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林西報》評論員寫道:這次考試具有雙重的特殊意義。其一,他是中國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擔任官吏傳統的繼續,其二,他是中國試圖改良學術與評價體係,轉而與歐美接軌的最初嚐試……我們認為,這種考試製度如果持續下去,必將對中國有關新式教育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現實已經證明,隻有掌握新式知識,才有可能通過考試並進而成為政府官員。
最終,400名考生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從兩萬餘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當這些幸運兒名單公布之時。京城幾乎萬人空巷,無論識與不識,見麵就在討論這一結果。很多在前幾輪就已落選的考生之所以遲遲沒有離開京師。就是希望能親眼看到最後的結果。
同日,《帝國日報》加刊號外,對400名幸運兒進行了逐一刊登介紹,包括姓名、籍貫、年齡、學業及將出任地官職等情況,並公布了一個利好消息,凡此次資格初試合格人員。其資格三年內有效,在今後三年參加文官考試時毋庸再重複參加資格認證。
根據報紙所刊登地內容,有心人經過考究、概括,發現400餘人將要擔任的官職從正四品的部屬司司長開始到正七品地官員不等,其升遷速度堪稱驚人,除了少部分人員已擔任官職在外,八成以上的人員都是以白身而受此任命。
在官場當中,除非後台極硬或者天大的姻緣湊巧。否則熬未必能熬到道員,但就在這次考試中,赫然出現了年僅27歲長(與道員品秩相等,但京官照例比外官要高半級)。30歲以下出任五六品官職的人為數更多——果然堪比鯉魚躍龍門。
當然,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與各科閱卷官地水平也有很大關係。林廣宇為了籌備此次考試,特意提前從全國抽調了精兵強將擔任評閱官。例如交通組的詹天佑、魏瀚、高而謙、丁平瀾等,工礦、格致、化學組的榮光、羅臻祿、林慶升、池貞、沈慶喻、劉敖、張金生等,郵電組的蘇汝灼、王平國、陳彩壽等,船政組的陳兆翱、汪喬年、鄭清廉、吳德章、李壽田、楊廉臣、羅豐祿等,外交組的辜鴻銘、陸征祥等,無不都是當時在各行各業中頗具盛名,堪稱學科帶頭人的角色,能經過他們考驗而被讚譽的即便不是天才,也是了不起地人才。
最後,為了穩妥起見,林廣宇還特意設立了公示期——名單公布後十日內,監察院專門接受相關檢舉。雖然林廣宇相信通過這種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是公正、公平的,但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準備了後手。
養心殿裏,職官大臣兼任本次考試主考官的唐紹儀正在向林廣宇匯報有關情況。
“皇上,此次考試結果臣以為有好幾處發人深省,今後教育、用人當中非重視不可。”唐紹儀拿出一份條陳,說道,“此次考試,總共設立了11個科目,共產生35個最優等評閱是科舉功名出身外,其餘30人全部為留洋英才。留洋人才當中又以留美學生獨占鰲頭。仍以30最優等為例,內中除了3留英,2人留德,日、留法各1人外,其餘23全係留美出身;此30當中有博士頭銜者一共19人,留美者獨占17人,個別科目如格均係留美學生。”
“此種情況朕也有所耳聞,甚至外界有謠傳說因為閱卷官中留美出身的甚多,不免有了門戶之見……”
“皇上,這是誹謗。臣確係留美出身,其餘閱卷官留美出身地亦甚多,但臣等捫心自問,選拔之時純以學識考評,並無門戶之見。”
“朕信得過你們,外界謠傳歸謠傳,卿等不必放在心上。”
“第二樣要向皇上稟明的是留日教育極其紊亂,非大力整治不可,否則將來必出大亂。”唐紹儀嘆了口氣,繼續說道,“此次兩萬餘名報名者留學歸國者大約占了一半,共約萬餘人,而之萬餘人中留日學生又占了8,,望。400名入選者中留日出身的不過80名,隻占2有餘,亦即留日學生百人才能中一人。”
“留日學生良莠不齊,朕原有所聞,隻是不知道如此差勁,原因何在,卿試言之。”
“第一,專業不當、偏科嚴重。留日學生7成以上學習文科,包括政治、外交、法律、經濟等各科,學習農工、格致、化學各科極少見,縱有所學亦不成氣候,是故人多而能參與競爭之科目少。入選率必然不高;第二。學業浮躁、根基不實。據臣調查,留日學生雖逾數萬,但中間習速成者六成(相當於職高類。長者2,短則3月),習普通者三成(相當於中專類,長則3,短則1年),中途退學、轉輾之五六。入高等專門學校者百分之三四(相當於大專類,長則則2),入大學者僅百分之一(正規本科,四年製),反觀留美學生,人數不及千,但五成以上都係大學畢業。學士頭銜,還有幾十個博士頭銜,含金量較高。”
“兩者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留美學生大多學實業各科,此等課程精深。非數年時間不能有所成,但反過來而言。凡能順利畢業者均有真才實學;反觀留日學生因為距中國較近,一有風吹草動便斷然回國,所學速成極其簡易,並無大用。很多學生東渡日本原隻是抱著鍍金目的而去,並未打算紮紮實實坐冷板凳,是故都嫌實業各科艱深複雜,隻願學簡便者。很多學生號稱日本某校畢業,實則一句日本話也不會說,一段日本字都不懂。”
最終,400名考生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從兩萬餘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當這些幸運兒名單公布之時。京城幾乎萬人空巷,無論識與不識,見麵就在討論這一結果。很多在前幾輪就已落選的考生之所以遲遲沒有離開京師。就是希望能親眼看到最後的結果。
同日,《帝國日報》加刊號外,對400名幸運兒進行了逐一刊登介紹,包括姓名、籍貫、年齡、學業及將出任地官職等情況,並公布了一個利好消息,凡此次資格初試合格人員。其資格三年內有效,在今後三年參加文官考試時毋庸再重複參加資格認證。
根據報紙所刊登地內容,有心人經過考究、概括,發現400餘人將要擔任的官職從正四品的部屬司司長開始到正七品地官員不等,其升遷速度堪稱驚人,除了少部分人員已擔任官職在外,八成以上的人員都是以白身而受此任命。
在官場當中,除非後台極硬或者天大的姻緣湊巧。否則熬未必能熬到道員,但就在這次考試中,赫然出現了年僅27歲長(與道員品秩相等,但京官照例比外官要高半級)。30歲以下出任五六品官職的人為數更多——果然堪比鯉魚躍龍門。
當然,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與各科閱卷官地水平也有很大關係。林廣宇為了籌備此次考試,特意提前從全國抽調了精兵強將擔任評閱官。例如交通組的詹天佑、魏瀚、高而謙、丁平瀾等,工礦、格致、化學組的榮光、羅臻祿、林慶升、池貞、沈慶喻、劉敖、張金生等,郵電組的蘇汝灼、王平國、陳彩壽等,船政組的陳兆翱、汪喬年、鄭清廉、吳德章、李壽田、楊廉臣、羅豐祿等,外交組的辜鴻銘、陸征祥等,無不都是當時在各行各業中頗具盛名,堪稱學科帶頭人的角色,能經過他們考驗而被讚譽的即便不是天才,也是了不起地人才。
最後,為了穩妥起見,林廣宇還特意設立了公示期——名單公布後十日內,監察院專門接受相關檢舉。雖然林廣宇相信通過這種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是公正、公平的,但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準備了後手。
養心殿裏,職官大臣兼任本次考試主考官的唐紹儀正在向林廣宇匯報有關情況。
“皇上,此次考試結果臣以為有好幾處發人深省,今後教育、用人當中非重視不可。”唐紹儀拿出一份條陳,說道,“此次考試,總共設立了11個科目,共產生35個最優等評閱是科舉功名出身外,其餘30人全部為留洋英才。留洋人才當中又以留美學生獨占鰲頭。仍以30最優等為例,內中除了3留英,2人留德,日、留法各1人外,其餘23全係留美出身;此30當中有博士頭銜者一共19人,留美者獨占17人,個別科目如格均係留美學生。”
“此種情況朕也有所耳聞,甚至外界有謠傳說因為閱卷官中留美出身的甚多,不免有了門戶之見……”
“皇上,這是誹謗。臣確係留美出身,其餘閱卷官留美出身地亦甚多,但臣等捫心自問,選拔之時純以學識考評,並無門戶之見。”
“朕信得過你們,外界謠傳歸謠傳,卿等不必放在心上。”
“第二樣要向皇上稟明的是留日教育極其紊亂,非大力整治不可,否則將來必出大亂。”唐紹儀嘆了口氣,繼續說道,“此次兩萬餘名報名者留學歸國者大約占了一半,共約萬餘人,而之萬餘人中留日學生又占了8,,望。400名入選者中留日出身的不過80名,隻占2有餘,亦即留日學生百人才能中一人。”
“留日學生良莠不齊,朕原有所聞,隻是不知道如此差勁,原因何在,卿試言之。”
“第一,專業不當、偏科嚴重。留日學生7成以上學習文科,包括政治、外交、法律、經濟等各科,學習農工、格致、化學各科極少見,縱有所學亦不成氣候,是故人多而能參與競爭之科目少。入選率必然不高;第二。學業浮躁、根基不實。據臣調查,留日學生雖逾數萬,但中間習速成者六成(相當於職高類。長者2,短則3月),習普通者三成(相當於中專類,長則3,短則1年),中途退學、轉輾之五六。入高等專門學校者百分之三四(相當於大專類,長則則2),入大學者僅百分之一(正規本科,四年製),反觀留美學生,人數不及千,但五成以上都係大學畢業。學士頭銜,還有幾十個博士頭銜,含金量較高。”
“兩者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留美學生大多學實業各科,此等課程精深。非數年時間不能有所成,但反過來而言。凡能順利畢業者均有真才實學;反觀留日學生因為距中國較近,一有風吹草動便斷然回國,所學速成極其簡易,並無大用。很多學生東渡日本原隻是抱著鍍金目的而去,並未打算紮紮實實坐冷板凳,是故都嫌實業各科艱深複雜,隻願學簡便者。很多學生號稱日本某校畢業,實則一句日本話也不會說,一段日本字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