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更驚人的技術還是殲-21係列的空中起飛技術。工程局一開始就認識到,我國還不能有美軍那樣的全球部署的基地,殲-21對基地有特殊要求,其航程大約為8千公裏(後來經實測是8600公裏),即使可以空中加油活動範圍也有很大限製。他們受到航天局空中發射技術的啟發,決定搞空中發射。殲-21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4噸,y-14完全可以將其馱運到空中,然後飛行到目標空域的附近再放飛殲-21。這還有一個附帶的好處,y-14可以給殲-21一個0.8馬赫的初速,並帶到了11000米的高空,兩機分離後,殲-21還可以通過俯衝得到加速度,那麽隻要很少的純氧助燃就可以達到啟動cy-1超音速衝壓發動機所需要的2馬赫的初速了。預計在3月初可以進行空中起飛的試飛。
呂部長接著介紹:“y-17h隱形運輸機已經實用化,小批量生產了。如前所述它的有效載荷為1.5噸或搭載15名全副武裝戰士。最大航程4500公裏。隻需200米跑道就可以起降,可在航母支持艦上起降。…”
特種兵司令郝誌剛就回憶起去年底視察隱形機生產廠的情景。當時特種兵部隊對殲-17係列戰機的需求很大,而且認為速度還可以提高以加大機動性,但飛機廠遠遠不能滿足,部隊很有意見。於是郝司令由呂部長陪同去視察成飛的417分廠。深入車間一看才知這款震驚世界的小飛機生產難度之大:飛機的骨架是由鎂鈉合金焊接而成的,在骨架上塗刷的隱形塗料毒性很大,是在全封閉的靜電噴塗車間完成的,再經紅外線烘烤,需要多層噴塗。這二道工藝比較簡單。接下來是在骨架上覆蓋蒙皮,安裝和連接其他設備和結構部件,當然這些設備部件盡量用複合材料,金屬材料則要塗隱形塗料。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裏。蒙皮產生的升力和設備的重力不是直接落到骨架的金屬上,而是經過隱形塗層才到達金屬件上的。
在飛行時,特別是機動飛行時,隱形塗料上有近千個連接處,任何鬆動都會導致塗層的脫落,在安裝時也可能破壞連接處的塗層。要命的是當時還不能發現,隻有當總裝完成後,將整機送到全封閉電磁屏蔽的測試間內才能測出其rcs,並找出塗層脫落之處。其後的處理也非常困難,要拆解機體,而拆解時又可能碰壞其他地方的塗層。而且每次飛行任務完成後也要進行測試,一旦連接處有塗層脫落,處理也很繁瑣。這就導致了飛機廠成品率低下,戰機的出動率也不高。
殲-17的速度和機動性當然有提升的餘地,但問題還是在連接處。速度上去後機體的震動會加大,塗層脫落現象就更嚴重了。要提高升限就要加大翼展,翼尖處的震動會加大,這裏的塗層一旦損壞,會導致rcs大幅度上升。
郝司令聽了祈總的匯報才知隱形小飛機並非想像中那麽容易製造,要提升性能更非易事。不過祈總接下來的報告如同撥雲見日,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經不懈的努力於最近解決了這個難題,研製出了新的結構材料――碳纖維/鎂鈉合金結合材料。碳纖維玻璃鋼本身的強度很高,並不亞於鎂鈉合金,但是其連接性能太差,既不能焊接,又不能鉚接,表麵粘結的強度也不高。材料工程師把兩者來了個嫁接:在一根鎂鈉合金梁材(或管材)的兩端形成一段絲狀體,然後與碳纖維共同編織,再分層塗上樹脂材料,固化後就可以製成一根既有金屬段,又有碳纖維玻璃鋼段的梁材。其過渡段則是金屬絲與碳纖維混編為基材的玻璃鋼,整根材料強度相當均勻,基本上沒有應力集中的問題。
以這種材料製造隱形機的骨架好處太大了,根據設計凡是相互連接處都是金屬段,可以進行焊接或鉚接,而與設備或蒙皮連接處均為碳纖維玻璃鋼段。骨架製作好後,金屬段和過渡段進行隱形塗料的多層塗刷,玻璃鋼段當然不必塗。安裝設備和覆蓋蒙皮時基本上不會碰壞塗層了。在使用中損壞塗層的可能性也極小,大大提高了戰機出動率。
不僅如此,翼展加大後殲-17a的升限提高到14000米,最大速度提升到650公裏/小時。y-17h也得以製造成功。特種兵又有了新的利器。
呂部長繼續介紹了海航的yj-7h艦載預警機已經小批量投產了。機背上的圓盤內裝載的是我軍的獨家產品――曲麵相控陣雷達,性能全麵超越了已經服役幾十年的e-2預警機。它在衛星照片上的身影已經震驚了美軍上層,據說美軍即將在e-2上全麵安裝主動相控陣雷達。俄國海軍也來聯繫要求引進這款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能在滑躍甲板上升空的艦載預警機,以裝備他們唯一的航母。現在已有6架裝備了航母群,工廠正在全力加速生產。
不過最令與會者感興趣的是我國獨立研製成功的世界上第二款傾轉翼直升機z-21“金鷹”。艦載的“金鷹”垂直起降飛機。
呂部長指著屏幕上的威武的“金鷹”垂直起降飛機介紹道:“美國人在上世紀末,推出了一種兼具直升機垂直起降性能和普通飛機飛行能力的未來型軍民兩用飛機mv-22魚鷹直升機。與舊式的直升機不同,它的兩個巨大的螺旋槳安裝在翼尖可以改變方向,僅需20秒鍾就能夠從直升機的飛行方式變為固定機翼飛機的飛行方式,飛行速度最快可超過每小時640千米,高度可達7500米。這種新型直升機可運送6800千克的貨物,最大航程為3200千米。(畫麵轉換為美軍的mv-22”魚鷹的飛行錄象)
呂部長接著介紹:“y-17h隱形運輸機已經實用化,小批量生產了。如前所述它的有效載荷為1.5噸或搭載15名全副武裝戰士。最大航程4500公裏。隻需200米跑道就可以起降,可在航母支持艦上起降。…”
特種兵司令郝誌剛就回憶起去年底視察隱形機生產廠的情景。當時特種兵部隊對殲-17係列戰機的需求很大,而且認為速度還可以提高以加大機動性,但飛機廠遠遠不能滿足,部隊很有意見。於是郝司令由呂部長陪同去視察成飛的417分廠。深入車間一看才知這款震驚世界的小飛機生產難度之大:飛機的骨架是由鎂鈉合金焊接而成的,在骨架上塗刷的隱形塗料毒性很大,是在全封閉的靜電噴塗車間完成的,再經紅外線烘烤,需要多層噴塗。這二道工藝比較簡單。接下來是在骨架上覆蓋蒙皮,安裝和連接其他設備和結構部件,當然這些設備部件盡量用複合材料,金屬材料則要塗隱形塗料。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裏。蒙皮產生的升力和設備的重力不是直接落到骨架的金屬上,而是經過隱形塗層才到達金屬件上的。
在飛行時,特別是機動飛行時,隱形塗料上有近千個連接處,任何鬆動都會導致塗層的脫落,在安裝時也可能破壞連接處的塗層。要命的是當時還不能發現,隻有當總裝完成後,將整機送到全封閉電磁屏蔽的測試間內才能測出其rcs,並找出塗層脫落之處。其後的處理也非常困難,要拆解機體,而拆解時又可能碰壞其他地方的塗層。而且每次飛行任務完成後也要進行測試,一旦連接處有塗層脫落,處理也很繁瑣。這就導致了飛機廠成品率低下,戰機的出動率也不高。
殲-17的速度和機動性當然有提升的餘地,但問題還是在連接處。速度上去後機體的震動會加大,塗層脫落現象就更嚴重了。要提高升限就要加大翼展,翼尖處的震動會加大,這裏的塗層一旦損壞,會導致rcs大幅度上升。
郝司令聽了祈總的匯報才知隱形小飛機並非想像中那麽容易製造,要提升性能更非易事。不過祈總接下來的報告如同撥雲見日,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經不懈的努力於最近解決了這個難題,研製出了新的結構材料――碳纖維/鎂鈉合金結合材料。碳纖維玻璃鋼本身的強度很高,並不亞於鎂鈉合金,但是其連接性能太差,既不能焊接,又不能鉚接,表麵粘結的強度也不高。材料工程師把兩者來了個嫁接:在一根鎂鈉合金梁材(或管材)的兩端形成一段絲狀體,然後與碳纖維共同編織,再分層塗上樹脂材料,固化後就可以製成一根既有金屬段,又有碳纖維玻璃鋼段的梁材。其過渡段則是金屬絲與碳纖維混編為基材的玻璃鋼,整根材料強度相當均勻,基本上沒有應力集中的問題。
以這種材料製造隱形機的骨架好處太大了,根據設計凡是相互連接處都是金屬段,可以進行焊接或鉚接,而與設備或蒙皮連接處均為碳纖維玻璃鋼段。骨架製作好後,金屬段和過渡段進行隱形塗料的多層塗刷,玻璃鋼段當然不必塗。安裝設備和覆蓋蒙皮時基本上不會碰壞塗層了。在使用中損壞塗層的可能性也極小,大大提高了戰機出動率。
不僅如此,翼展加大後殲-17a的升限提高到14000米,最大速度提升到650公裏/小時。y-17h也得以製造成功。特種兵又有了新的利器。
呂部長繼續介紹了海航的yj-7h艦載預警機已經小批量投產了。機背上的圓盤內裝載的是我軍的獨家產品――曲麵相控陣雷達,性能全麵超越了已經服役幾十年的e-2預警機。它在衛星照片上的身影已經震驚了美軍上層,據說美軍即將在e-2上全麵安裝主動相控陣雷達。俄國海軍也來聯繫要求引進這款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能在滑躍甲板上升空的艦載預警機,以裝備他們唯一的航母。現在已有6架裝備了航母群,工廠正在全力加速生產。
不過最令與會者感興趣的是我國獨立研製成功的世界上第二款傾轉翼直升機z-21“金鷹”。艦載的“金鷹”垂直起降飛機。
呂部長指著屏幕上的威武的“金鷹”垂直起降飛機介紹道:“美國人在上世紀末,推出了一種兼具直升機垂直起降性能和普通飛機飛行能力的未來型軍民兩用飛機mv-22魚鷹直升機。與舊式的直升機不同,它的兩個巨大的螺旋槳安裝在翼尖可以改變方向,僅需20秒鍾就能夠從直升機的飛行方式變為固定機翼飛機的飛行方式,飛行速度最快可超過每小時640千米,高度可達7500米。這種新型直升機可運送6800千克的貨物,最大航程為3200千米。(畫麵轉換為美軍的mv-22”魚鷹的飛行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