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明白,那個青史留名偉大傑出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究竟比所謂禍國殃民的奸臣馬士英強到哪?純粹一個政治尤其軍事上的低能兒,前能進兵時不敢進兵,後需嚴防時又驚慌失措,為多爾袞下定決心並輕易南下作出了艱苦卓絕的貢獻,大清官方史書上,當然應該把他大書特書一番才對。
確實,史可法最後英勇就義了,馬士英也是呀?不能拿死得壯烈,掩蓋活著時犯下的種種錯誤。唉,民族生死存亡之即,忠烈當然需要,但更需要的是為國解難的能力。史不是,馬也不是,掌權者更沒一個是的,這才是民族真正的悲哀呀。既然如此,這等政權,這等人物,結局還用多想嗎?
敵人事實上給了弘光政權將近一年的時間,無半點進取之誌也就算了,想偏安江左那就好好加強防禦吧,到頭來咋樣呢?城沒防好,倒在清軍南下時,始終權爭不已、混亂不堪的內部,又搞出來個駐武昌的左良玉帶兵東進所謂“清君側”的鬧劇來,大有與清軍合擊南明的架式。這下可好,光清軍就打不過了,還出這樣的事,那不加速敗亡還能幹什麽呢?
清順治二年(1645)三月初,從陝西返回的多鐸軍南征了,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四鎮數十萬大軍先後投降。清軍仿佛是下江南遊玩的,沿途沒有遭遇過一次真正的抵抗,就連史可法鎮守的揚州也是一攻即下,五月十五日即兵不血刃占領南京。弘光帝出逃後被俘,被世人寄予極大復興希望的南京政權,就這樣土崩瓦解了。巧得很,大順皇帝李自成也剛死於湖北九宮山。而那個“幫”著清軍打南明的左良玉,東進途中病死,兒子左夢庚後來率部投降了追擊李自成的阿濟格。
五月十七日,多鐸正式進入南京,隨即把城中東、北兩區居民全部趕走,供清軍居住,就像他們剛入北京城一樣,聯想到下揚州時屠殺民眾八十餘萬(王秀楚《揚州十日記》),清軍之殘暴征服給中原民眾帶來了多大的災難啊。
六月初八,南逃的馬士英又在杭州擁立潞王朱常淓監國。這個曾被東林黨人高捧的賢王,先是推脫不掉硬著頭皮幹,後在清軍打來城還未破時,便已決定降清了,竟備好酒食從城上吊下來給敵兵享用,哪有一點民族氣節!十四日,清軍輕鬆進入杭州城。後來朱常淓、朱由崧及其他俘降的明之藩王們,都被押解至北京,第二年全被處死。
清人入關僅一年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取得了如此驚人輝煌的勝利,大順、南明弘光兩大抵抗勢力迅速被打垮(張獻忠靠後了),北方已經占領,南方就在眼前,多爾袞驕狂地以為大局已定,沒有讓清軍繼續南進,一鼓作氣蕩平天下,而是派遣了投降的漢臣們南下招撫,結果給了南方抗清重整旗鼓的機會。他盡幹這樣的事,一再錯失良機,也就是他命好,對手實在相差太遠,不然憑什麽建立大功業?
還不隻呢!這下好了,天下已定,想幹嘛就能幹嘛了,於是他立馬撕下了剛戴上才一年的勉強算溫和的假麵具,露出了征服者的猙獰麵目,全麵推行起一係列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政策來,從而激起華夏大地更大規模的反抗。
留髮別想留住頭
過去的時代,衣冠服飾乃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徵,尤其漢民族這樣燦爛文明五千年者,更成為其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徵,野蠻殘酷地以剃頭等方式改變之,就是對這個民族最大的摧殘淩辱,何況伴隨著的還是無情殺戮呢。
大清對被征服的漢人,施行剃髮、殺戮、遷城等殘暴政策,努爾哈赤時就開始了,遼東少則百萬人死於他的屠刀之下。皇太極時採取了一些緩和滿漢矛盾、減少對漢人壓迫的措施,但大滿族主義色彩更加濃厚,常以金世宗為榜樣,嚴守本民族的文化習俗,像剃髮這樣的事,要求更加嚴格。
多爾袞上位後手段之狠辣,遠超老哥,絲毫不遜老爸,入關之初,軍紀雖有好轉,剃頭、遷城等暴行依舊,後為了立足中原,收買人心,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五月二十四日,下令罷除剃髮。應該講,這對之後大清迅速擊敗大順與南明弘光政權,占領整個北方,並為下一步順利邁向南方,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晚明的衰落、內政的腐化、“流賊”的衝擊、強敵的入侵、弘光的脆敗,以及文明的浸淫、精神的淪喪等等交匯互織下,中原民眾大多已接受或者不得不接受了被異族統治的現實。
隻要多爾袞在衣冠服飾上繼續採取寬容政策,加上強大無比的滿洲鐵騎,收降南方,奪取天下,指日可待也,但是民族的野蠻、領袖的愚蠢,又怎會讓清人這麽做呢?他們哪有這樣的見識喲!
占領南京後,多爾袞們便凶相畢露,六月初即嚴令中原男性民眾一律剃髮,而且是不允許有任何改變浮動的絕對命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華夏史上極端罕見,遼金元都未有此狠辣也,況大明統轄滿洲鼻祖建州女真二百年,也從未令其改變習俗,蓄髮戴巾呀。
更令人無語的,那又是一個什麽樣的剃髮喲!簡說一下,現如今充斥影屏的辮子戲裏的形象,還是超級美化的呢。清前中期剃髮樣式真相是,頭顱四周全部剃去,隻留一頂如錢大,結辮而垂,名曰金錢鼠尾,中原簡直又回到了蠻荒時代。
後果可想而知,多爾袞錯誤的提早鳴金收兵,九州大地抗清的火焰本來就未熄滅,這下可好,很多已經歸順的和即將歸順的地方,被迫又扛起了槍,與野蠻殘暴作堅決鬥爭,尤其江南一帶,江陰、金壇、嘉興、武進、上海、蘇州、常熟、崑山、嘉定、太倉及皖南各地等等,怒火迅猛,已然燎原,大清再也別想輕鬆拿下甚至和平收取了。
確實,史可法最後英勇就義了,馬士英也是呀?不能拿死得壯烈,掩蓋活著時犯下的種種錯誤。唉,民族生死存亡之即,忠烈當然需要,但更需要的是為國解難的能力。史不是,馬也不是,掌權者更沒一個是的,這才是民族真正的悲哀呀。既然如此,這等政權,這等人物,結局還用多想嗎?
敵人事實上給了弘光政權將近一年的時間,無半點進取之誌也就算了,想偏安江左那就好好加強防禦吧,到頭來咋樣呢?城沒防好,倒在清軍南下時,始終權爭不已、混亂不堪的內部,又搞出來個駐武昌的左良玉帶兵東進所謂“清君側”的鬧劇來,大有與清軍合擊南明的架式。這下可好,光清軍就打不過了,還出這樣的事,那不加速敗亡還能幹什麽呢?
清順治二年(1645)三月初,從陝西返回的多鐸軍南征了,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四鎮數十萬大軍先後投降。清軍仿佛是下江南遊玩的,沿途沒有遭遇過一次真正的抵抗,就連史可法鎮守的揚州也是一攻即下,五月十五日即兵不血刃占領南京。弘光帝出逃後被俘,被世人寄予極大復興希望的南京政權,就這樣土崩瓦解了。巧得很,大順皇帝李自成也剛死於湖北九宮山。而那個“幫”著清軍打南明的左良玉,東進途中病死,兒子左夢庚後來率部投降了追擊李自成的阿濟格。
五月十七日,多鐸正式進入南京,隨即把城中東、北兩區居民全部趕走,供清軍居住,就像他們剛入北京城一樣,聯想到下揚州時屠殺民眾八十餘萬(王秀楚《揚州十日記》),清軍之殘暴征服給中原民眾帶來了多大的災難啊。
六月初八,南逃的馬士英又在杭州擁立潞王朱常淓監國。這個曾被東林黨人高捧的賢王,先是推脫不掉硬著頭皮幹,後在清軍打來城還未破時,便已決定降清了,竟備好酒食從城上吊下來給敵兵享用,哪有一點民族氣節!十四日,清軍輕鬆進入杭州城。後來朱常淓、朱由崧及其他俘降的明之藩王們,都被押解至北京,第二年全被處死。
清人入關僅一年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取得了如此驚人輝煌的勝利,大順、南明弘光兩大抵抗勢力迅速被打垮(張獻忠靠後了),北方已經占領,南方就在眼前,多爾袞驕狂地以為大局已定,沒有讓清軍繼續南進,一鼓作氣蕩平天下,而是派遣了投降的漢臣們南下招撫,結果給了南方抗清重整旗鼓的機會。他盡幹這樣的事,一再錯失良機,也就是他命好,對手實在相差太遠,不然憑什麽建立大功業?
還不隻呢!這下好了,天下已定,想幹嘛就能幹嘛了,於是他立馬撕下了剛戴上才一年的勉強算溫和的假麵具,露出了征服者的猙獰麵目,全麵推行起一係列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政策來,從而激起華夏大地更大規模的反抗。
留髮別想留住頭
過去的時代,衣冠服飾乃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徵,尤其漢民族這樣燦爛文明五千年者,更成為其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徵,野蠻殘酷地以剃頭等方式改變之,就是對這個民族最大的摧殘淩辱,何況伴隨著的還是無情殺戮呢。
大清對被征服的漢人,施行剃髮、殺戮、遷城等殘暴政策,努爾哈赤時就開始了,遼東少則百萬人死於他的屠刀之下。皇太極時採取了一些緩和滿漢矛盾、減少對漢人壓迫的措施,但大滿族主義色彩更加濃厚,常以金世宗為榜樣,嚴守本民族的文化習俗,像剃髮這樣的事,要求更加嚴格。
多爾袞上位後手段之狠辣,遠超老哥,絲毫不遜老爸,入關之初,軍紀雖有好轉,剃頭、遷城等暴行依舊,後為了立足中原,收買人心,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五月二十四日,下令罷除剃髮。應該講,這對之後大清迅速擊敗大順與南明弘光政權,占領整個北方,並為下一步順利邁向南方,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晚明的衰落、內政的腐化、“流賊”的衝擊、強敵的入侵、弘光的脆敗,以及文明的浸淫、精神的淪喪等等交匯互織下,中原民眾大多已接受或者不得不接受了被異族統治的現實。
隻要多爾袞在衣冠服飾上繼續採取寬容政策,加上強大無比的滿洲鐵騎,收降南方,奪取天下,指日可待也,但是民族的野蠻、領袖的愚蠢,又怎會讓清人這麽做呢?他們哪有這樣的見識喲!
占領南京後,多爾袞們便凶相畢露,六月初即嚴令中原男性民眾一律剃髮,而且是不允許有任何改變浮動的絕對命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華夏史上極端罕見,遼金元都未有此狠辣也,況大明統轄滿洲鼻祖建州女真二百年,也從未令其改變習俗,蓄髮戴巾呀。
更令人無語的,那又是一個什麽樣的剃髮喲!簡說一下,現如今充斥影屏的辮子戲裏的形象,還是超級美化的呢。清前中期剃髮樣式真相是,頭顱四周全部剃去,隻留一頂如錢大,結辮而垂,名曰金錢鼠尾,中原簡直又回到了蠻荒時代。
後果可想而知,多爾袞錯誤的提早鳴金收兵,九州大地抗清的火焰本來就未熄滅,這下可好,很多已經歸順的和即將歸順的地方,被迫又扛起了槍,與野蠻殘暴作堅決鬥爭,尤其江南一帶,江陰、金壇、嘉興、武進、上海、蘇州、常熟、崑山、嘉定、太倉及皖南各地等等,怒火迅猛,已然燎原,大清再也別想輕鬆拿下甚至和平收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