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以來,所謂取消、改期本次文官考試的謠言不攻自破,先後陸續沉寂,通過資格初試的考生們開始了下一階段的搏擊。
第二輪考試與初試不同,作答時間長達兩個時辰。天色微明,眾人就陸續齊集原本用於科舉考試的考場,入場之前人人都需經過嚴格的搜查和身份核對,以防有人作弊。八時許,等各科考生按照所報科目不同門類分別落座後,考官便手捧帝國文官考試試題同試卷逐一分發。
第二場專業初試的有關科目細分為中文科、外文科、法科、商科、格致科、工科、醫科、化學科等各大門類。在這些科目當中,中文科報考人數最多,那些以捐官、補官、科舉功名身份報考者隻對傳統四書五經熟悉,對其餘科目是一竅不通,若想中舉便不能不選擇這個科目。是故,當其餘科目應考者與職位數之比通常隻有51甚至31時,中文科的比例卻高達25:1,,這條羊腸小道卻爭奪那為數不多的名額。
拿到試卷後,這批飽學之士仍然倒吸一口冷氣,試卷試題目壓根就不是諸如五經的考題,而是總共五道題目,包括史論兩題,各國政治、藝學策三題。
史論第一題就足夠振聾發聵:申商變法、王安石變法與維新變法之異同論;
各國政治中考校的一題卻是:土地兼併歷來為中國變亂之源,然英國土地兼併之害遠甚於中國卻國泰民安,何也?試析之。
當真是些別出心裁的題目,很多考生寒窗十年拚命苦讀的四書五經在這五道題目之前居然毫無用武之地。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份艱難,在他們選擇之初便已經是註定了的……
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人才薈萃
如果真的老老實實對每張卷子、每道題目都認真評閱,這幾天的功夫委實有些困難。但留美出身的唐紹儀稍一合計,便拿出了先進且快速的辦法。
以外文科考試為例,唐紹儀便主張先看卷麵而不管內容如何。如果卷麵稀稀拉拉字數不多,或者反覆塗畫、模糊不清者,那多半就是學問沒有做到家之故——因為外文科試卷的考題和中文科考題是一模一樣的,無非就是用外國文字表述而已。那頗具開放性、可答內容甚多的五道題目足足給了考生兩個時辰做答,如果僅僅用寥寥數語就打發了,決不是有真才實學之人所為,更非慎重對待之道。
按照這個思路推行,評判時間窘迫的問題馬上迎刃而解,速度亦隨之加快。雖然也存在著微乎其微的錯殺可能,但與爭取時間相比,這也是必然要付出的代價。
另外,為了加快流程,唐紹儀還請徐世昌出麵,將考試涉及各部大臣一同請來閱卷,一來方便就地評判,二來也是對評閱者的有效監督。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則,以職官大臣之尊和其餘評閱人一起挑燈夜戰。眼看各部主官親臨視察再加主考官的榜樣效果,對各評閱者而言著實大為激發了士氣。
如果說資格初試是一幕笑話百出、令人忍俊不禁的輕鬆劇,那專業初試則是一幕嚴肅崇高、為國攬才地正劇。職官部地閱卷室裏。每個人都屏聲靜氣,靜悄悄地飛奔走筆,在一張又一張地試卷上留下他們的評分與意見。不要小看這區區幾個數字和寥寥數語。很可能就決定了一個考生今後20年的前程。
當然,安靜隻是常態,偶然間也會迸發出會心地笑聲與讚美。唐紹儀明文規定,凡是各科閱卷組一致認定是優異答卷或者閱卷組本身意見分歧較大者,必須經各部大臣現場討論決定。
會議室的門被敲開了,商科閱卷組評閱者恭恭敬敬地遞上一份試卷後道:“諸位大人。這份商科答卷極為出色,閱卷組一致判定為優異,而且認為即便列名三甲都不為過。”
內閣秘書收下考卷後便開始宣讀起來。
“寫的什麽?”評閱者當中唯有唐紹儀在會議室閱卷,他一邊快速地批閱手中試卷,一邊豎起耳朵關注。
“商科考題最後策論:中國實業建設當以何業為先?嚐論述之?該生答曰:中國實業宜輕、重、礦各業並舉,以輕工為主、重工為次、礦業為輔,三者比例以7:2:1較為合理。輕工各業中,宜以紡織、印染等為重。”
“有點意思。且再往下說……”
“我國兩千年以來,慣以男耕女織為常,所用衣料十字八九取之於農家自產,惟精美綢緞、上等衣料流行於市。但近50年來。此種局麵時變事變,洋人屢屢攜其洋紗、洋布行銷本國。一年銷量達幾千萬兩之巨……何也?以一來洋紗、洋布輕便結實,其內在品質遠勝土紗土布,二來價格低廉,同樣一匹絹布,洋貨隻及土貨三分之二售價;三來生產疾速,我國土貨慣用手搖紡車,縱辛勞一晝夜,所成亦有限,然者洋人機器一開,紡紗、織布均有專司,一晝夜可成上千人所用衣料……”
“道理說的不錯,不知有何妙策?”朗讀畢竟太慢,工商大臣周學熙不及待地接過試卷閱讀起來。
……工商實業本屬眾多,然者為何獨重紡織?其一,紡織事關四萬萬同胞之衣著,人不可一日無衣,此則市場廣大,行銷有路,足可挽回利權;其二,紡織與冶鐵、造船相比,所用機器並不高深莫測,較易掌握,仿照亦相對較易;其三,紡織需大量人工,我國人口眾多,永無工人匱乏之患,且工錢較之外洋極為低廉,紡織大盛之後可解決流民與失業問題;其四,紡織起點較低,對資本需求不大,適合商辦,且見效極速;其五,紡織對氣候要求無殊,對場地要求亦非苛刻,從南到北,幾乎各處皆可興建,無推廣之難……
第二輪考試與初試不同,作答時間長達兩個時辰。天色微明,眾人就陸續齊集原本用於科舉考試的考場,入場之前人人都需經過嚴格的搜查和身份核對,以防有人作弊。八時許,等各科考生按照所報科目不同門類分別落座後,考官便手捧帝國文官考試試題同試卷逐一分發。
第二場專業初試的有關科目細分為中文科、外文科、法科、商科、格致科、工科、醫科、化學科等各大門類。在這些科目當中,中文科報考人數最多,那些以捐官、補官、科舉功名身份報考者隻對傳統四書五經熟悉,對其餘科目是一竅不通,若想中舉便不能不選擇這個科目。是故,當其餘科目應考者與職位數之比通常隻有51甚至31時,中文科的比例卻高達25:1,,這條羊腸小道卻爭奪那為數不多的名額。
拿到試卷後,這批飽學之士仍然倒吸一口冷氣,試卷試題目壓根就不是諸如五經的考題,而是總共五道題目,包括史論兩題,各國政治、藝學策三題。
史論第一題就足夠振聾發聵:申商變法、王安石變法與維新變法之異同論;
各國政治中考校的一題卻是:土地兼併歷來為中國變亂之源,然英國土地兼併之害遠甚於中國卻國泰民安,何也?試析之。
當真是些別出心裁的題目,很多考生寒窗十年拚命苦讀的四書五經在這五道題目之前居然毫無用武之地。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份艱難,在他們選擇之初便已經是註定了的……
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人才薈萃
如果真的老老實實對每張卷子、每道題目都認真評閱,這幾天的功夫委實有些困難。但留美出身的唐紹儀稍一合計,便拿出了先進且快速的辦法。
以外文科考試為例,唐紹儀便主張先看卷麵而不管內容如何。如果卷麵稀稀拉拉字數不多,或者反覆塗畫、模糊不清者,那多半就是學問沒有做到家之故——因為外文科試卷的考題和中文科考題是一模一樣的,無非就是用外國文字表述而已。那頗具開放性、可答內容甚多的五道題目足足給了考生兩個時辰做答,如果僅僅用寥寥數語就打發了,決不是有真才實學之人所為,更非慎重對待之道。
按照這個思路推行,評判時間窘迫的問題馬上迎刃而解,速度亦隨之加快。雖然也存在著微乎其微的錯殺可能,但與爭取時間相比,這也是必然要付出的代價。
另外,為了加快流程,唐紹儀還請徐世昌出麵,將考試涉及各部大臣一同請來閱卷,一來方便就地評判,二來也是對評閱者的有效監督。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則,以職官大臣之尊和其餘評閱人一起挑燈夜戰。眼看各部主官親臨視察再加主考官的榜樣效果,對各評閱者而言著實大為激發了士氣。
如果說資格初試是一幕笑話百出、令人忍俊不禁的輕鬆劇,那專業初試則是一幕嚴肅崇高、為國攬才地正劇。職官部地閱卷室裏。每個人都屏聲靜氣,靜悄悄地飛奔走筆,在一張又一張地試卷上留下他們的評分與意見。不要小看這區區幾個數字和寥寥數語。很可能就決定了一個考生今後20年的前程。
當然,安靜隻是常態,偶然間也會迸發出會心地笑聲與讚美。唐紹儀明文規定,凡是各科閱卷組一致認定是優異答卷或者閱卷組本身意見分歧較大者,必須經各部大臣現場討論決定。
會議室的門被敲開了,商科閱卷組評閱者恭恭敬敬地遞上一份試卷後道:“諸位大人。這份商科答卷極為出色,閱卷組一致判定為優異,而且認為即便列名三甲都不為過。”
內閣秘書收下考卷後便開始宣讀起來。
“寫的什麽?”評閱者當中唯有唐紹儀在會議室閱卷,他一邊快速地批閱手中試卷,一邊豎起耳朵關注。
“商科考題最後策論:中國實業建設當以何業為先?嚐論述之?該生答曰:中國實業宜輕、重、礦各業並舉,以輕工為主、重工為次、礦業為輔,三者比例以7:2:1較為合理。輕工各業中,宜以紡織、印染等為重。”
“有點意思。且再往下說……”
“我國兩千年以來,慣以男耕女織為常,所用衣料十字八九取之於農家自產,惟精美綢緞、上等衣料流行於市。但近50年來。此種局麵時變事變,洋人屢屢攜其洋紗、洋布行銷本國。一年銷量達幾千萬兩之巨……何也?以一來洋紗、洋布輕便結實,其內在品質遠勝土紗土布,二來價格低廉,同樣一匹絹布,洋貨隻及土貨三分之二售價;三來生產疾速,我國土貨慣用手搖紡車,縱辛勞一晝夜,所成亦有限,然者洋人機器一開,紡紗、織布均有專司,一晝夜可成上千人所用衣料……”
“道理說的不錯,不知有何妙策?”朗讀畢竟太慢,工商大臣周學熙不及待地接過試卷閱讀起來。
……工商實業本屬眾多,然者為何獨重紡織?其一,紡織事關四萬萬同胞之衣著,人不可一日無衣,此則市場廣大,行銷有路,足可挽回利權;其二,紡織與冶鐵、造船相比,所用機器並不高深莫測,較易掌握,仿照亦相對較易;其三,紡織需大量人工,我國人口眾多,永無工人匱乏之患,且工錢較之外洋極為低廉,紡織大盛之後可解決流民與失業問題;其四,紡織起點較低,對資本需求不大,適合商辦,且見效極速;其五,紡織對氣候要求無殊,對場地要求亦非苛刻,從南到北,幾乎各處皆可興建,無推廣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