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鋪設新的鐵路可:線力而僅開始了大規模建設。其中正在進行建設的有伏爾加河地區重要的戰略線路。1942年8月,


    136公裏長的佩待羅夫瓦爾——伊洛夫利亞鐵路幹線建成並投入使用。緊接著阿赫圖巴——帕羅姆納亞鐵路也開始全線通車。在史達林格勒方向上作戰的部隊,開始從這些幹線上源源不斷地得到增援和武器彈藥的補充。此外,在烏拉爾和中亞地區也進行著鐵路幹線的建設,建成了北伯紹拉鐵路。1942年一共建成3145公裏長的鐵路幹線。就在保衛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素戰鬥進行得最艱苦的時期,重新修築的基茲的亞爾——阿斯特拉罕鐵路保證了主要出自格羅茲內依地區的石油運輸。


    l942年,經過黨和工人階級的英勇奮鬥,那些已經喪失的生產能力正在成功地得到補償。我國的軍事工業基地雖然縮小了,然而,軍事生產卻在不斷增加。這一巨大的極其艱苦的努力過程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國東部地區已經變成紅軍軍事技術裝備的主要供應地。1942年第四季度與1940年同期相比,各種重要軍工產品的生產在烏拉爾增加了5倍多,在西西伯利亞地區增加了27倍,伏爾加河沿岸地區增加了9倍。


    在軍事工業的發展以及紅軍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的供應上,烏拉爾占有尤其重要的位置。那裏誕生了許多新的機器製造部門——坦克製造業、汽車製造業以及軸承和電機等。烏拉爾工業生產了百分之八十的中型坦克,百分之百的重型坦克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彈藥,以及大部分航空和炮兵的產品。烏拉爾鋼鐵工業作為戰時的主要基地,向所有機器製造部門提供了優質鋼材。


    在我國東部的其它地區,生產局麵也已形成。西伯利亞地區正在大規模的發展專門生產飛機、坦克及其它武器和技術裝備的機器製造業。這裏的有色金屬工業不斷擴大,鋅的生產已逐漸形成並已組織起鋁和錫的生產。在中亞和哈薩克地區建立了黑色冶金基地,並不斷發展有色金屬工業,鉬的生產和其它工業部門的生產也有了進—步的增長。


    在準備戰勝法西斯侵略的過程中,蘇聯人民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到1942年,蘇聯的軍事工業不僅恢復了損失的那一部分生產能力,而且還大大地超過了原先的規模。在這段時間裏,疏散到東部地區的1200個企業發揮了作用。它們中有245個機器製造廠,54個黑色和有色金屬生產企業,另外還有840個新的工廠投入了生產。但是無論是生產的規模,還是它的各項質量指標,還不能完全滿足同希特勒德國這樣強大的敵人鬥爭的需要。紅軍仍然感到各種技術兵器的不足,尤其是坦克和飛機。必須不斷加快軍事生產的步伐,而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和加強發展大規模的流水線生產,以製造各種現代化的飛機和坦克。並迅速提高各種火炮、迫擊炮,反坦克槍、手榴彈和彈藥的產量。在這方麵進行的大量工作正在不斷取得積極的成果。


    蘇聯東部地區軍事經濟的高速發展,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即電力供應基地的發展顯然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必須消除工業需求與發電能力之間存在的不平衡狀態。要求在短時間內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得不限製一些民用部門的用電量,優先供應給軍工、鋼鐵和採煤工業。


    與此同時,擴大各發電站能力的基本建設也在緊張進行,並很快收到了顯將的效果。這樣,1942年各地發電站的裝機容尼提高到l千1百萬千瓦(1940年為6百萬千瓦)。但是1942年,我國整個電力工業的處境仍然十分困難。


    國家的燃料供應同樣也麵臨著嚴重困難。工業和交通運輸向東部轉移,敵人占領我國的重要的產煤區(莫斯科近郊,主要是頓涅茨煤田區),北高加索的戰事又引起了邁科普和格羅茲內依地區石油產量的暫時下降,所有這些造成了燃料供應的緊張局麵。盡管現在條件好得多,但是燃料問題仍象在國內戰爭時期那樣,又成了我國一個極為尖銳和困難的問題。


    蘇聯政府不得不製定出嚴格的燃料消耗製度。煤炭的供應優先滿足鐵路運輸和電站的需要,並保障各軍工企業大大增長的煤炭需求。


    在努力提高煤產量的奮戰中,加入到東部地區採煤工人行列中的頓巴斯礦工們起了不小的作用。因為他們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操作方法。在工業戰線的其它部門裏,這種情況也比比皆是。幾十萬工人由老工業區——莫斯科、列寧格勒、烏克蘭等地疏散到了深遠的後方,補充了當地的工人隊伍,向他們傳授自己的經驗。


    截至1942年底,巴什基裏亞、烏赫塔和薩哈林島北部地區的石油產量已大幅度提高。盡管煤炭和石油的增產還麵臨著重重困難,但已基本能夠保障軍工、電力、運輸所需的燃料。


    在戰爭條件下,由於軍事生產對金屬的需求量不斷增長,因此,全力擴大冶金工業的生產能力就有極其重大的意義。例如,僅1942年生產各種彈藥就消耗183萬8千噸黑色金屬,而1940年,用於此項的隻有83萬噸。


    由於敵人占領了紮波羅熱和頓巴斯,黑色冶金的生產能力大幅度下降。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黑色冶金工業的生產仍在不斷發展,它的產品被優先分配給軍工各企業。


    此外,在戰前,東部地區的鋼鐵企業大部分隻生產普通鋼,這一點也嚴重阻礙了冶金工業的發展。為了保障重要軍事裝備的生產,必須大量增產優質鋼和用於製造裝甲板等多種用途的優質軋製鋼材。這樣就必須改變東部地區冶金工業的生產方向。這項改造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1942年1月,僅烏拉爾一個地區生產的裝甲鋼,就達到了戰前全國所有鋼鐵企業年產量的一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200天大血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 A·M·薩姆索諾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 A·M·薩姆索諾夫並收藏200天大血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