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隱身性和有效的自我防護能力:艦艇的隱身性能已越來越為各國海軍所重視。良好的隱身性能不僅能有效地保護自己,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到先敵發現和先敵攻擊。有效的自我防護能力則可使艦艇的損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以維持其被攻擊後的作戰能力及自身生存能力。普遍採用艦體幹舷外傾(10°~20°),上層建築側壁內傾(7°~15°),各相交麵交角處用圓角過渡,艦上暴露部位敷設吸收雷達波塗料等新的設計技術,使得它們的雷達反射麵積僅相當於小型巡邏艇。
——德國123型艦採用減振筏座、對柴油機和燃氣輪機加裝隔音罩、使用低噪聲5葉大側斜螺旋槳等技術,英23型艦則採用先進的“氣幕”降噪係統、螺旋槳利用通氣技術降低空泡噪聲等措施達到聲隱身。它們還對煙囪、發電柴油機排氣口、空調裝置的排氣孔等紅外輻射源採取了相應隱身措施。
——它們採取了嚴密的 “三防”措施,對艦內艙室進行了分區設計(如英國23型艦分為
5個獨立消防區,分別有各自的消防和通風係統)或獨立水密艙設計(如德國123型艦分為12個水密艙,分別有三防及滅火裝置)。從材料到結構設計上加強了抗衝擊、抗破損措施,如德國123型艦整艦全部採用dh36高強度鋼,對作戰情報指揮中心、彈庫等敏感部位還採用了多層複合材料裝甲防護。其獨具特色的3個箱型縱向梁(長度占艦長的80%)和6個雙層橫艙壁結構使整個艦艇強度大為增強,即使遭飛彈直接命中,艦體也不致立即斷為兩截,且能減少炸彈爆炸時破片對艦體的損害。
——動力裝置的高可靠性和經濟性:它們廣泛採用的是codog柴燃聯合動力裝置。英國
23型艦採用了一種新穎的cg柴燃電聯合動力裝置,柴電推進時由於不用齒輪箱,噪聲明顯降低,為拖曳陣列聲納使用提供了良好條件。
——多樣化的一流武器裝備:它們都有一項主要作戰使命(如防空、反潛或反艦)。但作為新一代水麵武器搭載平台,又都具備對空、對潛、對艦的三維空間作戰能力,有的還具有對岸攻擊能力。防空火力普遍採用了模塊化垂直飛彈發射係統,為護衛艦對付來自空中飽和攻擊提供了有效防禦手段。
——它們都裝備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如英國23型艦上的996(1)型三坐標雷達、911型火控雷達、2031z型拖曳陣列聲納、sscs作戰數據處理係統等。這些先進電子設備的採用使得該型艦具有很強的先敵發現、先發製人、密集攻擊能力。德國123型艦上的“機警”三坐標全天候雷達用於遠程對空對海警戒、目標跟蹤指示;lw08雷達用於遠程對空搜索,為火控雷達提供目標指示;stir180目標跟蹤和照射雷達,具有多種電子抗幹擾和電子戰支援能力,可對低空飛彈一類目標迅速而準確地跟蹤。此外,該級艦還裝有sqs-23bz主/被動探測聲納
(已預留加裝拖曳陣列聲納位置)、uyk“紮第爾”戰術數據處理係統、北約11號數據鏈以及衛星通訊係統,這些先進的電子設施使得該級艦具備相當強的綜合作戰指揮能力,可作為指揮艦使用。
——它們無論是艦船操縱,還是作戰攻擊,自我防護均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如英國23
型護衛艦和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動力機艙控製實現了全自動化,操縱由全艦控製中心進行,在中心還可對全艦供電、配電、“三防”等進行集中監控。由於自動化程度提高,艦上人員編製較以往同類艦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進入21世紀後,它們先後實施了新的改進,要點是:
——加大防空、反潛、反艦飛彈射程,強化超視距攻擊能力:西方國家護衛艦較普遍配置的“飛魚”、“魚叉”反艦飛彈射程已達100千米以上,法、德、加拿大、英等國都試驗加中繼製導使之射程增至300千米以上。
——採用模塊化垂直密集發射技術,重視防禦大批量多方位的飽和空中襲擊:德國123
型護衛艦已在預留位置加裝了一座mk41型16單元“海麻雀”飛彈發射裝置,其防空飛彈發射單元已達74個。
——採用性能更先進,具有綜合作戰能力的大型直升機:法國“拉斐特”級和英國23型護衛艦已換裝了eh101或nh90直升機,它們有效載荷大、功能齊全、裝備性能先進等特點,不僅可執行反潛作戰任務,還可用於反艦、空中預警、超視距目標指示、電子對抗乃至搜救、補給等多重任務。
——加強目標探測、電子戰、作戰數據綜合處理能力:重視使用超視距探測係統(如超視距雷達、預警機、衛星探測係統等)、拖曳陣列聲納技術(法、英、德新型護衛艦均已裝有拖曳陣列聲納),將水麵、水下、空中多種相關目標數據由計算機綜合處理,提供準確的攻擊目標信息。採用具有主被動功能的綜合電子戰係統,對c波段到j波段各種雷達進行威脅預警、對目標實施幹擾。
——採用新型高強度材料和新的結構設計及在敏感部位加裝複合裝甲等措施,提高抗破損能力。
盡管英國23型護衛艦採用的是新穎獨特的cg柴燃電聯合動力方式,但顯然codog由於更經濟、實現更容易而被廣泛接受,預計今後護衛艦採用這種動力方式仍將占主導地位。
——德國123型艦採用減振筏座、對柴油機和燃氣輪機加裝隔音罩、使用低噪聲5葉大側斜螺旋槳等技術,英23型艦則採用先進的“氣幕”降噪係統、螺旋槳利用通氣技術降低空泡噪聲等措施達到聲隱身。它們還對煙囪、發電柴油機排氣口、空調裝置的排氣孔等紅外輻射源採取了相應隱身措施。
——它們採取了嚴密的 “三防”措施,對艦內艙室進行了分區設計(如英國23型艦分為
5個獨立消防區,分別有各自的消防和通風係統)或獨立水密艙設計(如德國123型艦分為12個水密艙,分別有三防及滅火裝置)。從材料到結構設計上加強了抗衝擊、抗破損措施,如德國123型艦整艦全部採用dh36高強度鋼,對作戰情報指揮中心、彈庫等敏感部位還採用了多層複合材料裝甲防護。其獨具特色的3個箱型縱向梁(長度占艦長的80%)和6個雙層橫艙壁結構使整個艦艇強度大為增強,即使遭飛彈直接命中,艦體也不致立即斷為兩截,且能減少炸彈爆炸時破片對艦體的損害。
——動力裝置的高可靠性和經濟性:它們廣泛採用的是codog柴燃聯合動力裝置。英國
23型艦採用了一種新穎的cg柴燃電聯合動力裝置,柴電推進時由於不用齒輪箱,噪聲明顯降低,為拖曳陣列聲納使用提供了良好條件。
——多樣化的一流武器裝備:它們都有一項主要作戰使命(如防空、反潛或反艦)。但作為新一代水麵武器搭載平台,又都具備對空、對潛、對艦的三維空間作戰能力,有的還具有對岸攻擊能力。防空火力普遍採用了模塊化垂直飛彈發射係統,為護衛艦對付來自空中飽和攻擊提供了有效防禦手段。
——它們都裝備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如英國23型艦上的996(1)型三坐標雷達、911型火控雷達、2031z型拖曳陣列聲納、sscs作戰數據處理係統等。這些先進電子設備的採用使得該型艦具有很強的先敵發現、先發製人、密集攻擊能力。德國123型艦上的“機警”三坐標全天候雷達用於遠程對空對海警戒、目標跟蹤指示;lw08雷達用於遠程對空搜索,為火控雷達提供目標指示;stir180目標跟蹤和照射雷達,具有多種電子抗幹擾和電子戰支援能力,可對低空飛彈一類目標迅速而準確地跟蹤。此外,該級艦還裝有sqs-23bz主/被動探測聲納
(已預留加裝拖曳陣列聲納位置)、uyk“紮第爾”戰術數據處理係統、北約11號數據鏈以及衛星通訊係統,這些先進的電子設施使得該級艦具備相當強的綜合作戰指揮能力,可作為指揮艦使用。
——它們無論是艦船操縱,還是作戰攻擊,自我防護均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如英國23
型護衛艦和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動力機艙控製實現了全自動化,操縱由全艦控製中心進行,在中心還可對全艦供電、配電、“三防”等進行集中監控。由於自動化程度提高,艦上人員編製較以往同類艦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進入21世紀後,它們先後實施了新的改進,要點是:
——加大防空、反潛、反艦飛彈射程,強化超視距攻擊能力:西方國家護衛艦較普遍配置的“飛魚”、“魚叉”反艦飛彈射程已達100千米以上,法、德、加拿大、英等國都試驗加中繼製導使之射程增至300千米以上。
——採用模塊化垂直密集發射技術,重視防禦大批量多方位的飽和空中襲擊:德國123
型護衛艦已在預留位置加裝了一座mk41型16單元“海麻雀”飛彈發射裝置,其防空飛彈發射單元已達74個。
——採用性能更先進,具有綜合作戰能力的大型直升機:法國“拉斐特”級和英國23型護衛艦已換裝了eh101或nh90直升機,它們有效載荷大、功能齊全、裝備性能先進等特點,不僅可執行反潛作戰任務,還可用於反艦、空中預警、超視距目標指示、電子對抗乃至搜救、補給等多重任務。
——加強目標探測、電子戰、作戰數據綜合處理能力:重視使用超視距探測係統(如超視距雷達、預警機、衛星探測係統等)、拖曳陣列聲納技術(法、英、德新型護衛艦均已裝有拖曳陣列聲納),將水麵、水下、空中多種相關目標數據由計算機綜合處理,提供準確的攻擊目標信息。採用具有主被動功能的綜合電子戰係統,對c波段到j波段各種雷達進行威脅預警、對目標實施幹擾。
——採用新型高強度材料和新的結構設計及在敏感部位加裝複合裝甲等措施,提高抗破損能力。
盡管英國23型護衛艦採用的是新穎獨特的cg柴燃電聯合動力方式,但顯然codog由於更經濟、實現更容易而被廣泛接受,預計今後護衛艦採用這種動力方式仍將占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