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紀實] 《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作者:楊海英【完結】


    (一)


    在考察洪承疇經略西南問題時需要注意三個因素,這既是洪氏出鎮西南的背景,也直接決定了他經略西南所採取的戰略方針以及身家結局。其一,南明方麵李定國、劉文秀等人東征北伐,意味著永曆政權所擁有的軍力足夠與清軍抗衡,南明與清朝的對抗就此進入相持階段,清廷為此不得不採取戰略收縮態勢;其二,作為兩軍對壘的前線,湖南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三,清廷統治者內部在政治上出現的改弦更張趨勢。這三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是:洪承疇作為西南五省經略,獨掌大權出鎮湖南,老師靡餉屯兵堅城,不但沒有受到懲處,反而處處得到遷就。這樣的事實,說明了這個階段的歷史並非如人們想像的那麽簡單,而是更加隱晦、曲折和複雜。


    從順治九年開始,以西南地區為中心的第三次抗清高潮出現,意味著南明與清廷之間的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在此之前,抗清復明運動兩起兩落,清軍戰線逐漸推進到西南地區[2]。順治八年正月,清定南王孔有德進駐桂林,以總兵馬蛟鱗克柳州,線國安、全節、馬雄等分守南寧、慶遠、梧州,進逼貴州[3] ;八月,清平西王吳三桂、都統李國翰奉命征四川,九年分兵攻取成都、嘉定、敘州、重慶等川北、川南地區,駐師綿州,兵鋒直指南明永曆政權。


    麵對清軍的箝形攻勢,南明方麵毫不示弱,“可望承製命定國、文秀經略楚蜀”[4]。五月,李定國與馮雙禮率步騎八萬,出師東征,從貴州鎮遠出發,下偏橋,攻沅州、靖州,破武岡、寶慶,直逼桂林,七月四日攻破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不敵自焚。八月,李定國北上永州、衡州,分兵經略江西吉安等地。九月,孫可望自將“駕前軍”會同白文選等,號稱十萬,出兵沅靖,十一月攻入辰州,斬殺清辰常總兵徐勇,從根本上扭轉了自順治六年以來南明在軍事上的被動局麵。


    清廷沒有料到南明能夠組織如此強勁有力的反擊,急忙調整戰略部署,命定遠大將軍敬謹親王尼堪“止往貴州,取湖南寶慶後入廣西剿賊”[5]。尼堪遂率八旗勁旅猛撲湖廣,李定國避其兵鋒,退出衡州,於城外設伏擊斃尼堪,“餘軍輿屍歸,上下憂慮,不遑他事。”[6]清軍在湖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


    湖南以外的地區,南明與清朝在軍事上的接觸也進入相持階段。


    在四川,與李定國東征同時,劉文秀率軍六萬北伐,“蜀人聞其至,所在響應。諸郡邑為吳三桂所克者次第失陷,戰於敘州,被圍數重,三桂走綿州。”[7]清平西王吳三桂自血戰入關後,惟在四川遇此勁敵敗北,劉文秀軍在川南所向披靡,八月收復敘州、重慶、嘉定、成都等地,包圍川北的保寧,三桂斂軍退守,後雖以文秀輕敵,三桂險勝,但十二月孫可望部將李化入成都,“成都州縣復設官”,川南、川西和夔東仍為南明所守,“大清與可望照舊地方據守”[8]。


    在湖北,第二次抗清高潮後退走西山的原李自成部將塔天寶、黨守素、李來亨、袁宗弟等,從川東南進入鄖陽的原明末陝西農民軍首領姚天動、黃龍為首的十三家餘部姚黃,原鄖陽總兵王光恩之弟王光興、王光泰兄弟的武裝,也頻頻在鄖襄、荊州一帶騷擾清軍,“聲氣相通”,“不時出沒”;湖廣的局麵,“上窘於天,下迫於逆寇,賦稅無征,製兵單薄……封疆危急實有萬分。”[9]


    李定國因與孫可望的矛盾,避走廣西,準備聯合鄭成功海上武裝共圖兩廣,又開闢了另一個戰場,“大清兩王以定國在廣,疲於奔命。”[10]


    清軍不僅在軍事上麵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危險,而且,後方也沒有完全鞏固,經濟凋敝,財政困難[11]。清廷內部甚至出現棄楚、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而與南明媾和的主張[12],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政治危機。形勢的變化甚至在國外也引起反響:朝鮮廷臣認為清朝“危亡之兆已見”[13],日本原來對南明乞兵抱冷淡態度,“近來其議稍變,或有欲救之議。”[14]


    麵對岌岌可危的局勢,清廷決策者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以下幾個方麵,都表現出清廷實行戰略收縮的意圖:


    軍事上,開始與活躍於東南沿海的鄭成功進行和談。九年十月清廷以劉清泰出任浙閩總督,帶著鄭芝龍所寫的信件,“遣人往諭成功及伊弟鄭鴻逵等知悉”,勸之接受清廷建議。偷襲鄭氏“金穴”廈門的福建巡撫張學聖、道員黃澍、總兵馬得功、巡按王應元等也被撤職,還連發兩諭招撫鄭氏,不斷放寬談判條件。[15]


    政治上,特別頒詔赦除前罪,規定“自順治十年五月二十五日以前凡又嘯聚山林劫掠道路曾為土賊者,無論人數多寡,罪犯大小,但能真心改悔,自首投誠,悉準照曹四達子事例盡赦前罪。”[16]縱觀清初盡赦前罪政策,不外除舊立新、尊崇喜慶、爭取人心三端,而以爭取人心、作出政治讓步為大端。如順治五年底大同薑反清,清廷曾連頒三詔,強調悔罪投誠者,從前罪犯可以寬宥、赦免[17]。此次頒詔,無疑也是為了爭取人心而特別採取的政治讓步策略。此外,清廷還打出提倡禮義忠恕的幌子,出人意料地表彰起李自成攻陷北京時殉君死難及順治元、二年間抗清死難的誌士[18],這樣,既可表明朝廷為正朔所係的內涵,又可從多方麵分化抗清陣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海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海英並收藏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