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泰米爾解放運動的階段性勝利已經讓我軍的甘島基地和遼寧號航母群有了厚實的靠山。科欽、特裏凡得琅、馬德拉斯、拉克沙都是印度洋上不可多得的軍事基地,空運來的2萬名工程技術人員隻得忘我地工作,他們隻有3-7天的時間對基地的設施進行改建,安裝龐大而複雜的防空係統,當然製造假目標的工作量更大。他們的成果馬上會受到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機器的考驗。
不過最考究曾友君大將功力的西線戰場還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一度成了我國的盟友,雙方有共同的敵人――印度;我國在與前蘇聯對立的年代,中國通往西方的航空線隻能通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陸軍和空軍的大部分裝備來自我國,我國的援助是巴基斯坦經濟的支柱之一。但是中國的政治家也不會忘記,巴基斯坦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曾經參加了美國一手策劃的中央條約組織(由巴基斯坦、伊朗和土耳其組成),美軍的各型偵察機從白沙瓦機場起飛進入我國偵察;巴基斯坦至今都未放棄對“東突”的支持,不少“東突”成員在那裏逍遙法外;他們試圖在阿富汗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與伊朗聯手打擊阿共,欲摧毀我國與阿共的聯盟…
最近更是不顧我國的一再警告不得以武力改變克什米爾的現狀,巴軍方自認為印度已經無力對巴基斯坦構成威脅,執意厲兵秣馬意圖以武力吞併克什米爾。中巴雙方麵臨著一場正麵的較量。
第六章 中華一統 第五節 不戰而屈敵之兵續篇 (下)
(更新時間:2003-6-4 1:11:00 本章字數:30483)
巴基斯坦 伊斯蘭瑪巴德 3月11日
紮哈曼總理在總理府召集的國家安全會議氣氛很是奇妙,總參謀長伊爾斯上將是內閣的強硬派,陸軍司令馬利克上將、空軍司令瓦依德上將、南部海軍區司令官哈吉·德辛加中將等當然是唯伊爾斯馬首是瞻。在巴基斯坦軍人是一個特殊的集團,國家財政的45%以上是軍費開支,議員們從來也不會認真審議國防開支。軍人,尤其是高官不僅有豐厚的薪餉,而且有購買優質土地的特權。而財長布瓦迪則是專家型的務實派,對國家財政的窘境有深切的了解。德爾普外長和總理國家安全助理穆格迪的立場微妙,他們不敢得罪軍方,可是也深知自己的力量遠不足以抗衡中國。
伊爾斯正在報告的安全態勢十分的不妙:“…印軍是2月23日從克什米爾全麵撤軍的,杜爾德準將率第9步兵師配合‘自由戰士’24日淩晨就向關鍵的卡爾吉爾高地挺進,與接管停火線防務的印占克什米爾的國民衛隊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到中午時分準將竟然向總部緊急呼救,第9師和自由戰士都死傷慘重,他懷疑有中國的精銳部隊加入了國民衛隊,為了盡快結束戰鬥,空軍出動了24架f-16d對地攻擊,並以4架ch-47d運送補給並撤運傷病員。誰知戰機剛發起俯衝攻擊,敵軍的防線升起了密集的防空飛彈,空軍損失了11架f-16後被迫停止了攻擊。在傍晚時分後撤的4架ch-47竟然悉數被摧毀,地麵雷達並未發現敵機入侵,估計是被中國的隱形小飛機摧毀的…”
負責克什米爾政策的內閣部長德卡什驚訝道:“是在我國的上空嗎?”
“是在停火線的我方一側,120公裏處。”
與會者無不震驚,他們的習慣思維是,隻有他們可以越境進入停火線的南側隨心所欲地搞恐怖活動。
上將的語調似乎越來越沉重:“我軍越界進入克什米爾南部地區傷亡了2800多名,被迫回撤。從25日起自由戰士連續3天潛入南部地區摧毀了對方的4個邊境哨所,平毀了8個攻擊殺傷自由戰士的村莊。在行動時損失很大,因為大多數停火線附近的土地已經由中國移民承包開發,他們正在加速修建堡壘式的莊園,並組織嚴密的聯防,自由戰士的行動受到了極大的限製。到3月2日深夜中國的突擊隊竟然深入到停火線北側一舉摧毀了8個大型自由戰士基地,連同12個村莊,其中一個基地已經是我國領土。由於他們進行了周密的策劃,又動用了隱形飛機等先進裝備,我軍在作出反應時未能抓獲一個中國人。經此幾戰自由戰士損失了90%的力量,現在士氣十分低落。”
實際上伊爾斯故意“忽略”了很多細節,印軍並非突然撤軍,而是透過去年底成立的“克什米爾政治協商會議”通報了中國。克什米爾邦政府和議會意識到新德裏要拋棄他們,也慌了,於是加速實施“克什米爾-西藏地區協議”。他們把靠近停火線的條形地區的居民遷出,把土地交給中資“帕米爾開發公司”組織大批中國移民來開發,而公司則在斯利那加、查謨、列城等地投資建立大批的電訊、電子、輕紡企業和服務公司以吸收遷出的當地居民。開赴這個地區的我國軍墾總局一到地頭,立即把各村莊改建為戰鬥村,6萬建設大軍以專業施工設備建設,進度是很快的。各村組織聯防,還有專職的“保安公司”可以機動策應。其中不乏退役的特種兵,那些越界的恐怖份子在他們手裏自然討不了好。
上將是紮哈曼集團的強硬派,不過他在這種情況下也拿不出過硬的應對措施了。與會者更是感到沮喪,他們知道中國已經深深地介入了克什米爾事務。印度人之所以敢撤走駐軍就是看中這一點,把燙山芋扔給了巴基斯坦。
不過最考究曾友君大將功力的西線戰場還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一度成了我國的盟友,雙方有共同的敵人――印度;我國在與前蘇聯對立的年代,中國通往西方的航空線隻能通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陸軍和空軍的大部分裝備來自我國,我國的援助是巴基斯坦經濟的支柱之一。但是中國的政治家也不會忘記,巴基斯坦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曾經參加了美國一手策劃的中央條約組織(由巴基斯坦、伊朗和土耳其組成),美軍的各型偵察機從白沙瓦機場起飛進入我國偵察;巴基斯坦至今都未放棄對“東突”的支持,不少“東突”成員在那裏逍遙法外;他們試圖在阿富汗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與伊朗聯手打擊阿共,欲摧毀我國與阿共的聯盟…
最近更是不顧我國的一再警告不得以武力改變克什米爾的現狀,巴軍方自認為印度已經無力對巴基斯坦構成威脅,執意厲兵秣馬意圖以武力吞併克什米爾。中巴雙方麵臨著一場正麵的較量。
第六章 中華一統 第五節 不戰而屈敵之兵續篇 (下)
(更新時間:2003-6-4 1:11:00 本章字數:30483)
巴基斯坦 伊斯蘭瑪巴德 3月11日
紮哈曼總理在總理府召集的國家安全會議氣氛很是奇妙,總參謀長伊爾斯上將是內閣的強硬派,陸軍司令馬利克上將、空軍司令瓦依德上將、南部海軍區司令官哈吉·德辛加中將等當然是唯伊爾斯馬首是瞻。在巴基斯坦軍人是一個特殊的集團,國家財政的45%以上是軍費開支,議員們從來也不會認真審議國防開支。軍人,尤其是高官不僅有豐厚的薪餉,而且有購買優質土地的特權。而財長布瓦迪則是專家型的務實派,對國家財政的窘境有深切的了解。德爾普外長和總理國家安全助理穆格迪的立場微妙,他們不敢得罪軍方,可是也深知自己的力量遠不足以抗衡中國。
伊爾斯正在報告的安全態勢十分的不妙:“…印軍是2月23日從克什米爾全麵撤軍的,杜爾德準將率第9步兵師配合‘自由戰士’24日淩晨就向關鍵的卡爾吉爾高地挺進,與接管停火線防務的印占克什米爾的國民衛隊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到中午時分準將竟然向總部緊急呼救,第9師和自由戰士都死傷慘重,他懷疑有中國的精銳部隊加入了國民衛隊,為了盡快結束戰鬥,空軍出動了24架f-16d對地攻擊,並以4架ch-47d運送補給並撤運傷病員。誰知戰機剛發起俯衝攻擊,敵軍的防線升起了密集的防空飛彈,空軍損失了11架f-16後被迫停止了攻擊。在傍晚時分後撤的4架ch-47竟然悉數被摧毀,地麵雷達並未發現敵機入侵,估計是被中國的隱形小飛機摧毀的…”
負責克什米爾政策的內閣部長德卡什驚訝道:“是在我國的上空嗎?”
“是在停火線的我方一側,120公裏處。”
與會者無不震驚,他們的習慣思維是,隻有他們可以越境進入停火線的南側隨心所欲地搞恐怖活動。
上將的語調似乎越來越沉重:“我軍越界進入克什米爾南部地區傷亡了2800多名,被迫回撤。從25日起自由戰士連續3天潛入南部地區摧毀了對方的4個邊境哨所,平毀了8個攻擊殺傷自由戰士的村莊。在行動時損失很大,因為大多數停火線附近的土地已經由中國移民承包開發,他們正在加速修建堡壘式的莊園,並組織嚴密的聯防,自由戰士的行動受到了極大的限製。到3月2日深夜中國的突擊隊竟然深入到停火線北側一舉摧毀了8個大型自由戰士基地,連同12個村莊,其中一個基地已經是我國領土。由於他們進行了周密的策劃,又動用了隱形飛機等先進裝備,我軍在作出反應時未能抓獲一個中國人。經此幾戰自由戰士損失了90%的力量,現在士氣十分低落。”
實際上伊爾斯故意“忽略”了很多細節,印軍並非突然撤軍,而是透過去年底成立的“克什米爾政治協商會議”通報了中國。克什米爾邦政府和議會意識到新德裏要拋棄他們,也慌了,於是加速實施“克什米爾-西藏地區協議”。他們把靠近停火線的條形地區的居民遷出,把土地交給中資“帕米爾開發公司”組織大批中國移民來開發,而公司則在斯利那加、查謨、列城等地投資建立大批的電訊、電子、輕紡企業和服務公司以吸收遷出的當地居民。開赴這個地區的我國軍墾總局一到地頭,立即把各村莊改建為戰鬥村,6萬建設大軍以專業施工設備建設,進度是很快的。各村組織聯防,還有專職的“保安公司”可以機動策應。其中不乏退役的特種兵,那些越界的恐怖份子在他們手裏自然討不了好。
上將是紮哈曼集團的強硬派,不過他在這種情況下也拿不出過硬的應對措施了。與會者更是感到沮喪,他們知道中國已經深深地介入了克什米爾事務。印度人之所以敢撤走駐軍就是看中這一點,把燙山芋扔給了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