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希特勒的軍事機器在繼續運轉。至於說明所謂“士兵榮譽”和“服從天職”的精神心理論斷,就是根本沒有認識到參加侵略戰爭就是犯罪這一點。
入侵蘇境的希特勒侵略者,隻是在悲劇之前,也就是當他們感到殘酷的懲罰就要成為現實、自取滅亡的結局已避不可免時才想到了人道。他們是不會用其它眼光來看待這些事件的,也不會提出有關戰爭的性質,政治目的和精神實質這類問題的。“我們是用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武裝起來的,大概不會提出這類問題的。我們不幸的真正原因就在於此,所以,我們總是走向深淵,因為我們錯誤地認為,堅守到底是日己的天職”。這是當時身陷合圍圈的b·亞當事隔多年之後所寫的。
200天大血戰
第三節 粉碎敵人,敵人投降
1月9日夜,頓河方麵軍在出發陣地集結,紅軍在史達林格勒域下反攻的第三階段——最後階段開始了。
為了執行“環形”戰役計劃的意圖,軍隊準備以強大的突擊分割被圍的敵軍集團,並逐個予以消滅。最高統帥部代表h·h·沃羅諾夫上將和頓河方麵軍司令員k·k·羅科索夫斯基中將一早就趕到第65集團軍指揮所。第65集團軍各師的任務是,同第21和24兩個集團軍彼此相鄰的翼側部隊相配合在主要突擊方向上實施進攻。切斷“馬利諾夫斯基突出部”,第64和57集團軍的相鄰翼側部隊在第65集團軍突擊集團的對麵,從齊邁科以南地區向巴薩爾基諾、新羅加哥克會讓站這個總方向發動進攻。第66和62集團軍從葉爾佐夫卡西市地區向戈羅季謝發動進攻。
炮火準備從8時零5分開始。經過55分鍾,7千門火炮和迫擊炮以猛烈的火力摧毀了敵人的防禦。蘇軍的炮火壓製了敵人的炮火,摧毀了敵人的司令部和通信聯絡,毀壞了敵人的火力點和掩蔽部,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航空兵第16集團軍也積極地配合了這一行動。
九點鍾,步兵和坦克轉入進攻。h·h·沃羅諾夫在回憶中寫道:“旗開得勝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指揮所。部隊雖然向前推進緩慢,但發展是穩定的。我們的飛機時常在我們上空飛過。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看到炮兵連在向前轉移,準備占領新的發射陣地,以保證對正在進攻的步兵和坦克實施連續不斷的火力支援。這是順利衝破敵防禦的可靠信號”。
頓河方麵軍一邊衝破敵人的防禦,一邊向前推移。日終前,第65集團軍在主要突擊方向上楔入敵防禦縱深1·5至4·5公裏。其他集團軍向前惟移不多。德軍顯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在蘇軍進攻的第一天,敵人在主要地帶的防禦已被突破。為了切割敵防禦西邊的突出部(馬裏諾夫斯基突出部),共進行了三晝夜的血戰。1月12日終前,第65和21集團軍已前出到羅索什卡河西岸和卡爾波夫卡地區。在其它地段,蘇軍同樣衝破了敵人的防禦。他們不畏嚴寒,頂風冒雪,在敵人密集火力的襲擊下沿進攻路線頑強衝殺。在環形包圍圈的南部扇形區(第57和64集團軍作戰地區),敵人雖然在第一天保住了卡拉瓦特卡山穀東北岸和切爾夫連納亞河的西南岸,但到1月10日夜,敵人在這裏的抵抗完全被摧毀。在第57集團軍的進攻地帶,Г·Б·薩菲烏林上校指揮的第38步兵師於黎明前占領了沃羅波諾沃附近的德軍機場,繳獲了十八架完整無損的飛機,生擒了躲藏在掩蔽部的機場人員。
1月13日,近衛步兵第15師第44團向切爾夫連納亞河東岸的敵軍陣地發動進攻。敵人在這裏從三個偽裝得非常巧妙的火力點不斷進行瞄準射擊,因而影響該團向羅加奇克居民點的推進。步兵第2營兩位排長b·m·奧西波夫中尉和a·c·別雷赫少尉攜帶一捆手榴彈向火力點爬去,並炸毀了兩個火力點。但兩位壯士卻被第三個火力點的機槍打死。接著,機槍手h·Ф·謝爾久科夫下士向敵第三個火力點爬去,並投出兩捆手榴彈,但均末奏效。這時,h·謝爾久科夫起身向火力點撲去,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機槍眼,掩護部隊向前推進。近衛步兵第44團占領了舊羅加奇克。近衛步兵第15師的其它團克服了敵人攻克了切爾夫連納亞河沿岸地區,並前出到卡爾波夫所卡亞車站前。
被包圍的德軍集團司令官保盧斯隻好向希特勒統帥部報告。報告中寫道:“俄國人的主力從西、北、南三麵衝破防線,矛頭指向卡爾波夫卡和皮托姆尼克。步兵第44和第76師遭到嚴量損傷。機械化第29師僅有一部分有戰鬥力的部隊。恢復態勢沒有任何希望。德米特裏耶夫卡、齊邁科和拉科季諾被放棄了”。這份報告呈送後,很決從東普魯士傳來答覆。答覆中寫道:
“無論如何也要保住齊邁科、卡爾波夫卡、羅索什卡。竭盡全力保住皮托姆尼克不讓俄國人占領。要想方設法奪回齊邁科。集團軍司令官要上報採取反攻的措施,並要講清楚,是在什麽情況下,未經陸軍參謀總部允許放棄齊邁科的”。但是,德國統帥部的任何指示都不能使事態向敵人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敵軍紀律鬆馳不堪,整個部隊一片驚慌。1月12日,當皮托姆尼克機場附近出現幾輛蘇聯坦克時,希特勒份子急速狼狽逃竄。b·亞當描繪了德國司令部一個軍官(這場混亂的目擊者)所講述的生動場麵。他寫道:“驚慌來得很突然,並且引起了一場混亂。不知誰喊了聲:‘俄國人來啦!’一貶眼間,健康的、有病的和受傷的一齊從帳蓬裏,從掩蔽部跑出來,每個人都想盡快地往外沖,有一個人在慌亂中被踩死。傷員們抓著自己的同伴,柱著棍棒和步槍,在寒風中一瘸一瘸地向史達林格勒跛行。他們在路途中已經軟弱無力,精疲力盡,隨即倒在地下,但誰也不理他們。過了幾個小時,這些人就都成了僵硬的屍體。汽車上,常常因為爭個座位便開始相互搏鬥。機場的地麵工作人員、醫務人員和輕病號首先向停放在皮托姆尼克機場邊、沒有受到損壞的汽車跑去,馬達剛一發動,便向通往史達林格勒的公路上疾馳。剎那問,一大群人站在汽車兩側的擋泥扳上,腳踏板上和前邊的散熱器上。在這樣的負量下,汽車差一點被壓翻了。有些車因燃料不足或馬達出毛病開不動了。那些開走的車,被人們不停地追呀,追呀。隻要能行動的人都溜走了,剩下的隻好呼籲救援。這種情況持續了不長一段時間。寒冷在繼續延長,但號叫聲消失了,隻有一句話:‘誰能來救我呀!’
入侵蘇境的希特勒侵略者,隻是在悲劇之前,也就是當他們感到殘酷的懲罰就要成為現實、自取滅亡的結局已避不可免時才想到了人道。他們是不會用其它眼光來看待這些事件的,也不會提出有關戰爭的性質,政治目的和精神實質這類問題的。“我們是用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武裝起來的,大概不會提出這類問題的。我們不幸的真正原因就在於此,所以,我們總是走向深淵,因為我們錯誤地認為,堅守到底是日己的天職”。這是當時身陷合圍圈的b·亞當事隔多年之後所寫的。
200天大血戰
第三節 粉碎敵人,敵人投降
1月9日夜,頓河方麵軍在出發陣地集結,紅軍在史達林格勒域下反攻的第三階段——最後階段開始了。
為了執行“環形”戰役計劃的意圖,軍隊準備以強大的突擊分割被圍的敵軍集團,並逐個予以消滅。最高統帥部代表h·h·沃羅諾夫上將和頓河方麵軍司令員k·k·羅科索夫斯基中將一早就趕到第65集團軍指揮所。第65集團軍各師的任務是,同第21和24兩個集團軍彼此相鄰的翼側部隊相配合在主要突擊方向上實施進攻。切斷“馬利諾夫斯基突出部”,第64和57集團軍的相鄰翼側部隊在第65集團軍突擊集團的對麵,從齊邁科以南地區向巴薩爾基諾、新羅加哥克會讓站這個總方向發動進攻。第66和62集團軍從葉爾佐夫卡西市地區向戈羅季謝發動進攻。
炮火準備從8時零5分開始。經過55分鍾,7千門火炮和迫擊炮以猛烈的火力摧毀了敵人的防禦。蘇軍的炮火壓製了敵人的炮火,摧毀了敵人的司令部和通信聯絡,毀壞了敵人的火力點和掩蔽部,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航空兵第16集團軍也積極地配合了這一行動。
九點鍾,步兵和坦克轉入進攻。h·h·沃羅諾夫在回憶中寫道:“旗開得勝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指揮所。部隊雖然向前推進緩慢,但發展是穩定的。我們的飛機時常在我們上空飛過。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看到炮兵連在向前轉移,準備占領新的發射陣地,以保證對正在進攻的步兵和坦克實施連續不斷的火力支援。這是順利衝破敵防禦的可靠信號”。
頓河方麵軍一邊衝破敵人的防禦,一邊向前推移。日終前,第65集團軍在主要突擊方向上楔入敵防禦縱深1·5至4·5公裏。其他集團軍向前惟移不多。德軍顯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在蘇軍進攻的第一天,敵人在主要地帶的防禦已被突破。為了切割敵防禦西邊的突出部(馬裏諾夫斯基突出部),共進行了三晝夜的血戰。1月12日終前,第65和21集團軍已前出到羅索什卡河西岸和卡爾波夫卡地區。在其它地段,蘇軍同樣衝破了敵人的防禦。他們不畏嚴寒,頂風冒雪,在敵人密集火力的襲擊下沿進攻路線頑強衝殺。在環形包圍圈的南部扇形區(第57和64集團軍作戰地區),敵人雖然在第一天保住了卡拉瓦特卡山穀東北岸和切爾夫連納亞河的西南岸,但到1月10日夜,敵人在這裏的抵抗完全被摧毀。在第57集團軍的進攻地帶,Г·Б·薩菲烏林上校指揮的第38步兵師於黎明前占領了沃羅波諾沃附近的德軍機場,繳獲了十八架完整無損的飛機,生擒了躲藏在掩蔽部的機場人員。
1月13日,近衛步兵第15師第44團向切爾夫連納亞河東岸的敵軍陣地發動進攻。敵人在這裏從三個偽裝得非常巧妙的火力點不斷進行瞄準射擊,因而影響該團向羅加奇克居民點的推進。步兵第2營兩位排長b·m·奧西波夫中尉和a·c·別雷赫少尉攜帶一捆手榴彈向火力點爬去,並炸毀了兩個火力點。但兩位壯士卻被第三個火力點的機槍打死。接著,機槍手h·Ф·謝爾久科夫下士向敵第三個火力點爬去,並投出兩捆手榴彈,但均末奏效。這時,h·謝爾久科夫起身向火力點撲去,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機槍眼,掩護部隊向前推進。近衛步兵第44團占領了舊羅加奇克。近衛步兵第15師的其它團克服了敵人攻克了切爾夫連納亞河沿岸地區,並前出到卡爾波夫所卡亞車站前。
被包圍的德軍集團司令官保盧斯隻好向希特勒統帥部報告。報告中寫道:“俄國人的主力從西、北、南三麵衝破防線,矛頭指向卡爾波夫卡和皮托姆尼克。步兵第44和第76師遭到嚴量損傷。機械化第29師僅有一部分有戰鬥力的部隊。恢復態勢沒有任何希望。德米特裏耶夫卡、齊邁科和拉科季諾被放棄了”。這份報告呈送後,很決從東普魯士傳來答覆。答覆中寫道:
“無論如何也要保住齊邁科、卡爾波夫卡、羅索什卡。竭盡全力保住皮托姆尼克不讓俄國人占領。要想方設法奪回齊邁科。集團軍司令官要上報採取反攻的措施,並要講清楚,是在什麽情況下,未經陸軍參謀總部允許放棄齊邁科的”。但是,德國統帥部的任何指示都不能使事態向敵人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敵軍紀律鬆馳不堪,整個部隊一片驚慌。1月12日,當皮托姆尼克機場附近出現幾輛蘇聯坦克時,希特勒份子急速狼狽逃竄。b·亞當描繪了德國司令部一個軍官(這場混亂的目擊者)所講述的生動場麵。他寫道:“驚慌來得很突然,並且引起了一場混亂。不知誰喊了聲:‘俄國人來啦!’一貶眼間,健康的、有病的和受傷的一齊從帳蓬裏,從掩蔽部跑出來,每個人都想盡快地往外沖,有一個人在慌亂中被踩死。傷員們抓著自己的同伴,柱著棍棒和步槍,在寒風中一瘸一瘸地向史達林格勒跛行。他們在路途中已經軟弱無力,精疲力盡,隨即倒在地下,但誰也不理他們。過了幾個小時,這些人就都成了僵硬的屍體。汽車上,常常因為爭個座位便開始相互搏鬥。機場的地麵工作人員、醫務人員和輕病號首先向停放在皮托姆尼克機場邊、沒有受到損壞的汽車跑去,馬達剛一發動,便向通往史達林格勒的公路上疾馳。剎那問,一大群人站在汽車兩側的擋泥扳上,腳踏板上和前邊的散熱器上。在這樣的負量下,汽車差一點被壓翻了。有些車因燃料不足或馬達出毛病開不動了。那些開走的車,被人們不停地追呀,追呀。隻要能行動的人都溜走了,剩下的隻好呼籲救援。這種情況持續了不長一段時間。寒冷在繼續延長,但號叫聲消失了,隻有一句話:‘誰能來救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