轡狀,食指與中指留有空隙,以便轡索通過,在拇指的內側有一半圓形陶環,


    似為勒轡時拇指的護套。三俑均身穿戰袍,外披鎧甲,披膊長及腕部,手上


    罩有護手甲,頸圍方型盆領,脛著護腿外套,足登方口齊頭履,頭頂右側梳


    髻,外罩白色圓形軟帽,帽上又戴有卷尾長冠,嘴上的八字微須,瀟灑飄逸,


    雙目炯炯前視,顯示了秦兵在陣戰中兇悍威猛的曠世雄威。


    關於步兵、車戰的立體透視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便有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搏鬥,而戰爭無非是擴


    大了的搏鬥。正如近代著名的軍事戰略家克勞塞維茨所言:“如果我們想要


    把構成戰爭的無數個搏鬥作為一個統一體來考慮,那麽最好想像一下兩個人


    搏鬥的情況。每一方都力圖用體力迫使對方服從自己的意誌,他的直接目的


    是打垮對方,使對方不能再作任何抵抗。因此,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


    誌的一種暴力行為。”實際上,人類社會戰爭胚胎的產生,應該說是從孕育


    步兵的對抗開始的。


    中國步兵是古代諸兵種中最早誕生的兵種,但隨戰鬥手段的進步,它卻


    反過來屈尊在車戰時代的戰車兵卒之下。由於鐵兵器的出現、弩的發明、軍


    隊遠戰能力的增強,戰車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車兵反過來又成為步兵的


    輔助兵種。從此,步兵作為一個重要的獨立兵種,才再次活躍在戰爭的舞台


    之上。關於中國建製步兵的最早記載,應屬公元前719 年,宋、衛等國聯軍


    “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一段。“徒兵”,就是徒步之兵。商周時期,站


    在戰車上作戰的“甲士”是奴隸主貴族,而車下由“眾人”、“多臣”、“庶


    民”等奴隸組成的步兵隻能附屬戰車。春秋時期,鄭、晉等中原國家在對戎


    狄的戰爭中,為戰勝這些居於山林穀地、善用步兵進攻的少數民族,就不得


    不在保持原來隸屬步兵的同時,率先建立起能夠獨立作戰的建製步兵。公元


    前633 年,晉文公在作“三軍”的同時,又“作三行以禦狄”。“行”是原


    來隸屬步兵“徒卒”的隊形名稱,據考古學家王學理研究,此處當指步兵無


    疑,而“三行”就是晉國最早出現的建製步兵。


    盡管建製步兵已經產生,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它並沒有形成軍隊的主


    力,而隻是用在西方和北方邊防上對付戎狄之中,可中原地區依然是戰車統


    治的戰場。公元前541 年,“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及群狄於太原,崇卒也。戰


    將魏舒曰:‘彼徒我車,所遇又厄,請以什共車(以多卒配合甲士共同作戰),


    必克。因諸厄,又請。請皆卒(請甲士們都下車來作戰),自我始’。乃毀


    車以為行,五乘為二伍。”這次晉國“毀車以為行”。以步兵配合甲兵作戰


    的戰役表明,在中原大地上已經產生了第一支用建製步兵作戰的部隊。盡管


    這支步兵部隊還是由戰車部隊臨時改編的,免不了幼稚,甚至遭到了“翟人


    笑之,未陣而薄之”,但它畢竟在春秋末期開創了一個國內戰場上廣泛使用


    步兵的“步兵時代”,為後世戰爭的多層麵、多兵種、大規模的快速作戰方


    式奠定了基礎。


    到公元前505 年,吳楚大戰爆發,就在這次大戰中,“吳闔廬選多力者


    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為前陣,與荊戰,遂有郢。東征至於庳廬,西伐


    至於巴蜀,北迫齊晉,令行中國。”吳王夫差的軍隊編製是以百人為一“徹


    行”,百“徹行”為一方陣用於作戰。到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步兵人數已達


    到數十萬甚至百萬。從此步兵作為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活躍在戰爭的舞台


    上,並逐漸走上成熟。


    從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排列的兵陣來看,秦步兵的數量大,遠戰能力強,


    而當時的軍事指揮家又善於處理步兵同戰車、騎兵的配合關係,諸兵種協同


    作戰,因而形成了軍事編製的最大標誌。秦俑一號坑的矩陣是以步兵為主、


    同戰車穿插排列的兵力部署。其協調車、步關係的作法,是“魚麗之陣”變


    化了的形式。盡管戰車有左右和前後的雙車編組之別,但總體上是車的前後


    及兩側都有步兵湧隊列。這種編組,既有古代兵書上所說的“魚麗之陣”的


    車、步協同的寬大界麵,又突破了在二線或三線的兵力配置,從而就出現了


    強大的縱深,形成了“本甲不斷”的雄壯氣勢,正是由於步兵和騎兵躋身於


    戰場並日益顯示出強大的優越性,才使那動輒千百乘、大排麵密集的車陣戰,


    在中華大地上叱吒風雲地度過了十多個世紀之後,不得不相形見絀地退出歷


    史舞台。


    中國古代戰爭車戰的興起可以追溯到殷代,經過殷周時期千餘年的發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嶽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嶽南並收藏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