防禦力量還是藩鎮軍隊。藩鎮之兵和禁軍並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互相依附,一味壓製地方軍,似有些簡單化了。
第一章 潛龍騰淵
五 柴榮的皇子生涯
2
不過王峻已經沒有機會扳倒柴榮了,他自己在柴榮剛回澶州沒幾天,也就是廣順三年(公元953年)二月十三日,就被忍無可忍的郭威給廢掉了,貶為商州司馬。未幾,王峻羞病交加,病死於商州。郭威對王峻下手,原因有三個:
一、王峻在朝中手伸的太長,連人事大權都要搶,換了哪個皇帝都無法容忍。
二、王峻屢次破壞郭威和柴榮的父子感情。郭威在召見大臣時就痛哭流涕的說:“朕就這麽一個兒子,可惜王峻專意阻隔。”(1)郭威脾氣算是好的,如果換成朱溫這樣的,早把王峻腦袋給摘了。
三、王峻膽子極大,他居然敢私下與藩鎮聯絡,圖謀不測,這是犯大忌諱的。好在各藩都聽郭威的,他們把王峻的書信都交給了郭威。郭威的臉色極為難看。“驚駭久之。”(2)
雖然王峻與郭威曾經血雨腥風一起闖蕩過,但得誌後,王峻變的幾乎讓郭威認不出來了。如果不是王峻把郭威逼到了牆角,以郭威的脾氣,他斷不會出此重手。如此巨奸大蠹,不趁早除掉,將來必然貽患無窮。
王峻的倒台,受益最大的,自然就是柴榮。郭威早就有意將江山傳給柴榮,但由於王峻搗亂,差點壞了郭威的大事。現在王峻死了,郭威也就沒什麽顧忌了。廣順三年(公元952年)三月初五,郭威下詔,調柴榮為開封尹,並封為晉王,實際上公開承認了柴榮的儲君地位。
五代宋初的官場有個慣例——不立太子,近七十年間,五代宋初居然沒有出現過一位皇太子。但凡是宗室封親王兼開封府尹者,基本上都是帝位繼承人,比如朱友貞、石重貴、劉承訓,再加上柴榮和日後的趙光義。
其實郭威最危險的敵人,除了王峻,還有一個,就是鄴都留後、天雄軍節度使王殷(?--953年)。王殷自恃有開國之功,得誌之後,非常的蠻橫霸道,連郭威都不放在眼裏。王殷在鄴都私斂民財,被成德軍節度使何福進給告發了。
郭威開始懷疑王殷有不軌之圖,但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暫時沒有動王殷。見郭威讓著他,王殷越來越放肆了,甚至連上朝的時候,身邊都帶有幾百個甲兵,郭威每次見王殷,都提心弔膽,生怕王殷當場對他下手。郭威終於忍不住了,一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二是為將來柴榮後掃清障礙。廣順三年(公元953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趁王殷上朝的機會,郭威設下埋伏,一舉拿下王殷。郭威將王殷流放至登州,但王殷剛出城,就被郭威派出的殺手給做掉了。
這時的郭威,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在九月的時候,五十歲的郭威就病倒了。郭威得的是“風痹疾”,在醫學上講,就是得了因風寒引發的肢體酸痛症狀。由於這場疾病來的太突然,郭威的情況非常不妙。病情嚴重時,郭威已經無法走路了,甚至連祭祖廟這樣的大事,都要由柴榮代勞。
趙匡胤的上升速度實在太快了,於功而言,趙匡胤立功卓著,但未必大得過張永德。不服趙匡胤的還有很多,郭崇就是一個,文官中範質是不服他的。二李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天下最精銳的禁軍掌握在趙匡胤手上。二李敗後,更不會有人反宋,因為根本打不過。柴榮軍改之後,地方藩鎮已經對朝廷構不成什麽威脅了。直到柴榮去世,都無人敢反柴榮。柴榮減弱地方藩鎮威脅的辦法很好,將地方軍中的精銳調到中央軍即可,主客強弱易勢,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當然,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其實也不是針對地方藩鎮武裝的,而是針對禁軍中那些有人脈的高級將領的,比如石守信、王審琦等人。趙匡胤就是從禁軍走出來的,他深知禁軍指揮權的重要性。如果僅解決掉石守信等人的禁軍指揮權,倒沒什麽不妥。地方藩鎮則沒有太大的必要。趙匡胤兵變建宋後,依然採用柴榮從地方軍抽調精銳入禁軍的辦法,來削弱地方軍的實力。此時的地方軍已經不具備向中央禁軍挑戰的實力。
還有就是,宋朝抽調地方軍的精銳入禁軍,餘留下來的地方軍基本就沒什麽戰鬥力了,“罕教閱,類多給役而已。”軍事訓練名存實亡,甚至這些地方軍都成了雜役工。削弱地方軍實力,是必要的,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地方軍的存在可以吸引散落在民間的武勇之士,然後中央禁軍可以從中再將精銳抽調過來,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地方軍淪為雜役之後,沒什麽戰鬥力,即使抽調入禁軍,戰鬥力可想而知。地方藩鎮的軍隊還有一定戰鬥力,所謂藩鎮軍隊弱,也隻是相對於中央禁軍而言的,對周邊小政權來說,還是比較強的。“收藩鎮之權”過早,抵抗外來入侵的第一層防禦力量還是藩鎮軍隊。藩鎮之兵和禁軍並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互相依附,一味壓製地方軍,似有些簡單化了。
第一章 潛龍騰淵
五 柴榮的皇子生涯
2
不過王峻已經沒有機會扳倒柴榮了,他自己在柴榮剛回澶州沒幾天,也就是廣順三年(公元953年)二月十三日,就被忍無可忍的郭威給廢掉了,貶為商州司馬。未幾,王峻羞病交加,病死於商州。郭威對王峻下手,原因有三個:
一、王峻在朝中手伸的太長,連人事大權都要搶,換了哪個皇帝都無法容忍。
二、王峻屢次破壞郭威和柴榮的父子感情。郭威在召見大臣時就痛哭流涕的說:“朕就這麽一個兒子,可惜王峻專意阻隔。”(1)郭威脾氣算是好的,如果換成朱溫這樣的,早把王峻腦袋給摘了。
三、王峻膽子極大,他居然敢私下與藩鎮聯絡,圖謀不測,這是犯大忌諱的。好在各藩都聽郭威的,他們把王峻的書信都交給了郭威。郭威的臉色極為難看。“驚駭久之。”(2)
雖然王峻與郭威曾經血雨腥風一起闖蕩過,但得誌後,王峻變的幾乎讓郭威認不出來了。如果不是王峻把郭威逼到了牆角,以郭威的脾氣,他斷不會出此重手。如此巨奸大蠹,不趁早除掉,將來必然貽患無窮。
王峻的倒台,受益最大的,自然就是柴榮。郭威早就有意將江山傳給柴榮,但由於王峻搗亂,差點壞了郭威的大事。現在王峻死了,郭威也就沒什麽顧忌了。廣順三年(公元952年)三月初五,郭威下詔,調柴榮為開封尹,並封為晉王,實際上公開承認了柴榮的儲君地位。
五代宋初的官場有個慣例——不立太子,近七十年間,五代宋初居然沒有出現過一位皇太子。但凡是宗室封親王兼開封府尹者,基本上都是帝位繼承人,比如朱友貞、石重貴、劉承訓,再加上柴榮和日後的趙光義。
其實郭威最危險的敵人,除了王峻,還有一個,就是鄴都留後、天雄軍節度使王殷(?--953年)。王殷自恃有開國之功,得誌之後,非常的蠻橫霸道,連郭威都不放在眼裏。王殷在鄴都私斂民財,被成德軍節度使何福進給告發了。
郭威開始懷疑王殷有不軌之圖,但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暫時沒有動王殷。見郭威讓著他,王殷越來越放肆了,甚至連上朝的時候,身邊都帶有幾百個甲兵,郭威每次見王殷,都提心弔膽,生怕王殷當場對他下手。郭威終於忍不住了,一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二是為將來柴榮後掃清障礙。廣順三年(公元953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趁王殷上朝的機會,郭威設下埋伏,一舉拿下王殷。郭威將王殷流放至登州,但王殷剛出城,就被郭威派出的殺手給做掉了。
這時的郭威,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在九月的時候,五十歲的郭威就病倒了。郭威得的是“風痹疾”,在醫學上講,就是得了因風寒引發的肢體酸痛症狀。由於這場疾病來的太突然,郭威的情況非常不妙。病情嚴重時,郭威已經無法走路了,甚至連祭祖廟這樣的大事,都要由柴榮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