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不願承認也罷,心中想不到也好,他有意無意中總是對崔卓的孤傲和刻板有牴觸之心,隻因他是父親,是長輩,才不敢說是心存反感。平常之時就算不刻意流露出來,也是能躲就躲,能不說就不說,一句話,敬而遠之。
曹學正鬚髮飛揚,盡管汗珠滾滾,不過精神十足,一到車前,先不理崔卓,竟是一把拉住崔向雙手,激動地說道:“崔向,先前為師在學堂之中所講的杜牧之詩《過華清宮絕句》中,所提的荔枝並非出自袁州,而是產自欽州,咳咳,人老了,過目不望的本領大不如從前,莫怪,莫怪!”
曹學正一臉訕訕,目光躲閃,難為老夫子一生嚴謹,卻出了不大不小的一個小錯,隻覺麵上無光,拚了一把老骨頭也要跑來向崔向說個清楚。崔向敢不領情,急忙說道:“此事也有學生的不是,以前先生也講過此詩,不過學生沒有記住。先生昨日再提,學生也沒有當時想起,也算學業不精。”
曹學正頓時直起了身板,一字一句地說道:“治學應當嚴謹,求學應該精益求精,你自當謹記。”
崔向見曹學正給坡就下,心中正感念他不顧老邁送別之情,怎會笑他,也是格外恭謹:“謹遵先生教誨,學生銘記在心。”
曹學正這才露出笑臉,揮揮手:“你與秦大他們說說話,我自與你父有話要說。”
不用猜,崔向也知道曹學正要和父親說什麽……
第八章 問學
昨夜直到三更之時還未入睡,曹學正翻遍自有詩以來所有典籍,也沒有找到崔向所作的勸學詩出自何處,他心中說不出是失望還是驚喜,隻打定了一個主意,一定要親自問崔卓一問,若此詩並非崔卓所寫,那崔向就真是他平生以來最得意的弟子了。
正要睡下之時,曹學正忽然翻到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才發覺原來是寫的欽州荔枝,虧了他還故作高深在學堂之上賣弄,錯將欽州當袁州。這一發現讓曹學正老臉又紅又燒,本來剛剛才有一點睡意頓時不見,在強烈的不安和求知慾的鼓動之下,他披衣夜讀,奮戰一宿,終於在天明之時又解讀了幾首詩的疑點難點,自我感覺恢復了一些自信,就匆匆趕到縣學,率眾前來送別崔向。
曹學正送別之意有三,其一,糾正杜牧之詩的錯誤,挽回麵子。其二,向崔卓求證勸學詩之事,確定崔向才學。其三,再小露一把才華,省得被崔向小瞧。
縣學之中,除了範非和他的追隨者沒有前來,其餘二十餘人全數到齊。
前日才見,今日又聚,崔向向諸位同窗一一見禮。秦大有些不好意思,嘿嘿嘿嘿傻笑不停,崔向也沒理他,隻和眾人寒喧。
“我來吹笛!”
“我來吟詩!”
“我來折柳!”
眾學子見一旁別人送別頗有詩情畫意,都紛紛意動,準備挽袖添亂。隻是眾人來時匆忙,沒人隨身帶有豎笛,還是秦大靈機一動,折了幾枝柳枝,折成寸長大小,輕輕旋轉脫皮,不多時,就做出幾個柳笛。
眾人齊吹,柳笛嗚鳴,雖不動聽,也別有蕭蕭離別之意。秦大合著柳笛節拍,慷然唱道:“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唱著唱著,秦大再也隱忍不住,豆大的眼淚撲撲落下,也不顧眾人在場,猛地一擦眼淚,一跺腳:“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二郎,路遠難行,莫要忘記歸時之路。”
崔向也是眼眶濕潤,雙手胸前一叉:“秦大,諸位同窗,送君千裏,終有一別,多謝諸位抬愛送別,崔向感激不盡。”
一時,一場灑淚而別的場景生動上演。
另一側,曹學正從身上取上一張折得方方正正的紙張,打開交到崔卓手中。崔卓接過一看,又聽曹學正說個不停,臉上露出懷疑和驚訝之色,扭頭去看崔向,眼中全是疑問和不解,還有一絲淡淡的讚賞。
終於揚馬啟程,走出很遠,崔向從車中掀開車簾,還可看到曹學正矗立路邊,揮手致意,不由心中感嘆,老夫子看似古板無趣,其實也是至情至性之人。然而他卻是想錯了,曹學正揮手之間,一臉惋惜,正為剛才隻顧著和崔卓探討崔向書法的得失,而忘了向崔向再吟誦一首精心準備的描寫袁州的詩作,此時心中懊悔不已。
車輪吱吱,車廂之內崔向和崔卓相對而坐,一時無語。崔吳氏因連夜收拾衣物,過於疲倦已經側臥而睡。車廂內的設施和寬廣出乎崔向想像,不但坐臥用具齊全,還有如同抽屜一般的暗格,可以用來盛裝細碎物品或者食物,車廂寬大舒適,即便四五人同乘一車也不覺擁擠。
崔卓幾次欲言又止,目光閃動狐疑之意,卻最終沒有開口。崔向視而不見,心中卻道,你不問,我就不說,看誰耗得過誰?
不多久,崔向就對唐朝的馬車有了切身體會,噪音大不說,實木的車輪將地麵的不平和每一絲震動都傳遞到車廂之中,一點不漏地讓每位乘客都如實地感受到顛簸,直將全身的每一塊骨頭都要震散——他終於明白為何古人都害怕顛沛流離之苦,以馬車每天不過三四十裏的行程,從新吳趕到袁州幾乎要半月有餘,當真是度日如年,不勝其苦。
古代重離別,十裏相送,也是深知行路難,相見難,乘車難。
曹學正鬚髮飛揚,盡管汗珠滾滾,不過精神十足,一到車前,先不理崔卓,竟是一把拉住崔向雙手,激動地說道:“崔向,先前為師在學堂之中所講的杜牧之詩《過華清宮絕句》中,所提的荔枝並非出自袁州,而是產自欽州,咳咳,人老了,過目不望的本領大不如從前,莫怪,莫怪!”
曹學正一臉訕訕,目光躲閃,難為老夫子一生嚴謹,卻出了不大不小的一個小錯,隻覺麵上無光,拚了一把老骨頭也要跑來向崔向說個清楚。崔向敢不領情,急忙說道:“此事也有學生的不是,以前先生也講過此詩,不過學生沒有記住。先生昨日再提,學生也沒有當時想起,也算學業不精。”
曹學正頓時直起了身板,一字一句地說道:“治學應當嚴謹,求學應該精益求精,你自當謹記。”
崔向見曹學正給坡就下,心中正感念他不顧老邁送別之情,怎會笑他,也是格外恭謹:“謹遵先生教誨,學生銘記在心。”
曹學正這才露出笑臉,揮揮手:“你與秦大他們說說話,我自與你父有話要說。”
不用猜,崔向也知道曹學正要和父親說什麽……
第八章 問學
昨夜直到三更之時還未入睡,曹學正翻遍自有詩以來所有典籍,也沒有找到崔向所作的勸學詩出自何處,他心中說不出是失望還是驚喜,隻打定了一個主意,一定要親自問崔卓一問,若此詩並非崔卓所寫,那崔向就真是他平生以來最得意的弟子了。
正要睡下之時,曹學正忽然翻到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才發覺原來是寫的欽州荔枝,虧了他還故作高深在學堂之上賣弄,錯將欽州當袁州。這一發現讓曹學正老臉又紅又燒,本來剛剛才有一點睡意頓時不見,在強烈的不安和求知慾的鼓動之下,他披衣夜讀,奮戰一宿,終於在天明之時又解讀了幾首詩的疑點難點,自我感覺恢復了一些自信,就匆匆趕到縣學,率眾前來送別崔向。
曹學正送別之意有三,其一,糾正杜牧之詩的錯誤,挽回麵子。其二,向崔卓求證勸學詩之事,確定崔向才學。其三,再小露一把才華,省得被崔向小瞧。
縣學之中,除了範非和他的追隨者沒有前來,其餘二十餘人全數到齊。
前日才見,今日又聚,崔向向諸位同窗一一見禮。秦大有些不好意思,嘿嘿嘿嘿傻笑不停,崔向也沒理他,隻和眾人寒喧。
“我來吹笛!”
“我來吟詩!”
“我來折柳!”
眾學子見一旁別人送別頗有詩情畫意,都紛紛意動,準備挽袖添亂。隻是眾人來時匆忙,沒人隨身帶有豎笛,還是秦大靈機一動,折了幾枝柳枝,折成寸長大小,輕輕旋轉脫皮,不多時,就做出幾個柳笛。
眾人齊吹,柳笛嗚鳴,雖不動聽,也別有蕭蕭離別之意。秦大合著柳笛節拍,慷然唱道:“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唱著唱著,秦大再也隱忍不住,豆大的眼淚撲撲落下,也不顧眾人在場,猛地一擦眼淚,一跺腳:“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二郎,路遠難行,莫要忘記歸時之路。”
崔向也是眼眶濕潤,雙手胸前一叉:“秦大,諸位同窗,送君千裏,終有一別,多謝諸位抬愛送別,崔向感激不盡。”
一時,一場灑淚而別的場景生動上演。
另一側,曹學正從身上取上一張折得方方正正的紙張,打開交到崔卓手中。崔卓接過一看,又聽曹學正說個不停,臉上露出懷疑和驚訝之色,扭頭去看崔向,眼中全是疑問和不解,還有一絲淡淡的讚賞。
終於揚馬啟程,走出很遠,崔向從車中掀開車簾,還可看到曹學正矗立路邊,揮手致意,不由心中感嘆,老夫子看似古板無趣,其實也是至情至性之人。然而他卻是想錯了,曹學正揮手之間,一臉惋惜,正為剛才隻顧著和崔卓探討崔向書法的得失,而忘了向崔向再吟誦一首精心準備的描寫袁州的詩作,此時心中懊悔不已。
車輪吱吱,車廂之內崔向和崔卓相對而坐,一時無語。崔吳氏因連夜收拾衣物,過於疲倦已經側臥而睡。車廂內的設施和寬廣出乎崔向想像,不但坐臥用具齊全,還有如同抽屜一般的暗格,可以用來盛裝細碎物品或者食物,車廂寬大舒適,即便四五人同乘一車也不覺擁擠。
崔卓幾次欲言又止,目光閃動狐疑之意,卻最終沒有開口。崔向視而不見,心中卻道,你不問,我就不說,看誰耗得過誰?
不多久,崔向就對唐朝的馬車有了切身體會,噪音大不說,實木的車輪將地麵的不平和每一絲震動都傳遞到車廂之中,一點不漏地讓每位乘客都如實地感受到顛簸,直將全身的每一塊骨頭都要震散——他終於明白為何古人都害怕顛沛流離之苦,以馬車每天不過三四十裏的行程,從新吳趕到袁州幾乎要半月有餘,當真是度日如年,不勝其苦。
古代重離別,十裏相送,也是深知行路難,相見難,乘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