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鬥爭太殘酷,任何地方皆如此,僧格成就上沒有超越老爸,不過抗擊沙俄入侵上卻接過了老爸的衣缽,堅定果敢為人道也。為讓沙俄歸還扣留的捷列烏特貢民(吉爾吉斯),他曾親率4000人馬包圍過侵略者的據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位於東西伯利亞西部)。就在他被暗殺前,還準備攻打俄國人呢,可惜不能實現了。
英武大汗噶爾丹
僧格逝後,準噶爾又經歷了一場爭權奪位的激烈拚殺。他正在西藏當喇嘛的弟弟噶爾丹(1672~1697在位),迅速返回,擊敗政敵,奪取了準噶爾統治權。然後採取“近攻計”,以先近後遠、先弱後強為方針,發動了一係列擴張兼併戰爭。康熙十五年(1676),擒獲叔父楚琥爾烏巴什,次年襲殺嶽父和碩特部首領鄂齊爾圖汗,聲威大振。其實這兩人都曾在他奪位時幫助過他,噶爾丹一開始便顯出了梟雄本色。
康熙十八年(1679),噶爾丹又率兵3萬占領了哈密、吐魯番,乃請命達賴喇嘛授以博碩克圖汗稱號,無可爭議的衛拉特霸主了,準噶爾遊牧汗國建設工作也算是大功告成了,該享受享受了吧?
“不”!噶爾丹是何等雄心萬丈的人物,豈會就此打住?十九年(1679),他派12萬鐵騎(數字應該不對,但無其它證據,暫用)南下,占領喀什噶爾、葉爾羌,征服了南疆回部(天山南路維吾爾族聚居區),一統天山南北。二十年(1681)以後,噶爾丹又連續四年向西擴張,征伐哈薩克、諾蓋、吉爾吉斯、費爾幹等部族,兵鋒直達黑海沿岸。
噶爾丹如今真是不得了啊,他的汗國夠雄偉壯闊了,西抵巴爾喀什湖以南,東至葉尼塞河上遊,北達阿爾泰山,南至南疆回部,勢力直達中亞的撒瑪爾罕、布哈拉、烏爾根齊地區,絕對中亞超級無敵型的,這下總該心滿意足了吧?回答還是“不”!這怎麽夠呢,祖上成吉思汗那樣的才叫偉業呢,他有更大的目標與追求。蒙古人最後的一點血性、最後的征服個性、最後的星光閃耀,都給了準噶爾,給了噶爾丹們!
那下一步,噶爾丹的征服目標會指向哪呢?他又能實現多大的雄心呢?縱看史上每一個偉大的征服者,大功業的取得,個人非凡的能力與積極進取的精神肯定是個基礎,但機遇也是極端重要的。
就說成吉思汗和他的兒孫們,在13世紀創造的驚天偉業,難道沒有一點幸運的成份在內?周邊哪有真正的強手喲!否則,最多隻有十來萬部隊的蒙古人能在那麽短時間內差一點征服世界嗎?末落的金都能抗擊蒙古主力軍20多年,那要是金國早期呢?世人心中武功極端不堪的南宋也頑強抵禦近半個世紀,那要是強漢盛唐呢?匈奴人與突厥人可都是頂尖角色啊。
再看中亞、西亞、歐洲之國之族,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披靡,絕非蒙古人強大到極至了,比過去任何一個遊牧民族都厲害,而是他們當時太弱了,不然同時期並非強大的金國、南宋都能長期頑強堅守,而他們則是一觸即潰?
也許蒙古人把它的征服本色及天降機遇都給耗盡了,之後雖然出現了一些不遜色於前輩的人物,但再也不會創造過去的輝煌了。噶爾丹就是一位,歷史已經註定他最大的功業就在中亞了,再想四處拓展,迎接他的將是失敗與挫折,不論東接之大清,還是西連之俄羅斯,都是遠超準噶爾的大帝國,乃至西南伊朗的薩非、南方印度的莫臥兒,當時都不弱也,他還想往那拓?向哪展?
噶爾丹擁有的實力及所處的環境,已經宣告了他哪怕比成吉思汗還要出色,今生也不可能再成為成吉思汗,世異時移,一切都不同了,可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有點不自量力,一再往槍口上送,結果隻能是悲劇,英雄末路的悲劇,像極了300年前非要與征服者帖木兒抗衡的脫脫迷失,一位也曾叱吒風雲的金帳汗國大汗。
目標指向喀爾喀
最終,噶爾丹把新的目標定在了東方,直指喀爾喀,但也指向了深淵。喀爾喀並不強大,早已衰落,內部又爭鬥不休,本不是對手,但它背後有一個巨人啊。且不論噶爾丹是否有接著進兵中原的打算,其實他自己從沒講過,也未真正做過,就說喀爾喀,不是漠南蒙古,與大清也是有“九白之貢”的(即每歲貢白駝一匹、白馬八匹),宗藩關係總是有吧,疆界又緊連,況你借著追擊喀爾喀,都追到人家漠南地界內了,康大帝怎能無動於衷?帝國反擊不可避免嗎。再說了,因為你的攻擊讓喀爾喀像漠南一樣,完全歸屬了大清,那地位和過去可就不一樣了,你還仍然進攻進攻再進攻,不是和康熙過不去是什麽呢?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前期的大清宏偉帝國也,亞洲地麵誰是敵手?土耳其?不好說;準噶爾?雞蛋碰石頭!不要說時代變了,火器的運用更加不利於綜合實力較弱的遊牧民族,就是過去的中國,一個中原大王朝的前期,除了環境特殊的北宋,都是能擊敗遊牧之敵的。噶爾丹的東征,結局可想而知了,不是康熙比他強,而是手中牌差了些。
講述征伐之前,有必要澄清幾個問題。噶爾丹發動了準噶爾與大清的戰爭,與吳三桂、鄭經一樣,不能隨便就給人家扣一個分裂的帽子,以至隻要康熙一出手,就是正義的反分裂的鬥爭,一下子上線上綱,把人家打入地獄。如果這叫分裂與反分裂鬥爭,那歷朝歷代多了去了,隻要一打仗不就是嗎?所有開國帝王,所有農民起義軍領袖,所有想爭霸爭雄的人們,不都是國家民族的分裂分子嗎?劉邦、李世民是,黃巢、李自成是,永樂大帝不也是嗎?這樣一來,歷史可就亂套了,政治犯到處都是,滿城盡帶黃金甲了。
英武大汗噶爾丹
僧格逝後,準噶爾又經歷了一場爭權奪位的激烈拚殺。他正在西藏當喇嘛的弟弟噶爾丹(1672~1697在位),迅速返回,擊敗政敵,奪取了準噶爾統治權。然後採取“近攻計”,以先近後遠、先弱後強為方針,發動了一係列擴張兼併戰爭。康熙十五年(1676),擒獲叔父楚琥爾烏巴什,次年襲殺嶽父和碩特部首領鄂齊爾圖汗,聲威大振。其實這兩人都曾在他奪位時幫助過他,噶爾丹一開始便顯出了梟雄本色。
康熙十八年(1679),噶爾丹又率兵3萬占領了哈密、吐魯番,乃請命達賴喇嘛授以博碩克圖汗稱號,無可爭議的衛拉特霸主了,準噶爾遊牧汗國建設工作也算是大功告成了,該享受享受了吧?
“不”!噶爾丹是何等雄心萬丈的人物,豈會就此打住?十九年(1679),他派12萬鐵騎(數字應該不對,但無其它證據,暫用)南下,占領喀什噶爾、葉爾羌,征服了南疆回部(天山南路維吾爾族聚居區),一統天山南北。二十年(1681)以後,噶爾丹又連續四年向西擴張,征伐哈薩克、諾蓋、吉爾吉斯、費爾幹等部族,兵鋒直達黑海沿岸。
噶爾丹如今真是不得了啊,他的汗國夠雄偉壯闊了,西抵巴爾喀什湖以南,東至葉尼塞河上遊,北達阿爾泰山,南至南疆回部,勢力直達中亞的撒瑪爾罕、布哈拉、烏爾根齊地區,絕對中亞超級無敵型的,這下總該心滿意足了吧?回答還是“不”!這怎麽夠呢,祖上成吉思汗那樣的才叫偉業呢,他有更大的目標與追求。蒙古人最後的一點血性、最後的征服個性、最後的星光閃耀,都給了準噶爾,給了噶爾丹們!
那下一步,噶爾丹的征服目標會指向哪呢?他又能實現多大的雄心呢?縱看史上每一個偉大的征服者,大功業的取得,個人非凡的能力與積極進取的精神肯定是個基礎,但機遇也是極端重要的。
就說成吉思汗和他的兒孫們,在13世紀創造的驚天偉業,難道沒有一點幸運的成份在內?周邊哪有真正的強手喲!否則,最多隻有十來萬部隊的蒙古人能在那麽短時間內差一點征服世界嗎?末落的金都能抗擊蒙古主力軍20多年,那要是金國早期呢?世人心中武功極端不堪的南宋也頑強抵禦近半個世紀,那要是強漢盛唐呢?匈奴人與突厥人可都是頂尖角色啊。
再看中亞、西亞、歐洲之國之族,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披靡,絕非蒙古人強大到極至了,比過去任何一個遊牧民族都厲害,而是他們當時太弱了,不然同時期並非強大的金國、南宋都能長期頑強堅守,而他們則是一觸即潰?
也許蒙古人把它的征服本色及天降機遇都給耗盡了,之後雖然出現了一些不遜色於前輩的人物,但再也不會創造過去的輝煌了。噶爾丹就是一位,歷史已經註定他最大的功業就在中亞了,再想四處拓展,迎接他的將是失敗與挫折,不論東接之大清,還是西連之俄羅斯,都是遠超準噶爾的大帝國,乃至西南伊朗的薩非、南方印度的莫臥兒,當時都不弱也,他還想往那拓?向哪展?
噶爾丹擁有的實力及所處的環境,已經宣告了他哪怕比成吉思汗還要出色,今生也不可能再成為成吉思汗,世異時移,一切都不同了,可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有點不自量力,一再往槍口上送,結果隻能是悲劇,英雄末路的悲劇,像極了300年前非要與征服者帖木兒抗衡的脫脫迷失,一位也曾叱吒風雲的金帳汗國大汗。
目標指向喀爾喀
最終,噶爾丹把新的目標定在了東方,直指喀爾喀,但也指向了深淵。喀爾喀並不強大,早已衰落,內部又爭鬥不休,本不是對手,但它背後有一個巨人啊。且不論噶爾丹是否有接著進兵中原的打算,其實他自己從沒講過,也未真正做過,就說喀爾喀,不是漠南蒙古,與大清也是有“九白之貢”的(即每歲貢白駝一匹、白馬八匹),宗藩關係總是有吧,疆界又緊連,況你借著追擊喀爾喀,都追到人家漠南地界內了,康大帝怎能無動於衷?帝國反擊不可避免嗎。再說了,因為你的攻擊讓喀爾喀像漠南一樣,完全歸屬了大清,那地位和過去可就不一樣了,你還仍然進攻進攻再進攻,不是和康熙過不去是什麽呢?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前期的大清宏偉帝國也,亞洲地麵誰是敵手?土耳其?不好說;準噶爾?雞蛋碰石頭!不要說時代變了,火器的運用更加不利於綜合實力較弱的遊牧民族,就是過去的中國,一個中原大王朝的前期,除了環境特殊的北宋,都是能擊敗遊牧之敵的。噶爾丹的東征,結局可想而知了,不是康熙比他強,而是手中牌差了些。
講述征伐之前,有必要澄清幾個問題。噶爾丹發動了準噶爾與大清的戰爭,與吳三桂、鄭經一樣,不能隨便就給人家扣一個分裂的帽子,以至隻要康熙一出手,就是正義的反分裂的鬥爭,一下子上線上綱,把人家打入地獄。如果這叫分裂與反分裂鬥爭,那歷朝歷代多了去了,隻要一打仗不就是嗎?所有開國帝王,所有農民起義軍領袖,所有想爭霸爭雄的人們,不都是國家民族的分裂分子嗎?劉邦、李世民是,黃巢、李自成是,永樂大帝不也是嗎?這樣一來,歷史可就亂套了,政治犯到處都是,滿城盡帶黃金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