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簡陋的、隻配備火槍和榴彈的攻擊軍艦,是一種冒險行為。敢冒這種危險的人,必須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彼得平常並不熱衷冒險,認為隻有十拿九穩時方可行事。看來寧尚茨堡之役是沙皇唯一的一次例外。
在後來的年代裏,人們對取得那樣規模的會戰勝利,已司空習慣,盡管每次要鳴炮祝捷,但也不過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罷了。這次勝利使彼得樂不可支,因為這是第一次海戰,他把這次勝利稱為“史無前例的大捷”。這一勝利為俄國海軍光榮的戰鬥傳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按照彼得的詔令,國家檔案館甚至為此建立了專門研究機構,而這在過去是沒有先例的。彼得旋即給友人寫信,告以班師回朝的喜訊。沙皇在信中用“我們”,“我們的軍隊”這類代詞第一人稱的多數形式,這和他君主身份極不相稱,他之前和以後的歷代君主沒有一個能象他這樣。沙皇在信中隻字未提自己,而且在信的原件裏,有關他的行止,他對會戰所作的指示,竟然找不到任何文字記載。不過,這些信極其翔實地報導了虜獲的戰利品,敵人的傷亡以及敵方的損失等等。
沙皇決定了攻擊努姆貝斯兩艘軍艦的行動方案。將三十隻小艇分成兩組:一組切斷瑞典人的海上通路;另一組從涅瓦河上遊進攻。彼得親自參加進攻指揮,緬希科夫率領第二個組。彼得在信中寫道,盡管他們不能和元帥、海軍上將相提並論,但他和中尉(指緬希科夫)也獲得了聖安德烈騎士勳章。
為紀念這一事件,彼得下令鑄造銅質獎章,上麵刻著“史無前例”的簡要題詞。
有關參加圍攻諾特堡的事,彼得自己隻字未提。隻是從舍利麥捷夫的行軍日記中得知,沙皇曾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隻帶了幾個士兵直追城下涅瓦河岸”。
占領寧尚茨堡之後,整個涅瓦河流域上起發源地施利色堡下至出海口都落人俄軍之手。沙皇知道,瑞典人決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不要多久他們又會捲土重來,把俄國人從涅瓦河兩岸趕走。故此他當即下令加強河口的防禦工事。“關於攻克卡涅茨(即寧尚茨堡)”《北方大戰史》記載,“特召開專門軍事會議,就加固現有戰地工事或另覓其它合適處所一事進行討論。”這次會議決定另找一個合適地方,結果幾天之內就選中了盧斯特·艾蘭特島(即快樂島); 5月16日(在聖靈降臨節那一周),在這裏建起了一座城堡,並命名為聖彼得堡。俄羅斯帝國未來的首都彼得堡就這樣誕生了。這個六角城堡是士兵們倉促之間修建的,它成了帝國的搖籃。那時,在城堡旁邊還建起第一座民用小房——一棟一直保存至今的彼得的小房子。
木製城堡的建築者是在嚴冬季節和涅瓦河變化無常氣候下施工的。被任命為彼得堡省省督的緬希科夫1703年 6月向彼得稟報說:“刻已有築城民工多名從城區來此,估計尚有多人將大批湧到。計劃當能如期完成。唯此地烈日炎炎,酷熱難當耳。”
施工的惡劣條件並沒有使彼得不安。在他看來,新城就是“天堂”,就是人間樂園。但到了1704年秋,彼得萌了將彼得堡改為國家首都的念頭。 9月28日,他從奧洛涅茨造船廠寫情給緬希科夫說,他希望下月2號或3號出發前往首都,並在該地停留三、四天。為使收信人不致誤會,沙皇在信封上加了註解,指出“首都”即“(彼得堡)”。
然而,要把這個小小的城堡變成規模宏偉的國家經濟中心不能一蹴而就,還需要假以時日,這是許多年以後才實現的,而目前,在1704年,壓倒一切的任務則是守住從強敵手中收復的失地。鑑於敵人曾多次妄圖突破涅瓦河口,沙皇採取了兩項緊急措施。首先,他在距彼得堡三十俄裏的科特林島上建立喀琅施塔得要塞。要塞司令必須遵循彼得在1704年 5月 3日簽署的指令:“務必堅守此陣地,縱使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沙皇經常到這個島上視察加固工事的情況,當工程接近尾聲時,他說,“喀琅施塔得已非昔比,敵人斷乎不敢從海上靠近我們;否則,叫他們檣櫓灰飛,從此以後,我們在彼得堡可以高枕無憂了。”
單靠要塞的駐軍來守土,仍無法排除敵人進犯的可能性。為此,還必須有一支艦隊專司其事。彼得曾形象地談到他的想法:“任何一個統治者如果隻有陸軍,他就隻有一隻手;如果他有了海軍艦隊,那他一雙手就都有了。”在把涅瓦河岸抓到手之後,彼得爭分奪秒地著手建設海軍艦隊。1703年,在奧洛涅茨基造船廠建造了四十三艘各種類型的艦艇。領導造船工程的沙皇本人乘坐帶有“禦旗”標誌的三桅巡洋艦口到了彼得堡。這時已有四個海歸併俄國,原來沙皇的禦旗上繪的是雙頭鷹用嘴和爪子分別銜住和抓住俄羅斯的三個海的地圖,這一回在禦旗上出現的是繪有四個海的地圖了。
與此同時,沙皇在彼得堡建立了造船廠。這座著名的海軍部造船廠對俄國海軍在戰爭中的優勢地位起了保障作用。它於1705年投產。第一艘軍艦於1706年 4月下水。
沒有頒布過宣布彼得堡為首都的官方命令。但在1713年宮廷、樞密院和外交使團便都遷往彼得堡了。
彼得為什麽把作為國家地理中心,而長遠以來又和地方保持經濟聯繫的莫斯科放棄,而將首都遷到新的尚未建成的國家的邊陲去呢?
在後來的年代裏,人們對取得那樣規模的會戰勝利,已司空習慣,盡管每次要鳴炮祝捷,但也不過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罷了。這次勝利使彼得樂不可支,因為這是第一次海戰,他把這次勝利稱為“史無前例的大捷”。這一勝利為俄國海軍光榮的戰鬥傳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按照彼得的詔令,國家檔案館甚至為此建立了專門研究機構,而這在過去是沒有先例的。彼得旋即給友人寫信,告以班師回朝的喜訊。沙皇在信中用“我們”,“我們的軍隊”這類代詞第一人稱的多數形式,這和他君主身份極不相稱,他之前和以後的歷代君主沒有一個能象他這樣。沙皇在信中隻字未提自己,而且在信的原件裏,有關他的行止,他對會戰所作的指示,竟然找不到任何文字記載。不過,這些信極其翔實地報導了虜獲的戰利品,敵人的傷亡以及敵方的損失等等。
沙皇決定了攻擊努姆貝斯兩艘軍艦的行動方案。將三十隻小艇分成兩組:一組切斷瑞典人的海上通路;另一組從涅瓦河上遊進攻。彼得親自參加進攻指揮,緬希科夫率領第二個組。彼得在信中寫道,盡管他們不能和元帥、海軍上將相提並論,但他和中尉(指緬希科夫)也獲得了聖安德烈騎士勳章。
為紀念這一事件,彼得下令鑄造銅質獎章,上麵刻著“史無前例”的簡要題詞。
有關參加圍攻諾特堡的事,彼得自己隻字未提。隻是從舍利麥捷夫的行軍日記中得知,沙皇曾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隻帶了幾個士兵直追城下涅瓦河岸”。
占領寧尚茨堡之後,整個涅瓦河流域上起發源地施利色堡下至出海口都落人俄軍之手。沙皇知道,瑞典人決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不要多久他們又會捲土重來,把俄國人從涅瓦河兩岸趕走。故此他當即下令加強河口的防禦工事。“關於攻克卡涅茨(即寧尚茨堡)”《北方大戰史》記載,“特召開專門軍事會議,就加固現有戰地工事或另覓其它合適處所一事進行討論。”這次會議決定另找一個合適地方,結果幾天之內就選中了盧斯特·艾蘭特島(即快樂島); 5月16日(在聖靈降臨節那一周),在這裏建起了一座城堡,並命名為聖彼得堡。俄羅斯帝國未來的首都彼得堡就這樣誕生了。這個六角城堡是士兵們倉促之間修建的,它成了帝國的搖籃。那時,在城堡旁邊還建起第一座民用小房——一棟一直保存至今的彼得的小房子。
木製城堡的建築者是在嚴冬季節和涅瓦河變化無常氣候下施工的。被任命為彼得堡省省督的緬希科夫1703年 6月向彼得稟報說:“刻已有築城民工多名從城區來此,估計尚有多人將大批湧到。計劃當能如期完成。唯此地烈日炎炎,酷熱難當耳。”
施工的惡劣條件並沒有使彼得不安。在他看來,新城就是“天堂”,就是人間樂園。但到了1704年秋,彼得萌了將彼得堡改為國家首都的念頭。 9月28日,他從奧洛涅茨造船廠寫情給緬希科夫說,他希望下月2號或3號出發前往首都,並在該地停留三、四天。為使收信人不致誤會,沙皇在信封上加了註解,指出“首都”即“(彼得堡)”。
然而,要把這個小小的城堡變成規模宏偉的國家經濟中心不能一蹴而就,還需要假以時日,這是許多年以後才實現的,而目前,在1704年,壓倒一切的任務則是守住從強敵手中收復的失地。鑑於敵人曾多次妄圖突破涅瓦河口,沙皇採取了兩項緊急措施。首先,他在距彼得堡三十俄裏的科特林島上建立喀琅施塔得要塞。要塞司令必須遵循彼得在1704年 5月 3日簽署的指令:“務必堅守此陣地,縱使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沙皇經常到這個島上視察加固工事的情況,當工程接近尾聲時,他說,“喀琅施塔得已非昔比,敵人斷乎不敢從海上靠近我們;否則,叫他們檣櫓灰飛,從此以後,我們在彼得堡可以高枕無憂了。”
單靠要塞的駐軍來守土,仍無法排除敵人進犯的可能性。為此,還必須有一支艦隊專司其事。彼得曾形象地談到他的想法:“任何一個統治者如果隻有陸軍,他就隻有一隻手;如果他有了海軍艦隊,那他一雙手就都有了。”在把涅瓦河岸抓到手之後,彼得爭分奪秒地著手建設海軍艦隊。1703年,在奧洛涅茨基造船廠建造了四十三艘各種類型的艦艇。領導造船工程的沙皇本人乘坐帶有“禦旗”標誌的三桅巡洋艦口到了彼得堡。這時已有四個海歸併俄國,原來沙皇的禦旗上繪的是雙頭鷹用嘴和爪子分別銜住和抓住俄羅斯的三個海的地圖,這一回在禦旗上出現的是繪有四個海的地圖了。
與此同時,沙皇在彼得堡建立了造船廠。這座著名的海軍部造船廠對俄國海軍在戰爭中的優勢地位起了保障作用。它於1705年投產。第一艘軍艦於1706年 4月下水。
沒有頒布過宣布彼得堡為首都的官方命令。但在1713年宮廷、樞密院和外交使團便都遷往彼得堡了。
彼得為什麽把作為國家地理中心,而長遠以來又和地方保持經濟聯繫的莫斯科放棄,而將首都遷到新的尚未建成的國家的邊陲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