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順治十二年以後,清廷在湖廣前線陸續添設多處駐防,五月,經略營製也正式編設成營。在此之後,洪承疇的軍隊才有可能稍加展布。如劉文秀等以六萬大軍水陸兩路進攻常德時,洪承疇自己坐鎮衡州指揮,調發經略標中營、後營副將劉應誌、卜世龍赴寶慶協防,以前標總兵南一魁到廣西會剿[230],洪氏分兵赴廣西作戰,至此才得以實現。在此之前,這既不現實,也不可能。


    第二個問題:順治十三年十月,洪承疇為什麽棄辰州而不守?


    這個問題,涉及全局的形勢,情形稍稍複雜一些。上一節中,我們敘述了洪承疇的軍事防禦體係,其中貫穿一條南明武裝與清軍的對峙線——這就是從彝陵、常德、益陽、湘潭、衡陽、祁陽、東安、永州、桂林到蒼梧的“五千裏長邊”。在這條戰線以西,基本上是南明軍隊掌握的地盤,與清軍作戰的“外地”[231],對清軍來說,則屬“內地”。戰線以東,是清軍的防區,屬於南明軍隊的內線作戰區域。防守並穩定這條戰線,斷絕南明軍隊深入內線作戰的可能,同時通過外線作戰,消滅對方有生力量,這就是相持階段洪承疇的主要任務,清軍與南明軍隊所進行的也就是這種爭奪沿線戰略要地和軍事據點的戰鬥,但成績並不理想。


    還是以常德之戰為例。常德告警之時,洪氏“偕長沙大兵同至衡州,堵防寶慶,以分賊勢。而荊、澧大兵直趨常德,乘夜初起,大破賊眾。”[232]為什麽常德告警,洪承疇反要攜兵南趨衡州、分兵寶慶?常德之戰,洪承疇隻以左標李本深配合滿洲大兵作戰,自己坐鎮衡陽,而中營劉應誌、後營卜世龍堵防寶慶,後又調赴永州,接防廣西,前標南一魁也赴廣西會剿,等於是分兵四出,直到常德戰事結束,形勢穩定之後,洪承疇才離開衡陽,與滿洲固山額真季什哈等一起從湘潭回到長沙[233]。這種戰況,頗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意味,說明清軍沒有掌握戰略上的主動權,所以必須處處設防,被動防守,以防止南明武裝從武岡、洞口、沅州、靖州等地出發,全線壓向寶慶、衡州,衝擊清軍的防區。清軍在湖南戰場常常應接不暇,顧此失彼的戰略原因就在於此。


    城步縣位於寶慶府西南,居寶慶、靖州、桂林、柳州之上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北攻沅靖,則沅靖不守,東北攻寶慶、武岡,則寶慶、武岡不守,東攻新寧,則新寧不守,南攻桂林、柳州,則粵西震動。“故城步雖小而為寶慶最要之地。”[234]城步縣內二都的楓門嶺尤為要中之要,西扼雲貴咽喉,東阻寶慶肩背,為城步第一要地。回首順治九年,李定國東征,尚未抵達寶慶,續順公沈永忠就首先倡逃,一潰千裏,就是因為孫可望部將占據著這個戰略要地,使之欲守不能,不得不棄之保命;再看三藩之亂後期,吳三桂的殘兵敗卒占踞楓門嶺,仍然堅拒數月,使清軍舉跬步不前,也因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位。相持階段中(一直到孫可望降清之前),不僅楓門嶺、城步在南明掌握中,附近的新寧、武岡、靖州、沅州等地也都為孫可望部將所據守,南明軍隊如果配合得當,清軍要攻破他們的防線決非易事。


    戰略要地的分配,在軍事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如清軍與南明爭奪武岡失敗,決定了軍事對峙線隻能在武岡以東、寶慶府中部的紫陽河一帶分界。


    清軍第一次取得武岡在順治四年八月,維持時間不到一年。至五年七月南明方麵反正部將陳友龍攻陷武岡,清軍失守。隨即郝搖旗(永忠)與陳友龍自相攻擊,陳友龍敗去,武岡由郝部將占領。


    順治六年四月,濟爾哈朗統率清軍,以漢三王為前鋒,奪回寶慶,“固山劉提督到州,郝將遁去。”但這次維持時間更短,隻有半年。十月二十八日,武岡又為忠武營部將馬進忠占據。


    順治七年二月,定南王孔有德進攻湖南,馬進忠遁去,續順公沈永忠據守寶慶,這次清軍守了二年多。至順治九年六月二日沈永忠逃離寶慶,清軍再次失去武岡。


    順治十年三月。寶慶岔路口一戰,孫可望兵敗,清軍第四次奪回寶慶和武岡。但扼要楓門嶺、洞口等仍然在孫可望部將手中,所以幾個月後,清軍又失去了武岡,“十二月州復為孫可望部將賀九儀所據。”這已是武岡第五次易手了。[235]


    此後“清調其貝勒等北歸,以洪承疇經略湖南。承疇議守永、寶以困可望。可望因復下靖、武,相持於紫陽,貴州粗安。”[236]清軍無力推進戰線,南明方麵也因內部矛盾不能進一步發動攻勢。


    沅州、辰州是對峙沿線的戰略要地。“沅州乃湖南之門戶,距辰、靖各數百裏,或師行而糧不敷,或寇至而援兵難以遽應,是以屢得屢失也。”[237]湖南西部靖州和沅州是從貴州出擊湖南的前沿陣地,中間隔著土司地區的辰州也在南明的勢力範圍之內,常德之戰後,“逆賊大勢,全聚辰州。”[238]辰州成為南明軍隊的前出地,兵力雄厚。盡管清軍多次出兵爭奪的沅州和辰州,結果仍然是“師行糧不敷”,或“援兵難以遽應”,一無所獲。


    引起局麵發生根本變化的關鍵因素是南明方麵孫、李內訌。順治十四年八月孫可望發動內戰,九月戰敗準備投降,十月中旬前後一直由孫氏部將據守的紫陽河一帶關隘,如南嶽廟、和尚橋、隆回、磨陽隘、野豬沖、洞口、武岡等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盡行棄守[239],南明與清軍對峙的僵局最終被打開。在這之前,甚至武岡的諸生要參加清朝的考試,也必須溜到邵陽,假借投誠的名義進行[24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海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海英並收藏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