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伏爾加河右岸及被雪覆蓋的頓河沿岸一帶草原上的法西斯部隊已經隻能自己管自己了。在蘇軍的衝擊下,被壓縮的合圍圈內部領土越來越小,且幾乎全部處於炮兵的射程以內。航空兵從空中向希特斯分子發起猛攻。
史達林格勒方麵軍第62集團軍也在進行進攻戰鬥。他們將德軍打出了支撐點和抵抗樞紐前,收管了一座座大樓,一條條街道。滿載貨物的車隊不斷地沿封凍的伏爾加河冰麵駛向蘇軍、補充兵員也源源不絕地抵達這裏。
保盧斯部隊註定失敗的結局日趨明朗。彈藥、食品、燃料及藥品都已消耗殆盡。12月,包圍困內的敵人傷亡了8萬官兵,軍隊集團減員25萬。外援是不可能再有了,空中增援被圍部隊的企圖也以破產而告終。每天將500噸各種物資運到包圍區就需1千架732—52型飛機,而每日的實際需求量要比此大得多,最低不得少於946噸食品,彈藥和燃料。敵人要解決這個問題是不能的了。實際上,他們每晝夜隻能運送50噸(11月)到105噸(12月)的物資。從1月12日到2月2日,這個數額就沒越過60—80噸。德軍732—52型三發動機運輸機,在給合圍圈內德軍運送物資時,遭到蘇聯航空兵和高射炮兵優勢兵力的無情打擊。空中封鎖組織得十分嚴密。12月,在史達林格勒城下,敵數百架運輸機被擊落。蘇軍在壓縮合圍圈的同時還占領了德軍機場。敵空軍基地到第6集團軍降落場的距離原是200公裏,以後延長到300公裏,最後達450公裏。
被圍在史達林格勒包圍困內的保盧斯部隊無論在地麵,還是在空中,都與外界完全斷絕了聯繫。各分隊、兵團的彈藥和糧食補給實際上完全停止。敵人不得不節省子彈、炮彈和地雷。他們缺乏進行戰鬥行動最急需的物資。口糧也極少,每天糧食定量為100克。士兵口糧中,馬肉成了最好的食品。為了充飢,德國人隻得殺狗、捉貓、抓烏鴉。除此之外,一直沒能領到冬裝的敵軍遭到了嚴寒的猛烈襲擊。(1月份氣溫達到零下25度到零下30度)。
德軍上校丁勒是這樣描述被圍困的第6集團軍的慘狀的:“每天夜裏,我們坐在土屋裏,仔細傾聽馬達的隆隆聲,努力猜想,這一次有多少架飛機飛來,給我們送來些什麽東西。從一開始,我們的糧食就十分緊張但我們誰也沒有料到,我們很快就要長期忍受挨餓的痛苦。
我們什麽都不夠:糧食不夠,炮彈不夠、而且主要的是燃料也不夠。假如有了燃料,我們就不會凍僵,而我們的供給隻能保障在一個極其有限的範圍內。木柴要用汽車從史達林格勒運來,可我們的汽油奇缺,所以很少去城裏拉燃料,我們的土屋裏當然就寒冷得很。
1942年聖誕節前,部隊每人每天發1百克麵包,聖誕節後,連這份口糧也減少到50克了。又過了一些時候,連這50克口糧也隻發給直接進行戰鬥的部隊,團以上機關基本上不發麵包了。其餘的人隻能喝稀湯。人們把骨頭煮了又煮,想盡量把湯做得稠些”。
德國法西斯的有生力量遭到了巨大損失,因蘇軍和蘇航空兵的積極行動,以及飢餓、寒冷和疾病交加,德軍每天減員1500人。“第6集團軍完蛋了,現在什麽也救不了保盧斯。即使有人能用某種奇特的辦法取得希特勒同意突圍的許可,或疲憊不堪、半飢半飽的部隊衝出了俄國人的包圍圈,但也沒有交通工具能使他們沿冰層復蓋的草原撤往羅斯托夫。那麽,行軍時,集團軍就會重蹈拿破崙士兵從莫斯科向別烈津諾河徹退時的覆轍,將遭到覆沒”。
盡管麵臨進退維穀的局麵,敵人仍準備進行長期和頑強的防禦,並為此繼續設立嚴密的支撐點和抵抗樞紐部配係。保盧斯執行了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絕對命令。希特勒宣稱:“我們絕不從這兒撤退應成為狂熱的宗旨”。他在12月28日的第2號作戰命令中也提到了這點:“我們像以前一樣,堅持將第6集團軍留在他們的要塞裏,並為拯救他們創造先決條件”。
元旦那天,被圍集團司令收到了元首親筆簽署的電報。電報再次強調希特勒“決不會讓伏爾加河的勇士們聽天由命,德國有辦法來幫助第6集團軍突圍”。類似的保證已失去了以前的效力。戰鬥還在繼續,但戰鬥是否適當這樣一個問題越來越經常、越來越尖銳地擺到了德軍官兵的麵前。
怎麽解釋即將戰敗的敵人的頑強性呢?是德國法西斯的政治威望嗎?是師守史達林格勒城下戰線的戰略必然性?保盧斯作為第6集團軍司,在被圍初期提出了要求,要讓他“行動自由”,並在“必要時”向西南實施突圍。但是,他沒得到達個權力,而以後的形勢本身就將這些企圖全部排除了。要保全救萬名土兵的生命就隻有投降,否則就繼續頑抗到“最後一名士兵”。德部最高統帥部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一條路。這導致了史達林格勒城下的集團要註定滅亡,等於給他們判了死刑。
應該論採取這一決定的動機,既有維護威望的一麵,又有戰略目的一麵。德軍統帥部把蘇軍兵力牽製在史達林格勒地區,力圖不使東線的南離全部崩潰。但是,曼施泰因的進攻失敗了,後來,皮托姆尼克機場又失守了(1月份),因而被圍集團的抵抗也就失去了原有的軍事戰略意義。抵抗在軍事上也毫無前途可言。然而敵人仍要抵抗到底。法西斯德國始終象一隻野獸,不講人道主義。既然希特勒及其同僚們要退出這場戰爭,他們在這方麵也就看不到在這方麵有必要另眼看待自己的官兵。而他們的官兵卻繼續在盲目地執行自己軍政上司的犯罪意誌。必須有另外一種更為強大的意誌和力量,才能使保盧斯部隊的官兵,以及成千上萬的德國人換一種眼光來看待這些事態。於是,隨著事態的日益嚴重,懲罰越是顯得必要,越是臨近,包圍圈內的德軍才對真相也越加清楚。法西斯軍事機器的最核心部分,作為訓服工具,雖不是一下子,但也漸漸開始失靈了。
史達林格勒方麵軍第62集團軍也在進行進攻戰鬥。他們將德軍打出了支撐點和抵抗樞紐前,收管了一座座大樓,一條條街道。滿載貨物的車隊不斷地沿封凍的伏爾加河冰麵駛向蘇軍、補充兵員也源源不絕地抵達這裏。
保盧斯部隊註定失敗的結局日趨明朗。彈藥、食品、燃料及藥品都已消耗殆盡。12月,包圍困內的敵人傷亡了8萬官兵,軍隊集團減員25萬。外援是不可能再有了,空中增援被圍部隊的企圖也以破產而告終。每天將500噸各種物資運到包圍區就需1千架732—52型飛機,而每日的實際需求量要比此大得多,最低不得少於946噸食品,彈藥和燃料。敵人要解決這個問題是不能的了。實際上,他們每晝夜隻能運送50噸(11月)到105噸(12月)的物資。從1月12日到2月2日,這個數額就沒越過60—80噸。德軍732—52型三發動機運輸機,在給合圍圈內德軍運送物資時,遭到蘇聯航空兵和高射炮兵優勢兵力的無情打擊。空中封鎖組織得十分嚴密。12月,在史達林格勒城下,敵數百架運輸機被擊落。蘇軍在壓縮合圍圈的同時還占領了德軍機場。敵空軍基地到第6集團軍降落場的距離原是200公裏,以後延長到300公裏,最後達450公裏。
被圍在史達林格勒包圍困內的保盧斯部隊無論在地麵,還是在空中,都與外界完全斷絕了聯繫。各分隊、兵團的彈藥和糧食補給實際上完全停止。敵人不得不節省子彈、炮彈和地雷。他們缺乏進行戰鬥行動最急需的物資。口糧也極少,每天糧食定量為100克。士兵口糧中,馬肉成了最好的食品。為了充飢,德國人隻得殺狗、捉貓、抓烏鴉。除此之外,一直沒能領到冬裝的敵軍遭到了嚴寒的猛烈襲擊。(1月份氣溫達到零下25度到零下30度)。
德軍上校丁勒是這樣描述被圍困的第6集團軍的慘狀的:“每天夜裏,我們坐在土屋裏,仔細傾聽馬達的隆隆聲,努力猜想,這一次有多少架飛機飛來,給我們送來些什麽東西。從一開始,我們的糧食就十分緊張但我們誰也沒有料到,我們很快就要長期忍受挨餓的痛苦。
我們什麽都不夠:糧食不夠,炮彈不夠、而且主要的是燃料也不夠。假如有了燃料,我們就不會凍僵,而我們的供給隻能保障在一個極其有限的範圍內。木柴要用汽車從史達林格勒運來,可我們的汽油奇缺,所以很少去城裏拉燃料,我們的土屋裏當然就寒冷得很。
1942年聖誕節前,部隊每人每天發1百克麵包,聖誕節後,連這份口糧也減少到50克了。又過了一些時候,連這50克口糧也隻發給直接進行戰鬥的部隊,團以上機關基本上不發麵包了。其餘的人隻能喝稀湯。人們把骨頭煮了又煮,想盡量把湯做得稠些”。
德國法西斯的有生力量遭到了巨大損失,因蘇軍和蘇航空兵的積極行動,以及飢餓、寒冷和疾病交加,德軍每天減員1500人。“第6集團軍完蛋了,現在什麽也救不了保盧斯。即使有人能用某種奇特的辦法取得希特勒同意突圍的許可,或疲憊不堪、半飢半飽的部隊衝出了俄國人的包圍圈,但也沒有交通工具能使他們沿冰層復蓋的草原撤往羅斯托夫。那麽,行軍時,集團軍就會重蹈拿破崙士兵從莫斯科向別烈津諾河徹退時的覆轍,將遭到覆沒”。
盡管麵臨進退維穀的局麵,敵人仍準備進行長期和頑強的防禦,並為此繼續設立嚴密的支撐點和抵抗樞紐部配係。保盧斯執行了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絕對命令。希特勒宣稱:“我們絕不從這兒撤退應成為狂熱的宗旨”。他在12月28日的第2號作戰命令中也提到了這點:“我們像以前一樣,堅持將第6集團軍留在他們的要塞裏,並為拯救他們創造先決條件”。
元旦那天,被圍集團司令收到了元首親筆簽署的電報。電報再次強調希特勒“決不會讓伏爾加河的勇士們聽天由命,德國有辦法來幫助第6集團軍突圍”。類似的保證已失去了以前的效力。戰鬥還在繼續,但戰鬥是否適當這樣一個問題越來越經常、越來越尖銳地擺到了德軍官兵的麵前。
怎麽解釋即將戰敗的敵人的頑強性呢?是德國法西斯的政治威望嗎?是師守史達林格勒城下戰線的戰略必然性?保盧斯作為第6集團軍司,在被圍初期提出了要求,要讓他“行動自由”,並在“必要時”向西南實施突圍。但是,他沒得到達個權力,而以後的形勢本身就將這些企圖全部排除了。要保全救萬名土兵的生命就隻有投降,否則就繼續頑抗到“最後一名士兵”。德部最高統帥部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一條路。這導致了史達林格勒城下的集團要註定滅亡,等於給他們判了死刑。
應該論採取這一決定的動機,既有維護威望的一麵,又有戰略目的一麵。德軍統帥部把蘇軍兵力牽製在史達林格勒地區,力圖不使東線的南離全部崩潰。但是,曼施泰因的進攻失敗了,後來,皮托姆尼克機場又失守了(1月份),因而被圍集團的抵抗也就失去了原有的軍事戰略意義。抵抗在軍事上也毫無前途可言。然而敵人仍要抵抗到底。法西斯德國始終象一隻野獸,不講人道主義。既然希特勒及其同僚們要退出這場戰爭,他們在這方麵也就看不到在這方麵有必要另眼看待自己的官兵。而他們的官兵卻繼續在盲目地執行自己軍政上司的犯罪意誌。必須有另外一種更為強大的意誌和力量,才能使保盧斯部隊的官兵,以及成千上萬的德國人換一種眼光來看待這些事態。於是,隨著事態的日益嚴重,懲罰越是顯得必要,越是臨近,包圍圈內的德軍才對真相也越加清楚。法西斯軍事機器的最核心部分,作為訓服工具,雖不是一下子,但也漸漸開始失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