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憂微微一笑道:“我既然在這裏了,早就有這個心理準備,這方麵的事情,以後還請大哥多加提點。”


    達明翰道:“兄弟過謙了,其實很多方麵你都遠勝於我,以兄弟的大才本該像蒼鷹一般翱翔於天際,在我這裏是太委屈了。”


    吳憂嚮往地仰望著純淨的天空道:“廣闊的天空是我嚮往的,但是世上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情不是嗎?做人還是要踏踏實實才對。”


    達明翰看著吳憂道:“有個人你真該見見……”


    正在這時,先前的傳令兵急馳回來,在馬上就對達明翰道:“達明翰必勒格,大月氏城出動了三千人的部隊,向著這邊過來了。”


    這裏對雲州草原各部族現行的製度做一下說明。


    雲州廣袤的北方大草原上曾經分布著幾十個騎馬的少數民族,除了庫比倫、小月氏、大月氏、吉斯特、哈克蘭這幾個大族,還有很多小族。在漢人勢力進入草原之前上千年的時間裏,草原上各族之間經常混戰,相互之間也在不斷融合、同化,他們也曾經形成過幾個短命的統一帝國,但這幾個帝國沒有一個能統治超過二十年的,很快就又分裂成了幾個小國家,他們唯一的功績就是推廣了各族比較認可的共同文字。諷刺的是這種文字不是五大族中任何一族發明的,而是一個叫曲*的小族從遙遠的西方帶過來的,稍加改造就被各族所廣泛採用,也就是吳憂見花瑩曾經寫過的那種像彎曲的蚯蚓一樣的文字,雖然比不上漢字的精密和表達準確,但是這種文字——曲文的好處是簡單易學,語法也比繁複的漢語容易,很適合少數民族的口味。


    與文字上的從外邊引進不同,各族的語言都是各自獨立的係統,不過雖說各有各的特點,還是有跡可循的,除了西北的哈克蘭,還有一些小族,其他各族大都屬於迷齊語係,他們的話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詞彙是共通的,相互之間算是可以理解。而哈克蘭族和她東邊的兄弟民族比較疏遠,他們那裏草原已經變得稀疏,貼近東邊邊境的地方緊挨著號稱死亡之海的大沙漠,使得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其他各族很不一樣,語言方麵也受庫狐的影響,屬於庫狐語係。


    最終,一盤散沙的他們一一被強盛的周王朝的強大武力和詭計所征服。近百年來,漢人對這些“蠻夷之地”進行了強大的精神文化領域的滲透,漢語成為這一地區主要交流語種之一,也是唯一被官方承認的語種,這使得已經應用了幾百年的曲回文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雖然還不至於消亡,但是會使用這種文字的人是越來越少了,相應的精通漢文的師爺對於各族來說成了必不可少的存在。與此同時,經過漢人上百年的教化,每個草原人都可以對付幾句漢語,而那些被漢人委以高官厚祿的部落首領們的後代更是拋棄了家鄉的傳統,他們接受的是正統的漢家教育,說漢話,寫漢字,穿戴漢人的服飾,喜歡用漢人的東西,甚至以不會說少數民族“野蠻”的語言為榮。


    盡管漢人政府做了各種努力,試圖“勸化”這些蠻子,但是少數民族還是頑強地保留了很多自己獨特的東西,奴隸製度就是其中最惹人注意的一種。自從漢人對付少數民族的政策從鎮壓改成安撫之後,漢人官員也就對於這種野蠻落後的製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不過瞧不起歸瞧不起,他們有時候也偷偷學那些少數民族上層貴族的樣子,給自己弄幾個奴隸,享受一下,當然這種事情隻能偶一為之,周國的法令對於私自蓄奴、買賣人口有極其嚴厲的懲罰,針對少數民族則有相應的變通手段。


    草原各族一般分為六個等級。最低層的是孛忽勒或者叫兀那罕阿勒巴圖。這些人是最低賤的奴隸,幹各種最累、最髒的活計,他們是自己的主人的私人財產,可以被人任意買賣,女性的孛忽勒更常常成為她們的貴族老爺的洩慾工具。一般草原上的戰爭中,會隨軍攜帶一批孛忽勒,平時被看管,大軍起行或者紮營就是這些孛忽勒最忙碌的時候,安營紮寨、切草餵馬等各種活計一連串地派下來,稍微幹得慢一點兒,皮鞭馬棒就會雨點般地落下來,他們不管是累還是苦都隻能咽到肚子裏。孛忽勒的子孫也是孛忽勒,除非有人願意替他們贖身,或者他們的主人大發慈悲放他們一馬,而這種機會不是沒有,卻通常隻有等到奴隸老得幹不動活了才被趕出家門,將一把老骨頭仍在荒郊野外餵狼。孛忽勒的主要來源有兩個,一個是所謂的家生孛忽勒,就是孛忽勒的子女們,另一個就是戰俘,往往那些較小的部落戰敗後會被全體賣做孛忽勒,所以有些勢力較大的部族常常主動挑起戰爭,以獲得更多的孛忽勒,也有一些是人口販子販賣的奴隸,這種孛忽勒一般都有某些方麵的特長,各種行業的工匠居多,加上又是通過政府禁止的非法途徑販賣而來,所以價格一般也比較昂貴,數量也不多。


    比孛忽勒地位高一點兒的是阿拉特,阿拉特又分為自由阿拉特和被奴役的阿拉特。阿拉特翻譯成漢語就是人群的意思。阿拉特多數是些極為貧困的牧民,他們一般靠做僱工給別人幫忙為生,隻有少得可憐的幾頭牲畜或者就是一無所有,經常靠著做點兒小買賣或者偷雞摸狗的勾當才能活下去,有一些則是放棄了自己的自由,去做貴人的奴僕,或者去做孛忽勒的監工,壓迫那些最低層的人們,這些阿拉特同樣被高等級的人所鄙視,“遊手好閑”、“小偷”、“懶漢”等各種稱呼表示了人們對他們的厭惡。阿拉特也是一群處在邊緣上的人,他們如果混好了,可能會掙下一點兒家底,擁有自己的一小群牛羊,成為較高等級的哈喇出,如果混的不好,等待他們的隻有淪為孛忽勒這條路,隨著漢人進入草原地區,不少小牧民破產,阿拉特人口數量大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npwxg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npwxg並收藏明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