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初戰雅克薩(下)
這時要再來說說康熙大帝了,一代仁君啊,戰前便早已傳諭,破城後不要殺人,讓俄國人返回故土。這一點確實令人稱道,相比俄國人在咱境內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咱們真是義蓋雲天了。隻是康熙前後很不一啊,對國內反抗武裝可就完全不同啦,平三藩後在昆明的狠辣表現,對吳三桂部屬的殘酷手段,及清鄭交鋒時搞的沿海遷界,與上述一較,相差十萬八千裏也。
再看戰後事宜。彭春嚴格遵照聖上的旨意辦,對降敵寬大為懷,受降儀式上,在托爾布津發誓不再來犯後,釋放了全部戰俘,允許他們帶走武器和財產,甚至還把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700餘俄國人,送到了額爾古納河口,讓其返回尼布楚(怎麽不收啦,也是中國領土呀);另有45名俄兵連同家屬願意留在中國的,也都妥善安置於盛京(今遼寧瀋陽)。此外,清軍還從城中解救出被俄人所擄的索倫、達斡爾等族同胞160餘人。
清軍這一戰大獲全勝。如果發兵3000屬實的話,三年前那次敵情偵察便極為準確也。巴海更是意見正確,速行征剿完全可得也,可惜未被採納,反而碰了一鼻子灰。相反,康熙所定下的方針不能說錯,卻過於謹慎過於動眾過於遲緩了,不過結果是最重要的,趕走了侵略者,他和所有參與戰鬥的人們都是令人稱頌的中華英雄。
好了,至此總體很圓滿很成功啦,下一步,清軍留下一支人馬鎮守戰略要地雅克薩,一切都更ok啦,後即能做鎮江之寶,確保黑龍江中下遊的安全,前又能做咽喉之塞,扼製沙俄以後可能的再侵犯。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好事多磨,一波三抓,這邊清軍收復雅克薩後,竟然再犯過去(1859)同樣的錯誤,趕走了侵略者,自己也不願留下來,將城內房屋一把火燒了,全部走人!
那邊俄軍殘部撤回尼布楚時,正好拜頓率領600援軍也趕來了,托爾布津雖說受降儀式上誓都發過了,絕不再回雅克薩,但那管個啥用,講道理的話,一開始就不會來侵你擾你了。得知清軍全部撤離雅克薩後, 他又立即率領俄軍七、八月間重返了, 並全力構築防禦工事, 做了長期固守的準備, 此時距其上回投降撤離不過兩月有餘。日後證明,雅克薩更加難以攻取了,清軍也要付出更大代價,你說這事咋整的?
多次說過,捧康者向來採取的手段是,康大帝那個時代發生的所有事兒,包括一件事的細枝末節,隻要是好的,就都是咱大帝所為,或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具體指導中亦步亦趨做成的,反之,凡是不好的,都與大帝無關,或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做。這絕不是憑空胡說,有據為證的,不論是聖祖實錄這樣的舊東西,還是今人諸多新東西,隨便翻翻,俯拾皆是也。
這不棄城的事,又有人出來說話了,康大帝可沒有此意,諭旨中講得很明白嗎,“至雅克薩城, 雖已攻克, 防禦決不可疏, 應於何處永駐官兵彈壓, 此時即當定議”。仔細一看,有說要在雅克薩城駐守嗎?沒有吧?起碼沒有肯定的話語。
再者說了,既然雅克薩一戰前前後後,都是在康熙的英明領導下,且破城後不準殺人這樣的細節,都能指示到位,象雅克薩城是否留守的大事,康熙豈能事先沒有一點安排?下麵的人又豈敢擅自作主?
康熙可是專製欲極強的君主啊,象雅克薩戰前,僅僅因為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沒有按照他的要求,進兵雅克薩割盡其田禾,但擔心他會貽誤軍機,從而改派彭春統領出征隊伍,並將黑龍江將軍印移交他掌管使用。
這點事,康熙都要管得那麽細且嚴,雅克薩城守不守的問題,彭春們誰敢擅作主張?不想好了是不是?退一步講,真有人做了膽大包天的事,以康熙的性格,能不雷霆震怒,不殺一儆百,也要狠狠敲打敲打他才是,可事後沒有這樣的事發生呀,彭春們凱旋歸來都受到嘉獎的,就連犯了小過失的薩布素,也概從寬免了呢。
由此觀之,康熙發起這場大戰,本來雄心就不大,隻要把俄國人從雅克薩這個最前沿的侵略基地趕走就行了,他的永戍黑龍江計劃中,駐城的地界是內斂的、保守的,並無向黑龍江上遊更深處拓展之意(駐城不是領土)。
且看康熙隨之的部署,當時還不知道俄國人又重占雅克薩呢。同年(1685)九月,他下令築黑爾根城(今黑龍江嫩江),薩布素及副都統一員領兵駐守,並決定由此至璦琿1711裏之間,新設25個驛站。這條交通線的設置還有一個好處,因為經過茂興,如有緊急軍情,可從此轉向西南,由蒙古驛馬從喜峰口送往京城,快捷多了,客觀上也在日後第二次雅克薩戰役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應該說,康熙的永戍計劃雖然保守了些,沒有能夠向外做更大的拓展,不包括雅克薩也讓人有點不可理解,但總體來講,對東北邊疆的鞏固建設是做了巨大貢獻的,這一點不容置疑。隻是在沒有強敵的情況下,竟然拘泥於現狀,自我束縛,沒有啥開拓之心,還真不象一個雄壯帝國中所謂盛世帝王該幹的事兒。從大王朝建立時算起,明代大致與他同時的永樂大帝,就顯得更為雄渾大氣、英雄豪邁了,他甚至把地方軍政機關奴兒幹都司,設在了更遠的黑龍江下遊東岸的特林(今俄羅斯境內),而且是在沒有任何外來壓迫的情況下主動進取的,真是一比方知高低呀。
這時要再來說說康熙大帝了,一代仁君啊,戰前便早已傳諭,破城後不要殺人,讓俄國人返回故土。這一點確實令人稱道,相比俄國人在咱境內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咱們真是義蓋雲天了。隻是康熙前後很不一啊,對國內反抗武裝可就完全不同啦,平三藩後在昆明的狠辣表現,對吳三桂部屬的殘酷手段,及清鄭交鋒時搞的沿海遷界,與上述一較,相差十萬八千裏也。
再看戰後事宜。彭春嚴格遵照聖上的旨意辦,對降敵寬大為懷,受降儀式上,在托爾布津發誓不再來犯後,釋放了全部戰俘,允許他們帶走武器和財產,甚至還把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700餘俄國人,送到了額爾古納河口,讓其返回尼布楚(怎麽不收啦,也是中國領土呀);另有45名俄兵連同家屬願意留在中國的,也都妥善安置於盛京(今遼寧瀋陽)。此外,清軍還從城中解救出被俄人所擄的索倫、達斡爾等族同胞160餘人。
清軍這一戰大獲全勝。如果發兵3000屬實的話,三年前那次敵情偵察便極為準確也。巴海更是意見正確,速行征剿完全可得也,可惜未被採納,反而碰了一鼻子灰。相反,康熙所定下的方針不能說錯,卻過於謹慎過於動眾過於遲緩了,不過結果是最重要的,趕走了侵略者,他和所有參與戰鬥的人們都是令人稱頌的中華英雄。
好了,至此總體很圓滿很成功啦,下一步,清軍留下一支人馬鎮守戰略要地雅克薩,一切都更ok啦,後即能做鎮江之寶,確保黑龍江中下遊的安全,前又能做咽喉之塞,扼製沙俄以後可能的再侵犯。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好事多磨,一波三抓,這邊清軍收復雅克薩後,竟然再犯過去(1859)同樣的錯誤,趕走了侵略者,自己也不願留下來,將城內房屋一把火燒了,全部走人!
那邊俄軍殘部撤回尼布楚時,正好拜頓率領600援軍也趕來了,托爾布津雖說受降儀式上誓都發過了,絕不再回雅克薩,但那管個啥用,講道理的話,一開始就不會來侵你擾你了。得知清軍全部撤離雅克薩後, 他又立即率領俄軍七、八月間重返了, 並全力構築防禦工事, 做了長期固守的準備, 此時距其上回投降撤離不過兩月有餘。日後證明,雅克薩更加難以攻取了,清軍也要付出更大代價,你說這事咋整的?
多次說過,捧康者向來採取的手段是,康大帝那個時代發生的所有事兒,包括一件事的細枝末節,隻要是好的,就都是咱大帝所為,或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具體指導中亦步亦趨做成的,反之,凡是不好的,都與大帝無關,或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做。這絕不是憑空胡說,有據為證的,不論是聖祖實錄這樣的舊東西,還是今人諸多新東西,隨便翻翻,俯拾皆是也。
這不棄城的事,又有人出來說話了,康大帝可沒有此意,諭旨中講得很明白嗎,“至雅克薩城, 雖已攻克, 防禦決不可疏, 應於何處永駐官兵彈壓, 此時即當定議”。仔細一看,有說要在雅克薩城駐守嗎?沒有吧?起碼沒有肯定的話語。
再者說了,既然雅克薩一戰前前後後,都是在康熙的英明領導下,且破城後不準殺人這樣的細節,都能指示到位,象雅克薩城是否留守的大事,康熙豈能事先沒有一點安排?下麵的人又豈敢擅自作主?
康熙可是專製欲極強的君主啊,象雅克薩戰前,僅僅因為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沒有按照他的要求,進兵雅克薩割盡其田禾,但擔心他會貽誤軍機,從而改派彭春統領出征隊伍,並將黑龍江將軍印移交他掌管使用。
這點事,康熙都要管得那麽細且嚴,雅克薩城守不守的問題,彭春們誰敢擅作主張?不想好了是不是?退一步講,真有人做了膽大包天的事,以康熙的性格,能不雷霆震怒,不殺一儆百,也要狠狠敲打敲打他才是,可事後沒有這樣的事發生呀,彭春們凱旋歸來都受到嘉獎的,就連犯了小過失的薩布素,也概從寬免了呢。
由此觀之,康熙發起這場大戰,本來雄心就不大,隻要把俄國人從雅克薩這個最前沿的侵略基地趕走就行了,他的永戍黑龍江計劃中,駐城的地界是內斂的、保守的,並無向黑龍江上遊更深處拓展之意(駐城不是領土)。
且看康熙隨之的部署,當時還不知道俄國人又重占雅克薩呢。同年(1685)九月,他下令築黑爾根城(今黑龍江嫩江),薩布素及副都統一員領兵駐守,並決定由此至璦琿1711裏之間,新設25個驛站。這條交通線的設置還有一個好處,因為經過茂興,如有緊急軍情,可從此轉向西南,由蒙古驛馬從喜峰口送往京城,快捷多了,客觀上也在日後第二次雅克薩戰役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應該說,康熙的永戍計劃雖然保守了些,沒有能夠向外做更大的拓展,不包括雅克薩也讓人有點不可理解,但總體來講,對東北邊疆的鞏固建設是做了巨大貢獻的,這一點不容置疑。隻是在沒有強敵的情況下,竟然拘泥於現狀,自我束縛,沒有啥開拓之心,還真不象一個雄壯帝國中所謂盛世帝王該幹的事兒。從大王朝建立時算起,明代大致與他同時的永樂大帝,就顯得更為雄渾大氣、英雄豪邁了,他甚至把地方軍政機關奴兒幹都司,設在了更遠的黑龍江下遊東岸的特林(今俄羅斯境內),而且是在沒有任何外來壓迫的情況下主動進取的,真是一比方知高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