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得到石油是蘇聯在中東所作所為的推動力,這個猜疑是由美國國務院提出的。對廣為傳播的情況報告的意圖應該始終打一個問號。已公布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關於俄國今後對海灣石油需求的估算必定有誇大的嫌疑。首先,依賴遙遠地方的資源是違背列寧關於自給自足的規定的。沒有跡象表明蘇聯計劃從海灣地區進口大量石油。蘇聯的歐洲盟國被鼓勵從中東購買更多的石油,尤其是自從蘇聯要求用美元購買它的石油以來。然而東歐所需石油的大部分仍由蘇聯提供。任何勾引別人去破壞日本、西歐和美國石油供應的行動都會冒同美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危險。


    最能說明蘇聯對這一地區立場的是它在阿拉伯-以色列事件中的行為。盡管好象葛羅米柯挑起1967年的六天戰爭是為了用阿拉伯人來鞏固蘇聯的地位,但自從那時以來,由於麵臨與美國直接對抗的前景,總的說來俄國人還是對戰爭加以約束的。1973年,由於美國和蘇聯有效地強製實行停火,贖罪日戰爭結束了。為減少這一地區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克裏姆林宮盡力促成它正式參與的阿以和解,從而進一步確認它在這一地區存在的合法性。與此同時,卻引起了其激進的附庸國,即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對此的憤慨。然而,蘇聯繼續同這些國家保持關係,使其在任何談判中居於有力地位。


    蘇聯政治上捲入的中心目的看來是實現其向南擴張的戰略需要。美國的政策製定者偏偏把這說成是領土野心而不是戰略部署,並且描述了一幅蘇聯對波斯灣的油田和海路抱有企圖的景象。現已查明蘇聯攻擊海灣地區有三條直接路線。第一條路線是穿過俾路支斯坦,沿著伊朗海岸到達控製霍爾本茲海峽的位置。第二條路線是穿越波斯高原和紮格羅斯山脈到海灣前端的阿拉伯河,企圖從德黑蘭營救美國人質的“蘭色行動”證實這一帶地形荒涼。第三條路線是從亞美尼亞到底格裏斯河源,並由此穿過伊拉克到達海灣的頂端。這三條路線沒有一條是好走的,沒有一條不會不遇到當地人民的反抗。美國猜想蘇聯的一條間接途徑是在沙烏地阿拉伯、特魯西爾國家或敘利亞製造叛亂。這一地區阿以持續衝突的前景是局勢不穩定的一個長期根源。埃及穆巴拉克是否能經受住伊斯蘭的復興傾向和繼續削弱俄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還有待觀察。正是由於有這一連串的疑慮美國才試圖用快速部署部隊化為拌網以阻攔蘇聯推進的辦法去解決這個遠離本海岸的地區裏的後勤供應問題。這一衝突地區的地理寬度從波斯灣的油田起向前延伸很遠。非洲之角起著戰略要點的作用,可以駐紮部隊控製阿拉伯海和紅海的水域與沿岸。因此外交和潛在軍事行動的範圍擴大了,把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和肯亞都包括了進來。肯亞有直接的牽連是因為它蒙巴薩的港口設施和奈洛比的簡易機場供快速部署部隊使用。


    局部衝突離當前的歷史中心點即波斯灣油田越遠,它的世界意義就越校完全有理由可以說波斯灣附近的歐亞大陸和非洲的交匯處是歷史賴以轉動的真正的和持久的地理樞軸。在目前情況下,危險的範圍從俾路支斯坦起,繞過阿富汗,沿厄爾布爾士山脈擴展到高加索,還包括土耳其、地中海東部沿岸諸國和島嶼,一直延伸至利比亞、尼羅河流域和非洲之角。麥金德的支柱是這塊草原的騎兵因為資源有限和互相殘殺而堂堂正正撤出的土地。他們熱切追求的目標就是我們剛才描述過的這片土地,它現在已經被由草原來的騎手們所創建的伊斯蘭各派搞得四分五裂。如今不穩定的根源是伊斯蘭國家的混亂狀態。被因循守舊的伊斯蘭法典同西方的變化相隔絕的人們,現在不得不立即對西方400年的技術、社會、和政治上的發展表示通融態度。一種可能的反應是認為已經發生的事情是不道德的,並倒退到往事中去,瓦海比斯就是這樣做的,霍梅尼也將這樣做。另一種極端態度是象阿塔土爾克(凱末爾)那樣,徹底進行改革,巴列維國王試圖這樣做過,但沒有成功。無論政府使用什麽策略,人民都將陷入同時左右搖擺的窘境之中,並且社會的精神分裂症可能引起激烈的行動和反應。由於這種不平衡,加上石油和以色列的存在,這個地區成了世界上一觸即發的危險地區。美國和蘇聯至今都把這裏的衝突控製在局部水平。美國麵臨著將其大戰略目標與國內政治和親以色列派別的需要相吻合的特別嚴峻的考驗。以色列機會主義沒有使這項工作變得更容易些。


    南部非洲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布爾人統治所而臨的是受其奴役的黑人的渴望和“前線”國家對作為一個國家的地位不知何時開始的願望。由這種摩擦引起的火焰將繼續鬱積並會突然燃燒起來。但是,南非在軍事上占有優勢,因此在今後一段時間裏可能不致於發生把白種人從利姆波波驅逐回去的任何嚐試。蘇聯、古巴或中國出主意給武器不可能使均勢向另一側傾斜。對這種均勢負有義務的工業國與技術上可比擬的遙遠國家或任何當地的、以農村為基地的反對黨相比,在後勤方麵占有很大優勢。國內新種族隔離的反對派遭到了嚴重鎮壓,而且已經分裂,其中祖魯人在人數上居多數,他們主張繼續推行民族主義至上論。


    專家對蘇聯地緣戰略學的一致看法認為,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歐洲。從蘇聯政府的行動中看不出它有爭奪世界霸權的基本企圖,隻是當出現似乎有利,而且風險不大,可以用來擴大其勢力範圍的機會時,作出反應而已。殖民主義者撤出非洲後留下了許多空隙,使蘇聯的力量得以在這個美國利益偶而有關而且被搗亂了的大陸上進行滲透。不過,也有其它的競爭者想得到新興非洲國家的效忠或至少是尊敬態度。同中國和古巴一樣,法國和英國與南非一道仍在非洲發揮作用,而利比亞和埃及的活動擴展到了撒哈拉以遠地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爭地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派屈克·奧利沙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派屈克·奧利沙文並收藏戰爭地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