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開花"
據《竹葉亭雜記》記載,清代的四川有一種流行甚廣的陋規,名叫"賊開花"。每當民間發生盜竊案件,州縣地方官接到報案後,官吏衙役不作任何調查,先把被盜人家周圍的富戶指為窩贓戶。既然認定嫌疑犯是官吏們的合法權力,關押嫌疑犯也是他們的合法權力,他們這麽做當然沒什麽風險。那些被指為窩贓戶的人家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裏無人作官,沒有後台。於是官府放心大膽地把他們拘押起來敲詐勒索,每報一案,往往牽連數家,"賊開花"由此得名。那些被指為窩贓的富戶,特別害怕坐牢,隻能自認倒黴,拿出大把的錢來賄賂官吏,打點差役。官吏撈足了錢,才把這些富戶放出來,並宣布他們沒有窩贓。在術語裏這叫"洗賊名"。
道光十七年九月,小地主段光清的佃戶及其家境稍好的幾戶鄰居,忽然被差役傳喚,誣陷他們接了賊贓。段光清說,這是失主與捕役串通好了,囑咐盜賊咬他們一口,藉此敲一筆錢。佃戶找到段光清的哥哥哭訴,段光清的哥哥就找他商量對策。段光清想起父親曾經說過,嘉慶初鄉裏有一種惡習,乞丐生病倒斃了,地方無賴就要藉機生出波瀾,說必須要經過地方官驗屍才能掩埋。而地方官每次下鄉驗屍,必定要帶一大群人。仵作和刑書自是必需的,還要包括縣衙門裏院的門印、籤押、押班、小使,外院的六房、三班,再加上地方官的儀衛、皂隸、馬仆、轎夫,浩浩蕩蕩多至百餘人。於是,隻聽得地方官驗屍的鑼聲一響,鄉下有數百畝家產的人家,就要傾家蕩產,連灰也剩不下了。於是段光清召集同鄉開了一個會,大家湊一筆經費,每年給負責本片的捕役數千,作為他們辛辛苦苦為我們抓盜賊的獎勵,同時要求他們別再囑託盜賊誣害良民。"賊開花"的問題就這樣得到了雙方滿意的解決。
如此吃法
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記有一個山西一大官僚,喜吃驢肉。養了幾隻肥驢。他要吃炒驢肉絲的時候,要求廚師在活生生的驢身上直接割下一塊肉炒來吃。驢兒身上鮮血直流,就用燒紅的鐵板烙之,血就止住了。而驢活蹦亂跳,痛得死去活來。
清薛福成《庸齋筆記》記載了道光年間南河河道總督的奢侈殘暴食俗。書中道:總督家炒燒的裏脊肉,比其他人家的都要鮮美得多,但眾人都不知其原因。後筵席期間有一客人為解手而走到後院時,竟看見了有數十隻死豬暴露於庭院中。經詢問得知,總督家的裏脊肉之所以如此鮮美,是因為其製作方法與眾不同。其製法如下:選中豬後,就把豬關在室內,眾僕人以竹竿打豬之背部,豬奔竄不已,直至其血液聚集在背脊上,於是殺豬得其裏脊,其餘部分丟棄不用。總督廚師說:才來數月,而殺豬數千。
又據李嶽瑞《春冰室野乘》記載:道光年間南河河道總督為吃到所謂的鮮美絕倫之鵝掌,先把鵝關在一小鐵籠裏,鵝下堆炭火,旁放醬醋,鵝受熱跳騰不已,自飲醬醋,至死時掌厚數寸,脂膏盡在其中。於是吃其掌。也是這個總督,另有一殘忍吃駝峰法:沸水澆其背,燙死駱駝,使全身精華集中到背部。然後割下駝峰,烹製成佳肴。
義士沈亞米
清朝末年,朝廷腐敗,慈禧太後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採取高壓,"寧贈友邦,不予家奴",國勢日弱,帝國主義列強日益侵淩強暴。1849年8月22日,澳門的葡萄牙首長亞馬勒悍然封閉清朝政府設在澳門的海關行台,拆毀清政府設在當地的香山縣丞衙署,驅逐清朝駐澳官員。這個兇殘的葡萄牙強盜竟然帶兵闖過地界,修築炮台,恣意毀壞農民的莊稼,強迫當地人搬遷祖墳,一時搞得民憤沖天。
澳門附近望區村有一個村民叫沈亞米,他父母早已去世,自己尚未娶妻,獨自一人過活。對於葡萄牙人暴行,他早就看不慣,這次見這些強盜如此猖狂,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反抗怒火。他邀集了同村的郭金堂、李寶等七個夥伴,準備好好教訓一下葡萄牙強盜。他們打扮成小販,守伏在亞馬勒要經過的地方。當亞馬勒騎馬過來的時候,他們用竹竿猛掃馬腿。馬受驚騰躍,把亞馬勒掀了下來,沈亞米一躍而上,用鐮刀把亞馬勒砍倒,大家一擁而上,一頓亂砍,把這個窮凶極惡的侵略者砍死。事後,沈亞米為了保護同伴,就挺身而出,到官府自首。郭金堂陪他一同前往,於是兩人一同下獄。受審當中,沈亞米獨自承擔責任,被清政府判處死刑。沈亞米就義之時,當地的百姓都來送行,萬頭攢動,民聲鼎沸。待他死後,當地人民把他安葬於北門之外,並在墓前立了一塊石碑,上書"沈亞米義士之墓"。
第51節:清文宗鹹豐篇(1)
送高帽的故事
清朝末年著名學者俞樾在他的《一笑》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京城的官吏,要調到外地上任。臨行前,他去跟恩師辭別。恩師對他說:"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兒做官很不容易,你應該謹慎行事。"官吏說:"沒關係。現在的人都喜歡聽好話,我呀,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見人就送他一頂,應該不至於有什麽麻煩。"恩師一聽這話,很生氣,以教訓的口吻對他的學生說:"我反覆告訴過你,做人要正直,對人也該如此,你怎麽能這樣?"官吏說:"恩師息怒,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要知道,天底下像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能有幾位呢?"官吏的話剛說完,恩師就得意地點了點頭說:"你說的倒也是。"從恩師的家中出來,官吏對他的朋友說:"我準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隻剩下九十九頂了!"
據《竹葉亭雜記》記載,清代的四川有一種流行甚廣的陋規,名叫"賊開花"。每當民間發生盜竊案件,州縣地方官接到報案後,官吏衙役不作任何調查,先把被盜人家周圍的富戶指為窩贓戶。既然認定嫌疑犯是官吏們的合法權力,關押嫌疑犯也是他們的合法權力,他們這麽做當然沒什麽風險。那些被指為窩贓戶的人家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裏無人作官,沒有後台。於是官府放心大膽地把他們拘押起來敲詐勒索,每報一案,往往牽連數家,"賊開花"由此得名。那些被指為窩贓的富戶,特別害怕坐牢,隻能自認倒黴,拿出大把的錢來賄賂官吏,打點差役。官吏撈足了錢,才把這些富戶放出來,並宣布他們沒有窩贓。在術語裏這叫"洗賊名"。
道光十七年九月,小地主段光清的佃戶及其家境稍好的幾戶鄰居,忽然被差役傳喚,誣陷他們接了賊贓。段光清說,這是失主與捕役串通好了,囑咐盜賊咬他們一口,藉此敲一筆錢。佃戶找到段光清的哥哥哭訴,段光清的哥哥就找他商量對策。段光清想起父親曾經說過,嘉慶初鄉裏有一種惡習,乞丐生病倒斃了,地方無賴就要藉機生出波瀾,說必須要經過地方官驗屍才能掩埋。而地方官每次下鄉驗屍,必定要帶一大群人。仵作和刑書自是必需的,還要包括縣衙門裏院的門印、籤押、押班、小使,外院的六房、三班,再加上地方官的儀衛、皂隸、馬仆、轎夫,浩浩蕩蕩多至百餘人。於是,隻聽得地方官驗屍的鑼聲一響,鄉下有數百畝家產的人家,就要傾家蕩產,連灰也剩不下了。於是段光清召集同鄉開了一個會,大家湊一筆經費,每年給負責本片的捕役數千,作為他們辛辛苦苦為我們抓盜賊的獎勵,同時要求他們別再囑託盜賊誣害良民。"賊開花"的問題就這樣得到了雙方滿意的解決。
如此吃法
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記有一個山西一大官僚,喜吃驢肉。養了幾隻肥驢。他要吃炒驢肉絲的時候,要求廚師在活生生的驢身上直接割下一塊肉炒來吃。驢兒身上鮮血直流,就用燒紅的鐵板烙之,血就止住了。而驢活蹦亂跳,痛得死去活來。
清薛福成《庸齋筆記》記載了道光年間南河河道總督的奢侈殘暴食俗。書中道:總督家炒燒的裏脊肉,比其他人家的都要鮮美得多,但眾人都不知其原因。後筵席期間有一客人為解手而走到後院時,竟看見了有數十隻死豬暴露於庭院中。經詢問得知,總督家的裏脊肉之所以如此鮮美,是因為其製作方法與眾不同。其製法如下:選中豬後,就把豬關在室內,眾僕人以竹竿打豬之背部,豬奔竄不已,直至其血液聚集在背脊上,於是殺豬得其裏脊,其餘部分丟棄不用。總督廚師說:才來數月,而殺豬數千。
又據李嶽瑞《春冰室野乘》記載:道光年間南河河道總督為吃到所謂的鮮美絕倫之鵝掌,先把鵝關在一小鐵籠裏,鵝下堆炭火,旁放醬醋,鵝受熱跳騰不已,自飲醬醋,至死時掌厚數寸,脂膏盡在其中。於是吃其掌。也是這個總督,另有一殘忍吃駝峰法:沸水澆其背,燙死駱駝,使全身精華集中到背部。然後割下駝峰,烹製成佳肴。
義士沈亞米
清朝末年,朝廷腐敗,慈禧太後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採取高壓,"寧贈友邦,不予家奴",國勢日弱,帝國主義列強日益侵淩強暴。1849年8月22日,澳門的葡萄牙首長亞馬勒悍然封閉清朝政府設在澳門的海關行台,拆毀清政府設在當地的香山縣丞衙署,驅逐清朝駐澳官員。這個兇殘的葡萄牙強盜竟然帶兵闖過地界,修築炮台,恣意毀壞農民的莊稼,強迫當地人搬遷祖墳,一時搞得民憤沖天。
澳門附近望區村有一個村民叫沈亞米,他父母早已去世,自己尚未娶妻,獨自一人過活。對於葡萄牙人暴行,他早就看不慣,這次見這些強盜如此猖狂,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反抗怒火。他邀集了同村的郭金堂、李寶等七個夥伴,準備好好教訓一下葡萄牙強盜。他們打扮成小販,守伏在亞馬勒要經過的地方。當亞馬勒騎馬過來的時候,他們用竹竿猛掃馬腿。馬受驚騰躍,把亞馬勒掀了下來,沈亞米一躍而上,用鐮刀把亞馬勒砍倒,大家一擁而上,一頓亂砍,把這個窮凶極惡的侵略者砍死。事後,沈亞米為了保護同伴,就挺身而出,到官府自首。郭金堂陪他一同前往,於是兩人一同下獄。受審當中,沈亞米獨自承擔責任,被清政府判處死刑。沈亞米就義之時,當地的百姓都來送行,萬頭攢動,民聲鼎沸。待他死後,當地人民把他安葬於北門之外,並在墓前立了一塊石碑,上書"沈亞米義士之墓"。
第51節:清文宗鹹豐篇(1)
送高帽的故事
清朝末年著名學者俞樾在他的《一笑》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京城的官吏,要調到外地上任。臨行前,他去跟恩師辭別。恩師對他說:"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兒做官很不容易,你應該謹慎行事。"官吏說:"沒關係。現在的人都喜歡聽好話,我呀,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見人就送他一頂,應該不至於有什麽麻煩。"恩師一聽這話,很生氣,以教訓的口吻對他的學生說:"我反覆告訴過你,做人要正直,對人也該如此,你怎麽能這樣?"官吏說:"恩師息怒,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要知道,天底下像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能有幾位呢?"官吏的話剛說完,恩師就得意地點了點頭說:"你說的倒也是。"從恩師的家中出來,官吏對他的朋友說:"我準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隻剩下九十九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