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此,屬於他的隻有“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爭取重新做人”的生活方
式,他徹底跌入了人生的低穀。
三十年後,當我重新翻閱差點致程學華於死命的《受騙》劇本時,也大
有受騙的感覺,劇中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說的是一個三輩扛大活的老貧農,
在入合作社問題上受到一個頑固富農的欺騙。這個富農向他說合作社如何如
何壞,結果這個老貧農遲遲不肯入社。最後經過大隊支部書記的一番政治思
想工作,老貧農幡然醒悟,揭露了頑固富農的卑鄙醜行,毅然決然地加入了
社會主義的合作社,走向了康莊大道? .這個今天看來具有那個時代的鮮明
烙印的“左”得幼稚的劇本,之所以在當時被看作是“反革命”的毒草,是
因為文藝界的某些領導人把劇中頑固富農攻擊合作社的話,當作程學華的話
來論罪的緣故。正可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一歷史冤案直到1973 年春
才得以平反昭雪。
1974 年,程學華隨秦俑考古隊來到兵馬俑坑現場進行發掘,這時他的好
運依然沒有到來,盡管“現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已經在形式上摘除,但實
際上仍處於部分人的監控之中,給予他的生活準則依然是“隻許老老實實,
不許亂說亂動”,隻是沒有“重新做人”的條文。因為他原本就是活生生的
人,而不是什麽牛鬼蛇神之類的動物和妖怪。
1978 年,袁仲一被當作“四人幫”的“爪牙”受到審查,程學華被要求
揭發袁的問題,他怎麽苦思冥想也找不出“爪牙”的問題,而被前來審查的
工作組同袁仲一一樣劃為革命群眾的對立麵進行監控。與此同時,他那段“現
行反革命分子”的老帳又重新擺到了桌麵,他的生活又回到了那段悽苦的政
治歲月,他又成了人民的敵人。
於是,該提升的工資級別沒有提,該屬於他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幾乎全部
取消。孤立無援的他隻有同袁仲一先生一樣,低下那顆高貴的頭顱,握緊鑽
杆,默默無語,忍淚吞聲地在秦始皇陵園和兩千前的地下始祖交流著內心的
積鬱與奔湧的情感。
銅車馬的發現與發掘震撼了世界,無數的人們又幸運地目睹了兩千多年
前秦帝國鸞駕的風采雄姿與卓越的冶金製造工藝。但很少有人看到幾年前在
銅車馬坑邊搭起的那個在風雪中盪動的草棚和漫漫長夜裏草棚中兩個蜷曲依
偎著的身影,更沒有人去探知這兩個身影的內心深處翻動著的是一種怎樣淒
苦、悲壯的情感波瀾。日本訪華團團長井上裕雄在1984 年8 月來到秦俑館後,
把兵馬俑和銅車馬喻作“一棵古樹上盛開的兩朵鮮花”。他和他的同伴所欣
賞和羨慕的隻是這兩朵花現時的明艷,其不知“當初的芽,浸透了奮鬥的淚
泉”。
在秦俑博物館那間僻靜昏暗的屋子裏,望著程學華那佝僂著駝背的消瘦
的身影,我的心裏翻起一陣酸楚。我不明白為什麽他歷盡磨難艱辛而對事業
卻如此地執著和癡情,對生活依然充滿了自信與摯愛的情懷。當我靜心地傾
聽了他的肺腑之言後,我才豁然開朗。
“俺對秦陵的感情與考古事業的追求,不是在兵馬俑發現之後才形成
的,早在我踏進考古界大門的時候就開始了。
“臨潼是我的家鄉,這塊黃土生我、養我,使我長大成人。開始我想以
文學的形式表達我對這塊土地和這片山水的愛戀,但當《受騙》事件之後,
我知道我將告別文壇而終生和考古事業作伴了。因為我成了現行反革命,西
安戲劇研究室不能再收留我,我也失去了發表言論的權利,隻有在省博物館
默默無聲地做點細小的工作。1961 年,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
物保護單位,我的心中就有一種想法,如果能把秦始皇陵的事情搞清楚,家
鄉的主要歷史情景也就基本揭示出來了。1962 年2 月,陝西省文管會對臨潼
縣秦始皇陵進行調查,當時我就提出來能否讓我也參加,結果沒有得到批準,
其原因是和我當時的政治處境相關的。後來在給秦始皇陵立碑時我來了,大
概領導看我比較樸實、憨厚,不像他們想像中的反革命分子那樣兇殘可怕,
就讓我參加一些田野考古方麵的勞動。若仔細把秦始皇陵前的碑文和保護標
誌的誌文對比,就會發現,國務院所鐫刻的誌文是:‘秦始皇陵’等字樣,
而碑文則刻了‘秦始皇帝陵’等字樣,這有‘帝’字和無‘帝’字其實是不
盡相同的,隻有細心琢磨才能體會出個中的味道。
“當時秦始皇帝陵光禿禿的,封土上連棵象樣的草也沒有,一遇到雨季,
封土流失嚴重,我們感到心痛,就向省文化局匯報要綠化陵園,文化局調撥
了五千元錢給當時主管陵園的渭南地區,從此秦始皇陵園內就有了些稀稀啦
式,他徹底跌入了人生的低穀。
三十年後,當我重新翻閱差點致程學華於死命的《受騙》劇本時,也大
有受騙的感覺,劇中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說的是一個三輩扛大活的老貧農,
在入合作社問題上受到一個頑固富農的欺騙。這個富農向他說合作社如何如
何壞,結果這個老貧農遲遲不肯入社。最後經過大隊支部書記的一番政治思
想工作,老貧農幡然醒悟,揭露了頑固富農的卑鄙醜行,毅然決然地加入了
社會主義的合作社,走向了康莊大道? .這個今天看來具有那個時代的鮮明
烙印的“左”得幼稚的劇本,之所以在當時被看作是“反革命”的毒草,是
因為文藝界的某些領導人把劇中頑固富農攻擊合作社的話,當作程學華的話
來論罪的緣故。正可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一歷史冤案直到1973 年春
才得以平反昭雪。
1974 年,程學華隨秦俑考古隊來到兵馬俑坑現場進行發掘,這時他的好
運依然沒有到來,盡管“現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已經在形式上摘除,但實
際上仍處於部分人的監控之中,給予他的生活準則依然是“隻許老老實實,
不許亂說亂動”,隻是沒有“重新做人”的條文。因為他原本就是活生生的
人,而不是什麽牛鬼蛇神之類的動物和妖怪。
1978 年,袁仲一被當作“四人幫”的“爪牙”受到審查,程學華被要求
揭發袁的問題,他怎麽苦思冥想也找不出“爪牙”的問題,而被前來審查的
工作組同袁仲一一樣劃為革命群眾的對立麵進行監控。與此同時,他那段“現
行反革命分子”的老帳又重新擺到了桌麵,他的生活又回到了那段悽苦的政
治歲月,他又成了人民的敵人。
於是,該提升的工資級別沒有提,該屬於他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幾乎全部
取消。孤立無援的他隻有同袁仲一先生一樣,低下那顆高貴的頭顱,握緊鑽
杆,默默無語,忍淚吞聲地在秦始皇陵園和兩千前的地下始祖交流著內心的
積鬱與奔湧的情感。
銅車馬的發現與發掘震撼了世界,無數的人們又幸運地目睹了兩千多年
前秦帝國鸞駕的風采雄姿與卓越的冶金製造工藝。但很少有人看到幾年前在
銅車馬坑邊搭起的那個在風雪中盪動的草棚和漫漫長夜裏草棚中兩個蜷曲依
偎著的身影,更沒有人去探知這兩個身影的內心深處翻動著的是一種怎樣淒
苦、悲壯的情感波瀾。日本訪華團團長井上裕雄在1984 年8 月來到秦俑館後,
把兵馬俑和銅車馬喻作“一棵古樹上盛開的兩朵鮮花”。他和他的同伴所欣
賞和羨慕的隻是這兩朵花現時的明艷,其不知“當初的芽,浸透了奮鬥的淚
泉”。
在秦俑博物館那間僻靜昏暗的屋子裏,望著程學華那佝僂著駝背的消瘦
的身影,我的心裏翻起一陣酸楚。我不明白為什麽他歷盡磨難艱辛而對事業
卻如此地執著和癡情,對生活依然充滿了自信與摯愛的情懷。當我靜心地傾
聽了他的肺腑之言後,我才豁然開朗。
“俺對秦陵的感情與考古事業的追求,不是在兵馬俑發現之後才形成
的,早在我踏進考古界大門的時候就開始了。
“臨潼是我的家鄉,這塊黃土生我、養我,使我長大成人。開始我想以
文學的形式表達我對這塊土地和這片山水的愛戀,但當《受騙》事件之後,
我知道我將告別文壇而終生和考古事業作伴了。因為我成了現行反革命,西
安戲劇研究室不能再收留我,我也失去了發表言論的權利,隻有在省博物館
默默無聲地做點細小的工作。1961 年,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
物保護單位,我的心中就有一種想法,如果能把秦始皇陵的事情搞清楚,家
鄉的主要歷史情景也就基本揭示出來了。1962 年2 月,陝西省文管會對臨潼
縣秦始皇陵進行調查,當時我就提出來能否讓我也參加,結果沒有得到批準,
其原因是和我當時的政治處境相關的。後來在給秦始皇陵立碑時我來了,大
概領導看我比較樸實、憨厚,不像他們想像中的反革命分子那樣兇殘可怕,
就讓我參加一些田野考古方麵的勞動。若仔細把秦始皇陵前的碑文和保護標
誌的誌文對比,就會發現,國務院所鐫刻的誌文是:‘秦始皇陵’等字樣,
而碑文則刻了‘秦始皇帝陵’等字樣,這有‘帝’字和無‘帝’字其實是不
盡相同的,隻有細心琢磨才能體會出個中的味道。
“當時秦始皇帝陵光禿禿的,封土上連棵象樣的草也沒有,一遇到雨季,
封土流失嚴重,我們感到心痛,就向省文化局匯報要綠化陵園,文化局調撥
了五千元錢給當時主管陵園的渭南地區,從此秦始皇陵園內就有了些稀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