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威理表示,他來華任職,第一,須有調派弁勇的權利;第二,須向英國海軍部請假並獲允準;第三,中國方麵須與英國海軍部商妥,將他在華服務年限作為海上服役年資,不能影響他在英國海軍中的升遷。李鴻章請曾紀澤與英國海軍部洽商,但海軍部猶豫不決,一則是不願其現役軍官為中國訓練軍隊;二則琅威理既為中國所聘,應該留職停薪,海上年資亦當暫停計算。此事陷入僵局。直到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及海關官員赫德、金登幹等人出麵活動,才使事情有了轉機。
1882年秋天,琅威理來中國任職,頭銜是副提督銜北洋海軍總查,負責北洋海軍的組織、操演、教育和訓練。琅威理治軍嚴格,辦事勤快,認真按照英國海軍的條令訓練,為海軍官佐所敬憚。中法戰爭爆發後,琅威理因英政府宣布局外中立而迴避去職,請假回國。1886年1月應邀重返中國。此時他已升任英國海軍上校,故月薪增至七百兩。
1886年5月,醇親王巡閱北洋,以琅威理訓練有功,授予二等第三寶星並賞給提督銜。以後李鴻章在發給琅威理的文電中,常用"提督銜琅威理"或"丁琅兩提督"的稱呼。
由於丁汝昌不熟悉海軍事務,艦隊訓練多由琅威理主持。接觸過他的人說:"琅威理終日料理船事,一刻也不肯閑暇娛樂,有一次在廁所裏他還命令手下打旗語傳令。"
他日夜操演,官兵請假離船甚難。在他的作風影響下,無人敢出差錯。軍中流傳著"不怕丁軍門,就怕琅副將"的說法。在其任內,北洋海軍的訓練水平達到了顛峰。
隻為報國,豈可偷生
高善繼,字次浦,江西彭澤人。日本入侵朝鮮,廷議主戰。六月,高善繼陪同營官駱佩德乘英國高升輪船運送軍需物資。當船行駛到牙山口外的時候,遇到日本軍艦,負責駕駛的英國人趕緊駕小船逃跑了。高善繼忿恨之餘,令隨船的軍士懸掛起紅旗戰鬥,駕駛高升號逐漸逼近日艦。正在他和佩德指揮禦敵的時候,船中魚雷,海水從船底洶湧而進,士兵們都來勸善繼和佩德棄艦逃走,高善繼激昂地說:"我們是來殺敵的,而現在卻要臨難躲避,即使活著回去了,又有什麽麵目見人?我身受國恩,今天事既然已經如此,我隻有以死報國了!"駱佩德說:"既然如此,我又怎麽會自己苟且偷生?"於是兩人和高升船一塊沉入海裏溺死了。
當時,負責護航的濟遠艦也被敵艦在豐島附近襲擊,大副都司沈壽昌堅守炮位,竭力還攻,不幸中炮陣亡,守備柯建章補到他的位置上繼續戰鬥;柯建章陣亡,黃承勛補充過來;黃承勛戰死,王錫三補充上來;另外還有管旗劉鵾、把總何汝賓等人都爭趨死地,奮不顧身率眾殺敵,後來整船將士全部壯烈殉國。
康祖詒狂甚
當年,新科進士康有為不過六品工部主事(未到職),隻因首倡變法,"強學會"(1895年夏發起於北京)風行一時。戶部尚書翁同龢、工部尚書孫家鼐、大學士王文韶、兩江總督、湖廣總督、淮軍將領等皆聚旗下,還有一批包括譚嗣同在內的"太子黨"鼎力吶喊,聲勢奪人,又得到皇帝支持,幾年前還是一介布衣的康有為竟然不知所以傲氣四迸。
其時,因甲午之敗暫時失勢的李鴻章願出銀兩千元加入強學會,康有為卻否決了李鴻章的申請。弄得十分器重康有為的翁同龢也在日記裏說:"康祖詒(康有為字)狂甚。"
他的"狂狷"並不是得勢之後的一種姿態,而是一以貫之的行為。當年中舉後,康有為就拒絕"謝恩"慣例,不肯拜見主考官,弄得狂名滿天下。三勸之下,總算拜鄉試主考許應為房師,然師生關係形同水火。維新時期,參劾康有為最力的便是這位禮部尚書許大人;1893年,孫中山求見,康有為即以拜師為俯見的先決條件,惹得孫中山拂袖而去。"聖人"與"國父"就此緣慳一麵。
書畫、篆刻大家吳昌碩
吳昌碩出生在浙江安吉一個風景清幽的山村裏,十幾歲在私塾裏念書時愛好刻印,書包裏經常帶著刻印工具,一有空就拿出來磨石奏刀。塾師怕他耽誤功課總加以阻止,但他還是背著老師癡迷於刻印。吳昌碩的父親也愛刻印,見此情況就加以鼓勵指導,從此他對篆刻的愛好真可說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吳昌碩幼時學習刻印,因為家境貧苦,困難很多。買不起石章,有時隻能以磚頭、瓦片等代用,偶爾弄到幾方石章就視同珍寶,反覆磨刻,直到剩下薄薄的一片。
第73節:清德宗光緒篇(6)
沒有印床,吳昌碩就用手握石奏刀。一次不小心刻傷了左手無名指,傷口很深流血不止,疼痛難忍。但他為了學藝,並不因此而放鬆刻印。後來傷口雖然結了痂,指甲卻從此脫落不再重生,成了他勤學苦練的紀念。
30多歲時,他始以作篆籀的筆法繪畫,苦無師承,後經友人高邕之介紹,求教於任伯年。伯年要他作一幅畫看看。他說:"我還沒有學過,怎麽能畫呢?"伯年道:"你愛怎麽畫就怎麽畫,隨便畫上幾筆就是了。"於是他隨意畫了幾筆,伯年看他落筆用墨渾厚挺拔,不同凡響,不禁拍案叫絕,說道:"你將來在繪畫上一定會成名。"吳聽了很詫異,還以為跟他開玩笑。伯年卻嚴肅地說:"即使現在看起來,你的筆墨就已經勝過我了。"此後兩人成了摯交。
1882年秋天,琅威理來中國任職,頭銜是副提督銜北洋海軍總查,負責北洋海軍的組織、操演、教育和訓練。琅威理治軍嚴格,辦事勤快,認真按照英國海軍的條令訓練,為海軍官佐所敬憚。中法戰爭爆發後,琅威理因英政府宣布局外中立而迴避去職,請假回國。1886年1月應邀重返中國。此時他已升任英國海軍上校,故月薪增至七百兩。
1886年5月,醇親王巡閱北洋,以琅威理訓練有功,授予二等第三寶星並賞給提督銜。以後李鴻章在發給琅威理的文電中,常用"提督銜琅威理"或"丁琅兩提督"的稱呼。
由於丁汝昌不熟悉海軍事務,艦隊訓練多由琅威理主持。接觸過他的人說:"琅威理終日料理船事,一刻也不肯閑暇娛樂,有一次在廁所裏他還命令手下打旗語傳令。"
他日夜操演,官兵請假離船甚難。在他的作風影響下,無人敢出差錯。軍中流傳著"不怕丁軍門,就怕琅副將"的說法。在其任內,北洋海軍的訓練水平達到了顛峰。
隻為報國,豈可偷生
高善繼,字次浦,江西彭澤人。日本入侵朝鮮,廷議主戰。六月,高善繼陪同營官駱佩德乘英國高升輪船運送軍需物資。當船行駛到牙山口外的時候,遇到日本軍艦,負責駕駛的英國人趕緊駕小船逃跑了。高善繼忿恨之餘,令隨船的軍士懸掛起紅旗戰鬥,駕駛高升號逐漸逼近日艦。正在他和佩德指揮禦敵的時候,船中魚雷,海水從船底洶湧而進,士兵們都來勸善繼和佩德棄艦逃走,高善繼激昂地說:"我們是來殺敵的,而現在卻要臨難躲避,即使活著回去了,又有什麽麵目見人?我身受國恩,今天事既然已經如此,我隻有以死報國了!"駱佩德說:"既然如此,我又怎麽會自己苟且偷生?"於是兩人和高升船一塊沉入海裏溺死了。
當時,負責護航的濟遠艦也被敵艦在豐島附近襲擊,大副都司沈壽昌堅守炮位,竭力還攻,不幸中炮陣亡,守備柯建章補到他的位置上繼續戰鬥;柯建章陣亡,黃承勛補充過來;黃承勛戰死,王錫三補充上來;另外還有管旗劉鵾、把總何汝賓等人都爭趨死地,奮不顧身率眾殺敵,後來整船將士全部壯烈殉國。
康祖詒狂甚
當年,新科進士康有為不過六品工部主事(未到職),隻因首倡變法,"強學會"(1895年夏發起於北京)風行一時。戶部尚書翁同龢、工部尚書孫家鼐、大學士王文韶、兩江總督、湖廣總督、淮軍將領等皆聚旗下,還有一批包括譚嗣同在內的"太子黨"鼎力吶喊,聲勢奪人,又得到皇帝支持,幾年前還是一介布衣的康有為竟然不知所以傲氣四迸。
其時,因甲午之敗暫時失勢的李鴻章願出銀兩千元加入強學會,康有為卻否決了李鴻章的申請。弄得十分器重康有為的翁同龢也在日記裏說:"康祖詒(康有為字)狂甚。"
他的"狂狷"並不是得勢之後的一種姿態,而是一以貫之的行為。當年中舉後,康有為就拒絕"謝恩"慣例,不肯拜見主考官,弄得狂名滿天下。三勸之下,總算拜鄉試主考許應為房師,然師生關係形同水火。維新時期,參劾康有為最力的便是這位禮部尚書許大人;1893年,孫中山求見,康有為即以拜師為俯見的先決條件,惹得孫中山拂袖而去。"聖人"與"國父"就此緣慳一麵。
書畫、篆刻大家吳昌碩
吳昌碩出生在浙江安吉一個風景清幽的山村裏,十幾歲在私塾裏念書時愛好刻印,書包裏經常帶著刻印工具,一有空就拿出來磨石奏刀。塾師怕他耽誤功課總加以阻止,但他還是背著老師癡迷於刻印。吳昌碩的父親也愛刻印,見此情況就加以鼓勵指導,從此他對篆刻的愛好真可說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吳昌碩幼時學習刻印,因為家境貧苦,困難很多。買不起石章,有時隻能以磚頭、瓦片等代用,偶爾弄到幾方石章就視同珍寶,反覆磨刻,直到剩下薄薄的一片。
第73節:清德宗光緒篇(6)
沒有印床,吳昌碩就用手握石奏刀。一次不小心刻傷了左手無名指,傷口很深流血不止,疼痛難忍。但他為了學藝,並不因此而放鬆刻印。後來傷口雖然結了痂,指甲卻從此脫落不再重生,成了他勤學苦練的紀念。
30多歲時,他始以作篆籀的筆法繪畫,苦無師承,後經友人高邕之介紹,求教於任伯年。伯年要他作一幅畫看看。他說:"我還沒有學過,怎麽能畫呢?"伯年道:"你愛怎麽畫就怎麽畫,隨便畫上幾筆就是了。"於是他隨意畫了幾筆,伯年看他落筆用墨渾厚挺拔,不同凡響,不禁拍案叫絕,說道:"你將來在繪畫上一定會成名。"吳聽了很詫異,還以為跟他開玩笑。伯年卻嚴肅地說:"即使現在看起來,你的筆墨就已經勝過我了。"此後兩人成了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