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1日,查理十二接到林村戰敗的消息。有個士兵回到國王大本營向他稟報從早打到晚上的戰鬥情況;還講到萊文豪普特從戰場脫逃之事,瑞典國王作夢也沒有想到,他的軍隊,況且還是由身經百戰的萊文豪普特親自任指揮的軍隊,競會遭此慘敗。消息使國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他神色憂鬱,寡言少語。不久,10月12日,萊文豪普特本人來到國王大本營,但沒有率領他從裏加帶來的一萬六千名的軍團,而是六千七百名衣衫襤褸、凍餓不堪的潰軍,這哪裏是什麽部隊,活脫是一群烏合之眾。萊文豪普特向國王詳細稟告了戰爭失利的經過,以及如何丟失輜重、炮兵幾乎全部被殲等經過。


    如果瑞典國王是個有頭腦的明白人,那麽他就應該考慮到軍隊急需火藥和大炮,而輜重車隊又遲遲不到的現實情況,立即撤退。方為上策。但查理十二卻往斯德哥爾摩發了一通捷報,又繼續向烏克蘭進軍。


    直到事隔多年之後,彼得還是堅持認為林村的勝利是北方大戰一個重要的裏程碑。他認為這次勝利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這次的勝利,我們可以稱之為最重要的一次勝利,因為還從來沒有象這樣擊敗過瑞典正規軍,況且我們又是以寡敵眾,實際上,這次大捷是俄國日後國運亨通的起點,是我軍將士出師告捷,人心為之激揚鼓舞。此次戰役作為波爾塔瓦戰役的起源,在九個月之後又結出碩果。”


    10月 2日,彼得率領近衛軍團去斯摩棱斯克,在那裏他受到槍炮齊鳴的歡迎。在林村戰役中,彼得的帥才充分表現了出來:一是創造了遊動隊(快速部隊)這個形式,士兵可以輕騎前進,二是戰鬥地點選擇適當。


    當時的戰術規定,不得在隱蔽和崗巒起伏的陣地進行戰鬥。留在陣地上的僱傭軍,必須時刻置於軍官的監督之下,否則令人不放心,然而彼得善於發揮俄國軍隊的優勢,他們甘願為守土而拋頭顱、灑熱血,與一般僱傭軍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沙皇指示將領,今後的戰鬥不要在“空地進行,而應以樹林作掩護”。


    此外,彼得改進了西歐軍隊作戰一貫採用的單線部署,而是分兵兩路,既能兼顧後方陣地,又便於進攻。


    1708年10月,俄國軍隊又打了一次勝仗。柳貝克的一萬三千名瑞典軍團企圖在夏季從芬蘭出發進攻彼得堡。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堅守城池,不僅在涅瓦河左岸打退了瑞典人的幾次進攻,並且迫使敵人從水路倉皇而逃。在上船之前,柳貝克命令將六千匹馬殺死。瑞典軍的人員傷亡慘重,——軍團死傷三分之一。這是瑞典人對彼得堡最後一次進犯。


    彼得大帝傳略--第七章 輝煌的勝利


    第七章 輝煌的勝利


    1708年歲尾和翌年上半年,彼得一直遠離軍隊,無論是1708年冬,或是1709年春,他都沒有打算進行什麽總體戰。他認為,時機尚未成熟,因為敵人猶有餘勇可賈。沙皇並無意去冒險,誠如他說過的那樣,“整個國家的幸福和前途可以毀於某一次戰役。”


    這年冬季過得比較清閑。沙皇除軍事上的運籌以外,兼可照顧一下其它方麵的事宜。沙皇在蘇馬住了一個半月,在這段時間他檢查新刊印的書籍,閱讀翻譯著作,起草改革行省製的命令,改進俄文字體。


    所謂改進後的字體是代替原通用的教會斯拉夫字體。彼得對這項文化工作頗為熱心,改革的結果是俄語字母的書寫形式簡便多了。第一批用“新字體”刊印的書是在1708年出版的。字體不斷完善,直到1710年方為彼得最後欽定。檢查過鉛字樣品之後,他提出了最後的改進意見,在字母表的背麵寫道:“此類鉛字隻準用於刊印歷史和製造方麵的著述”。以前,數的表示法已進行過改革。第一本用阿拉伯數字刊印的書於1703年出版。這就是天才的教育家列昂季·馬格尼茨基所著的教科書:《算術,或計數之學》。


    彼得時代,書籍的普及是規模空前的。如果說在十七世紀莫斯科僅有的一家印刷廠刊印的主要是宗教書籍,那麽到了彼得晚年,在新舊兩個首都就有六家印刷廠刊印世俗書籍。從1708年到1725年,國內出版的三百二十種圖書中,有三分之一強是有關軍事和海洋軍事方麵的。在其它方麵的有:法學著作、文學作品、各類詞典、曆書等等。印刷的新品種有:沙皇的聖諭和樞密院的命令,以及關於俄國軍隊克敵製勝的戰果報告。書籍和報告書都附有外國和俄國藝術大師作的版畫插圖……


    在俄國出版的書籍中,從外國出版物翻譯過來的作品占的比重相當大。彼得對此一直很關心,他對翻譯人員提出了不少有關的指示。1708年 2月,沙皇對翻譯布隆代爾的有關城防著作的伊萬·佐托夫提出了下列必須遵循的翻譯準則:首先必須“吃透”翻譯的原文,然後用本族語言盡可能清晰通暢地把它表達出來。使彼得感興趣的譯文不是近似原文就可以了,而是要求譯者能把握原文的實質,盡可能把所翻譯的作品內涵理解透徹。書籍的用途既然“不在於徒求其美,而在於給人以智慧和訓誡,”那麽翻譯就應作到:言簡意賅,而又通俗易懂。彼得把由他校訂的種田的書的譯文作為樣板寄給有關人員。他按照自己的意思刪掉了其中“多餘”的部分,因為他個人認為這“隻能浪費讀書人的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彼得大帝傳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尼·伊·帕普連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尼·伊·帕普連科並收藏彼得大帝傳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