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屢參政要
翁同龢立朝四十多年中,曾兩次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在總理衙門大臣上行走,多次奉旨參與軍國政要。
1876年,沙俄武力強占我國伊犁不還,他奉旨參加會商中俄伊犁問題交涉,支持左宗棠出兵新疆,武力收回伊犁。伊犁收復後,他建言新疆屯田,實行寓兵於農。此舉解決了西征軍餉,減輕內地各省負擔。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在中日琉球問題交涉中,他力主存"球祀",反對日本吞併琉球。1883年,法國侵略越南,他與另一名軍機大臣李鴻藻力主重兵出關,抗擊法國侵略,並力主援助劉永福黑旗軍的抗法鬥爭。
1887年因黃河決口,翁同龢代表戶部經奏準將《海防事例》改為《鄭工事例》,光緒帝諭令各省兩年內不得向外洋購買新式船艦。但兩年後《海防事例》恢復,直到甲午戰爭前,五年間李鴻章和總理海軍衙門並未向朝廷奏請購置新式船炮。後來甲午海軍戰敗,李鴻章及其親信僚屬為了推卸戰敗罪責,竟然以此諉過翁同龢,說翁同龢對李鴻章"迫戰",利用戶部尚書職權,在經費上卡扣李鴻章所致。
1894年,日本一手挑起侵略朝鮮與中國的"甲午戰爭"。他堅決主戰,支持光緒帝武力抗擊日本侵略的主張。呼籲慈禧太後停止六旬萬壽慶典活動,移祝壽費為戰費,並一再拒絕內務府要求增撥慶典經費,由是為慈禧太後所憤懣。未等戰爭結束,慈禧太後就下令裁撤書房,對他進行打擊報復。日軍進攻台灣後,他不顧孫毓汶等人的阻撓反對,撥部款銀五十萬兩,接濟台灣軍民的抗日戰爭,為反侵略戰爭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65節:清穆宗同治篇(3)
翁同龢在辦理對外交涉過程中,深感王朝統治危機空前嚴重。他不顧中央一品大員和帝師的高貴身份,多次前往粵東會館和南海會館訪問康、梁,同他們商討維新變法事宜。又上書光緒帝力薦康有為才堪大用。光緒帝對康有為從此"傾心向用矣"。1898年5月,光緒帝決心變法。翁同龢代光緒帝草擬了宣布變法的"國是詔"和開辦京師大學堂的諭旨。6月11日,光緒帝正式頒布"國是詔",醞釀已久的維新變法終於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就在"國是詔"頒布的第四天,慈禧太後強令光緒帝下令將翁同龢開缺回籍。9月,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推翻新政。幽禁光緒帝於瀛台。誅殺譚嗣同等變法"六君子",通令緝拿康、梁等人。在圍剿維新派的過程中,慈禧一夥也未放過翁同龢,下令將他革職,永不敘用,並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他在貧病、驚恐中在籍生活了七年,於1904年7月去世,享年75歲。
兩代帝師翁同龢
翁同龢身為清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狀元宰相,且兩入軍機,又身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是晚清政局中舉足輕重的重要人物。
1865年11月,經主持朝政的恭親王奕訴和負責嵇查書房事務的醇親王的聯名保舉,翁同龢被命在弘德殿行走,授讀同治帝。翁同龢入值書房後,先給同治帝進講《帝鑒圖說》一書。是書出自明代宰相張居正之手。張氏為了輔導年幼的明神宗,特地將自堯舜以來天下之君,撮其中善可為法者八十一事,惡可為戒者三十六事,編成一個個小故事,每個故事加上標題,再配上一幅工筆圖畫。此書最適合幼兒閱讀。翁同龢講得既淺顯,又明白,同治帝頗愛聽。此後他還給同治帝講授《聖主庭訓格言》、《清朝開國方略》、《毛詩》、《孟子》等,指導同治帝寫詩作論。直到1871年因母親去世,回籍丁憂,才離開弘德殿書房。
翁同龢在授讀同治帝期間,還奉旨前往養心殿給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後進講《治平寶鑑法編》一書。先後給兩宮皇太後進講了宋、金、元、明四朝帝王政治事跡的十五個專題。他的進講剖析得當,交代清楚,兩宮皇太後感到滿意。
1875年同治去世,慈禧擁立4歲的載恬為帝,承嗣鹹豐,改元光緒,這就是光緒帝。次年光緒帝在毓慶宮讀書,翁同龢又一次被命在毓慶宮行走,擔任帝師,授讀光緒。從此時起直到1896年書房裁撤,他擔任光緒帝師長達二十多年之久,付出了巨大的辛勞。翁同龢一麵大力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今文經學中的"微言大義"和改革進取的思想,企圖從中找到社會興衰治亂的緣由,挽救民族危機及日益衰微的王朝;一麵通過書房進講,指導光緒學習批閱洋務折件,向光緒帝灌輸社會變革思想,教導光緒了解世界大勢,勇於創新,開創中國歷史的新局麵。光緒帝後來之所以能發動維新變法,追溯起來與其書房教育分不開,是翁同龢一手點燃了光緒帝維新變法的思想火花。
靈芝為誰而生
湘陰是左宗棠和郭嵩燾的老家。同治三年,湘陰文廟長出一棵靈芝草,郭嵩燾的弟弟寫信給他,信中提到了這件事,開玩笑說,文廟產靈芝是吉利之兆,象徵郭家的榮發。左宗棠聽說以後,放話說:"湘陰文廟真要是有祥瑞,那也是因為我左宗棠封爵的緣故,與郭家有什麽相幹!"郭嵩燾,曾署理廣東巡撫,後來因左宗棠參奏罷官。郭曾在樊燮一案中給左幫忙傳信,有救命之恩,又在鹹豐皇帝麵前大力推舉他,有保舉之力。左宗棠死後,郭嵩燾回想兩人一生交誼,寫輓聯如下:"世需才,才亦需世;公負我,我不負公。"
翁同龢立朝四十多年中,曾兩次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在總理衙門大臣上行走,多次奉旨參與軍國政要。
1876年,沙俄武力強占我國伊犁不還,他奉旨參加會商中俄伊犁問題交涉,支持左宗棠出兵新疆,武力收回伊犁。伊犁收復後,他建言新疆屯田,實行寓兵於農。此舉解決了西征軍餉,減輕內地各省負擔。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在中日琉球問題交涉中,他力主存"球祀",反對日本吞併琉球。1883年,法國侵略越南,他與另一名軍機大臣李鴻藻力主重兵出關,抗擊法國侵略,並力主援助劉永福黑旗軍的抗法鬥爭。
1887年因黃河決口,翁同龢代表戶部經奏準將《海防事例》改為《鄭工事例》,光緒帝諭令各省兩年內不得向外洋購買新式船艦。但兩年後《海防事例》恢復,直到甲午戰爭前,五年間李鴻章和總理海軍衙門並未向朝廷奏請購置新式船炮。後來甲午海軍戰敗,李鴻章及其親信僚屬為了推卸戰敗罪責,竟然以此諉過翁同龢,說翁同龢對李鴻章"迫戰",利用戶部尚書職權,在經費上卡扣李鴻章所致。
1894年,日本一手挑起侵略朝鮮與中國的"甲午戰爭"。他堅決主戰,支持光緒帝武力抗擊日本侵略的主張。呼籲慈禧太後停止六旬萬壽慶典活動,移祝壽費為戰費,並一再拒絕內務府要求增撥慶典經費,由是為慈禧太後所憤懣。未等戰爭結束,慈禧太後就下令裁撤書房,對他進行打擊報復。日軍進攻台灣後,他不顧孫毓汶等人的阻撓反對,撥部款銀五十萬兩,接濟台灣軍民的抗日戰爭,為反侵略戰爭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65節:清穆宗同治篇(3)
翁同龢在辦理對外交涉過程中,深感王朝統治危機空前嚴重。他不顧中央一品大員和帝師的高貴身份,多次前往粵東會館和南海會館訪問康、梁,同他們商討維新變法事宜。又上書光緒帝力薦康有為才堪大用。光緒帝對康有為從此"傾心向用矣"。1898年5月,光緒帝決心變法。翁同龢代光緒帝草擬了宣布變法的"國是詔"和開辦京師大學堂的諭旨。6月11日,光緒帝正式頒布"國是詔",醞釀已久的維新變法終於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就在"國是詔"頒布的第四天,慈禧太後強令光緒帝下令將翁同龢開缺回籍。9月,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推翻新政。幽禁光緒帝於瀛台。誅殺譚嗣同等變法"六君子",通令緝拿康、梁等人。在圍剿維新派的過程中,慈禧一夥也未放過翁同龢,下令將他革職,永不敘用,並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他在貧病、驚恐中在籍生活了七年,於1904年7月去世,享年75歲。
兩代帝師翁同龢
翁同龢身為清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狀元宰相,且兩入軍機,又身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是晚清政局中舉足輕重的重要人物。
1865年11月,經主持朝政的恭親王奕訴和負責嵇查書房事務的醇親王的聯名保舉,翁同龢被命在弘德殿行走,授讀同治帝。翁同龢入值書房後,先給同治帝進講《帝鑒圖說》一書。是書出自明代宰相張居正之手。張氏為了輔導年幼的明神宗,特地將自堯舜以來天下之君,撮其中善可為法者八十一事,惡可為戒者三十六事,編成一個個小故事,每個故事加上標題,再配上一幅工筆圖畫。此書最適合幼兒閱讀。翁同龢講得既淺顯,又明白,同治帝頗愛聽。此後他還給同治帝講授《聖主庭訓格言》、《清朝開國方略》、《毛詩》、《孟子》等,指導同治帝寫詩作論。直到1871年因母親去世,回籍丁憂,才離開弘德殿書房。
翁同龢在授讀同治帝期間,還奉旨前往養心殿給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後進講《治平寶鑑法編》一書。先後給兩宮皇太後進講了宋、金、元、明四朝帝王政治事跡的十五個專題。他的進講剖析得當,交代清楚,兩宮皇太後感到滿意。
1875年同治去世,慈禧擁立4歲的載恬為帝,承嗣鹹豐,改元光緒,這就是光緒帝。次年光緒帝在毓慶宮讀書,翁同龢又一次被命在毓慶宮行走,擔任帝師,授讀光緒。從此時起直到1896年書房裁撤,他擔任光緒帝師長達二十多年之久,付出了巨大的辛勞。翁同龢一麵大力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今文經學中的"微言大義"和改革進取的思想,企圖從中找到社會興衰治亂的緣由,挽救民族危機及日益衰微的王朝;一麵通過書房進講,指導光緒學習批閱洋務折件,向光緒帝灌輸社會變革思想,教導光緒了解世界大勢,勇於創新,開創中國歷史的新局麵。光緒帝後來之所以能發動維新變法,追溯起來與其書房教育分不開,是翁同龢一手點燃了光緒帝維新變法的思想火花。
靈芝為誰而生
湘陰是左宗棠和郭嵩燾的老家。同治三年,湘陰文廟長出一棵靈芝草,郭嵩燾的弟弟寫信給他,信中提到了這件事,開玩笑說,文廟產靈芝是吉利之兆,象徵郭家的榮發。左宗棠聽說以後,放話說:"湘陰文廟真要是有祥瑞,那也是因為我左宗棠封爵的緣故,與郭家有什麽相幹!"郭嵩燾,曾署理廣東巡撫,後來因左宗棠參奏罷官。郭曾在樊燮一案中給左幫忙傳信,有救命之恩,又在鹹豐皇帝麵前大力推舉他,有保舉之力。左宗棠死後,郭嵩燾回想兩人一生交誼,寫輓聯如下:"世需才,才亦需世;公負我,我不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