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歷史尚未真正進入嘉慶時代。老皇帝緊緊抓著官吏任免權,牢牢抓著軍權。老皇帝將歸政時的所有承諾都拋置腦後。一是仍住在養心殿。早在秘密確定永琰為皇太子的前一年,即幹隆三十七年,幹隆帝就下令修葺寧壽宮,準備將來自己退下來後居住。但皇位授受大典舉行後,他卻閉口不談遷居寧壽宮之事。於是,業已即位的兒皇帝隻好住在毓慶宮。
另外,確定紀元是件很嚴肅的事情,新皇帝即位改用新紀元,理應包括內廷在內的全國上下同時實行。可當有的大臣呈請內廷仍用幹隆紀年時,他卻美滋滋地同意了,直到他去世,宮中都沿用幹隆紀年。因而,出現了外廷用嘉慶紀年,內廷卻用幹隆紀年的怪現象。三是銅錢上仍保留著幹隆年號。幹隆帝歸政之後,還令"寶泉、寶源二局錢文,幹隆、嘉慶年號各半分鑄"。這麽一位太上皇壓在頭上,嘉慶帝隻好老老實實當"見習"皇帝,幹隆時代也仍在繼續。
饒了我侄子
康熙出宮閑步,幹清門一名太監在旁邊殷勤伺候。康熙忽然記起這老太監應該呆在宮裏當了三十多年的差了,也算有功於朝廷。就問到:"家裏還有什麽人呀?"太監說還有哥哥和侄子。康熙一聽,哥哥肯定已經年老了,就說:"你也算有功於朝廷,好了,朕安排你的侄子去荊州做個小官吧。"誰知老太監一聽竟然嚎啕大哭,說:"皇上,奴才可是沒犯什麽錯呀,咋讓老奴的侄子送死去呢!"康熙諤然,老太監接著說:"這不明擺著嗎,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連關公都守不住,我那侄子哪頂得住呢?東吳大將早晚得拿了他的腦袋去!"
"天下第一菜"
清朝到幹隆時期,政權穩固、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泰民安,號稱"盛世"。幹隆在長治久安後便開始六下江南。幹隆當年很講口腹享受,特別喜愛吃南方菜。南巡途中,那些總督、巡撫、知皂等高層地方官員,以及豪富商賈,隆重接駕,無不精製美饌,邀寵求榮,博得皇上歡心。各地官員為了巴結討好,這其實等於將江南烹飪事業檢閱了一番,從而促進了江浙菜係的發展,造就出許多名菜,蘇揚名菜名點,差不多都是在此時定型的。
現存於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內務府"禦茶膳房"的檔案中,有一份《江南節次照常膳底檔》就記載著幹隆三十年南巡期間所經路線、行宮和飲膳底單。在一大堆"龍鳳菜點"中,特別引人注目的就是達官顯貴們進獻的當地的風味菜,如二月十五日到崇家灣大營碼頭,總督尹繼善進肉絲響餡子、燕筍火熏白菜、醃菜花、炒麵筋、火腿等。正月二十七日到晏子祠行宮,總管馬國用進炒野鴨子丸子燉豆腐等等。
第33節:清高宗幹隆篇(4)
幹隆第三次到江南時,在無錫某小吃店吃到鍋巴上澆蝦仁、熟雞絲、雞湯熬製的濃汁,發出吱吱響聲,很感興趣,稱讚說:"此菜可稱天下第一"。從此,這道菜身價百倍,稱為"天下第一菜"。
《清稗類鈔》中記載了幹隆南巡時吃素餐:幹隆曾到揚州天寧寺,主持讓他吃素餚,幹隆吃得很滿意,對主僧說:"蔬菜竟然如此可口,勝過那些鹿脯、熊掌千萬倍呀!"另有資料記載,揚州某古寺有一名叫文思的和尚,善製各種豆腐素餚,特別是他用嫩豆腐、金針菜、木耳等原料做成的豆腐湯,味道鮮美,受到幹隆讚賞,一度把"文思豆腐"列入宮廷菜單之中。
幹隆來到了永豐鎮,有人獻上自家製的香幹。幹隆一見,一塊巴掌大的香幹,可切出薄如蟬絲的片塊,又可搓成捲筒,還能摺疊如紙,夾一塊送到嘴裏,鹹、辣、香、甜、鮮五味俱全。幹隆讚不絕口,並囑咐多帶些回京城。自此以後,"永豐五味香幹"不僅成了平民百姓家的桌上佳肴和饋贈珍品,還成了貢品。
《清朝野史大觀》寫到一位名叫張東官的蘇州人,原為蘇州知皂府的官廚。有一次幹隆南巡吃了他做的冬筍炒雞,讚不絕口,當場賞了他一個銀錁,後來還把他帶入宮中當了禦廚,榮及九族。
揚州名菜揚州幹絲的成名,據說也與幹隆南巡有關。當時,揚州官員和鹽商為了備辦"接駕盛典",聘請了許多名廚高手,爭新鬥麗,都想推出壓眾的佳肴。其中有一道"九絲湯",用豆腐幹、火腿、雞肉等九種美味切成細絲,再用雞湯煨煮,讓各種鮮味都吸入豆腐幹絲之中。幹隆連用兩盤,交口稱讚,幾次南巡都來揚州點此菜,從此"九絲湯"改名"揚州幹絲",聞名全國。
幹隆吃豆腐
公元1771年,幹隆皇帝帶著孝聖賢皇後去曲阜朝拜孔聖。孔子第七十一代孫孔昭煥是幹隆的親家,孔昭煥的兒子孔憲培是幹隆的女婿。皇帝親家來府做客,孔昭煥別出心裁,沒有像孔子所說那樣"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去準備"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而是備了一桌豆腐宴。史書上說,幹隆這次在曲阜,對孔昭煥所請吃的"一品豆腐"和其他一些精製的豆腐菜餚非常感興趣,其中有將綠豆芽掐去兩頭成豆莛與豆腐丁同炒,起名叫"丁香花開"的一盤菜,更是大受讚賞。
滿漢全席
幹隆一生好大喜功,到老更是自封"十全老人"。他非常喜歡請客,經常以各種名義把各色人等聚在一起大吃大喝。酒筵期間,底下的人們極盡阿諛之詞,使他的虛榮心得到很大滿足。這些筵席最著名的莫過於"滿漢全席了"。
另外,確定紀元是件很嚴肅的事情,新皇帝即位改用新紀元,理應包括內廷在內的全國上下同時實行。可當有的大臣呈請內廷仍用幹隆紀年時,他卻美滋滋地同意了,直到他去世,宮中都沿用幹隆紀年。因而,出現了外廷用嘉慶紀年,內廷卻用幹隆紀年的怪現象。三是銅錢上仍保留著幹隆年號。幹隆帝歸政之後,還令"寶泉、寶源二局錢文,幹隆、嘉慶年號各半分鑄"。這麽一位太上皇壓在頭上,嘉慶帝隻好老老實實當"見習"皇帝,幹隆時代也仍在繼續。
饒了我侄子
康熙出宮閑步,幹清門一名太監在旁邊殷勤伺候。康熙忽然記起這老太監應該呆在宮裏當了三十多年的差了,也算有功於朝廷。就問到:"家裏還有什麽人呀?"太監說還有哥哥和侄子。康熙一聽,哥哥肯定已經年老了,就說:"你也算有功於朝廷,好了,朕安排你的侄子去荊州做個小官吧。"誰知老太監一聽竟然嚎啕大哭,說:"皇上,奴才可是沒犯什麽錯呀,咋讓老奴的侄子送死去呢!"康熙諤然,老太監接著說:"這不明擺著嗎,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連關公都守不住,我那侄子哪頂得住呢?東吳大將早晚得拿了他的腦袋去!"
"天下第一菜"
清朝到幹隆時期,政權穩固、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泰民安,號稱"盛世"。幹隆在長治久安後便開始六下江南。幹隆當年很講口腹享受,特別喜愛吃南方菜。南巡途中,那些總督、巡撫、知皂等高層地方官員,以及豪富商賈,隆重接駕,無不精製美饌,邀寵求榮,博得皇上歡心。各地官員為了巴結討好,這其實等於將江南烹飪事業檢閱了一番,從而促進了江浙菜係的發展,造就出許多名菜,蘇揚名菜名點,差不多都是在此時定型的。
現存於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內務府"禦茶膳房"的檔案中,有一份《江南節次照常膳底檔》就記載著幹隆三十年南巡期間所經路線、行宮和飲膳底單。在一大堆"龍鳳菜點"中,特別引人注目的就是達官顯貴們進獻的當地的風味菜,如二月十五日到崇家灣大營碼頭,總督尹繼善進肉絲響餡子、燕筍火熏白菜、醃菜花、炒麵筋、火腿等。正月二十七日到晏子祠行宮,總管馬國用進炒野鴨子丸子燉豆腐等等。
第33節:清高宗幹隆篇(4)
幹隆第三次到江南時,在無錫某小吃店吃到鍋巴上澆蝦仁、熟雞絲、雞湯熬製的濃汁,發出吱吱響聲,很感興趣,稱讚說:"此菜可稱天下第一"。從此,這道菜身價百倍,稱為"天下第一菜"。
《清稗類鈔》中記載了幹隆南巡時吃素餐:幹隆曾到揚州天寧寺,主持讓他吃素餚,幹隆吃得很滿意,對主僧說:"蔬菜竟然如此可口,勝過那些鹿脯、熊掌千萬倍呀!"另有資料記載,揚州某古寺有一名叫文思的和尚,善製各種豆腐素餚,特別是他用嫩豆腐、金針菜、木耳等原料做成的豆腐湯,味道鮮美,受到幹隆讚賞,一度把"文思豆腐"列入宮廷菜單之中。
幹隆來到了永豐鎮,有人獻上自家製的香幹。幹隆一見,一塊巴掌大的香幹,可切出薄如蟬絲的片塊,又可搓成捲筒,還能摺疊如紙,夾一塊送到嘴裏,鹹、辣、香、甜、鮮五味俱全。幹隆讚不絕口,並囑咐多帶些回京城。自此以後,"永豐五味香幹"不僅成了平民百姓家的桌上佳肴和饋贈珍品,還成了貢品。
《清朝野史大觀》寫到一位名叫張東官的蘇州人,原為蘇州知皂府的官廚。有一次幹隆南巡吃了他做的冬筍炒雞,讚不絕口,當場賞了他一個銀錁,後來還把他帶入宮中當了禦廚,榮及九族。
揚州名菜揚州幹絲的成名,據說也與幹隆南巡有關。當時,揚州官員和鹽商為了備辦"接駕盛典",聘請了許多名廚高手,爭新鬥麗,都想推出壓眾的佳肴。其中有一道"九絲湯",用豆腐幹、火腿、雞肉等九種美味切成細絲,再用雞湯煨煮,讓各種鮮味都吸入豆腐幹絲之中。幹隆連用兩盤,交口稱讚,幾次南巡都來揚州點此菜,從此"九絲湯"改名"揚州幹絲",聞名全國。
幹隆吃豆腐
公元1771年,幹隆皇帝帶著孝聖賢皇後去曲阜朝拜孔聖。孔子第七十一代孫孔昭煥是幹隆的親家,孔昭煥的兒子孔憲培是幹隆的女婿。皇帝親家來府做客,孔昭煥別出心裁,沒有像孔子所說那樣"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去準備"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而是備了一桌豆腐宴。史書上說,幹隆這次在曲阜,對孔昭煥所請吃的"一品豆腐"和其他一些精製的豆腐菜餚非常感興趣,其中有將綠豆芽掐去兩頭成豆莛與豆腐丁同炒,起名叫"丁香花開"的一盤菜,更是大受讚賞。
滿漢全席
幹隆一生好大喜功,到老更是自封"十全老人"。他非常喜歡請客,經常以各種名義把各色人等聚在一起大吃大喝。酒筵期間,底下的人們極盡阿諛之詞,使他的虛榮心得到很大滿足。這些筵席最著名的莫過於"滿漢全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