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嶺南震撼:南越王墓發現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麥英豪驚喜交加地望了一眼麵前這枚散發著神聖之光的金印,又看了一眼腕上的手錶,此時鍾表的時針已指向了6點零8分,他沉思片刻,對身邊的黃展嶽說:“這枚金印關係重大,別由於急躁而弄出什麽差錯,我看還是吃過晚飯後,等大家的心情平靜一點再提取吧。”黃展嶽點頭同意,於是麥英豪下令全體人員收工,待吃過晚飯後再來提取這個有可能揭開墓主之謎的極為重要的證據。
這天傍晚,盡管發掘隊的後勤人員為大家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但由於發現了龍鈕金印,眾人對飯菜己失去了興趣。與此相反的是,關於那枚龍鈕金印的印文到底是什麽的猜想,卻使大家興趣盎然,爭論不休。有人猜測金印下麵的文字應和先前發現的金印、玉印一樣,不是“帝印”便是“泰子”,或者是又一個令人費解的陌生名字“趙昧”。也有人認為不可能是以上三種印文,既是龍鈕金印,就應該刻有“越王之印”或者更高規格的“武帝之印”、“文帝之印”的印文。有的人則猜測,也許什麽印文都沒有,隻是象徵性的一枚印章·一就在這吵吵嚷嚷的胡亂猜想中,考古人員圓圈吞棗地將飯吃完,大家迫不及待地趕回工地,以盡快揭開這牽掛已久的秘密。
繪圖工作完成了,照相機的閃光燈開始在墓穴深處不斷地閃耀。緊接著,高強度的碘鎢燈打開,錄像機與攝影機開始“沙、沙”地轉動。明亮的墓室內,隻見不大的印鈕遊龍盤尾昂首,通體矯健,神態剛毅和高傲。在碘鎢燈的映照下,整個金印耀眼奪目,光彩逼人。
當以上工作漸次完成之後,考古人員輕步踏人室內,在眾人那焦灼而激動的目光下,黃展嶽麵呈神聖之色,用一支細杆毛筆再次拂去金印上的灰塵,極度小心謹慎地伸出兩個手指捏住沉甸甸的龍鈕提起後放人手心,然後屏息靜氣地慢慢翻轉。當整枚金印的正麵顯露出來時,隻見上麵赫然銘刻著四字篆書“文帝行璽”—一件絕世麽i幻餘年的鎮墓之寶橫空出世。
眾人望著黃展嶽手中那明淨錚亮、金光閃閃的印璽,在情不自禁地“啊”了一聲之後,接著是一陣歡呼。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為尋找南越王家族的墓葬踏破鐵鞋,費盡心機,尤其是近數十年來,為尋找南越王家族墓葬,麥英豪率領考古隊,更是不遺餘力地四處打探,八方搜尋,他和同伴的足跡幾乎踏遍廣州城郊的大小崗嶺,卻總未取得預想中的成果。自象崗古墓發現以後,關於那位神秘的墓主究竟是誰的問題,一直困惑著大家,使眾人晝思夜想,寢食不安,“文帝行璽”’的出土,無疑向大家宣告,象崗古墓的墓主極有可能就是《史記》、《漢1玲兩書所記載的曾嗜稱南越文帝的第二代南越王—趙佗的孫子趙胡。
據史料記載,秦代以前,印章是用金、玉、銀、銅製成,稱“方寸璽”,人人皆可佩帶。秦後,隻有皇帝印章獨稱璽,並專以玉製成。玉製印章造型的不同,體現了擁有者不同的身份和社會地位。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令良工用藍田山美玉製成了一枚玉璽,璽鈕雕刻猶如龍魚鳳鳥之狀。垂相李斯以大篆書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刻於璽上。秦始皇和滿朝文武對這枚玉璽非常看重,稱為“傳國璽”。自此之後,關於這枚“傳國璽”就開始了它那極富傳奇色彩的經歷。〕
秦始皇一生曾數次出巡,相傳當他有一次巡遊至洞庭湖時,風浪大作,乘舟將覆,在這生死枚關的緊急關頭,有臣僚獻計把玉璽投入湖中可鎮妖避邪,保全性命。於是秦始皇從腰中解下佩帶的“傳國璽”急投於湖中,湖麵頓時風平浪靜,秦始皇及其臣僚安然渡過了風險。8年後,秦始皇再次出行至華陰,有人拿著“傳國璽”忽攔於道中,對始皇隨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的代稱)。”言畢便不見蹤影,“傳國璽”復歸於秦始皇所有。
秦末天下大亂,漢高祖劉邦領兵率先攻人關中。大軍壓境,秦亡國之君子嬰將此璽獻給了劉邦。劉邦得到此璽後,經過大小百餘次血戰,終於擊敗對手西楚霸王項羽,建立起漢王朝。劉邦即皇位後,便正式佩帶起“傳國璽”。西漢時,“傳國璽”一直存放在長樂宮內,成為皇權的象徵。西漢末年,大司馬王莽獨攬朝政,為了篡奪皇位,就命安陽侯王舜逼迫太後王氏交出“傳國璽”。王太後眼見劉氏江山將落入王莽手中,卻又無奈,一氣之下,將玉璽擲於地,玉璽之上雕刻的璃虎被崩落一角。王莽得到玉璽後,將摔落的一角以金鑲補起來。
自王莽佩璽繼皇位後,沒幾年功夫,就爆發了農民起義,農民軍立劉玄為更始帝,更始軍率先攻人都城長安。王莽見大勢已去,攜帶“傳國璽”倉皇逃竄,想不到竟被屠戶杜吳追上殺死。但杜吳不知王莽佩有玉璽,有一個叫公賓的更始軍將領就割下王莽頭顱,取下玉璽,交給上司李鬆邀功,李鬆將璽呈送給更始帝。此時,另一支農民軍赤眉軍也進人長安,赤眉軍立牧童劉盆子為帝。更始帝在自感不是赤眉軍對手的情況下,隻得奉璽投降。後來,劉盆子又獻璽於劉秀,劉秀重建漢王朝,此璽又傳於東漢諸帝。
東漢末年,奸臣董卓擅權作亂,天下豪強在袁紹、袁術率領下合兵討伐董卓,洛陽城一片混亂,董卓見大勢已去,便棄城逃往長安。當時在袁紹帳下任大將的孫堅率兵駐紮於洛陽城南一座宮殿中,到半夜時分,隻見一口井內閃現五色光環,孫堅甚感驚奇,便命士卒點火把下並打撈,不想卻撈出一具女人的屍首,頸下戴一錦囊,打開一看,內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著,啟開小匣,裏麵有一玉璽,上有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璽旁缺一角,以金鑲補。孫堅馬上意識到這就是被歷代統治者視作權力象徵的“傳國璽”。在驚詫之餘,便做起了登基的美夢。有些意外的是,孫堅手下有一位士兵與袁紹是同鄉,將此事報告了袁紹,袁紹正有磐越帝位之心,當然想攫取“傳國璽”。他令人立即扣押孫堅的妻子以要挾,孫堅被逼無奈,隻得交出玉璽。後來,袁氏兄弟在與曹操爭霸中敗死,“傳國璽”又歸於漢獻帝。
這天傍晚,盡管發掘隊的後勤人員為大家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但由於發現了龍鈕金印,眾人對飯菜己失去了興趣。與此相反的是,關於那枚龍鈕金印的印文到底是什麽的猜想,卻使大家興趣盎然,爭論不休。有人猜測金印下麵的文字應和先前發現的金印、玉印一樣,不是“帝印”便是“泰子”,或者是又一個令人費解的陌生名字“趙昧”。也有人認為不可能是以上三種印文,既是龍鈕金印,就應該刻有“越王之印”或者更高規格的“武帝之印”、“文帝之印”的印文。有的人則猜測,也許什麽印文都沒有,隻是象徵性的一枚印章·一就在這吵吵嚷嚷的胡亂猜想中,考古人員圓圈吞棗地將飯吃完,大家迫不及待地趕回工地,以盡快揭開這牽掛已久的秘密。
繪圖工作完成了,照相機的閃光燈開始在墓穴深處不斷地閃耀。緊接著,高強度的碘鎢燈打開,錄像機與攝影機開始“沙、沙”地轉動。明亮的墓室內,隻見不大的印鈕遊龍盤尾昂首,通體矯健,神態剛毅和高傲。在碘鎢燈的映照下,整個金印耀眼奪目,光彩逼人。
當以上工作漸次完成之後,考古人員輕步踏人室內,在眾人那焦灼而激動的目光下,黃展嶽麵呈神聖之色,用一支細杆毛筆再次拂去金印上的灰塵,極度小心謹慎地伸出兩個手指捏住沉甸甸的龍鈕提起後放人手心,然後屏息靜氣地慢慢翻轉。當整枚金印的正麵顯露出來時,隻見上麵赫然銘刻著四字篆書“文帝行璽”—一件絕世麽i幻餘年的鎮墓之寶橫空出世。
眾人望著黃展嶽手中那明淨錚亮、金光閃閃的印璽,在情不自禁地“啊”了一聲之後,接著是一陣歡呼。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為尋找南越王家族的墓葬踏破鐵鞋,費盡心機,尤其是近數十年來,為尋找南越王家族墓葬,麥英豪率領考古隊,更是不遺餘力地四處打探,八方搜尋,他和同伴的足跡幾乎踏遍廣州城郊的大小崗嶺,卻總未取得預想中的成果。自象崗古墓發現以後,關於那位神秘的墓主究竟是誰的問題,一直困惑著大家,使眾人晝思夜想,寢食不安,“文帝行璽”’的出土,無疑向大家宣告,象崗古墓的墓主極有可能就是《史記》、《漢1玲兩書所記載的曾嗜稱南越文帝的第二代南越王—趙佗的孫子趙胡。
據史料記載,秦代以前,印章是用金、玉、銀、銅製成,稱“方寸璽”,人人皆可佩帶。秦後,隻有皇帝印章獨稱璽,並專以玉製成。玉製印章造型的不同,體現了擁有者不同的身份和社會地位。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令良工用藍田山美玉製成了一枚玉璽,璽鈕雕刻猶如龍魚鳳鳥之狀。垂相李斯以大篆書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刻於璽上。秦始皇和滿朝文武對這枚玉璽非常看重,稱為“傳國璽”。自此之後,關於這枚“傳國璽”就開始了它那極富傳奇色彩的經歷。〕
秦始皇一生曾數次出巡,相傳當他有一次巡遊至洞庭湖時,風浪大作,乘舟將覆,在這生死枚關的緊急關頭,有臣僚獻計把玉璽投入湖中可鎮妖避邪,保全性命。於是秦始皇從腰中解下佩帶的“傳國璽”急投於湖中,湖麵頓時風平浪靜,秦始皇及其臣僚安然渡過了風險。8年後,秦始皇再次出行至華陰,有人拿著“傳國璽”忽攔於道中,對始皇隨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的代稱)。”言畢便不見蹤影,“傳國璽”復歸於秦始皇所有。
秦末天下大亂,漢高祖劉邦領兵率先攻人關中。大軍壓境,秦亡國之君子嬰將此璽獻給了劉邦。劉邦得到此璽後,經過大小百餘次血戰,終於擊敗對手西楚霸王項羽,建立起漢王朝。劉邦即皇位後,便正式佩帶起“傳國璽”。西漢時,“傳國璽”一直存放在長樂宮內,成為皇權的象徵。西漢末年,大司馬王莽獨攬朝政,為了篡奪皇位,就命安陽侯王舜逼迫太後王氏交出“傳國璽”。王太後眼見劉氏江山將落入王莽手中,卻又無奈,一氣之下,將玉璽擲於地,玉璽之上雕刻的璃虎被崩落一角。王莽得到玉璽後,將摔落的一角以金鑲補起來。
自王莽佩璽繼皇位後,沒幾年功夫,就爆發了農民起義,農民軍立劉玄為更始帝,更始軍率先攻人都城長安。王莽見大勢已去,攜帶“傳國璽”倉皇逃竄,想不到竟被屠戶杜吳追上殺死。但杜吳不知王莽佩有玉璽,有一個叫公賓的更始軍將領就割下王莽頭顱,取下玉璽,交給上司李鬆邀功,李鬆將璽呈送給更始帝。此時,另一支農民軍赤眉軍也進人長安,赤眉軍立牧童劉盆子為帝。更始帝在自感不是赤眉軍對手的情況下,隻得奉璽投降。後來,劉盆子又獻璽於劉秀,劉秀重建漢王朝,此璽又傳於東漢諸帝。
東漢末年,奸臣董卓擅權作亂,天下豪強在袁紹、袁術率領下合兵討伐董卓,洛陽城一片混亂,董卓見大勢已去,便棄城逃往長安。當時在袁紹帳下任大將的孫堅率兵駐紮於洛陽城南一座宮殿中,到半夜時分,隻見一口井內閃現五色光環,孫堅甚感驚奇,便命士卒點火把下並打撈,不想卻撈出一具女人的屍首,頸下戴一錦囊,打開一看,內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著,啟開小匣,裏麵有一玉璽,上有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璽旁缺一角,以金鑲補。孫堅馬上意識到這就是被歷代統治者視作權力象徵的“傳國璽”。在驚詫之餘,便做起了登基的美夢。有些意外的是,孫堅手下有一位士兵與袁紹是同鄉,將此事報告了袁紹,袁紹正有磐越帝位之心,當然想攫取“傳國璽”。他令人立即扣押孫堅的妻子以要挾,孫堅被逼無奈,隻得交出玉璽。後來,袁氏兄弟在與曹操爭霸中敗死,“傳國璽”又歸於漢獻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