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哥倫比亞最高法院召集了全國57名高級法官,重新對“引渡條約”的
合法性進行仲裁。經過3天激烈的論證和辯論,從所謂“嚴格的法律意義”出發,哥倫
比亞最高法院最終作出裁決,認定“引渡條約”不符合哥倫比亞憲法。
這種裁決,立即在哥倫比亞引起一片混亂。但是,巴爾科總統卻嚴厲地駁斥了這種
荒謬的法律依據和荒唐的裁決結論,以堅定的態度駁回了這一裁決,宣布這種裁決無效,
並在電視台向全國人民呼籲:
一新政府將堅持“引渡條”的規定,對販毒集團和首惡分子決不姑息。
巴爾科總統的態度,立刻得到哥倫比亞新聞輿論界的一致支持。
在巴爾科總統發表電視講話的當天深夜,哥倫比亞第二大報《觀察家報》的總編室
又是燈火通明。該報總編輯吉列爾莫·卡諾先生,又像1984年哥倫比亞司法部長拉臘遇
難的那天晚上那樣,破例在報社值班。在他的主持下,《觀察家報》撰寫了一篇重要的
社論,對最高法院的這種裁決結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對總統巴爾科的禁毒決心大力支
持和讚頌。卡諾先生在總編室等待這篇社論的小樣出來,他將親自進行修改和校對。
1986年12月14目的《觀察家報》,在頭版頭條以醒目的大標題,刊出了這篇義正辭
嚴的社論。社論極大地鼓舞了哥倫比亞各界禁毒的決心,宣揚了社會的道德感、責任心
和一種正氣。但是,麥德林販毒集團也對此恨之入骨,《觀察家報》的總編輯卡諾先生,
被埃斯科瓦爾親手列上了暗殺的黑名單榜首。
3天之後的12月17日晚7時,總編輯卡諾先生下班回家。他走出辦公大樓,坐上他的
小轎車駛上了大街。然而,就在他駛離報社還不到lbo米的街頭時,加查親自帶著兩名
“死亡小組”的成員,又是乘坐兩輛本田摩托追上他的轎車,用手提衝鋒鎗朝駕駛室一
陣狂掃。
卡諾身中數彈,被送往醫院搶救。l小時後,這位仗義直言的總編輯卡諾先生便與
世長辭了。
僅12月份一個月時間,哥倫比亞就有150多名各界反毒品人上死於吸毒集團的暗殺
之中。這一年的12月,被哥倫比亞輿論界驚呼為“黑色的十二月”。
《觀察家報》總編輯卡諾之死,激起了哥倫比亞人民極大的憤怒。12月18日,全國
報紙、電台、電視台都停止工作一天,以示抗義。許多報紙除標上年月日的字樣外,幹
脆發行一張空白的“號外”,表示對這位報界同仁和禁毒鬥士的哀悼。哥倫比亞新聞工
作者協會發出倡議,舉行全國性的示威遊行,並號召全國所有的新聞工作者,團結起來
同販毒分子進行堅決的鬥爭。
在卡諾總編輯遇害的當天晚上,巴爾科總統連夜召開內閣緊急會議,製定反擊措施。
在24小時內,政府連續頒布37條法令,號召全國人民嚴厲打擊販毒活動,同時又在首都
波哥大增加了l000多名武裝警察,並配備了裝甲車,四處出擊,連夜追捕兇手和販毒分
子。許多吸毒集團頭目和嘍蘿連夜紛紛出逃,遠遁他鄉。
《觀察家報》總編輯吉列爾莫·卡諾並不是麥德林販毒集團暗殺的哥倫比亞新聞界
的最後一個人。
在卡諾被暗殺的前後,埃斯科瓦爾就十分注意哥倫比亞新聞界對毒品走私和暗殺案
件的反應。他經常派人去街頭的書報攤買來各種報刊雜誌進行研究,收集有關販毒集團
活動的資料和報導,然後製定對策,或進行電話恫嚇,或寄匿名信威脅,或者派出殺手
跟蹤追殺……無所不用其極。
麥德林販毒集團深知新聞輿論的威力和影響,因此,他們還通過與報社新聞部門內
部的勾結,派人打入一些大報社內部,竊取一些記者發回的新聞稿件,以免將他們的罪
惡活動曝光。同時,對那些禁毒態度十分堅決,並經常報導有關販毒集團黑幕和罪行的
記者進行盯梢和監視,一旦有機可乘使下毒手。
通過這些活動,麥德林販毒集團了解到,麥德林市的(哥倫比亞人)報社的社長胡
安·莫爾蒂內斯,也同卡諾一樣,是一位一貫與販毒集團為敵的人。他的(哥倫比亞人)
雖然在麥德林販毒集團的老巢,但這家報紙卻真是臨危不驚,臨險不畏,多年來,一直
站在禁毒鬥爭的前沿,多次以得天獨厚的第一手資料,刊發了大量的新聞,將麥德林販
毒集團的暴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許多影響和波及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重大新聞,都
是(哥倫比亞人)報第一次玩新鮮。
對於這樣的一家報紙,麥德林販毒集團開始採取“兔子不吃窩邊草”的態度,對其
置之不理。後來,埃斯科瓦爾見這家報紙的影響和對麥德林集團的威脅愈來愈大,便想
採取收買的政策,使這個強老頭胡安社長改弦易轍,為自己唱唱讚歌,多報導一些麥德
合法性進行仲裁。經過3天激烈的論證和辯論,從所謂“嚴格的法律意義”出發,哥倫
比亞最高法院最終作出裁決,認定“引渡條約”不符合哥倫比亞憲法。
這種裁決,立即在哥倫比亞引起一片混亂。但是,巴爾科總統卻嚴厲地駁斥了這種
荒謬的法律依據和荒唐的裁決結論,以堅定的態度駁回了這一裁決,宣布這種裁決無效,
並在電視台向全國人民呼籲:
一新政府將堅持“引渡條”的規定,對販毒集團和首惡分子決不姑息。
巴爾科總統的態度,立刻得到哥倫比亞新聞輿論界的一致支持。
在巴爾科總統發表電視講話的當天深夜,哥倫比亞第二大報《觀察家報》的總編室
又是燈火通明。該報總編輯吉列爾莫·卡諾先生,又像1984年哥倫比亞司法部長拉臘遇
難的那天晚上那樣,破例在報社值班。在他的主持下,《觀察家報》撰寫了一篇重要的
社論,對最高法院的這種裁決結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對總統巴爾科的禁毒決心大力支
持和讚頌。卡諾先生在總編室等待這篇社論的小樣出來,他將親自進行修改和校對。
1986年12月14目的《觀察家報》,在頭版頭條以醒目的大標題,刊出了這篇義正辭
嚴的社論。社論極大地鼓舞了哥倫比亞各界禁毒的決心,宣揚了社會的道德感、責任心
和一種正氣。但是,麥德林販毒集團也對此恨之入骨,《觀察家報》的總編輯卡諾先生,
被埃斯科瓦爾親手列上了暗殺的黑名單榜首。
3天之後的12月17日晚7時,總編輯卡諾先生下班回家。他走出辦公大樓,坐上他的
小轎車駛上了大街。然而,就在他駛離報社還不到lbo米的街頭時,加查親自帶著兩名
“死亡小組”的成員,又是乘坐兩輛本田摩托追上他的轎車,用手提衝鋒鎗朝駕駛室一
陣狂掃。
卡諾身中數彈,被送往醫院搶救。l小時後,這位仗義直言的總編輯卡諾先生便與
世長辭了。
僅12月份一個月時間,哥倫比亞就有150多名各界反毒品人上死於吸毒集團的暗殺
之中。這一年的12月,被哥倫比亞輿論界驚呼為“黑色的十二月”。
《觀察家報》總編輯卡諾之死,激起了哥倫比亞人民極大的憤怒。12月18日,全國
報紙、電台、電視台都停止工作一天,以示抗義。許多報紙除標上年月日的字樣外,幹
脆發行一張空白的“號外”,表示對這位報界同仁和禁毒鬥士的哀悼。哥倫比亞新聞工
作者協會發出倡議,舉行全國性的示威遊行,並號召全國所有的新聞工作者,團結起來
同販毒分子進行堅決的鬥爭。
在卡諾總編輯遇害的當天晚上,巴爾科總統連夜召開內閣緊急會議,製定反擊措施。
在24小時內,政府連續頒布37條法令,號召全國人民嚴厲打擊販毒活動,同時又在首都
波哥大增加了l000多名武裝警察,並配備了裝甲車,四處出擊,連夜追捕兇手和販毒分
子。許多吸毒集團頭目和嘍蘿連夜紛紛出逃,遠遁他鄉。
《觀察家報》總編輯吉列爾莫·卡諾並不是麥德林販毒集團暗殺的哥倫比亞新聞界
的最後一個人。
在卡諾被暗殺的前後,埃斯科瓦爾就十分注意哥倫比亞新聞界對毒品走私和暗殺案
件的反應。他經常派人去街頭的書報攤買來各種報刊雜誌進行研究,收集有關販毒集團
活動的資料和報導,然後製定對策,或進行電話恫嚇,或寄匿名信威脅,或者派出殺手
跟蹤追殺……無所不用其極。
麥德林販毒集團深知新聞輿論的威力和影響,因此,他們還通過與報社新聞部門內
部的勾結,派人打入一些大報社內部,竊取一些記者發回的新聞稿件,以免將他們的罪
惡活動曝光。同時,對那些禁毒態度十分堅決,並經常報導有關販毒集團黑幕和罪行的
記者進行盯梢和監視,一旦有機可乘使下毒手。
通過這些活動,麥德林販毒集團了解到,麥德林市的(哥倫比亞人)報社的社長胡
安·莫爾蒂內斯,也同卡諾一樣,是一位一貫與販毒集團為敵的人。他的(哥倫比亞人)
雖然在麥德林販毒集團的老巢,但這家報紙卻真是臨危不驚,臨險不畏,多年來,一直
站在禁毒鬥爭的前沿,多次以得天獨厚的第一手資料,刊發了大量的新聞,將麥德林販
毒集團的暴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許多影響和波及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重大新聞,都
是(哥倫比亞人)報第一次玩新鮮。
對於這樣的一家報紙,麥德林販毒集團開始採取“兔子不吃窩邊草”的態度,對其
置之不理。後來,埃斯科瓦爾見這家報紙的影響和對麥德林集團的威脅愈來愈大,便想
採取收買的政策,使這個強老頭胡安社長改弦易轍,為自己唱唱讚歌,多報導一些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