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方僵持不下,繼續對峙下去又非常不利的局麵下,端方收到了一個收購開平股票的一攬子方案——即開在承擔開平全部負債的基礎上,額外給予開平股東200元用於收購開平股票。
在這個方案中,端方的任務要輕得多,他扮演的角色隻負責提出來並與洋鬼子進行交涉。相對於德璀琳等人當時的漫天要價,這個價格顯然比較低的,其身價從1700萬元大幅縮響,其貶值率也達到了近三分之二。但與德璀琳、那森等人巧取豪奪開平控製權所付出的8讓的國家利權,現在要多付出幾萬乃至十幾萬倍的代價贖回,這中間的種種,無不令人扼腕嘆息。
對這種條件,張翼自然是極力反對的,因為這會影響到他“終身督辦”的地位,他這個蠢人始終沒有看清楚,他的洋主子之所以將他的“權力”看得如此之重,隻是為了掩蓋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已,需要表示反對意見而又不能撕破臉時,張翼便因他們的利益而被當作槍使——這即是奴才的悲哀。
端方看得很清楚,矛盾焦點逐步從開平與開兩大礦之間的對立轉向周學熙與德璀琳、那森等人之間的衝突,現在又轉變為英國與中國之間的外交糾紛。
在朱爾典心目中,大英帝國的利益和價值並不建立在類似與德璀琳與那森這類唯利是圖的人身上,相反他們的舉動倒是為大不列顛的光輝抹黑,之所以他答應兩人的請求,借不同的外交場合釋放出來,實質還是將其看著一種可用於交換的價值罷了。
200元的價格,說高不高、說低不低,要看人怎麽理解,他反正是在等待更為合適的出價,而這種出價的高深與學問,已經使永平府主戰場成為了擺設。
不惟朱爾典,端方也在焦急地等待最後底牌的亮相。
在關鍵之時,梁敦彥出場了,他將扮演一錘定音的角色……
第二卷 席捲大江南北 第七十一章 利益交換
敦彥和朱爾典已是交手過六、七回的老對手了,自吊那會後就時不時掐在一起,關係愈發微妙,表麵上卻是彬彬有禮的待見,“閣下”、“請”之類字樣充斥滿場,直讓人感慨外交事業的偉大與無恥。
說偉大,是因為這是每個國家不可或缺的功能,在忍受了種種噁心、刁難、非議之後,還有人挺身而出,足見其獻身精神;說無恥,卻是指談判對手可能心裏恨不得一刀捅了對方,麵上卻要做出異常親密的姿態,足可考驗人之忍耐力。
袁世凱的意外身亡是對朱爾典的重大打擊,這讓他失去了一顆可資利用的棋子。扶持在華代理人是大不列顛一貫的套路,非但能利用傳統優勢保持影響力,更能通過那些掌握實權且又有所想法的大臣而獲得不菲的政治利益。
丁末大參案時,奕劻受賄的消息一經傳出,第一個站出來為其打掩護的便是英國人,滙豐銀行悄悄抹去了奕劻那筆120元存款的記錄,使得言官的攻訐看上去更像是空穴來風的誣告與捏造。而《泰晤士報》的有關報導,又觸動了慈禧那根分外敏感的神經,以為瞿鴻譏與外人串聯一氣,共同來架空她——而恰恰是奕劻和袁世凱把持著外務部與英國人一氣。
但這種親密無間的合作被林廣宇“有效”破壞了,朱爾典不得不麵對令人沮喪的局麵,特別是要麵對梁敦彥這樣一個棘手的對手,留美幼童出身地梁在外交立場上更傾心於美國人或者德國人。而不是朱爾典背後地大英帝國。
早些時候與伊集院的交談中。朱爾典原還想借日美關於錦>:築權的爭端來擔當調停者,以便從中漁利。但隨後發生在開平、開兩礦問題上地直接衝突,使這種調停看上去更接近於笑話——倘若大不列顛失去了貌似公允的立場。其“離岸平衡手”的地位顯然也就失去了保證。
如果開平問題沒有一種體麵的解決方式,中國方麵絕不可能屬意英國來調停日美衝突。
不管日本如何糾纏,美國至少已獲得了錦>:.張綏、隴海、張庫等鐵路上也獲得了巨大利益,唯獨英國兩手空空,這對朱爾典的政績是一個不小打擊。更糟糕地是。原本已板上釘釘的、由英、法、德三國聯合提供借款的粵漢鐵路修築權在美國方麵執意要求加入後,也陷入了僵持。
德國金融家表麵上看亦深受其害,但實際上卻樂得不行——朱爾典絲毫不懷疑,如果久久不能達成協議,中國會拋開三國銀行團而單幹。現在不是當時,中國人突然靠著雙皇債券有了錢,足夠進行。
吐出兩個上好的哈瓦那雪茄菸圈,朱爾典憤憤想到:聽說由於股利豐厚再加擔保殷實。又是1億馬克的債券將在下月發行,中國人正源源不斷地通過各種各樣的工業化項目而接受德國貸款,雖然貸款來源多樣化,歐洲大陸近20個國家卷了進去。但那隻是純粹經濟意義上參與,所有政治大權都牢牢控製在以德意誌銀行為首的聯合銀行團手裏——對純粹基於經濟意義的借款。他不感興趣,也決不相信中德之間地交易是純粹經濟方麵的。
隻消看一看最近幾個月來抵達中國的德國人,便會明白事態的嚴重性:德國人走進了軍隊,他們成了中國最精銳部隊——禁衛軍地教官,成了主要軍事學堂的教員,甚至將手伸進了一貫親英地海軍;德國人進了鐵路,他們的工程師擔任了規劃、勘探、修築等各個階段的主要工作,雖然他們上麵還有中國總工程師,旁邊還有中國技術人員輔助,但比例之高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鐵路修築;德國人進了學校,他們擔任了教職,成為了帝國大學、北洋大學的教師,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接觸並學習德國的學術成就。
在這個方案中,端方的任務要輕得多,他扮演的角色隻負責提出來並與洋鬼子進行交涉。相對於德璀琳等人當時的漫天要價,這個價格顯然比較低的,其身價從1700萬元大幅縮響,其貶值率也達到了近三分之二。但與德璀琳、那森等人巧取豪奪開平控製權所付出的8讓的國家利權,現在要多付出幾萬乃至十幾萬倍的代價贖回,這中間的種種,無不令人扼腕嘆息。
對這種條件,張翼自然是極力反對的,因為這會影響到他“終身督辦”的地位,他這個蠢人始終沒有看清楚,他的洋主子之所以將他的“權力”看得如此之重,隻是為了掩蓋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已,需要表示反對意見而又不能撕破臉時,張翼便因他們的利益而被當作槍使——這即是奴才的悲哀。
端方看得很清楚,矛盾焦點逐步從開平與開兩大礦之間的對立轉向周學熙與德璀琳、那森等人之間的衝突,現在又轉變為英國與中國之間的外交糾紛。
在朱爾典心目中,大英帝國的利益和價值並不建立在類似與德璀琳與那森這類唯利是圖的人身上,相反他們的舉動倒是為大不列顛的光輝抹黑,之所以他答應兩人的請求,借不同的外交場合釋放出來,實質還是將其看著一種可用於交換的價值罷了。
200元的價格,說高不高、說低不低,要看人怎麽理解,他反正是在等待更為合適的出價,而這種出價的高深與學問,已經使永平府主戰場成為了擺設。
不惟朱爾典,端方也在焦急地等待最後底牌的亮相。
在關鍵之時,梁敦彥出場了,他將扮演一錘定音的角色……
第二卷 席捲大江南北 第七十一章 利益交換
敦彥和朱爾典已是交手過六、七回的老對手了,自吊那會後就時不時掐在一起,關係愈發微妙,表麵上卻是彬彬有禮的待見,“閣下”、“請”之類字樣充斥滿場,直讓人感慨外交事業的偉大與無恥。
說偉大,是因為這是每個國家不可或缺的功能,在忍受了種種噁心、刁難、非議之後,還有人挺身而出,足見其獻身精神;說無恥,卻是指談判對手可能心裏恨不得一刀捅了對方,麵上卻要做出異常親密的姿態,足可考驗人之忍耐力。
袁世凱的意外身亡是對朱爾典的重大打擊,這讓他失去了一顆可資利用的棋子。扶持在華代理人是大不列顛一貫的套路,非但能利用傳統優勢保持影響力,更能通過那些掌握實權且又有所想法的大臣而獲得不菲的政治利益。
丁末大參案時,奕劻受賄的消息一經傳出,第一個站出來為其打掩護的便是英國人,滙豐銀行悄悄抹去了奕劻那筆120元存款的記錄,使得言官的攻訐看上去更像是空穴來風的誣告與捏造。而《泰晤士報》的有關報導,又觸動了慈禧那根分外敏感的神經,以為瞿鴻譏與外人串聯一氣,共同來架空她——而恰恰是奕劻和袁世凱把持著外務部與英國人一氣。
但這種親密無間的合作被林廣宇“有效”破壞了,朱爾典不得不麵對令人沮喪的局麵,特別是要麵對梁敦彥這樣一個棘手的對手,留美幼童出身地梁在外交立場上更傾心於美國人或者德國人。而不是朱爾典背後地大英帝國。
早些時候與伊集院的交談中。朱爾典原還想借日美關於錦>:築權的爭端來擔當調停者,以便從中漁利。但隨後發生在開平、開兩礦問題上地直接衝突,使這種調停看上去更接近於笑話——倘若大不列顛失去了貌似公允的立場。其“離岸平衡手”的地位顯然也就失去了保證。
如果開平問題沒有一種體麵的解決方式,中國方麵絕不可能屬意英國來調停日美衝突。
不管日本如何糾纏,美國至少已獲得了錦>:.張綏、隴海、張庫等鐵路上也獲得了巨大利益,唯獨英國兩手空空,這對朱爾典的政績是一個不小打擊。更糟糕地是。原本已板上釘釘的、由英、法、德三國聯合提供借款的粵漢鐵路修築權在美國方麵執意要求加入後,也陷入了僵持。
德國金融家表麵上看亦深受其害,但實際上卻樂得不行——朱爾典絲毫不懷疑,如果久久不能達成協議,中國會拋開三國銀行團而單幹。現在不是當時,中國人突然靠著雙皇債券有了錢,足夠進行。
吐出兩個上好的哈瓦那雪茄菸圈,朱爾典憤憤想到:聽說由於股利豐厚再加擔保殷實。又是1億馬克的債券將在下月發行,中國人正源源不斷地通過各種各樣的工業化項目而接受德國貸款,雖然貸款來源多樣化,歐洲大陸近20個國家卷了進去。但那隻是純粹經濟意義上參與,所有政治大權都牢牢控製在以德意誌銀行為首的聯合銀行團手裏——對純粹基於經濟意義的借款。他不感興趣,也決不相信中德之間地交易是純粹經濟方麵的。
隻消看一看最近幾個月來抵達中國的德國人,便會明白事態的嚴重性:德國人走進了軍隊,他們成了中國最精銳部隊——禁衛軍地教官,成了主要軍事學堂的教員,甚至將手伸進了一貫親英地海軍;德國人進了鐵路,他們的工程師擔任了規劃、勘探、修築等各個階段的主要工作,雖然他們上麵還有中國總工程師,旁邊還有中國技術人員輔助,但比例之高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鐵路修築;德國人進了學校,他們擔任了教職,成為了帝國大學、北洋大學的教師,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接觸並學習德國的學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