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躺在床上,腦海中依然顯現著劉占成那慷慨激昂的音容聲貌。四周極
靜,隻有風聲不斷傳來,我越來越感到劉占成的敘說已遠遠超出了案情本身
而具有了更加深層的意義和內涵。也正因為如此,這個案子才更加撲朔迷離,
像一團迷霧難以令我看到真實麵貌和窺視那曾發生和存在過的恩恩怨怨、是
是非非。既然我已踏進了這個神秘的區域,就索性辨清整個事情的真偽,透
過瀰漫的霧,去尋求一種更合乎情理的真實。
我決定去一趟西安,找當年的秦陵考古隊常務副隊長王學理,也許在他
的心中會裝著對事情的另一種全新的見地,我要在他的內心世界裏,尋求一
種更清新的東西。
王學理說:我無罪
三天後,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家屬院的一幢半舊的樓房裏,我見到了當
年的秦陵考古隊常務副隊長王學理。
和劉占成相比,他顯得過於消瘦和老氣了些,但這位60 年代畢業於西北
大學歷史係考古專業的學生,雖近“知天命”之年,但那雙明亮的眸子和看
似頗有些瀟灑的舉止,又讓人明顯地感到這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典型的知識分
子。
我說明了來意。
他望了望我,微微地露出一絲笑容,看得出這種微笑的背後帶著一種優
鬱和苦澀。他說:“現在報刊對這個案子及失盜原因的宣傳已經不少了,也
有這方麵的報告文學出現。但這些文章又大多把我王學理漏掉了。我沒有功
勞,連苦勞也沒有,現在是孤單無援。一些無聊的文人墨客貪財忘義,崇權
諂媚,憑藉手中的筆桿子樹起了一些高大的偶像,並在這些偶像身上附會上
一些近似傳奇的故事,以歌功頌德,使偶像更加高大壯觀。而把我的形象從
反麵來描繪,甚至寫成小醜。讓一個小醜來主持考古隊的工作,那麽丟東西
就成了必然結果,文章也就更具有了典型性和轟動效應。”
“請您不要誤會,我隻想了解一點將軍俑頭案的真實情況,並不想把誰
樹成偶像,同時也不願意把誰寫成小醜。何況從美學角度上看,旦角生角與
醜角一樣地令人可愛。或許醜到極至便是美到極至呢!”我說出了我的本意,
同時在走向他的心靈深處。
“你的話到是滿有些戲劇意味。”王學理依舊微笑著,但看得出他的精
神漸已爽朗起來。
“生活本身就是一場大戲麽!”我答。
他站起身,走到另一間屋裏,抱出一捆列印的材料,順手取了一份遞過
來。我一看,吃了一驚,足有三萬字的材料清楚地印製著一個醒目的標題:
將軍俑頭失盜的責任冤案為何平反不了
——我的第30 次申訴
王學理
“你也在喊冤叫屈?”我問。
“有冤必喊,有屈必叫,這是我們國家賦予公民的合法權利。”他答。
我點點頭,望著材料暗暗地想,如果這份申訴書從第一稿起,每投寄一
次謄抄或修改一遍的話,到現在應該是共有90 萬字經過了他的筆端,如此浩
大的文字工程,即是令專寫“三部曲”的作家也不得不為這位申訴者的毅力
和精神所折服。由此可以想見,這個案子耗費了他多少精力和心血。如果把
這些精力和時間用之於學術研究,那又是怎樣的一種景況?
“這30 次的申訴稿合起來可相當於三部長篇小說的文字數量。”我說
著,內心有一種為這無效的勞動的惋惜之情。
他嘆了口氣,目光暗淡下來,似在為我的惋惜之情作解釋:“作為一名
高級知識分子,正在用自己的知識和才智向國家和人民作奉獻的時候,卻遭
到政治上的打擊、人格上的侮辱,學術上的限製,盡管從中央到地方已申訴
二十多次,但卻猶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眼睜睜地看著釀成的這樁歷史冤
案不能平反,我不能不再次提出申訴,我覺得爭回人格和人權比做什麽都重
要。”
“您覺得文物局對您的處理不恰當?”我小心地問。
“不是不恰當,而是完全錯誤的。省文物局置自己1985 年下發的行之有
效的66 號文件於不顧,並置管理混亂,底數不清,按局文件該移交而不交,
致使隱匿的俑頭失盜的原秦俑考古隊隊長×××的直接責任於不顧,濫用權
力,藉助社會上不明前後兩個考古隊真相的錯覺,巧妙地移花接木,撤銷了
同此案毫無牽連的我的黨內外的一切職務,並取消兩年領隊資格。這既推卸
了自己按文件早應追查的逾期不交的責任,也庇護了關係網上的責任者。”
當王學理一口氣說完這番話時,臉漲得通紅。顯然他開始穩不住陣角而內心
激動起來了。
“我看過文物局下發的1985 年第66 號文件,但對您說的前後兩個考古
隊的真相和巧妙地移花接木等不明白,希望您能對此解釋一下。”我說。
靜,隻有風聲不斷傳來,我越來越感到劉占成的敘說已遠遠超出了案情本身
而具有了更加深層的意義和內涵。也正因為如此,這個案子才更加撲朔迷離,
像一團迷霧難以令我看到真實麵貌和窺視那曾發生和存在過的恩恩怨怨、是
是非非。既然我已踏進了這個神秘的區域,就索性辨清整個事情的真偽,透
過瀰漫的霧,去尋求一種更合乎情理的真實。
我決定去一趟西安,找當年的秦陵考古隊常務副隊長王學理,也許在他
的心中會裝著對事情的另一種全新的見地,我要在他的內心世界裏,尋求一
種更清新的東西。
王學理說:我無罪
三天後,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家屬院的一幢半舊的樓房裏,我見到了當
年的秦陵考古隊常務副隊長王學理。
和劉占成相比,他顯得過於消瘦和老氣了些,但這位60 年代畢業於西北
大學歷史係考古專業的學生,雖近“知天命”之年,但那雙明亮的眸子和看
似頗有些瀟灑的舉止,又讓人明顯地感到這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典型的知識分
子。
我說明了來意。
他望了望我,微微地露出一絲笑容,看得出這種微笑的背後帶著一種優
鬱和苦澀。他說:“現在報刊對這個案子及失盜原因的宣傳已經不少了,也
有這方麵的報告文學出現。但這些文章又大多把我王學理漏掉了。我沒有功
勞,連苦勞也沒有,現在是孤單無援。一些無聊的文人墨客貪財忘義,崇權
諂媚,憑藉手中的筆桿子樹起了一些高大的偶像,並在這些偶像身上附會上
一些近似傳奇的故事,以歌功頌德,使偶像更加高大壯觀。而把我的形象從
反麵來描繪,甚至寫成小醜。讓一個小醜來主持考古隊的工作,那麽丟東西
就成了必然結果,文章也就更具有了典型性和轟動效應。”
“請您不要誤會,我隻想了解一點將軍俑頭案的真實情況,並不想把誰
樹成偶像,同時也不願意把誰寫成小醜。何況從美學角度上看,旦角生角與
醜角一樣地令人可愛。或許醜到極至便是美到極至呢!”我說出了我的本意,
同時在走向他的心靈深處。
“你的話到是滿有些戲劇意味。”王學理依舊微笑著,但看得出他的精
神漸已爽朗起來。
“生活本身就是一場大戲麽!”我答。
他站起身,走到另一間屋裏,抱出一捆列印的材料,順手取了一份遞過
來。我一看,吃了一驚,足有三萬字的材料清楚地印製著一個醒目的標題:
將軍俑頭失盜的責任冤案為何平反不了
——我的第30 次申訴
王學理
“你也在喊冤叫屈?”我問。
“有冤必喊,有屈必叫,這是我們國家賦予公民的合法權利。”他答。
我點點頭,望著材料暗暗地想,如果這份申訴書從第一稿起,每投寄一
次謄抄或修改一遍的話,到現在應該是共有90 萬字經過了他的筆端,如此浩
大的文字工程,即是令專寫“三部曲”的作家也不得不為這位申訴者的毅力
和精神所折服。由此可以想見,這個案子耗費了他多少精力和心血。如果把
這些精力和時間用之於學術研究,那又是怎樣的一種景況?
“這30 次的申訴稿合起來可相當於三部長篇小說的文字數量。”我說
著,內心有一種為這無效的勞動的惋惜之情。
他嘆了口氣,目光暗淡下來,似在為我的惋惜之情作解釋:“作為一名
高級知識分子,正在用自己的知識和才智向國家和人民作奉獻的時候,卻遭
到政治上的打擊、人格上的侮辱,學術上的限製,盡管從中央到地方已申訴
二十多次,但卻猶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眼睜睜地看著釀成的這樁歷史冤
案不能平反,我不能不再次提出申訴,我覺得爭回人格和人權比做什麽都重
要。”
“您覺得文物局對您的處理不恰當?”我小心地問。
“不是不恰當,而是完全錯誤的。省文物局置自己1985 年下發的行之有
效的66 號文件於不顧,並置管理混亂,底數不清,按局文件該移交而不交,
致使隱匿的俑頭失盜的原秦俑考古隊隊長×××的直接責任於不顧,濫用權
力,藉助社會上不明前後兩個考古隊真相的錯覺,巧妙地移花接木,撤銷了
同此案毫無牽連的我的黨內外的一切職務,並取消兩年領隊資格。這既推卸
了自己按文件早應追查的逾期不交的責任,也庇護了關係網上的責任者。”
當王學理一口氣說完這番話時,臉漲得通紅。顯然他開始穩不住陣角而內心
激動起來了。
“我看過文物局下發的1985 年第66 號文件,但對您說的前後兩個考古
隊的真相和巧妙地移花接木等不明白,希望您能對此解釋一下。”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