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崇禎皇帝忽略了主帥被逮後遼兵的動向,這是一個潛在危險。兵部職方司郎中餘大成向兵部尚書及時提醒:遼兵無主,不敗即潰,今日之上策,莫若釋放袁崇煥以維繫軍心,責成他驅逐敵軍出境以自贖。事態的發展果然不出餘大成所料。遼兵平素對袁督師十分感戴,機人壽又與滿桂有過節,袁督師被逮,要他聽滿桂節製,激起遼兵不滿,祖大壽在十二月四日一早悍然率部離京,回歸寧遠。這一突發事件引起朝廷上下震驚:敵兵還未撤退,一支最有戰鬥力的勁旅脫離戰場,形勢堪憂。


    崇禎皇帝接受兵部尚書粱廷棟的建議,命令內閣六部等官員前往獄中,開導袁崇煥顧全大局,阻攔祖大壽東行。袁崇煥欣然從命,寫了言辭極其懇切的書信,要祖大壽顧全大局。手持袁崇煥蠟書的的信使晝夜兼程疾馳,終於在距錦州一日路程的地方追上了祖大壽一行。祖大壽下馬捧讀袁督師手書,泣不成聲,一軍盡哭。祖大壽年逾八旬的老母果斷地勸兒子率軍回師北京,立功自贖並救袁督師。將士們聽了無不踴躍,祖大壽揮師入關,收復永平遵化一帶。皇帝聞訊大喜過望,他原本對袁崇煥疑心重重,及至聽說收復失地皆遼兵之力,頓時又閃現出重新起用袁崇煥的意念,甚至還說出“守遼非蠻子不可”的話(所謂“蠻子”是對廣西人袁崇煥的一種妮稱),事情似乎有了轉機。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朝廷中一些別有用心的官僚唯恐天下不亂,乘袁崇煥被逮之機製造事端,閹黨餘孽上竄下跳,掀起了清查閹黨逆案以來第一次翻案風波,並且由袁崇煥牽連到內閣輔臣錢龍錫,終於使袁崇煥的罪名層層加碼,喪失了轉圜的可能。


    山東道禦史史在這方麵起了極壞的作用。他在崇禎三年八月初六日的奏疏中,捏造事實誣劾已經辭官的錢龍錫“主張袁崇煥斬帥致兵,倡為款議,以信五年成功之說,賣國欺君,秦檜莫過”。與督師大員商議平遼方略,是內閣輔臣的份內主事,居然被扣上“賣國欺君”的人帽子,並與千古罪人秦檜相提並論,居心險惡之極。他還不著邊際地捏造錢龍錫接受袁崇煥賄賂,“擅權主款”雲雲。


    皇帝接到這一份火上澆油的奏疏,怒不可遏,不加核實便草率下旨:“崇煥擅殺逞私,謀款致敵,欺藐君父,失誤封疆,限刑部五日內具奏。龍錫職任輔弼,私結邊臣,互謀不舉,下廷臣會議其罪。”袁崇煥的命運岌岌可危了。


    八月十六日下午,皇帝在平台召見文武人巨商議處決袁崇煥事宜。他在列舉袁崇煥種種罪狀之後,以谘洵的口氣問道:法司如何定罪?人臣們都不敢造次,一味頓首,聽憑皇上發落。皇帝見人家並無異議,隨即宣布他的決定:“依律磔之!”所謂“磔”,乃是一種酷刑,即寸寸臠割致死。


    袁崇煥之死慘不忍睹。據張岱《石匱書後集》記載,袁崇煥綁赴西市處磔刑時,“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買其肉,頃刻立盡。開瞠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頰間,憂唾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傳視九邊”。他的死比熊廷弼要慘多了。這種事例的一再出現讓人們寒心:難道那個時代為國家獻身的人都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麽?


    袁崇煥死後,他的兄弟妻妾被流放到福建,家財沒收。《明史·袁崇煥傳》如此寫道:“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資,天下冤之。”又說:“初,崇煥妄殺文龍;至是,帝誤殺崇煥。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讀來令人感慨唏噓不已。如果說袁崇煥妄殺毛文龍是一大錯誤,那麽崇禎皇帝誤殺袁崇煥是錯上加錯,兩者均為親者痛仇者快,使皇太極不費吹灰之力而除去兩員難以對付的大帥。對於明朝而言,殺袁崇煥無異於自斬手足,自毀長城,此後再難以謀求足以克敵製勝的帥才,遼事更加難以收拾。楊士聰《玉堂薈記》說:“封疆之事,自此不可問矣。”


    明清中一代宗師孟森1936年著文《明本兵粱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對袁崇煥被殺一事議論道:“(崇禎)二年六月,(袁崇煥)遂以便宜誅毛文龍。於是崇煥一身,在明詆為罪大惡極之人,而清太宗反間之計得行。閹黨餘孽,媒孽其間,思宗愚而自用,諸臣意氣用事,崇煥功罪一日不明。“一個罪不致死的有功之臣遭到他所效忠的朝廷如此不公平對待,麵且從崇禎一直到南明,始終沒有人為他鳴冤叫屈,令人心酸。


    袁崇煥之死,難道僅僅是他自己的悲劇嗎?


    “勤政”之君偏亡國


    今又三百六十年前的甲申年,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也是一個令人難以釋懷的年代。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的後半夜,即十九日的子時(淩晨),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檢,在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軍兵臨北京城下,突圍無望的情況下,由司禮監太監王承恩陪同,來到煤山(景山),在壽星亭附近的一棵大樹下自縊明朝滅亡。那一年正好是甲申年,這一事件被史家稱為甲申之變。


    今年又是一個甲申年,農曆三月十九日,即2004年5月7日,恰好是整整三百六十周年。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淮北農民的兒子,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料到,他的後代、明朝第十六代皇帝朱由檢竟然會被陝北農民的兒子李自成逼上了死路。紫禁城的國號由大明變成了大順。然而李自成的大順王朝在紫禁城的日子短暫得如同曇花一現,四十天以後的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從北京倉惶撤退。五月三日,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進入紫禁城。短短的一個多月,國號由大明改為大順又改為大清。雖然南方有南明小朝廷.在苟延殘喘,但已經改變不了改朝換代的事實,這一年就是清朝的順治元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樊樹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樊樹誌並收藏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最新章節