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些問題和矛盾都被消解之後,在深而大的“地宮”裏,其頂部的建


    築形式同樣是一個值得研討的課題。


    作為豎穴石擴的秦始皇墓室,其跨度和進深,肯定也是超巨型的。從已


    掌握的考古材料看,展示給我們的思路隻能是:在桁架結構上考慮墓室頂部


    構造。因為奏代的建築技術還不能解決無柱的大跨度屋架問題,一些地麵上


    的大型建築物,特別是宮殿,還多沿用殷周以來流行的高台建築形式。如鹹


    陽原上的秦一號建築考址,原是一座平麵呈曲尺形的夯土高台,上下有三層。


    經復原,其頂部正中是高聳雄偉的兩層主體居室,南臨“露台”,北鄰設有


    平座和欄幹的“榭”,東門通“曲閣”上“閣道”。在主室四周有上下不同


    層次的小間,圍繞高台層排列著七個出簷設廊的單室。這一宮闕建築突出的


    特點是,把不同用途的房間安排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結構緊湊,排列得體、


    高下錯落而又主次分明。另據《史記》載:阿房宮建築規模是“東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今天人們看到的阿房宮前殿


    遺址,仍是一個東西長1300 米、南北寬500 米、高達10 米的夯土台基。推


    想而來,其建築結構也不外乎圍繞土台作多層安排。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


    子都向人們反映出這麽一個事實。即秦代的大型建築靠著都柱及其櫨(鬥)、


    欒(拱),承托著■瘤(大梁),再配合以壁柱,組成一套木構架係統,從


    而解決屋架大跨度問題的。這個事實,就為研討秦始皇陵地宮頂部的結構問


    題,提供了有關技術的借鑑。


    與此相關的是,作為大型地下建築的秦兵馬俑坑,也為探討這一課題提


    供了範例。俑坑下部由一道道東西向的承重牆把大坑隔成一條條室檔,下鋪


    條磚,從而形成放置兵馬俑的“過洞”。在過洞西側,有壁柱嵌入承重牆內。


    柱間下墊木、上架梁,成為縱向的支承骨幹,再在樑上橫鋪密桁。眾多的木


    物件結合部通過榫頭卯眼而構成整體結合、穩定性良好的木構架網絡係統。


    這種既有多跨的寬容度、又有延續的進深性作法,對於我們了解地宮的建築


    無疑是一種理性並富有現實意義的啟示。


    在這些啟示下得出推論的秦始皇陵到底是什麽樣子?據考古學家王學理


    推斷:秦始皇陵墓室底部的平麵形狀,同墓室上口一樣,近於長方形。底麵


    積19200 平方米,相當於48 個國際標準籃球場。如果“上具天文”指的是在


    平板的木槨頂或石頂上畫些日、月、星辰之類,哪還有什麽“天文之象”的


    意味?其實當時人的天宇觀早已形成,天是蒼穹,呈拱形,像個倒扣的蛋殼,


    地是方的,有如棋盤,天際之處,連接四海。“三光隱映,以為晝夜”,正


    是此處的形象。可以說,秦始皇陵地宮,在平麵布局上是分區的,在立體上


    環周壁卻是分級的。主體建築作穹廬頂,居於突出地位,其他如百司衙署、


    離宮別館,則是許多大小不同、規格各一、自成單元。而這些群體建築,通


    過一套柱、梁、枋、檁、慓等木構件和牆、階、角、隅組成一個桁梧復迭、


    窿頂穹空的巨型磚石和土木混合結構以承托陵塚的荷載。如再加上墓壙周壁


    上數重台階的樓、閣、亭、榭,就顯得上下錯落,變化有致。地宮上部,以


    宮牆(方城)環繞,闕、樓連屬,俯瞰宇內,氣象博大,蔚為壯觀——這就


    是秦始皇陵墓地宮的輝煌構想。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地質學家利用現代地球物理化學探礦方法,對秦始皇


    陵先後進行了兩次測試。他們先在秦始皇陵封土之上鑽眼取土作為地質樣


    品,經過精密的室內化驗,驚奇地發現土壤中的汞的含量為70—140ppb,從


    最深處取出的土質含汞量可達到280ppb,測試結果表明秦始皇陵地下埋有大


    量的水銀。為排除秦始皇陵封土本身就帶有大量水銀的可能性,地質工作者


    詳細地查找了史料中關於秦陵封土來源的記載,其中酈道元的《水經?渭水


    注》記載較為詳細:“魚池水出驪山東,本導源東流。後始皇葬山北,水過


    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淤深,水積成池,渭之魚池也。”


    這段記載告知後人,驪山的泉水本來是向北流動的,因秦始皇建陵築起長堤,


    泉水才折北向東。至今在陵南約3 公裏處還有一段長約1500 米,高近10 米


    的長堤殘跡。同時記載還說明秦陵用土取之魚池。至今在始皇陵以北約1.5


    公裏的魚池村南尚有一大坑,其容積超過秦陵封土的體積。


    1982 年5 月,地質工作者再次來到秦始皇陵,並特意從魚池村坑中取土


    化驗,其結果表明魚池坑中的土壤含汞量僅為平均35ppb,比秦陵封土的含


    汞量平均值約低8 倍。如果酈道元的記載無誤,這說明魚池村坑中的土壤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嶽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嶽南並收藏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