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臉上苦笑著,心裏暗想:這副對聯好刻薄啊!上聯把本官比作春秋戰國時代的齊宣王——齊宣王見了金銀就眼紅,本官比他還厲害,連銅鐵都不放過,豈有此理!下聯又將本官比作兇惡的老虎,雞犬牛羊,統統吞食。這副對聯,不但嵌進了縣官的名字,而且運用比喻手法,揭露了他的貪婪兇惡的麵目。


    清代陝西洛南有個叫路大尊的縣官,橫徵暴斂,貪贓枉法。他還濫施刑律,害死不少人命。平民百姓恨之入骨。


    有次他要做壽,下令全縣官民都要送禮,老百姓一商量,乘送禮之機,把一副對聯悄悄貼在縣衙門上:


    大道生財,財連雲漢三千丈


    尊古因製,製死黎民幾萬人


    聯中巧妙地把縣官的名字"路大尊"三字嵌了進去。


    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時,梁啓超到武昌講學。張之洞想難一下樑啟超,就以武昌的古名"江夏"出了一句對聯請梁對,聯曰:"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意思是:江河湖海四水裏,長江排首位,春夏秋冬四季中,夏季排第二。現在我坐鎮江夏,你來江夏講學,那麽,你我誰強些呢?梁啓超接下聯道: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後!


    其意是:儒釋道三教之中,儒家在前頭;天地人三才中,人排在後麵。在下不過是讀儒家經書的讀書人,怎敢居您之前,又怎能居您之後呢?既表示了自謙,又不甘示弱,不卑不亢。


    清末,慈禧專權,國家衰亡,洋寇想乖機侵犯。他們派人送來一折,上寫一聯,實際是一道戰表。那折上寫道: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作戰。"意思是:清朝的大王們,你們身居要職,高高在上,整天騎馬張弓,遊圍打獵,尋歡作樂。如此腐敗,我們隻要單手拿戈,就可以把你們打敗。満朝文武麵麵相視,皆不能對。這時張之洞在朝,思索片刻,提筆在手,伏案而成一聯:"襲龍衣,偽為人,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在旁,合手即拿


    意思是:你們妄想,奪我江山,承襲皇位,卻將真心偽藏起來,你們這些小鬼,如果膽敢興兵作亂,我們合著手就能把你們消滅。回聯語言鏗鏘,氣勢磅礴,洋使者喏喏而去。


    清末維新派黃遵憲,字公度,廣東嘉應州(今廣東梅州)人。以舉人,捐道員銜。也是著名詩人。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清廷解職,押解還鄉軟禁。臨終前重病纏身,但誌仍不衰。他寫了一副很妙的對聯,寄寓自己的政治信念:


    藥是當歸,花宜旋復


    蟲還無恙,鳥莫奈何


    聯中用了藥名、花名、蟲名、鳥名,語意雙關,結構獨特,政治色彩鮮明,既表示了對清政府迫害的蔑視,也充滿了對變法必勝的信心。


    梁啓超是康有為的得意門生,是"萬木草堂"弟子中最傑出的一個。後來與康有為齊名,人稱"康梁"。他曾受康指示,主辦《萬國公報》,組織成立"強學會",並會同汪康年、黃遵憲等創辦旬刊《時務報》,擔任主筆。


    1927年,康有為70壽辰時,徐良由天津到上海,送去溥儀題贈的禦筆"嶽峙淵清"匾和玉如意一柄。康有為感激涕零,為向溥儀謝恩,起草《謝恩折》,石印千份,分贈賀客。其時,梁啓超也送來了一副壽聯:


    述先生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齊,入此歲來,年七十矣!


    奉觴豆於國叟,至歡欣於春酒,親受業者,蓋三千焉!


    1936年6月14日,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炳麟(號太炎)先生與世長辭了。追悼會上有署名"九十七叟馬相伯"的一副輓聯:


    代人民說公道話,替黨國講正經話,卓哉君乎安可死


    言文學似黃梨洲,論品行如顧寧人,髦矣我也得毋份


    聯中"黃梨洲"指明清之際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黃宗羲。黃宗羲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顧寧人"指明清之際傑出的思想家、學者顧炎武。初名絳,字寧人。這一副對聯道出了章太炎先生的晚節。


    第95節:宣統篇(8)


    聯林擷英(二)


    中日甲午戰爭時,清朝駐守旅順的長官龔照璵和衛達三棄職逃跑,後來衛達三受到誅戮,龔照璵卻以行賄說情,坐了幾年大牢,保全了姓命。他出獄後,那年六月六日是他六十壽辰,便決定大宴賓客三天,以示慶祝。第一天正當賓客盈門的時候,一個名叫張陸的同鄉,一直對他不満,卻突然登門祝賀。張陸恭恭敬敬作了一輯,說道:"龔六哥今天祝壽,小弟有幾句話要給你說。我近來讀了些新書,才知道國民是國家的主人的道理。我是國民之一,對中國土地應負一份責任。請問龔六哥,前年把我們的旅順送給誰了?今天能不能交還?"說畢,揚長而去。龔照璵受到窘辱,大為氣憤。哪知第二天他的門上貼了一副對聯,更使他難堪,對聯是:


    稱六太爺,上六旬壽,欣占六月六日良辰,六數適相逢,曾聽得張陸先生,大踏步闖進門來,口叫六哥還旅順;


    坐三年監,陪三次斬,賺得三代三品封典,三生願已足,最可憐達三故友,小錢頭不為咱灑,冤沉三字赴黃泉。


    聯語痛辣滑稽,兩個賣國賊的形象躍然紙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景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景暉並收藏清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