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平級太少,過於集中。以某縣為例,知縣大人既是一縣之長,同時還要兼任警察局長、財政局長、教育局長等多種身份、多重維度的角色。在封建時代因為事體不多還可以勉強應付,但在洋務開始尤其是新政相關機構設立後,知縣一人根本忙不過來,他要麽虛應差事,要麽委託給師爺經辦,種種不如意躍然紙上。造成這種原因的主要就是清代官職內重外輕的緣故,自督撫衙門以下不設屬官,各省各級地方政府機構編製數量甚少。迫使當權者隻能做出兩個選擇,要麽是虛與委蛇、得過且過,要麽是由主官個人自辟幕府,聘請幕友擔任差事。前者不利於行政的開展,後者使職官在貌似精簡的背後存在龐大的隱形隊伍,而且還往往使得主官麵臨經濟壓力——所有幕僚都是需要主官掏錢支付月俸的。主官愈老實、愈清廉,他所遇到的經濟壓力也便愈大。林廣宇深知局處所和衙署科房的無節製膨脹和幕僚的隱形職官化,使得權力體係蘊藏著結構性矛盾。
在養心殿召開的禦前會議上,與會的唐紹儀、徐世昌等人一致同意開展第三次官製改革的思路,但對於具體如何去做,眾人的意見卻不統一。
唐紹儀主張先立後破,大破大立。即主張由朝廷討論決定一套地方機構新體係,然後以此下發,各地行政體係一律廢止,所有人員一律停止職務,然後按照類似於文官考試的要求進行優化重組。
—
徐世昌畢竟慎重些,主張先破後立,小破小立,主張在各級設立輔助決策機構,然後將原本層級過多中的人員陸續然後根據秉性與能力進行調離,充實這些輔助決策機構。等到舊有層級的人員調整得差不多後再撤銷該層級。這一做法雖然穩妥,但卻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間。
到底怎麽辦呢?林廣宇有些頭痛,在心裏上他是認同於唐紹儀的觀念的,要有大破大立的思想;但在理性上他又覺得徐世昌的話語很有借鑑意義,真要把這些地方官員的飯碗砸了,將來足可釀成不可收拾的局麵。
夾在中間的戴鴻慈等人便有些為難了,在林廣宇的一再催促下,他吞吞吐吐地說了自己的意見:“臣意兼收並蓄,並妥善挑一省份試驗,倘若果有成效,將來再向全國推廣不遲。”
自從要將直隸建設為模範省的倡議出台後,直隸一直猶如擔當試驗的小白鼠一般,進行了好幾項的試驗,取得的成績亦非常為人稱道。是故林廣宇一問起來,眾人便紛紛提議直隸。
方案是定下來了,可從哪裏著手呢?君臣間亦陷入了迷糊——這可不是隨意謅一個便可應付的。
良久,唐紹儀抬起眼來,說道:“臣有個突破口。”
“什麽,快說。”
唐紹儀報出整串的名詞,林廣宇微微點頭,便核準了。
第三次官製改革果然已經迫在眉睫。
ps:本來覺得小說太過嚴肅,想增添點趣事讓諸位開懷一笑,結果書評區居然炒成這樣,罪過罪過,今後將繼續書寫嚴肅。
第三卷 第三十三章 現成題目
行政治體製變革需要一個題目。通常意義上政治體的,除非受到極其重大的衝擊而不得不改變時才做出調整。例如,中國曆朝歷代找不出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先例,但就是因為二次鴉片戰爭輸給洋人太慘,不得不有此調整;又比如新政改革與預備立憲的開始,就是受了庚子之變與日俄戰爭的刺激。這種被動性的調整,自鹹豐以降,幾逾50年,雖然扭扭捏捏、不情不願,但卻不得不為
林廣宇所極力主導的第三次官製改革,雖然表麵上看起來並未有突出的刺激事件,但其實質仍然是這種被動反應型變革的維繫,唯一區別較大的,乃是上位者的積極態度和異常熱衷的用心。
唐紹儀找的大題目是約束地方權力、恢復朝廷威信——自洋務興起以來,特別是庚子年間東南互保一案,各地督撫把持地方,幾乎尾大不掉。當然,這個題目太過於龐大,而且其限製各省督撫權力的用意也太過於明顯,是不適宜作為理由宣灌的,那麽還要在大題目之下尋找合適的小題目予以表徵。
而這個小題目就分外對人胃口——鹽政。
“稟皇上,收束各省權力,當在事權、兵權、財權等諸方麵一一行事,可謂羌無繁雜。目前,各省兵權已收了一些,雖然督撫都有怨言,但對於新軍劃歸國防部統一指揮卻不敢有公然反對之意——否則便是包藏禍心。但是,有財才有兵,如果各省不肯拿出錢來養兵。國防部即便能指揮的動各地新軍。也難以維持。臣以為接下來便該收攏財權。目前國家各項收入,以關稅為第一,但關稅分為海關常關。海關稅的征繳還有一個總稅務司插手,涉及洋務,辦理起來並不容易;以田賦為第二,但田賦俱為常數,而且祖宗有‘永不加賦’之言,整頓功夫不小。所得不豐,是為事倍功半;以厘金為第三,但厘金者各省俱各有體製,自定章程,散布於各縣,勘察極為困難。臣等主張在第四個大項,即鹽稅上著手。”唐紹儀說到這裏,便抬頭看了財政大臣載澤一眼。
動作幅度雖小。但林廣宇看得真切,知道兩人已在私下進行了溝通,便打算聽載澤如何講。
林廣宇地猜想果然不錯,載澤當上財政大臣後。很是躊躇滿誌,急欲做一番事業。希望將來能頂替肅親王地協理大臣名頭,因此對整飭國家財政極為熱心。雖然各省督撫都有怨言,但他毫不退縮,抓住湖北、直隸兩省因為事故變亂而狠狠進行了一把財政清理與勘察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在養心殿召開的禦前會議上,與會的唐紹儀、徐世昌等人一致同意開展第三次官製改革的思路,但對於具體如何去做,眾人的意見卻不統一。
唐紹儀主張先立後破,大破大立。即主張由朝廷討論決定一套地方機構新體係,然後以此下發,各地行政體係一律廢止,所有人員一律停止職務,然後按照類似於文官考試的要求進行優化重組。
—
徐世昌畢竟慎重些,主張先破後立,小破小立,主張在各級設立輔助決策機構,然後將原本層級過多中的人員陸續然後根據秉性與能力進行調離,充實這些輔助決策機構。等到舊有層級的人員調整得差不多後再撤銷該層級。這一做法雖然穩妥,但卻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間。
到底怎麽辦呢?林廣宇有些頭痛,在心裏上他是認同於唐紹儀的觀念的,要有大破大立的思想;但在理性上他又覺得徐世昌的話語很有借鑑意義,真要把這些地方官員的飯碗砸了,將來足可釀成不可收拾的局麵。
夾在中間的戴鴻慈等人便有些為難了,在林廣宇的一再催促下,他吞吞吐吐地說了自己的意見:“臣意兼收並蓄,並妥善挑一省份試驗,倘若果有成效,將來再向全國推廣不遲。”
自從要將直隸建設為模範省的倡議出台後,直隸一直猶如擔當試驗的小白鼠一般,進行了好幾項的試驗,取得的成績亦非常為人稱道。是故林廣宇一問起來,眾人便紛紛提議直隸。
方案是定下來了,可從哪裏著手呢?君臣間亦陷入了迷糊——這可不是隨意謅一個便可應付的。
良久,唐紹儀抬起眼來,說道:“臣有個突破口。”
“什麽,快說。”
唐紹儀報出整串的名詞,林廣宇微微點頭,便核準了。
第三次官製改革果然已經迫在眉睫。
ps:本來覺得小說太過嚴肅,想增添點趣事讓諸位開懷一笑,結果書評區居然炒成這樣,罪過罪過,今後將繼續書寫嚴肅。
第三卷 第三十三章 現成題目
行政治體製變革需要一個題目。通常意義上政治體的,除非受到極其重大的衝擊而不得不改變時才做出調整。例如,中國曆朝歷代找不出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先例,但就是因為二次鴉片戰爭輸給洋人太慘,不得不有此調整;又比如新政改革與預備立憲的開始,就是受了庚子之變與日俄戰爭的刺激。這種被動性的調整,自鹹豐以降,幾逾50年,雖然扭扭捏捏、不情不願,但卻不得不為
林廣宇所極力主導的第三次官製改革,雖然表麵上看起來並未有突出的刺激事件,但其實質仍然是這種被動反應型變革的維繫,唯一區別較大的,乃是上位者的積極態度和異常熱衷的用心。
唐紹儀找的大題目是約束地方權力、恢復朝廷威信——自洋務興起以來,特別是庚子年間東南互保一案,各地督撫把持地方,幾乎尾大不掉。當然,這個題目太過於龐大,而且其限製各省督撫權力的用意也太過於明顯,是不適宜作為理由宣灌的,那麽還要在大題目之下尋找合適的小題目予以表徵。
而這個小題目就分外對人胃口——鹽政。
“稟皇上,收束各省權力,當在事權、兵權、財權等諸方麵一一行事,可謂羌無繁雜。目前,各省兵權已收了一些,雖然督撫都有怨言,但對於新軍劃歸國防部統一指揮卻不敢有公然反對之意——否則便是包藏禍心。但是,有財才有兵,如果各省不肯拿出錢來養兵。國防部即便能指揮的動各地新軍。也難以維持。臣以為接下來便該收攏財權。目前國家各項收入,以關稅為第一,但關稅分為海關常關。海關稅的征繳還有一個總稅務司插手,涉及洋務,辦理起來並不容易;以田賦為第二,但田賦俱為常數,而且祖宗有‘永不加賦’之言,整頓功夫不小。所得不豐,是為事倍功半;以厘金為第三,但厘金者各省俱各有體製,自定章程,散布於各縣,勘察極為困難。臣等主張在第四個大項,即鹽稅上著手。”唐紹儀說到這裏,便抬頭看了財政大臣載澤一眼。
動作幅度雖小。但林廣宇看得真切,知道兩人已在私下進行了溝通,便打算聽載澤如何講。
林廣宇地猜想果然不錯,載澤當上財政大臣後。很是躊躇滿誌,急欲做一番事業。希望將來能頂替肅親王地協理大臣名頭,因此對整飭國家財政極為熱心。雖然各省督撫都有怨言,但他毫不退縮,抓住湖北、直隸兩省因為事故變亂而狠狠進行了一把財政清理與勘察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