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加入外交使團這件事終於露了馬腳。在裏加,人們已對此有所猜測,雖然他們沒有抓到確切證據。
沙皇隱姓埋名,離開了不大好客的裏加。他在庫爾蘭公國也沒有暴露身份,雖然當時也有人說,外交使團米塔瓦受到了客客氣氣的隆重接待。
彼得乘船來到哥尼斯堡設法與俄國接近的德國布蘭登堡選帝侯弗裏德裏希三世(原譯作胖特烈三世)舉行了秘密會晤。彼得用荷蘭語同他交談。
在隆重接見、盛大宴會和各種娛樂的間隙,外交使團在彼得積極參與下同布蘭登堡選帝侯就反土耳其同盟問題舉行了會談。他們就建立同盟達成了君子協定,但不反對土耳其,而反對瑞典。這是改變俄國外交方針的第一步。
在去荷蘭途中彼得會見了布蘭登堡選帝侯王妃素菲婭·夏綠蒂和她的母親。母女記述了這次會見給她們留下的印象。她們很有興趣地保存著關於彼得容貌的描寫材料。這是第二篇有關彼得外貌的記述。第一次,是對他童年的描述,那時彼得才十歲,現在他已經快二十五歲了。母女倆和沙皇交往隻不過幾個小時,當然,如此短暫的相識,她們能夠寫出來的完全是對自己新相識的表麵印象。母親寫道:“沙皇身材高大,麵孔很漂亮,體格很勻稱。大自然賦予他所有的優秀品質,但遺憾的是他看上去有些粗魯……他對我們說,他自己參加造船勞動,伸手讓我們看,並強迫我們摸他手上由於勞動磨出來的老繭。”在另一封信裏母親指出:“如果他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他將成為一個非常出色的人,因為他有很多優點,天賦甚高。”女兒卻注意到沙皇麵部肌肉痙攣的表情:“至於他臉上出現的那種怪象,比我想像中的要好一些;他無法控製自己。我還注意到人們並未教會他正確的用餐方法,但我喜歡他的率真和從容不迫的神態,他的舉止動作就象在家裏一樣。”曾經在路易十四凡爾賽宮住過兩年的索菲婭·夏綠蒂感到驚奇的是,俄國沙皇進午餐時竟不會使用餐巾。
8月初,彼得越過荷蘭邊界,這是當時以工業和商業聞名於世的歐洲富國,前往造船業的中心——薩爾丹城。彼得按自己的習慣急著往前趕,爭取在大使團到達阿姆斯特丹之前有一周的空閑時間,以便穿上薩爾丹人的服裝,去熟悉造船廠,參觀木材和造紙廠,甚至用斧子幹一會活兒。他從一個寡婦那裏買了一套木工工具。
在這座小城裏,沙皇未能隱瞞住自己的身份。彼得穿著厚絨布短上衣和粗麻布燈籠褲,竭力想混在裝束象他一樣的工人群裏,但由於他個子高大,到過莫斯科的荷蘭人很快就把他認出來了。沙皇的每一步不僅處於好奇的薩爾丹人的注視之下,而且還有外地的一些人,專程趕來一飽眼福,看俄國沙皇如何熟練地駕駛快艇,或者打製石磨,或者到有親戚住在莫斯科的薩爾丹人家去作客。一位同時代的荷蘭人寫道:“他處處都表現出不尋常的求知慾,他經常尋訪那些知識淵博的人,不恥下問。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不同一般的理解能力,以及非同尋常的記憶力,對於他熟練的技巧不少人嘆為觀止、有時他甚至超過那些較有經驗的工匠。據說,有一次,他到了一家造紙廠,參觀了他感興趣的所有地方之後,從工匠手裏拿過來一個舀紙漿的模子,用它舀起做樣品的紙漿,任何人也沒有象他做得那樣在行。”
1697年 8月16日,大使團隆重地進入阿姆斯特丹。彼得早從薩爾丹趕來,身穿男長服,紅襯衫,頭戴氈帽,置身於二等侍從武官的行列中。大使團開始了為實現沙皇為之奮鬥的目標的正常工作,俄國外交官和留學生的千裏之行終於完成。
和沙皇一起學習造船手藝的還有十名留學生,他們中間有兩個人後來取得了彼得老戰友的資格:緬希科夫和戈洛夫金。亞歷山大·丹尼洛維奇·緬希科夫負責經管彼得的財務、禮賓事宜,此外還隨駕參觀名勝古蹟。
關於緬希料夫的出身,有兩種不同說法。第一個說法,是在彼得於1707年 6月 1日簽發的提升緬希科夫為伊若爾的特級公爵的公文裏提到的。公文稱,剛剛取得封號的公爵出身於立陶宛貴族,其父曾在近衛軍中服役。然而,在同時代留下的有關記載,無一例外地都認為緬希科夫是個出身於平民的移民。這些同時代人之一,彼得手下的車工安德烈·納爾托夫講過這樣一段軼事:沙皇因為緬希科夫的某種過失而對他大發雷霆,衝著他怒聲喊道:“你知道嗎?我一下子就可以把你削職為民,那就得掄起你的餡兒餅筐,在兵營裏和大街上叫賣;剛出爐的熱餡餅!就象你從前於的那樣。滾吧!你不配享受我給你的恩寵。”緬希科夫居然在街上從賣餡餅的手裏抓過一個筐,回到彼得麵前。彼得喜歡這個玩笑。“你聽著,亞歷山大!別再遊手好閑了,否則你就連賣餡兒餅的還不如!”緬希科夫離開沙皇,出去向買主兜售自己的貨物:喊道:“剛出爐的大餡兒餅誰買?”
另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加夫裏爾·伊萬諾維奇·戈洛夫金,是納塔利婭·基裏洛夫娜的親戚,年長彼得十二歲,因此在他那裏 占居禦前職位——開始是禦膳房總管,然後是禦前侍臣長。在索菲婭執政時期,尤其是在和她鬥爭的日子裏,他以對彼得的忠誠而博得了沙皇的信任。
沙皇隱姓埋名,離開了不大好客的裏加。他在庫爾蘭公國也沒有暴露身份,雖然當時也有人說,外交使團米塔瓦受到了客客氣氣的隆重接待。
彼得乘船來到哥尼斯堡設法與俄國接近的德國布蘭登堡選帝侯弗裏德裏希三世(原譯作胖特烈三世)舉行了秘密會晤。彼得用荷蘭語同他交談。
在隆重接見、盛大宴會和各種娛樂的間隙,外交使團在彼得積極參與下同布蘭登堡選帝侯就反土耳其同盟問題舉行了會談。他們就建立同盟達成了君子協定,但不反對土耳其,而反對瑞典。這是改變俄國外交方針的第一步。
在去荷蘭途中彼得會見了布蘭登堡選帝侯王妃素菲婭·夏綠蒂和她的母親。母女記述了這次會見給她們留下的印象。她們很有興趣地保存著關於彼得容貌的描寫材料。這是第二篇有關彼得外貌的記述。第一次,是對他童年的描述,那時彼得才十歲,現在他已經快二十五歲了。母女倆和沙皇交往隻不過幾個小時,當然,如此短暫的相識,她們能夠寫出來的完全是對自己新相識的表麵印象。母親寫道:“沙皇身材高大,麵孔很漂亮,體格很勻稱。大自然賦予他所有的優秀品質,但遺憾的是他看上去有些粗魯……他對我們說,他自己參加造船勞動,伸手讓我們看,並強迫我們摸他手上由於勞動磨出來的老繭。”在另一封信裏母親指出:“如果他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他將成為一個非常出色的人,因為他有很多優點,天賦甚高。”女兒卻注意到沙皇麵部肌肉痙攣的表情:“至於他臉上出現的那種怪象,比我想像中的要好一些;他無法控製自己。我還注意到人們並未教會他正確的用餐方法,但我喜歡他的率真和從容不迫的神態,他的舉止動作就象在家裏一樣。”曾經在路易十四凡爾賽宮住過兩年的索菲婭·夏綠蒂感到驚奇的是,俄國沙皇進午餐時竟不會使用餐巾。
8月初,彼得越過荷蘭邊界,這是當時以工業和商業聞名於世的歐洲富國,前往造船業的中心——薩爾丹城。彼得按自己的習慣急著往前趕,爭取在大使團到達阿姆斯特丹之前有一周的空閑時間,以便穿上薩爾丹人的服裝,去熟悉造船廠,參觀木材和造紙廠,甚至用斧子幹一會活兒。他從一個寡婦那裏買了一套木工工具。
在這座小城裏,沙皇未能隱瞞住自己的身份。彼得穿著厚絨布短上衣和粗麻布燈籠褲,竭力想混在裝束象他一樣的工人群裏,但由於他個子高大,到過莫斯科的荷蘭人很快就把他認出來了。沙皇的每一步不僅處於好奇的薩爾丹人的注視之下,而且還有外地的一些人,專程趕來一飽眼福,看俄國沙皇如何熟練地駕駛快艇,或者打製石磨,或者到有親戚住在莫斯科的薩爾丹人家去作客。一位同時代的荷蘭人寫道:“他處處都表現出不尋常的求知慾,他經常尋訪那些知識淵博的人,不恥下問。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不同一般的理解能力,以及非同尋常的記憶力,對於他熟練的技巧不少人嘆為觀止、有時他甚至超過那些較有經驗的工匠。據說,有一次,他到了一家造紙廠,參觀了他感興趣的所有地方之後,從工匠手裏拿過來一個舀紙漿的模子,用它舀起做樣品的紙漿,任何人也沒有象他做得那樣在行。”
1697年 8月16日,大使團隆重地進入阿姆斯特丹。彼得早從薩爾丹趕來,身穿男長服,紅襯衫,頭戴氈帽,置身於二等侍從武官的行列中。大使團開始了為實現沙皇為之奮鬥的目標的正常工作,俄國外交官和留學生的千裏之行終於完成。
和沙皇一起學習造船手藝的還有十名留學生,他們中間有兩個人後來取得了彼得老戰友的資格:緬希科夫和戈洛夫金。亞歷山大·丹尼洛維奇·緬希科夫負責經管彼得的財務、禮賓事宜,此外還隨駕參觀名勝古蹟。
關於緬希料夫的出身,有兩種不同說法。第一個說法,是在彼得於1707年 6月 1日簽發的提升緬希科夫為伊若爾的特級公爵的公文裏提到的。公文稱,剛剛取得封號的公爵出身於立陶宛貴族,其父曾在近衛軍中服役。然而,在同時代留下的有關記載,無一例外地都認為緬希科夫是個出身於平民的移民。這些同時代人之一,彼得手下的車工安德烈·納爾托夫講過這樣一段軼事:沙皇因為緬希科夫的某種過失而對他大發雷霆,衝著他怒聲喊道:“你知道嗎?我一下子就可以把你削職為民,那就得掄起你的餡兒餅筐,在兵營裏和大街上叫賣;剛出爐的熱餡餅!就象你從前於的那樣。滾吧!你不配享受我給你的恩寵。”緬希科夫居然在街上從賣餡餅的手裏抓過一個筐,回到彼得麵前。彼得喜歡這個玩笑。“你聽著,亞歷山大!別再遊手好閑了,否則你就連賣餡兒餅的還不如!”緬希科夫離開沙皇,出去向買主兜售自己的貨物:喊道:“剛出爐的大餡兒餅誰買?”
另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加夫裏爾·伊萬諾維奇·戈洛夫金,是納塔利婭·基裏洛夫娜的親戚,年長彼得十二歲,因此在他那裏 占居禦前職位——開始是禦膳房總管,然後是禦前侍臣長。在索菲婭執政時期,尤其是在和她鬥爭的日子裏,他以對彼得的忠誠而博得了沙皇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