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看到南京政府和復興社內意見如此截然對立,更感到六神無主,一籌莫展,恰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他坐了汽車跑到南京慧圓街慧圓裏參謀業務訓練班,召集特務處副處長鄭介民、書記長梁幹喬、參訓班教官餘樂醒、政治指導員文強等高級特務開會。戴笠敘述了這兩天裏南京到處一片亂糟糟的情況,淚流滿麵地說: “如此情況,領袖又如何能救呢?我想親自到西安去,最好能找到飛簷走壁的同去,混入西安去救領袖。請樂醒兄想出辦法來”。說完便放聲大哭。戴笠對蔣確是有感情的。沒有蔣,就沒有他的今天。沒有蔣,就沒有他今後的前途。蔣存則戴存,蔣亡戴亦亡。這是戴傷心的重要原因。情急之下,戴笠居然想出找一名俠士同赴西安救蔣的可笑念頭。餘樂醒也流著眼淚說:“救是要救,越快越好。飛簷走壁的人,一時何處去找?我願隨戴先生化裝混入西安,再想辦法。”鄭介民、梁幹喬則在分析打與不打的利弊和策略。戴笠說:“打嗎?不打都難得救活命出來,打不是催命符嗎?夫人顧慮重重,認為主張打是別有文章”。戴笠接著說:“自古以來,政治如果沒武力作後盾,誰又會與你談,沒有武力便是空談。我看兩手都要。不過打不能真打,隻能作手段,談是目的。隻要兵臨城下,張、楊不能不有所顧慮。如果說共產黨從中挑撥,我看他們目前窮途末路,作用不大。”戴笠這麽一說,大家默然。由於特務處的首席謀士餘樂醒此時也提不出切實有效的辦法,大家也就快快而散。
這期間,戴笠每天去晉見宋子文或宋美齡兄妹,了解與西安聯絡和談判的進展情況,並逐日與駐甘肅天水的胡宗南保持聯繫,分析以及掌握西安的形勢。
12 月21 日,宋子文第一次赴西安後回到南京,與宋美齡商定,22 日宋子文再次偕宋美齡飛赴西安,與張、楊談判。戴笠聽到消息後,決定冒死赴西安一行,又感到此行風險太大,無異於自動上門送死。但是轉念一想:這次西安事變,事先未能洞察張、楊的密謀,遂以釀出這等大禍,事變之後,校長無論是生是死,自己終逃脫不了瀆職誤國之罪。與其坐等,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不如隨宋氏兄妹冒死赴西安一搏,尚有可為。再仔細分析,此去西安,雖然有如赴泉台見鬼,死多活少。但是也有安全因素:一是張、楊既然同意宋氏兄妹同赴西安,表示事變就有和平解決的希望,張、楊既已不斬“閻王”,何必又殺一“小鬼”呢?二是張學良與宋子文有姻親關係,張學良夫人於鳳至又是宋美齡母親倪桂珍的幹女兒,張氏父子與宋氏兄妹關係非比尋常,有此兩層關係,張必不至於加害宋氏兄妹。有宋氏兄妹保駕,此行當是有驚無險。三是自己與張學良是私交玩友,感情甚篤。張學良素重友情,頗講義氣,有古俠之風,想來不會將我置於死地;想是這樣想了,可是臨到真正下決心的時候,戴笠又猶豫起來,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自己是個特務頭子,早已是惡名昭彰、臭名遠播。自己本在南京,尚無生命之虞,如果一念之誤,一著走錯,誤入險地,被張、楊手起刀落,人頭落地,我戴雨農豈不是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被天下英雄恥笑。如此思前想後,戴笠一時顧慮重重,猶豫莫決,總是下不了決心。值此危及生命的生死存亡關頭,戴笠忽然想起摯友胡宗南,胡久在西北駐節,對張、楊所部情況比較熟悉,對天下大勢常有驚人之語。何不請其決斷。於是戴笠當即去一電,請其決疑。胡很快回電,告訴戴笠,根據胡從各方麵掌握的情報分析判斷:
西安事變能否和平解決的底牌是握於校長之手,而非張、楊。張、楊發動兵變的目的,無非是逼蔣抗日,洗雪亡國亡家之恥。蔣亡,國必亂,張、楊初衷必不能實現,反成千古罪人。以張、楊的聰明,斷不會出此下策。因此校長絕無生命危險。校長不亡,豈有學生先亡之理。戴此去西安,不但沒有生命危險,相反卻有勤王保駕之功,此是千古難逢的建功機會,得之終身受用,失之卻難逃殺身之禍。胡宗南的這一番話,使戴笠茅塞頓開,去意遂堅。於是,戴笠正式向宋美齡提出同機赴西安營救校長,決心與校長同生死,共存亡。宋美齡見戴笠如此激昂慷慨,心裏亦很感動,但嘴上卻堅決反對戴同去,認為戴是西安方麵觀感很壞的特務頭子,不去還好些,去會更壞。但戴笠暗中已與宋子文取得默契。宋子文站出來幫戴說話,認為戴、張關係很好,張的左右有不少戴的人。戴去了後,可以發動這些人包圍張學良進行說服等等。
宋美齡至此才勉強同意戴笠的要求,但規定戴到西安後不得亂來,以免自取其辱,招殺身之禍,影響大事。
12月21日晚,戴笠在南京曹都巷特務處大禮堂,召集科、股長以上骨幹特務講話。戴笠涕淚交流地說:“校長一身係天下安危,今竟為張、楊叛逆所扣押,生命垂危,前途堪慮。我們失職,未能事先明察,致校長蒙難,真是罪該萬死。現在唯有盡最大努力,進行挽救。我現在決心隨蔣夫人、宋部長飛赴西安,去營救校長。此行兇多吉少,我到西安後願和校長共生死。
同時,你們在家,也要把日常工作做好”。當即,戴笠交代,他走後特務處所屬內勤機關和各省站組織要繼續加強偵查戒備,並與當地軍警憲機關配合,防止壞人乘機造謠,擾亂治安;指示所屬密電研譯室對桂係、閻錫山、龍雲、劉湘、韓復榘等各派係加強監視偵查,以嚴密掌握他們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行動。戴笠還反覆交代鄭介民,一定要隨時與胡宗南保持聯繫,並防止復興社內部的主戰派惹事生非,輕舉妄動,一切要等蔣夫人和宋部長從西安回來後再作定奪等。
這期間,戴笠每天去晉見宋子文或宋美齡兄妹,了解與西安聯絡和談判的進展情況,並逐日與駐甘肅天水的胡宗南保持聯繫,分析以及掌握西安的形勢。
12 月21 日,宋子文第一次赴西安後回到南京,與宋美齡商定,22 日宋子文再次偕宋美齡飛赴西安,與張、楊談判。戴笠聽到消息後,決定冒死赴西安一行,又感到此行風險太大,無異於自動上門送死。但是轉念一想:這次西安事變,事先未能洞察張、楊的密謀,遂以釀出這等大禍,事變之後,校長無論是生是死,自己終逃脫不了瀆職誤國之罪。與其坐等,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不如隨宋氏兄妹冒死赴西安一搏,尚有可為。再仔細分析,此去西安,雖然有如赴泉台見鬼,死多活少。但是也有安全因素:一是張、楊既然同意宋氏兄妹同赴西安,表示事變就有和平解決的希望,張、楊既已不斬“閻王”,何必又殺一“小鬼”呢?二是張學良與宋子文有姻親關係,張學良夫人於鳳至又是宋美齡母親倪桂珍的幹女兒,張氏父子與宋氏兄妹關係非比尋常,有此兩層關係,張必不至於加害宋氏兄妹。有宋氏兄妹保駕,此行當是有驚無險。三是自己與張學良是私交玩友,感情甚篤。張學良素重友情,頗講義氣,有古俠之風,想來不會將我置於死地;想是這樣想了,可是臨到真正下決心的時候,戴笠又猶豫起來,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自己是個特務頭子,早已是惡名昭彰、臭名遠播。自己本在南京,尚無生命之虞,如果一念之誤,一著走錯,誤入險地,被張、楊手起刀落,人頭落地,我戴雨農豈不是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被天下英雄恥笑。如此思前想後,戴笠一時顧慮重重,猶豫莫決,總是下不了決心。值此危及生命的生死存亡關頭,戴笠忽然想起摯友胡宗南,胡久在西北駐節,對張、楊所部情況比較熟悉,對天下大勢常有驚人之語。何不請其決斷。於是戴笠當即去一電,請其決疑。胡很快回電,告訴戴笠,根據胡從各方麵掌握的情報分析判斷:
西安事變能否和平解決的底牌是握於校長之手,而非張、楊。張、楊發動兵變的目的,無非是逼蔣抗日,洗雪亡國亡家之恥。蔣亡,國必亂,張、楊初衷必不能實現,反成千古罪人。以張、楊的聰明,斷不會出此下策。因此校長絕無生命危險。校長不亡,豈有學生先亡之理。戴此去西安,不但沒有生命危險,相反卻有勤王保駕之功,此是千古難逢的建功機會,得之終身受用,失之卻難逃殺身之禍。胡宗南的這一番話,使戴笠茅塞頓開,去意遂堅。於是,戴笠正式向宋美齡提出同機赴西安營救校長,決心與校長同生死,共存亡。宋美齡見戴笠如此激昂慷慨,心裏亦很感動,但嘴上卻堅決反對戴同去,認為戴是西安方麵觀感很壞的特務頭子,不去還好些,去會更壞。但戴笠暗中已與宋子文取得默契。宋子文站出來幫戴說話,認為戴、張關係很好,張的左右有不少戴的人。戴去了後,可以發動這些人包圍張學良進行說服等等。
宋美齡至此才勉強同意戴笠的要求,但規定戴到西安後不得亂來,以免自取其辱,招殺身之禍,影響大事。
12月21日晚,戴笠在南京曹都巷特務處大禮堂,召集科、股長以上骨幹特務講話。戴笠涕淚交流地說:“校長一身係天下安危,今竟為張、楊叛逆所扣押,生命垂危,前途堪慮。我們失職,未能事先明察,致校長蒙難,真是罪該萬死。現在唯有盡最大努力,進行挽救。我現在決心隨蔣夫人、宋部長飛赴西安,去營救校長。此行兇多吉少,我到西安後願和校長共生死。
同時,你們在家,也要把日常工作做好”。當即,戴笠交代,他走後特務處所屬內勤機關和各省站組織要繼續加強偵查戒備,並與當地軍警憲機關配合,防止壞人乘機造謠,擾亂治安;指示所屬密電研譯室對桂係、閻錫山、龍雲、劉湘、韓復榘等各派係加強監視偵查,以嚴密掌握他們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行動。戴笠還反覆交代鄭介民,一定要隨時與胡宗南保持聯繫,並防止復興社內部的主戰派惹事生非,輕舉妄動,一切要等蔣夫人和宋部長從西安回來後再作定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