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對宦官管束極嚴,但娶妻成家之事仍很多見。清末著名權閹小德張曾在妓館中結識了一個叫方金翠的妓女,兩人情投意合,娼主也極力奉迎。方金翠對小德張伺候十分周到,小德張吐痰時總要方金翠以口承接,然後再由方吐入痰盂,所以一時傳聞很多,稱“過籠痰筒”。小德張對其相當滿意,便想買方金翠從良。娼主見此良機,拚命抬高價格,小德張也準備同意。殊料方金翠卻堅決不同意,理由是她還是處女。小德張一氣之下,在另一家買了一個名為張小仙的處女為妻。1


    宦官娶妻當然是有其婚但不能行其實,所謂“豎宦之人,亦復虛有形勢,威逼良家,取女閉之,至有白首歿無配偶,逆於天心。”但歷史上也有一些可恥可卑的宦官,利用妻子謀取官位。五代時蜀主王衍曾與宦官王承休的妻子私通。王承休得知後,非但不加阻止,反而慫恿其妻繼續與皇上私通以求寵幸,結果當上了天雄軍節度使。清末發了大財的宦官娶的妻妾都很漂亮,一些人還倚仗年輕漂亮的老婆為其聯絡權貴、拉攏同行。禦膳房首領太監古玉秀,沒有哪點出眾的地方,就憑著他年輕漂亮的老婆替他奔走,結果爬上了禦膳房大總管的地位。當然更多的是女性家中父兄因貪圖富貴而將其嫁與宦官,如呂玄晤將女兒嫁與高力士、元擢將女兒嫁與李輔國都屬這種情形。


    自秦、漢之後,大致上歷朝都允許進入中年以後的宦官收養假子。收養假子對於宦官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心理安慰。有養子奔跑膝前,他們便不會太過悲傷與孤寂,也不會老覺得自己不能生育會斷子斷孫。從史料所反映的情況看,宦官的養子不一定都是閹兒,也有不少是生理正常的兒童。東漢大宦官曹騰收養了一個姓皇甫的男孩,取名曹嵩。曹嵩後來娶妻生子,生下了大名鼎鼎的曹操。唐代曾規定宦官隻許收養十歲以下的閹童一人為假子;宋代也規定年滿三十的宦官可以收養一個小宦官為假子,並需登記在案,但這些規定不過形同虛文。唐代權閹仇世良養子五人,彭獻忠有養子六人,楊復恭養子更在六百以上,而且他們的養子也不盡是閹人,出將入相者大有人在。宋代也有許多宦官收養宮外正常男孩,宋真宗時有宦官外出掠劫民家小兒,以致出現其母抱兒投海的慘劇。清代的大宦官一般收養本姓本族的子侄為養子,在宮外居住。


    憑實而論,雖說宦官中年朝廷允許其領養繼子,但並不是每一個宦官都有能力領養的,他得有相當職位和經濟能力作為吸引,像宋真宗時因宦官掠劫民兒致使母子投海的情形是極為罕見的。換言之,一個宦官要成為養父或義父並非易事,因為在人們的意識中,做宦官本就不是什麽光彩之事,而做其養子更是有辱祖先,若沒有官爵或錢財相吸引,是不會有人甘願為之的。從另一角度看,大宦官們都很看重養子,養子可以繼承其財產、繼承其爵位,更重要的是養子應該為其盡孝,在其死後應披麻戴孝、服喪守靈並年節祭祀。宦官們認為,如此一來在其死後方不至成為沒有依託的孤魂野鬼。


    崇信佛道與宦官末路(1)


    宦官們刑餘之後,心理和生理上嚴重失衡,因而在心理和感情上需要尋找寄託,所以他們大多數人信佛,相信因果報應,認為自己閹割為宦官不過是削髮出家。這樣他們心理上方可平衡。唐肅宗時期以醜陋兇狠著稱的權閹李輔國經常身掛念珠,不食葷血。明代正派剛直的宦官興安臨終前要求將自己的骸骨磨成粉,埋入佛寺。權閹王振也篤信佛教,明英宗朱祁鎮曾在智化寺為王振建“旌忠祠”,並供奉王振的刻像。


    清代順治心腹宦官吳良輔喜好佛事,進而影響了年輕的皇帝,並引見佛學大師和皇帝來往。吳良輔在病重時,還舉行了別具一格的剃度儀式。當然宦官們信佛並不是悟性頓開,他們大多沒受過正規的教育,在心智上尤其是知識積累上都相對膚淺,天資也並無過人之處,他們信佛隻是苦悶生涯中尋找一種心靈的寄託,求得一絲可憐的寬慰。有的宦官還荒唐地將自己與和尚並列,他們也許真的不清楚這兩者是完全不可以相提並論的,然而不如此他們如何能正視自己閹人的身份和中性人的人格?由此也可以看出,宦官們的內心世界是多麽的悲涼與脆弱。


    宦官晚年信奉道教的也很多。同治十年,慈禧太後身邊的二總管劉多生拜北京白雲觀方丈張宗濬為師,並取法名劉誠印,道號素雲道人。他後來曾繼任白雲觀第二十代方丈,並由龍門派創出了龍門分支霍山派,成為一代宗師。由此,宦官信奉道教也有了宗派。劉多生為了擴大道教的聲勢,曾先後捐募白銀兩萬一千多兩,在白雲觀傳戒三次,受戒者達到一千一百多人,宮裏有許多宦官都受了戒。劉多生還自捐白銀三千六百多兩,購昌平縣良田十五頃,作為白雲觀的香火之資。據統計,在北京城郊共有明、清時代的宦官寺廟二十六處,劉多生一派即建有二十處,其中以地安門鼓樓後娘娘廟胡同的鴻恩觀、北海東夾道的素雲觀和藍靛廠立馬關帝廟規模最大,香火也最盛。


    宦官寄望通過信奉佛道來求得心靈安慰,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為現實的原因在於,古代的宦官大多是窮苦人家出身,是為生活所迫而走上這條斷子絕孫之路的。他們在年輕力壯時執役於宮廷,溫飽當然不成問題,然而一到年老力衰,失掉服役能力之後,都要被驅逐出宮的。這些人除了服侍人之外,並不具備自我謀生的能力,而且在通常情況下,他們也沒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因為宦官在社會上是低賤的,家族中出了一個不男不女的“老公”,是整個家族的恥辱,死後也不許入祖墳。有的宦官則是從小被人拐賣出來的,連自己家在何處也無從知曉。基於此,宦官們大多在年輕時便積蓄錢財,購房置地,或捐錢予寺觀,以備晚年有個棲身之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閹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雲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雲瀚並收藏閹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