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積極參加寫作的這部著作,體裁十分龐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把它歸入回憶錄一類作品中去,因為沙皇是《北方大戰史》中重大事件的必然見證人,彼得的親身感受,在字裏行間隨處都有流露。但是《北方大戰史》同時也是一部史學巨著。彼得依據的與其說是他本人和戰友們的記憶,不如說是各種文獻。寫過本書初稿的主要作者,禦前機要秘書馬卡羅夫的桌子上,堆滿了行軍日誌、作戰報告、各種布告、致外國朝廷的國書,緬希科夫、列普林、舍列麥捷夫和其他將領們的報告。在手稿中沙皇加了不少批註,要求執筆者準確描述一些事件和它們發生的日期,諸如“數字需核對”,“此條應修改或重寫”,“修改,從此處起要重寫”。書中,除利用俄國文獻外,還利用了瑞典和土耳其史學家的著作以及被俘的瑞典將領的口供。


    最後,《北方大戰史》還可看作是一部政論作品,因為書中涉及了當時的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屬於這類問題的首先是對戰爭伊始俄軍敗於納爾瓦附近的描寫,還有關於阿斯特拉罕和布拉文起義,關於普魯特遠征,以及太子阿列克謝案件等。當然,彼得無意詳細闡述這些事件,因為這些事件不會給他的活動增加光彩。但彼得也不想裝成沒事人的樣子,盡管是一筆帶過,但他畢竟還是交待了這些事件的原委。書中有三處提到了太子阿列克謝案件,但總共也不過寥寥數行而已。


    帝王為自己的政績修史,並非自彼得始。這一傳統始於曾主持《皇帝史鑑》編纂工作的伊凡四世時代。在羅曼諾夫皇朝第一個沙皇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當政時期,在他的父親費拉列特大主教的領導下編寫了《新編年史編纂者》一書。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當初也曾想編寫自己在位時期的歷史,但未能如願。為此他還設立過一所史料館,但也僅限於搜集材料而已。彼得一世是決定使子孫後代銘記他勳業的最後一名沙皇。在他身後,對此再也無人問津了。


    彼得大帝傳略--第十四章 京城聖彼得堡


    第十四章 京城聖彼得堡


    彼得堡,正式名稱是聖彼得堡,它不僅被彼得視同拱壁並引以為自豪,而且也是他君權的象徵和改革時代的標誌。


    當然,新都不代表整個俄國的風貌。恰恰相反,無論就建築風格或居民生活方式而言,它都是一座絕無僅有的名城。當首都警察局局長為它的居民改穿皮鞋而到處奔走的時候,除少數幾個城市之外,整個露西還在穿著已經穿了二百年的長袍,拖著啪噠啪噠作響的樹皮鞋。彼得堅決要求貴族婦女參加社交活動,但外省的妙齡少女多年來卻一直深居閨閫,對她們嚴加防範,唯恐受到外界誘惑。隻有首都才建起了供上流社會使用的磚瓦房屋,大街上有路燈照明,還開闢了公園。在彼得的版圖遼闊的帝國裏,彼得堡有許多東西是其他地區連想也想不到的。


    彼得盡力想把一些新事物給予這個老大帝國,彼得堡的建成可以說是這種新事物的一個範例。


    彼得自己也認為,建立新都是他在位時期的豐功偉業之一。


    在彼得時代,彼得堡的房屋建築經歷過三個階段,即木結構,土坯結構(1711——1717年)和磚瓦結構。


    在彼得堡營建初期所修建的房屋都是老式的,沒有一定之規,和許多其他古老的俄羅斯城市一樣,這裏到處是用圓木建的簡陋小房,彎彎曲曲的大街小巷。保留到現在的唯一的一座建築物,就是彼得住過的一所小木房。


    當時經常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的三一廣場是最初的市中心。三一大教堂和政府機關辦公樓就建在那裏。


    瓦西裏耶夫島在當時還是個沒有人煙的荒島。島上灌木叢生,人們就在那裏放牧。1711年,島上建起了唯一的一所大宅院,這就是緬希科夫公爵家的兩層小樓,當時的人認為,這所小樓很漂亮,不過仍是木結構的。從涅瓦河到樓前開了一條水渠,這樣,特級公爵一走出門廊就可以坐上小艇。公爵府邸的後麵開闢了一座公園,但始終沒有建成。在島的狹長沙灘上有三架風車。


    人口較多的是海軍部島,島上建有阿普拉克辛伯爵和莎菲羅夫等達官顯宦的府邸。挨著海軍部的是一些雜亂無章的小木房,那是在造船廠和製繩廠做工的俄國工匠和外國工匠的住房。全城這時約莫有七百五十到八百戶人家,總共約八千居民。


    彼得認真抓彼得堡城的營建工作是在波爾塔瓦大捷和占領波羅的海沿岸之後。沙皇建設他的“樂園”可以用兩種方法:或者根據新的規劃,拆除舊房,另建新房;或者使新規劃適應現有的建築物,並對新建築嚴加管理。彼得一開始對這兩種方案都不同意,決定讓彼得堡原封不動,維持現狀,在附近另覓新址,以便城市建設的設想不受任何限製。


    沙皇想像中的新城是什麽樣子,它同舊都莫斯科應該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要有筆直的街道,宏大的公園和寬闊的林蔭道,而運河應提供舟楫之便。城市的房屋建築應按政府製訂的規劃進行。規格應包括一切細節:街道和街心花園的分布,建築物的樣式,等等。


    彼得選中了科特林島。島上建城規劃草案規定開鑿矩形的運河網,運河兩岸建造貴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住宅。1712年初,彼得下令“一俟戰爭結束”,即將一千戶貴族、商人和手工業者強行遷往該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彼得大帝傳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尼·伊·帕普連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尼·伊·帕普連科並收藏彼得大帝傳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