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容懷疑,至今仍可看到陵園建築遺址內堆積著很厚的磚瓦殘片、紅燒土塊
以及炭跡灰跡等。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園的一部分,既然項羽燒毀了陵國建築,那麽洗劫
兵馬俑坑也在情理中了。當然,陵園建築明顯,而秦俑坑深埋於地下,不易
發現,但是我們知道始皇陵工程修建了幾十年,參加修建的人幾十萬,他們
中的多數人應該是了解秦陵布局的基本內容。這些人來自全國各地,項羽軍
中肯定會有參加過始皇陵園修建且知道兵馬俑情況的人。
既然項羽能夠知道秦陵附近有兵馬俑坑,又能知道俑坑所在地,那麽在
焚燒陵園建築的同時對兵馬俑坑的洗劫也就不難理解。盡管秦俑坑內沒有珍
寶奇貨,但有形同真人真馬的秦國軍隊和數以萬計的實戰兵器。項羽這位楚
國責族出身的將軍,對秦始皇以武力踏平楚地,殺死其祖父和叔父,毀滅他
貴族美夢的秦國軍隊自然懷有刻骨仇恨。單從報仇雪恥這一點而言,兵馬俑
軍陣正是最好的對象之一。在復仇心理的驅使下,他命令軍隊士卒掘開秦俑
坑,砸碎兵馬、奪走兵器、燒毀建築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事實還清楚地表明,在秦亡之前沒有人敢去焚毀兵馬俑坑,秦亡以後、
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項羽兵敗自刎烏江畔,漢高祖劉邦掌握政權後曾指派
始皇陵“守塚十二家”,主管看護陵園。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大規模的焚毀
現象也不可能。所以我認為兵馬俑坑的焚毀時間是在秦漢之際的重大政治變
動時期。在這個時期最有條件和可能的破壞者應是項羽。程學華先生(著名
考古學家、中國秦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我也不同意“沼氣自燃”說。所謂沼氣自燃,坑中並不存在產生沼氣的
條件,既沒有沼氣,哪來的“沼氣自燃”說?按發現被燒後的遺蹟遺物,結
合有關歷史文獻記載,袁仲一先生所說的項羽焚毀似乎還是言之有證,持之
有據的。但通過鑽探隊對陵園深入的調查鑽探和局部清理所獲資料來看,我
認為俑坑焚毀的真正原因是秦人的一種自焚儀式。
我的依據是1977 年,在秦陵園西側的內外城垣間發現一座曲尺形的馬廄
坑。局部清理時,我發現在坑的門道端底層有用細繩絞磚坯砌成的長140 厘
米、寬90 厘米、高60 厘米的引火底爐,坑道口施棚木處又留有入風空隙,
坑底西部和爐的前邊有一段不長的空間,堆放著大量被燒的灰燼,這明顯是
坑建成後為葬儀需要所焚毀的鐵證。其次陵國內還發現有被燒毀的陪葬坑。
更為有趣的是,與銅車馬為一組的陪葬坑,其中一個單元焚毀得很徹底,但
銅車馬所在的其它幾個單元並未焚毀。
兵馬俑坑的一組情況也是如此,一號坑焚毀較為徹底。二號坑東北隅蹲
跪式俑一區焚毀程度與一號坑略同。其它車、騎及步騎混編三區和三號坑相
同,未經焚毀。
從目前陵城垣以內和以外發現地下陪葬坑焚毀與未焚毀的情況可以歸納
為這樣幾個特點。
焚毀的陪葬坑一般為大中型,建築結構為多斜坡道,坡道對邊的坑壁也
見豎穴小道口。坑內有用夯土築起的隔梁,將坑分成若幹過洞或長廊,過洞
與長廊或徑直或縈環曲繞,但都能互相串通。坑的底部,周壁和頂部封口均
有木結構,頂部封口施棚木,葦席,周壁重疊側立壁板或壁柱。坑底先鋪墊
木,墊木上再鋪設較厚的板材。若是青磚墁地,便在墁地磚的兩側有用坊木
袱墊的通長底部。坑口架設棚木時,在坑底引火處的上部留有入風空隙。這
些形式結構的特點,頗似燒窯一樣易於燃燒。
未被焚毀的陪葬坑,多屬豎穴小孔。有的坑口封口封頂也施棚木,但坑
的周壁和底層無壁板、壁柱、墊木和鋪地板材,盛裝陪葬品的葬具,有方形
盒狀的木槨、棺,也有瓦棺的。坑內均無引火易燃的任何跡象。
從上述陪葬坑焚毀與未焚毀的形式結構特點看,所謂項羽焚毀兵馬俑坑
的論點顯然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一號坑大廳修建
時,為保護已清理出土的俑坑文物遺蹟,又仿秦代當時的建築設計.重新架設
木料覆蓋回填。一年後我們再發掘時,這些木料已腐朽不堪。項羽入關時,
坑已填近3 年,這時的木結構旱應腐朽,留下的也絕不可能再有較為完整的
木構榫鉚或架設接茬的關係。這種炭化情況,隻有在木炭焚毀前,木質尚好
的情況下才能出現。另外,項羽焚毀陵國的目的.在於報仇和盜取財物。從已
經探明清理的有關陪葬坑,乃至陵寢地宮擾亂跡象、盜洞的大小分析,可以
斷定不是大的兵韜盜竊。
根據對秦始皇陵地麵建築和地下陪葬坑探測清理所獲資料,我認為“項
羽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的記載,應是指楚兵在陵園地麵建築內,
以及炭跡灰跡等。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園的一部分,既然項羽燒毀了陵國建築,那麽洗劫
兵馬俑坑也在情理中了。當然,陵園建築明顯,而秦俑坑深埋於地下,不易
發現,但是我們知道始皇陵工程修建了幾十年,參加修建的人幾十萬,他們
中的多數人應該是了解秦陵布局的基本內容。這些人來自全國各地,項羽軍
中肯定會有參加過始皇陵園修建且知道兵馬俑情況的人。
既然項羽能夠知道秦陵附近有兵馬俑坑,又能知道俑坑所在地,那麽在
焚燒陵園建築的同時對兵馬俑坑的洗劫也就不難理解。盡管秦俑坑內沒有珍
寶奇貨,但有形同真人真馬的秦國軍隊和數以萬計的實戰兵器。項羽這位楚
國責族出身的將軍,對秦始皇以武力踏平楚地,殺死其祖父和叔父,毀滅他
貴族美夢的秦國軍隊自然懷有刻骨仇恨。單從報仇雪恥這一點而言,兵馬俑
軍陣正是最好的對象之一。在復仇心理的驅使下,他命令軍隊士卒掘開秦俑
坑,砸碎兵馬、奪走兵器、燒毀建築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事實還清楚地表明,在秦亡之前沒有人敢去焚毀兵馬俑坑,秦亡以後、
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項羽兵敗自刎烏江畔,漢高祖劉邦掌握政權後曾指派
始皇陵“守塚十二家”,主管看護陵園。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大規模的焚毀
現象也不可能。所以我認為兵馬俑坑的焚毀時間是在秦漢之際的重大政治變
動時期。在這個時期最有條件和可能的破壞者應是項羽。程學華先生(著名
考古學家、中國秦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我也不同意“沼氣自燃”說。所謂沼氣自燃,坑中並不存在產生沼氣的
條件,既沒有沼氣,哪來的“沼氣自燃”說?按發現被燒後的遺蹟遺物,結
合有關歷史文獻記載,袁仲一先生所說的項羽焚毀似乎還是言之有證,持之
有據的。但通過鑽探隊對陵園深入的調查鑽探和局部清理所獲資料來看,我
認為俑坑焚毀的真正原因是秦人的一種自焚儀式。
我的依據是1977 年,在秦陵園西側的內外城垣間發現一座曲尺形的馬廄
坑。局部清理時,我發現在坑的門道端底層有用細繩絞磚坯砌成的長140 厘
米、寬90 厘米、高60 厘米的引火底爐,坑道口施棚木處又留有入風空隙,
坑底西部和爐的前邊有一段不長的空間,堆放著大量被燒的灰燼,這明顯是
坑建成後為葬儀需要所焚毀的鐵證。其次陵國內還發現有被燒毀的陪葬坑。
更為有趣的是,與銅車馬為一組的陪葬坑,其中一個單元焚毀得很徹底,但
銅車馬所在的其它幾個單元並未焚毀。
兵馬俑坑的一組情況也是如此,一號坑焚毀較為徹底。二號坑東北隅蹲
跪式俑一區焚毀程度與一號坑略同。其它車、騎及步騎混編三區和三號坑相
同,未經焚毀。
從目前陵城垣以內和以外發現地下陪葬坑焚毀與未焚毀的情況可以歸納
為這樣幾個特點。
焚毀的陪葬坑一般為大中型,建築結構為多斜坡道,坡道對邊的坑壁也
見豎穴小道口。坑內有用夯土築起的隔梁,將坑分成若幹過洞或長廊,過洞
與長廊或徑直或縈環曲繞,但都能互相串通。坑的底部,周壁和頂部封口均
有木結構,頂部封口施棚木,葦席,周壁重疊側立壁板或壁柱。坑底先鋪墊
木,墊木上再鋪設較厚的板材。若是青磚墁地,便在墁地磚的兩側有用坊木
袱墊的通長底部。坑口架設棚木時,在坑底引火處的上部留有入風空隙。這
些形式結構的特點,頗似燒窯一樣易於燃燒。
未被焚毀的陪葬坑,多屬豎穴小孔。有的坑口封口封頂也施棚木,但坑
的周壁和底層無壁板、壁柱、墊木和鋪地板材,盛裝陪葬品的葬具,有方形
盒狀的木槨、棺,也有瓦棺的。坑內均無引火易燃的任何跡象。
從上述陪葬坑焚毀與未焚毀的形式結構特點看,所謂項羽焚毀兵馬俑坑
的論點顯然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一號坑大廳修建
時,為保護已清理出土的俑坑文物遺蹟,又仿秦代當時的建築設計.重新架設
木料覆蓋回填。一年後我們再發掘時,這些木料已腐朽不堪。項羽入關時,
坑已填近3 年,這時的木結構旱應腐朽,留下的也絕不可能再有較為完整的
木構榫鉚或架設接茬的關係。這種炭化情況,隻有在木炭焚毀前,木質尚好
的情況下才能出現。另外,項羽焚毀陵國的目的.在於報仇和盜取財物。從已
經探明清理的有關陪葬坑,乃至陵寢地宮擾亂跡象、盜洞的大小分析,可以
斷定不是大的兵韜盜竊。
根據對秦始皇陵地麵建築和地下陪葬坑探測清理所獲資料,我認為“項
羽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的記載,應是指楚兵在陵園地麵建築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