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世界城市時代,真正左右政黨政治的還不是理論和口號,而是一種更加現實的力量——金錢。金錢不僅控製了世界城市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而且也控製了他們的政治生活,一句話,“隻有當人們有錢時,才能利用憲法所賦予的權利”。斯賓格勒說:
“民主政治和財閥政治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麵:希望與現實、理論與實際、知與行。世界改良家和自由的教導者事實上都是使金錢發生效力的幫凶,可他們卻去絕望地反對金錢,這一戰鬥真是一出悲喜劇。要尊重大多數人——體現在人人平等、自然權利、普選等原則中——如同輿論自由(尤其是出版自由)一樣,不過是無階級者的階級理想。這些都隻是理想,而實際上,輿論自由還涉及到輿論的準備,那是要花錢的;出版自由則存在一個擁有印刷機的問題,這也是與金錢有關的;隨選舉權而來的是拉選票,在這裏,也是誰花錢,就由誰作主。觀念的代表總隻能照看到一方,而金錢的代表卻能對另一方也發揮作用。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概念隻有靠金錢才能發揮效用。”
西方的議會民主製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所謂的“普選權”的觀念。普選權,表麵上是“民眾自決”,可實際上這隻是一個漂亮的辭藻,選舉早已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因為那所謂的選民不過是一些無機的存在,沒有形式,沒有傳統,隻是一群烏合之眾,真正的權力完全旁落到新興的政黨領袖的手中,這些政黨領袖通過一切智性的強製機器把他們的意誌強加於人民,他們把輿論僅僅當作一種可以製造出來、用來打擊對手的武器。
政黨政治的一個重要形式就是競選。在古典時代,例如羅馬,競選是在廣場以麵對麵的方式進行的,為了拉選票,候選人用盡了各種手段:煽動悲情的啜泣,對觀眾的無恥奉承,對對手的惡意攻擊,華麗的辭藻,拉攏人心的禮品,甚至使用恐嚇和打擊,等等;而處於“同時代”的英美的民主政治,除這些手段以外,現在還利用才智和金錢發明了新的“遠程武器”——報紙和電台,在這裏:“人們再也不必麵對麵說話;出版及其同行新聞電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把全部的民族和整個大陸的醒覺意識置於由論點、口號、觀點、情景、情感所匯集成的震耳欲聾的猛烈炮火底下,以致每一個自我都變成了一個可怕的智性的東西的純粹函數。從政治上看,金錢並不是從一個人的手裏轉到另一個人的手裏。它不會把自己變成請帖和美酒。它變成了力量,它的多寡決定了它能發揮影響的強度。”
在此,重要的不是斯賓格勒對民主政治所懷有的那種貴族式的憤懣之情,而是他透視這一政治形式時所展示的現代心靈的特徵:無機性、反歷史性、淺表性等等,而這一切與後現代的心靈並無本質的差異,而隻有程度的差異,且是愈演愈烈。並且,在此,斯賓格勒提到了報紙的作用。我們進一步需要看一下他對“報紙”這一文明時代的載體作的形態學描繪,這整個地就是對“後現代”的一次觀相式的診斷。
斯賓格勒討論過一個重要的概念——語言。但他的討論並未局限在18世紀以來歐洲語言學家的範圍,即把語言視作一個實體或原子性的存在,通過對字詞、句法或文法的分析去探究語言的內部規律。他是把語言視作文化現象中的一個單位、視作一種表現和交流的工具,來考察其形式的發展,也就是說,他關注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語言作為一種傳達手段的方麵。他認為,人類的語言有兩個方麵:一是為了表現,即為了在世界麵前實現自己,為了對自己顯示自己的存在,他把這稱之為出自於生命本然的需要的“表現性的語言”;另一種則是為了讓自己能被確定的存在所了解、為了在醒覺存在之間建立一種聯繫的語言,他把它稱之為“交往性的語言”。表現性的語言僅僅證明了一個“我”的存在,而交往性的語言則假定了有個“你”的存在。表現技術的基本單位是“動機”,交往技術的基本單位則是“符號”。
在前文化時期,人類的交流還是麵對麵的“言語”交流,所有的動機和符號皆是當下時刻的產物,隻對積極的醒覺意識的單個行動有意義,它們的實際意義與它們被感覺到或被願望的意義是同一的。但當“符號”儲備到一定量、可以為運用符號的行為服務的時候,交流的活動就從它的手段中分化出來了,而手段也從它們的意義中分化出來了,言語與它的意義之間出現了分離。文字的語言出現了——先是名稱和概念的出現,接著是句法和文法體係的出現——“借著文字言說之助,理解已獲得了對醒覺意識的絕對控製,如今,它還要從可感覺的文字機製的種種限製中掙脫出來,向著純粹的智性的機製邁進。這樣,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藉助的是心智,而不是感覺。”
到高級文化階段,又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言語,一種距離性的言語——書寫。這是一種具有巨大的內在力量的發明。因此,在文字語言的命運中,又一次出現了一個突然的、決定性的轉變。“書寫文字是一種全新的語言,它意味著人的醒覺意識的各種關係的徹底改變,因為它把醒覺意識從現時的專製中解放出來了。”斯賓格勒說,書寫是“久遠”的偉大象徵,所謂“久遠”,不僅指空間廣延上的距離,而且首要的是指綿延、未來和追求永恆的意誌。說和聽隻在近處和現時發生,但通過文字,一個人可以向他從來沒有見過的人、甚至於還沒有出生的人說話;一個人的聲音在他死後數個世紀還可以被人聽到。
“民主政治和財閥政治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麵:希望與現實、理論與實際、知與行。世界改良家和自由的教導者事實上都是使金錢發生效力的幫凶,可他們卻去絕望地反對金錢,這一戰鬥真是一出悲喜劇。要尊重大多數人——體現在人人平等、自然權利、普選等原則中——如同輿論自由(尤其是出版自由)一樣,不過是無階級者的階級理想。這些都隻是理想,而實際上,輿論自由還涉及到輿論的準備,那是要花錢的;出版自由則存在一個擁有印刷機的問題,這也是與金錢有關的;隨選舉權而來的是拉選票,在這裏,也是誰花錢,就由誰作主。觀念的代表總隻能照看到一方,而金錢的代表卻能對另一方也發揮作用。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概念隻有靠金錢才能發揮效用。”
西方的議會民主製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所謂的“普選權”的觀念。普選權,表麵上是“民眾自決”,可實際上這隻是一個漂亮的辭藻,選舉早已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因為那所謂的選民不過是一些無機的存在,沒有形式,沒有傳統,隻是一群烏合之眾,真正的權力完全旁落到新興的政黨領袖的手中,這些政黨領袖通過一切智性的強製機器把他們的意誌強加於人民,他們把輿論僅僅當作一種可以製造出來、用來打擊對手的武器。
政黨政治的一個重要形式就是競選。在古典時代,例如羅馬,競選是在廣場以麵對麵的方式進行的,為了拉選票,候選人用盡了各種手段:煽動悲情的啜泣,對觀眾的無恥奉承,對對手的惡意攻擊,華麗的辭藻,拉攏人心的禮品,甚至使用恐嚇和打擊,等等;而處於“同時代”的英美的民主政治,除這些手段以外,現在還利用才智和金錢發明了新的“遠程武器”——報紙和電台,在這裏:“人們再也不必麵對麵說話;出版及其同行新聞電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把全部的民族和整個大陸的醒覺意識置於由論點、口號、觀點、情景、情感所匯集成的震耳欲聾的猛烈炮火底下,以致每一個自我都變成了一個可怕的智性的東西的純粹函數。從政治上看,金錢並不是從一個人的手裏轉到另一個人的手裏。它不會把自己變成請帖和美酒。它變成了力量,它的多寡決定了它能發揮影響的強度。”
在此,重要的不是斯賓格勒對民主政治所懷有的那種貴族式的憤懣之情,而是他透視這一政治形式時所展示的現代心靈的特徵:無機性、反歷史性、淺表性等等,而這一切與後現代的心靈並無本質的差異,而隻有程度的差異,且是愈演愈烈。並且,在此,斯賓格勒提到了報紙的作用。我們進一步需要看一下他對“報紙”這一文明時代的載體作的形態學描繪,這整個地就是對“後現代”的一次觀相式的診斷。
斯賓格勒討論過一個重要的概念——語言。但他的討論並未局限在18世紀以來歐洲語言學家的範圍,即把語言視作一個實體或原子性的存在,通過對字詞、句法或文法的分析去探究語言的內部規律。他是把語言視作文化現象中的一個單位、視作一種表現和交流的工具,來考察其形式的發展,也就是說,他關注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語言作為一種傳達手段的方麵。他認為,人類的語言有兩個方麵:一是為了表現,即為了在世界麵前實現自己,為了對自己顯示自己的存在,他把這稱之為出自於生命本然的需要的“表現性的語言”;另一種則是為了讓自己能被確定的存在所了解、為了在醒覺存在之間建立一種聯繫的語言,他把它稱之為“交往性的語言”。表現性的語言僅僅證明了一個“我”的存在,而交往性的語言則假定了有個“你”的存在。表現技術的基本單位是“動機”,交往技術的基本單位則是“符號”。
在前文化時期,人類的交流還是麵對麵的“言語”交流,所有的動機和符號皆是當下時刻的產物,隻對積極的醒覺意識的單個行動有意義,它們的實際意義與它們被感覺到或被願望的意義是同一的。但當“符號”儲備到一定量、可以為運用符號的行為服務的時候,交流的活動就從它的手段中分化出來了,而手段也從它們的意義中分化出來了,言語與它的意義之間出現了分離。文字的語言出現了——先是名稱和概念的出現,接著是句法和文法體係的出現——“借著文字言說之助,理解已獲得了對醒覺意識的絕對控製,如今,它還要從可感覺的文字機製的種種限製中掙脫出來,向著純粹的智性的機製邁進。這樣,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藉助的是心智,而不是感覺。”
到高級文化階段,又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言語,一種距離性的言語——書寫。這是一種具有巨大的內在力量的發明。因此,在文字語言的命運中,又一次出現了一個突然的、決定性的轉變。“書寫文字是一種全新的語言,它意味著人的醒覺意識的各種關係的徹底改變,因為它把醒覺意識從現時的專製中解放出來了。”斯賓格勒說,書寫是“久遠”的偉大象徵,所謂“久遠”,不僅指空間廣延上的距離,而且首要的是指綿延、未來和追求永恆的意誌。說和聽隻在近處和現時發生,但通過文字,一個人可以向他從來沒有見過的人、甚至於還沒有出生的人說話;一個人的聲音在他死後數個世紀還可以被人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